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城校际新建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福州大学城校际新建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rar
资源大小:1.51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27601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福州大学城校际新建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福州大学城校际新建道路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7.1.3.6 填料的挖、装、运均采用机械化施工,一般用挖装机械配备自卸汽车运土,按每延米用量严格控制卸料,推土机把料摊平平整,确保达到压实度标准。

7.1.3.7 路堤填筑必须全幅推进,横段面不宜留有缺口,且应分层平行摊铺,分层深度根据压实厚度确定,并均匀地把材料摊铺在路堤的整个宽度上,且必须形成设计的路基拱度,以利于路面铺筑。每层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每边加宽50 公分,且每填高0.5 米要复核一次路堤宽度,以保证整修后边坡处的压实及有效尺寸。当地面横坡陡于1:5 时,应将坡面按成台阶,其宽度不小于1m,高度为0.2~0.3 m,台阶顶面组成2~4%的内斜坡,填筑路堤时应由了低一层台阶填起,

将所有台阶填完后即可按照一般填土进行。

7.1.3.8 填土段数率以路堤中心沉降10mm/d,边桩水平位移2mm/d,测斜水平位移3mm/d 标准控制。

7.1.3.9 路基纵向填挖交界处和横向填挖交界处处理:在路线纵向填挖交界处和横向填挖交界处挖人工台阶处理。填方一般从低处开始DB45/T 2052-2019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按距路基顶面的不同高度控制压实度标准,最后一层要翻松挖方路段,平整后和填方路段一起碾压成型。

7.1.3.10 在大型压路机不易到位的边角,应派专人用小型打夯机压实。分层碾压厚度控制在30 ㎝。

7.1.3.11 路基顶面压实度应满足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压实要求。达到设计标高时要抓紧按设计要求整理、修整边坡,确保路堤填筑质量和稳定性。

7.1.3.12 填筑至预压填筑高度后,应加强沉降观测,当发现路堤面标高低于设计标高15cm 时,要及时补填,不得最后一次性补充填筑,否则会延长沉降稳定时间,增加工后沉降推算困难。必须强调的是推算工后沉降量时,填筑高度应不低于设计填筑高度。

7.1.3.13 在雨季施工中,要主要排水,并注意天气预报,及时碾压成型,防止被雨水冲刷,边坡要采取技术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避免路基填筑宽度不足及虚坡现象。

7.1.3.14 设计在桥头路段及溪源江填河路段要先填筑施工,且要超载预压3 个月。桥梁施工完毕后两侧再次填筑应特别注意,填筑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台背填方应分层填筑协调进行,桥台附近配合小型压实机机械压实,台背回填和路堤填方结合部要特别重视,后填台背要挖台阶,保证压实度合格。雨季应防止路面水流入,若有积水要及时排除,确保台背压实质量,严防因桥头填筑沉降而造成的跳车。

7.1.3.15 路基填筑高度到位后,超载预压路段应有一段预压期,最短预压期时间不少于3 个月,同时密切观测路基沉降量,当路基沉降速率小于10mm/月时方可反开挖路槽,进行路面施工。

7.1.3.16 超载预压路段填筑路堤施工观测

1)、软基路段的路堤填筑施工应注意观测填筑过程中的地基变形动态,对路堤施工实行动态观测,本路段动态观测项目有地表沉降量、地表水平位移量和地表垂直向变量。地表沉降量和垂直向变量采用高程观测法观测,地表水平位移量采用三角前方交会法观测。

2)、埋置地基中或基底的观测仪标沉降盘和位移边桩,必须在软基处理之后和路堤填筑之前进行埋设,并在观测得到稳定的初始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的填筑施工。

3)、沉降观测点位置和位移边桩按设计要求设置。在地质条件差、地质变化大的部位应设置沉降观测点和水平位移桩。不同测定项目的测点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横断面上,并尽可能一桩多用,便于观测和测点保护,也便于数据分析。

4)、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跟踪观测,观测频率为:每填筑一层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时每三天应至少观测一次。路堤填筑完成后,在堆载预压期间,对沉降观测应视地基稳定情况而定,一般每月和半月观测一次,直至预压期完成。

5)、在施工期间对路堤两侧的水平位移桩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跟踪观测,宜与沉降观测同步进行。当路堤稳定出现异常情况而可能导致失稳时,应立即停止加载并采取果断措施,待路堤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

6)、位移观测边桩按设计要求埋设。

7)、测点保护。工作边桩、工作基准桩、沉降盘和位移边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专人看管

8)、收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资料以推算最终沉降量。

7.2.3 路面底基层施工

路面底基层为20cm 厚山皮石层山皮石层采用15t 振动压路机碾压,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10cm 进行干压法施工,山皮石层内部的空隙应全部填满。

山皮石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详见附图(九)

7.2.3.1 材料准备

山皮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80mm,大于2mm 且小于80mm 的砾料占65~85%,小于0.075%的粉料占4~15%;液限小于28%,塑限指数小于9,填料浸水4 天的最小强度(CBR)8%。山皮石层采用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山皮石层内部的空隙应全部填满。

