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二院污水处理站施工组织设计

附二院污水处理站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rar
资源大小:1.94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23879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附二院污水处理站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附二院污水处理站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第五章 劳动力计划及主要材料、设备的物料供应计划

劳动力实行专业化组织,专业化作业班(如结构分混凝土班、木工班、钢筋班、测量班;装修分瓦工班、装修木工班、油工班等)从事性质相同的工作,提高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劳动生产率。

合理而科学的劳动力组织,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施工时,同时安排两个机动班组,以满足施工工期需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时投入暖卫和机电安装工人,确保水电管线预留、预埋的质量。

HG/T 20507-2014 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劳动力计划表 单位:人

5.2主要工程量及工程材料

本工程主要材料用量详见工程经济标。

5.3主要施工机械计划

5.3.1垂直运输机械的选择

本工程建筑高度4.5m,地上一层,地下三层。剪力墙结构,基础施工阶段,垂直运输采用1台汽车吊,以满足材料的垂直运输;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材料垂直运输采用1台汽车吊配合。

5.3.2砼输送泵的选择

本工程结构施工阶段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结构混凝土采用1台42m汽车泵浇注,人工配合。

5.3.3主要设备一览表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的供应计划表

主要试验、检验设备及仪器表

第六章 主要施工方案

依据先进合理、高效、经济、有保障的原则,同时考虑本工程工期紧、质量标准高、设施功能较为先进等特点,制定如下主要的施工技术方案。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污水处理站工程涉及到土建施工、道路、管线,设备安装等众多工程,基础埋置深,混凝土结构体形复杂多变。测量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精度,提高施测效率,在测量工作中,将全面推行数字化测量控制技术,为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提供控制依据,使测量工作成为智能化施工的第一道工序。

为保证总体工程和各分项工程测量工作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本工程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6.1.1.1高精度整体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场区平面规划和招标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红线桩或城市导线)为依据。建立以该工程轴线与外墙边线控制相结合的半永久性场地平面控制网。(详见示意图)高程控制借用平面控制网的桩点,进行布设。这两个控制网是工程整体控制和变型监测的依据和基准,用以保证各单项工程之间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6.1.1.2桩点的设置

平面控制桩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影响较小的区域;监测点应设在变形量大,应能确切反映变形量和变形特征的位置;对于使用时段较短或精度要求较低的控制桩可采用木桩;水准基点借用平面控制桩。

混凝土桩直径0.5m,桩顶标高为场地设计标高下0.3m,顶部预埋100×100×6mm钢板,点位中心镶嵌φ1mm铜芯,在桩顶面的角上设水准点,水准点高出钢板5~10mm,埋深不小于1m。控制桩四周用钢管做1500×1500mm的防护栏和醒目的标记,确保桩点不被压盖、碾轧、扰动,要保持控制桩间的通视。

所有控制桩点、监测点均设标识牌,牌中注明桩点的名称、精度等级、点号、数据及管理单位;对于细部测设的点位、线段用油漆进行标识,注明其性质和相关数据。

6.1.2建筑施工测量

6.1.2.1建筑物定位及施工控制网的测定

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控制网以精密控制为依据,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的方法进行。在控制网中应包含重要点位和重要轴线;要和主要轴线保持平行关系;要保证每施工流水段中至少有四条两两相交的控制线。高程控制点布设以保证施测为原则。

6.1.2.2轴线的投测与精度设计

(1)土方及结构施工阶段主要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向待测面投测控制点,为保证测设的精度要求,在两个控制桩上进行。每个待测面至少要投测3个控制点。使用前应做角度、距离校核,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为便于测设,每个施测面的控制点应保持上下一致。

(2) ±0.000以上结构施工阶段使用激光铅直仪内控法进行竖向传递控制。内控点设在±0.000处,内控点的间距控制在30m左右,每个施工流水段内不少于3个。控制点在选点时要避开梁、柱及构造上有特殊要求的部位;要保证通视,便于丈量。内控点必须连测,平差后才能使用。

(3)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投测施测面上控制点的测设精度按Ⅰ级平面控制实施,测角中误差为±9",边长相对中误差1/25000,相邻两点的距离误差不大于±2.5mm。在施测面上局部临时加密的控制点相对精度为测角±10",量距1/20000。相对精度不低于1/20000。

6.1.2.3高程的投测与精度设计

(2 )水准路线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附合误差小于±4mmn钢尺竖向传递标高基准点的误差控制在±1mm以内。每30天对水准基点与混凝土柱上的水准基点进行一次校测。

