灵山县标准农田示范工程III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灵山县标准农田示范工程III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rar
资源大小:259.6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27961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灵山县标准农田示范工程III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灵山县标准农田示范工程III标段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路基土方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施工前根据导线控制网及控制高程,复测路基断面,并测设路基中桩线,结合设计放出边桩,施工中经常检查各测量标志,对位置移动者及时补钉校正。

(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砍伐的树木应堆置于路基用地之外,并妥善处理。原地面的表土、草皮,按图纸所示或监理指示的深度和范围清除,运到指定地点或废弃。

(2)掘除用地范围以内的树墩、树根、竹根和其它有机物,并挖到原地面30cm以下深度。

DBJ∕T 15-113-2016 再生块体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3)拆除用地范围内的因其影响施工必须拆除迁移的建筑物、障碍物和设施。

(4)路基施工前,应将因拆除施工造成的坑穴回填并压实。

挖方作业按图纸设计的线路方向、标高和横断面进行,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开挖方式根据断面形式及开挖量的大小、长短而采用纵挖法进行;开挖由上而下进行,沿纵向分层,每层先挖出一条通道,然后开挖两旁,通道可作为机械通行或出口线路,以加快施工速度。不得乱挖或超挖;开挖边坡内侧预留台阶,由低向高处作业,以保证施工面排水。

挖方地段,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自卸汽车运土,弃土堆应堆置整齐、稳定,排水通畅,避免对土堆周围的建筑物、排水及其它任何设施产生干扰或损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开挖过程中,对于适合填方的材料随用、随挖、随运,避免堆放和淋雨,同时严格控制标高,不得超挖,挖方段路面以下0~30cm部分进行挖松翻碾。表层土及淤泥均应及时弃运,弃土堆放在建设单位指定的附近水田或旱地上,待工程完工后,全部恢复为耕地,返还给当地农民,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

挖方路基顶面高程达到设计标高时,需进行碾压,使其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当土太干时,要洒水,使其含水量接近该土的最佳含水量再上压路机碾压,如因土含水量过大,在车行、碾压时发生颤动或表面裂纹时,一律要按翻浆处理。

路基范围内的软基处理,采用排水清淤,再行换填施工。施工时,按图纸要求或监理工程师指示的深度、范围进行换填土处理。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5%,不得含有砖、瓦和石块,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50mm。不应采用地表耕植土、淤泥及淤泥质土、杂填土。

先采用机械一次性全部挖除淤泥,开挖边坡采用1:0.2。开挖时,及时排水,挖至处理层底面,验槽合格后,立即换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合适材料回填,并分层摊铺压实。

软弱地基换土施工尽可能安排在旱季,挖除的淤泥弃至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换土回填采用机械碾压法,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挖除软土至设计深度后,先在基坑底部碾压;

(2)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碾压密实。

(3)回填土在基坑内要分层铺筑,逐层压实。25T压路机每层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0mm,每层压实遍数为8~16;

(4)雨天施工时,应采取防雨和排水措施。刚压实完成或尚未夯实的土,如遭受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表层稀土除去并补填夯实,受浸湿的土应晾干后再压实。

(5)分层回填碾压时注意防止向基坑灌水或雨水下渗,并应控制填料的施工含水量范围。如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预先洒水湿润并待渗透均匀后回填;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入吸水材料等措施,直至含水量合格后回填碾压,开挖及回填碾压范围宜从基坑外围纵向放出3m,横向放出1.5m。

机械碾压法的质量检验,必须随施工过程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时,每碾压完一层,应检验每层土的平均干密度和含水量。当压实系数符合要求后,才能铺上层。干密度的检验采用灌砂法,每1000m2取四个检验点,取样点随机抽取。

路基填筑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所用材料要达到规定密实度、形成稳定填方的材料,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严禁使用:沼泽土;含有树根和腐殖质的材料;有机质大于5%材料;塑性指数大于26的材料等。超过10cm粒径的土块应打碎使用,水位高于路堤应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本标段路堤填筑材料在使用前,先检验是否符合上述材料的要求。

在路堤填筑前,按规范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重型击实、颗粒分析,液限和塑限试验,为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提供依据。用于路基填方的各种主要填料结合施工路段选择1000 m2的试验场地进行现场压实试验,并将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试验时记录压实设备类型、碾压遍数、速度、填料厚度、含水量等作为该种填料施工时的使用数据。

填路堤时,先进行基底处理。地面横坡不陡于1:5时,应先清理路堤范围内原地面表层的种植土、草皮等,清除深度不小于15cm,压实后再填筑。在深耕地段,先将土翻松、打碎,再平整、压实。地面横坡度陡于1:5时,沿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横坡向里,每层台阶厚度以30cm为宜。利用的挖方及借土保证不含有腐植土、树根等其它有害物质,路堤填料中其石块最大粒径应小于层厚的2/3。

填方作业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原地面不平时应从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后,再填上一层,原地面纵坡大于12%时,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法施工,沿纵坡分层填筑碾压密实。填至路堤的上部,仍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分层平行摊铺,每层松铺厚度,采用25T压路机时,不超过30cm;路床顶面最小的压实度不小于10cm,每层填料铺设宽度超出路堤设计宽度每边50cm,碾压成型后再削坡至设计宽度,以保证修整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路堤填土高度小于800mm(不包括路面厚度)时,对于原地表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应将表面翻松深300mm,然后整平压实。路堤填土高度大于800mm时,应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其密实度不应小于93%。

