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涪江路小学灾后重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南充市涪江路小学灾后重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rar
资源大小:275.6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26500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南充市涪江路小学灾后重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南充市涪江路小学灾后重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B、采用经校验合格的经纬仪,根据轴线控制网对桩基础进行检测,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否则将检测结果报有关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

A、根据场区基础施工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坑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当基槽开挖到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测出纵横轴线, 进行基础施工。

B、 施工完毕验收合格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测出轴线投测到施工平面层上,并打控制桩以控制基础及地梁的施工。

C、待基础及承台地梁垫层施工好后,基底控制桩一经校核无误后GBT 3273-2015标准下载,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注作为支模板的依据。并请规划部门检验复核。

A、高程控制点的校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校测高程控制网,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到,经校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B、±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互相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误差不得超过3mm。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塔吊或护壁桩的立面位置。

C、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拆模后,抄测结构1米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

(四)、±0.00以上施工测量:

对于建筑物±0.00以上轴线传递,采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外控法),对于不能采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的层面应采用内控法。

A、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拆模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柱底的基础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支立柱子模板时定位及定标高使用。

柱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标出柱中心点,与柱下端的中心点相连并弹出墨线。将两台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对柱子的垂直度进行检查校正或用锤球法。

在第一层的柱子浇筑好后,从柱子下面的已测标高点(1米线)向上用钢尺沿柱身量距离。

A、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综合。

B、在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核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误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主体各层拆模后,楼层结构标高以上+1m处,在便于观察的框架柱上,弹出标高水平线,以此水平线用钢尺向上、向下引测,结合水准仪大面积抄平,分别控制各种装饰标高。

沉降变形观察请专业公司出方案,公司审批后项目部监督执行。

施工时,先将桩机就位,吊起钢套管,对准预先设在桩位处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靴。桩管与桩靴接触处应垫以稻草绳或麻绳垫圈,以防止地下水渗入管内。然后缓缓放下套管,套入桩靴压进土中。套管上端扣上桩帽,当检查桩管与桩锤、桩架等在同一垂直线上(偏差≤0.5%)时,即可起锤沉管。先用低锤轻击,观察无偏移后方可进入正常施打,直至符合设计要求的贯入度或沉入标高。停止锤击后,检查管内有无泥浆或水进入,即可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桩管内混凝土应尽量灌满,然后开始拔管。拔管要均匀,第一次拔管高度控制在能容纳第二次所需灌入的混凝土量为限,不宜拔管过高,应保证管内保持不少于2m高度的混凝土。拔管时应保持连续密锤低击不停,并控制拔管速度,对一般土层,以不大于1m/min为宜;在软弱土层及软硬土层交界处,应控制在0.8m/min以内。桩锤冲击频率视锤的类型而定:单动汽锤采用倒打拔管,频率不低于70次/min;自由落锤轻击不得少于50次/min。在管底未拔到桩顶设计标高之前,倒打或轻击不得中断。拔管时还要经常探测混凝土落下的扩散情况,注意使管内的混凝土量保持略高于地面,直到桩管全部拨出地面为止。混凝土的落下情况可用吊铊探测。桩的中心距在5倍桩管径以内或小于2m时,均应跳打,中间空出的桩须待邻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后,方可施工。

为了提高桩的质量和承载能力,采用复打扩大灌注桩。其施工方法是在第一次单打法施工完毕并拨出桩管后,清除管外壁上的污泥和桩孔周围地面的浮土,立即在原桩位上再埋预制桩靴或合好活瓣桩尖,作第二次沉管,使未凝固的混凝土向四周挤压扩大桩径,然后再第二次灌注混凝土。拔管方法与初打时相同。复打施工时要注意:前后两次沉管的轴线应重合;复打施工必须在第一次灌注的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如下:

a.材料及主要机具准备: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试验。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锈及油污。

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并应有加工出厂合格证。

铁丝: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丝(铅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40×40mm,厚度同各种保护层,垫块内预埋20~22号火烧丝。

主要机具:钢筋钩子、撬棍、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钢筋绑扎前,应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工长和翻样工应向班组进行交底,班组应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根据楼层标高,检查柱顶、墙顶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标高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超高、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并清理干净。

c.钢筋制作:首先应结合规范、规程及设计要求进行放样及审核。钢筋统一在钢筋棚制作,Ⅰ、Ⅱ钢筋采用闪光对焊,竖筋采用现场电渣压力焊连接。钢筋接头现场监理见证取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所有钢筋连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应有专人(质检员)负责验收,以保证连接接头质量。

闪光对焊连接工艺流程:

钢筋两端轻微接触(闪光)—连续闪光—顶锻

调伸长度—l级钢筋为0.75~1.25d,II级钢筋为1.0~1.5d。

闪光留量为两钢筋切断时压伤部份之和,另加8mm。闪光速度由慢到快,开始时近于零,而后约1mm/s,终止时达到1.5~2mm/s。

顶锻留量、顶锻速度与顶锻压力——顶锻留量取4~6.5mm,其中有电顶锻留量约占1/3,无电顶锻留量约占2/3。顶锻速度越快越好,特别是顶锻开始的0.15s应将钢筋压缩2~3mm,使焊口迅速闭合,然后断电并以6mm/s的速度继续顶锻至结束。顶锻压力:应足以将全部的熔化金属从接头内挤出,而且还要使邻近接头处(约10mm)的金属产生适当的塑性变形。

对焊前应清除钢筋端头约 150mm范围内的铁锈、污泥等,以免在夹具和钢筋间接触不良而引起“打火”。

焊接参数应根据钢种特性,气温高低,实际电压,焊机性能等具体情况由操作人员自行修正。

焊接完毕,待接头冷却后才能松开夹具,平稳的取出钢筋,以免引起接头弯曲。

焊接场地应有防风、防雨措施,以免接头区骤然冷却,发生脆裂。

电渣压力焊的焊接参数主要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和焊接时间。

钢筋绑扎:按先柱筋,后主梁、次梁,再楼板的顺序进行。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

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线。

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采用缠扣绑扎。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按抗震要求,柱箍筋端头弯成1350,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主筋外皮采用25mm厚水泥砂浆垫块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1000mm。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筋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柱内纵筋与基础钢筋焊接时,柱筋应逐层焊接,直至屋面。并与屋顶避雷带相焊接,以形成防雷接地通道。

辽2004J301 地面、楼面构造划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先穿主梁的下部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用套扣法绑扎。

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0,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垫块对于大梁选用C20细石砼垫块剑阁县红庙垭至圈龙施工组织设计C段,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