6.1.2.4曲线测设

(1)曲线测设时,首先测设欲设曲线的等距控制线(借线),然后依据控制线沿法线方向用小盒尺定出施工所需的轴线及结构外廓(曲)线。控制线到欲设曲线的距离控制在1m以内。曲线上相邻两点的矢高小于8mm,弹线时将墨线中间向外捻至矢高点,再分两段弹线,将曲线的实际矢高控制在2mm以内。

(2)圆曲线测设主要采用极坐标法测设,辅以长弦纵距法、四分高法和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施测时视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测法,对于半径小于15m的圆曲线采用钢尺直接量设的方法。

(3)非圆曲线的测设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在室内用计算机计算出欲设曲线上各点的坐标,绘出各欲设点编号位置图。将计算机中的数据传输到全站仪,在施测面将全站仪安置在控制点上,按编号图调出欲设点位的坐标,用坐标放样模式依次定出曲线上的各个点位。

(4)竖曲线测设采用在竖直面上测设曲线主要采用距离交会法和直角坐标法,水平方向用水准仪确定,竖直方向以铅垂线为基准。空间曲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测设。

(5)法线方向的测设,可以利用原点时依据已知水平角用经纬仪直接测设,不能直接利用原点时,根据法线与控制线的交点用经纬仪间接测设。

6.1.2.5常规要求

(1)采用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科学、合理、简捷的测量方法,坚持测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测量保障。

(2)对于平面控制网、高程网采用条件平差进行误差调整,对细部轴线等碎部区域测量误差采用现场直接平差进行调整。

(3)测量记录要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不允许涂改、转抄。细部平面位置线包括:轴线;柱(墙)结构边线;柱(墙)控制线(借线),门窗洞口位置线。控制线距结构边线的距离统一为500mm。

(4)细部高程控制包括:一米标高线或整米数标高线;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点。

(5)作业面放线项目及要求:平面要求放出结构边线、50cm控制线,结构50线,墙体拆模后建筑1m标高线。

(6)结构施工测量允许误差要求:

1)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为每层为3mm,建筑物允许总误差为10mm。

2)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为每层±3mm,建筑物允许总误差±10mm。

2)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如下表所示。

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表

6.1.3 建筑物沉降观测

6.1.3.1观测限差

高程系统应采用施工高程系统,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并与地区水准点联测。

基点联测采用一等水准,视线长度≤15m,前后视距差≤0.3m,前后视距累积差≤1.5m,视线高度≥0.5m,基辅分划读数差≤1mm。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0.5mm,往返较差、闭合差0.3 (n为测段的测站数)。沉降点监测采用二等水准,视线长度≤3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积差≤3.0m,视距高度≥0.3m,基辅分划读数差≤2mm,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1.0mm,往返较差、闭合差0.6 (n为测段的测站数)。

6.1.3.2仪器选择

一等水准观测所使用设备为DS05型水准仪及50mm刻划2m铟钢瓦尺。二等水准观测所使用设备为DS05或DS1型水准仪或高精度电子水准仪及10mm刻划3m铟钢瓦标尺。

6.1.3.3沉降观测

(1)选择有利时机,开始首次设标观测,第一次应连续观测三次达到规范要求,无异常时取平均数据作为基准值。

(2)开始每间隔7天观测一次,主体结构观测一次;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增加观测次数;施工期间因故暂停施工超过三个月,应在停工时及复工前进行观测。

(3) 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交工后建设单位应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4)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

(5)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若沉降速度小于1mm/100d,可认为进入稳定阶段。最大沉降超过设计要求值时通知设计及建设单位。

6.1.3.4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1)首先利用限差检验法对基点的点位稳定性进行分析,判定基准点是否移动及移动量。

(2)其次对二等水准网进行条件平差,计算出各点本次与前次之间的沉降量以了解随工程进度沉降的变化速率。

(3)同时计算出各点的累积沉降量以判定其是否小于设计沉降量,并进行回归分析进而勾绘出各点沉降曲线图,以便直观的了解监测点的变化趋势,为后续监测工作的制定提供依据。

6.1.3.5资料的提交

DB15/T 2196-2021 大数据应用 云服务安全技术指南.pdf(1)沉降监测点位置图:1份

(2)水准网路线图:1份

(3)每次观测成果表:2份

(4)全部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

a、沉降分析报告:2份

b、各监测点沉降曲线图:2份

【宜昌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年修订本)c、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2份

6.1.3.6注意事项

(1)每次观测应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观测期间使用一种仪器,一个人操作,不能更换;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