不同性质的填料要分别分层填筑,不得混填,以免内部形成薄弱面,影响路堤稳定;沿纵向同层次要改变填料种类时,做成斜面衔接,且将透水性好的填料置于斜面的上面为宜。

土方路基的压实度以重型击实验为准分层测定,并按JTJ071—94附录B的规定进行检查和评定。压实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在路堤填筑前,所用各类土按设计和规定要求进行控制试验,以确定正确的压实方法、压实设备、压实遍数和压实厚度等。

填土层在压实前,先整平,自路中线向路堤两边作2~5%的横坡,碾压时,从路缘向中心,再从中心向两旁顺次碾压,前后两次轮迹重叠15~ 20cm。应作到无漏压、无死角和确保碾压均匀。应碾压5~8遍,至无明显迹且达到要求密实度为止。

(5)路基土石方施工艺流程图(见下页图)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填方路段路槽底面以下0~80cm深度范围内压实度≥95%;80~150cm深度范围内压实度≥93%;150cm以下深度范围内压实度≥90%;挖方路段路槽底面以下0~30cm深度范围内压实度≥95%。施工中每层的质量的控制,每200m取4处土样进行干密度试验;路床面下30~80cm,每1500m2一次;路床面下80~150cm,每2000 m2取一次;150cm以下每3000 m2取一次。

当路基土方工程基本完工后,按设计文件要求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和标高,以及路基的宽度、边坡等,根据检查结果,编制整修计划,进行路基及排水沟整修。

土质路基的整修用人工及机械切土补土,配合机械碾压。深路堑边坡整修按设计要求坡度自上而下进行刷坡。

路基表面用平地机、推土机刮平,铲下的土不足以填补凹陷时,采用与路基表面相同的土夯实。

挖方路基其顶面高程达到设计标高时,需进行碾压,使其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当土干时,要洒水,使其含水量接近土的最佳含水量时上压路机碾压。

填土边坡,不得有亏坡现象;填土路肩,压路机无法压实时,应用人工夯具夯实。

路基土方施工尽量避开雨季,并做好必要的排水设施和防护措施,确保雨季期间排水畅通,路基稳定,环境不受污染。

6.2.8、路面施工

在路床修整完毕,即进行200mm泥结石路面的施工。

1、路基已全部完成,并整修完好,且压实度、中线高程、横断高程、路床宽度、平整度等质量指标均应检验合格后,才施工路面基层;

2、摊铺泥结碎石应均匀一致,无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如有分离现象,应将多余的砂或碎石挖出,分别掺入适量的砾石或砂处理;

3、泥结碎石摊铺长度在30~50m时,可开始洒水,如采用汽车洒水时,摊铺长度可适当延长。洒水量与气温、气候干湿及材料含水量有关,以使全部砂、碎层湿润为度;

4、泼水后,待表面稍干即可进行碾压,不宜干压,碾压过程中,亦应随时洒水,保持湿润;

6、碾压由路边向中心逐次倒轴碾压CJ 25.2-1989 生活杂用水标准检验法,边缘处应先碾压3~4遍,碾压应先轻后重;

7、碾压过程中如发现梅花、砂窝现象,应将多余的砂或碎石挖出,分别掺入适量的砂或碎石碾压,不得采用粗砂或碎石覆盖的处理方法。

6.3 渠道浆砌体施工

渠道建筑物施工顺序为:

测量放线→沟槽开挖→基底处理→沟、渠浆砌石(砖)施工→养护→盖板安装→沟槽砂砾回填及土方回填。

沟槽开挖采用机械和人工配合的方法进行,人工进行清底,边坡采用人工配合清平,开挖完成应对基底夯实,如遇软弱土基,通知有关单位现场协商进行处理。

根据现况沟渠的分布和实际地质情况,采用人工和机械开挖两种方法,对管线埋深较浅和管径较小的工段采用人工进行管沟开挖;其余采用机械开挖。用机械和人工开挖分别采用1:0.75和1:0.33的放坡系数,开挖沟底比设计基底每侧加宽0.5m,以保证基础施工和管道安装有必要的操作空间,开挖弃土置于沟槽边线1m以外,弃土堆高不得超过1.5m,以减少坑壁荷载,避免对坑壁的扰动,保证基坑稳定;沟槽开挖期间还将加强对其标高的测量,以防止超挖。采用机械开挖时,将挖掘机沿开挖管线方向进行反铲开挖,开挖至设计管底标设上0.2m后,即停止机械作业,改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开挖过程中,由于各段沟槽的深度不同,将根据沟槽内的积水情况,决定是否设置排水边沟和排水集井,对于较深的沟槽,若有明显的积水现象,将在沟槽边设置宽为30cm,深为30cm的排水边沟,并且每隔60米左右在槽底边外设一口径为100cm,深为100cm左右的集水井,排水沟向集水井方向的水流坡度陡于1%,沟槽两侧的排水沟,每隔15m左右用碎石设置沟连通。同时在集水井处用抽水机进行施工排水。当人工开挖沟槽深度超过2m,且地质情况较差时,需对开挖坑壁进行支撑。

DB44/T 1824-2016 榫接混凝土砖和砌块.pdf6.3.2、浆砌砖施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