7.2.3.2 运输和摊铺

根据底基层的宽度、厚度以及松铺系数,计算山皮石的需要量。

根据运料车辆的车箱体积,计算每车料的堆积距离。山皮石的松铺系数为1.2~1.3,填隙石屑用量约为山皮石重量的30~40%。

应初压3~4 遍,使山皮石稳定就位。碾压应以两侧开始,逐渐错轮向路中心进行。错轮时,每次重叠轮宽的1/3。每一遍碾压后,应再次找平,做到初压终了时,表面平整,并具有设计要求的路拱和纵坡。

7.2.3.4 撒铺石屑

应均匀地撒铺在已压稳的山皮石层上,松铺厚度第一次约2.5~3.0cm,第二次约2.0~2.5cm,必要时用人工或机械进行扫均匀。

7.2.3.5 振动压实

用振动压路机慢速碾压,将石屑全部振动入山皮石层的空隙中,方法同初压,但路面两侧应多压2~3 遍。在最佳含水量时碾压,重型击实试验压实度为96%。

采用停止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1~2 遍。碾压过程中不应有任何蠕动现象,碾压后,表面山皮石间的空隙要填满,且石屑不得覆盖山皮石而自成一层,山皮石的棱角可外露3~5mm,同时固体体积率应不小于83%。

7.2.3.7 开放交通

山皮石底基层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

7.2.4 路面基层施工

路面基层为20cm 厚5%水泥稳定砾石基层

5%水泥稳定砾石基层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详见附图(十)

7.2.4.1 材料准备

水泥采用32.5#~42.5#号普通硅酸转窑水泥,凝结时间长于6小时,基层混合料要求7 天饱和抗压强度大于等于2.5Mpa。

砾石为质地坚硬、均匀、无风化、多棱角和洁净,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 的连续级配良好的砾石,并根据砾石技术要求将砾石的各项技术指标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之内,细小颗粒不大于15%,软弱颗粒含量不大于5%,含泥量不大于10%,以保证水泥稳定砾石的施工质量。

水为洁净可以饮用的自来水。

首先按照设计配合比要求配制5%水泥稳定砾石配合比,根据设计配合比调整现场施工配合比进行下料。混合料拌和方式采用现场集中搅拌,设备为强制式拌和机、粉碎机、皮带运输机和铲车等。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先调试所用的拌制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集料的颗粒组成如发生变化,则重新调试设备。拌和时根据集料和混合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水量,并保证拌和均匀。混合料应随拌和、随运输、随摊铺、随碾压,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已拌成的混合料用机动翻斗车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运输距离不宜过长,运输道路要求坚实平整,宽度不小于4m,并应设有错车道。

下基层在摊铺混合料之前要适当洒水,保持潮湿。人工将混合料按设计断面和松铺厚度在路槽全宽内摊铺均匀,以避免水泥砾石基层出现纵向接缝。摊铺时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及时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混合料填补。混合料松铺系数应通过试铺确定。

采用人工将混合料摊铺均匀后,用振动压路机立即快速碾压一遍,暴露出潜在的不平整,再用人工进行整型,并用压路机再碾压一遍,整平过程中,对于局部低洼处,应用齿耙将表面5cm 以上耙松,并用新拌和的混合料进行找平整平,同时控制好纵向顺道,路拱和起高符合设计要求。整平时,切忌在较光滑的平面上进行薄层找平,严禁任何车辆通行。

养生时间一般不少于5d,养生期间多用洒水养生,稳定层表面保持潮湿状态,同时以封闭交通为宜,严禁履带车俩通行及机动车辆在底层上掉头或刹车。5%水泥稳定砾石层施工完成后,可以立即铺筑砼面层。

7.2.4.8 注意事项

混合料要边拌和、边摊铺、边碾压,摊铺层无明显的粗细颗粒离析现象。对已铺好的混合料,要在雨前或冒雨初压,雨停后再碾压密实。已摊铺尚未碾压的混合料遇雨后,应封闭交通,晾晒至适当含水量后再拌和、压实,连雨天应暂停施工。用12t 以上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并不得有浮料、脱皮、松散、颤动现象。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宜中断施工,若因故(如施工间歇)中断施工时间超过2 小时,应设置横向接缝,横向接缝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处理施工。5%水泥稳定砾石层施工时还应按规定要求做7d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7.2.5 路面面层施工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详见附图(十一)

行车道路面面层设计为24cm 厚C35 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以水泥砂浆为粘结料,碎石为骨料,砂为填充料,经过拌和、振捣和养生所修筑的刚性路面,因此必须根据设计严格选料配制配合比。

JGJ 383-2016 轻钢轻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7.2.5.1 材料选用

水泥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标号大于42.5#硅酸盐、普通硅酸盐转窑水泥。

碎石选用质地坚硬、无风化,含泥量小于1%,且具有棱角,表面洁净而粗糙,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 的连续级配良好的碎石,且石料中针状、片状颗粒不大于15%,软弱颗粒含量不大于5%,以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砂为2.5mm 以上的洁净坚硬中粗砂。

水采用洁净的可饮用自来水。

7.2.5.2 施工放样

7.2.5.3 模板的安装与检测

Q/GDW 11697-2017 混流式水轮机及水泵水轮机状态评价导则.pdf7.2.5.4 拉杆和传力杆安装

7.2.5.5 砼拌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