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rar
资源大小:372.6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22263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简介:

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主要用于承载建筑物的荷载,尤其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更为常见。其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与规划:首先,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地质条件、使用功能等因素,由设计院制定详细的筏板设计图纸,明确混凝土的浇筑方式、浇筑厚度、钢筋配置等关键参数。

2. 场地准备:清理施工场地,设置临时设施,保证浇筑区域平整、干燥。设置好施工围挡,保证周边安全。

3. 模板施工:设计与制作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模板需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混凝土成型的精度。模板之间需做好连接,保证整体平整。

4. 钢筋绑扎:根据设计图纸,精确绑扎筏板的钢筋,包括主筋、分布筋、箍筋等,确保钢筋网格结构的完整性。

5. 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拌合站搅拌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的配合比和坍落度进行浇筑。通常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宜超过500mm,以利于混凝土的均匀硬化。

6.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进行保湿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增长。通常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浇水或喷雾养护等方式。

7. 强度检测与质量验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强度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8. 后期处理:如需,进行防水、防腐等处理,以确保筏板的耐久性。

以上就是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t=24d ; ζ=0; Tn(24)=250C

t=27d ; ζ=0; Tn(27)=250C

T不考虑保温养护时室外平均气温按150C考虑,其各龄期温差为:

△T1(3)=22.10C △T1(6)=19.80C △T1(9)=15.90C △T1(12)=130C △T1(15)=11.70C △T1(18)=110C △T1(21)=10.30C △T1(24)=100C △T1(27)=100C

《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总运272.pdf7.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验算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或结构(厚度大于1m)贯穿性或深进的裂缝,主要是由于在浇筑后21天内平均降温差和收缩差引起过大的温度收缩应力而造成的。混凝土因外约束引起的温度(包括收缩)应力(二维时),本工程用建筑施工手册约束系数法来计算约束应力,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混凝土的温度(包括收缩)应力(N/mm2);

E(t)─混凝土从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弹性模量(N/mm2),一般取平均值;

△T─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差(℃)绝对值,如为降温取负值;当大体积混凝土基

础长期裸露在室外,且未回填土时,△T值按混凝土水化热最高温升值(包括浇筑入模温度)与当月平均最低温度之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负值,则表示降温,按下式计算:

计算所得,综合温差△T=32.000C

T0─混凝土的浇筑入模温度(℃);250C

T(t)─浇筑完一段时间t,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按下式计算:

计算所得,绝热温升值T(t)=33.60C

Ty(t)─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按下式计算:

Th─混凝土浇筑完后达到稳定时的温度,一般历年气象资料平均气温(℃);

c──混凝土的泊松比。

取:S(3)=0.19; S(6)=0.208; S(9)=0.214;

S(12)=0.215; S(15)=0.233; S(18)=0.252;

S(21)=0.301;

混凝土各龄期的弹性模量由式:

计算得: E(3)=0.77×104 E(6)=1.63×104

E(9)=1.8×104 E(12)=2.15×104

E(15)=2.41×104 E(18)=2.61×104

E(21)=2.76×104

最大综合温差 △T=32℃

各龄期基础混凝土最大降温收缩应力,由式:

计算得: σ(3)=0.27N/mm2 σ(6)=0.53N/mm2

σ(9)=0.73N/mm2 σ(12)= 0.87N/mm2

σ(15)= 1.06N/mm2 σ(18)=1.24 N/mm2

σ(21)= 1.56N/mm2

各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由式:

计算得: f(3)=1.42N/mm2 f(6)=1.99N/mm2

f(9)=2.23N/mm2 f(12)=2.32N/mm2

f(15)=2.36N/mm2 f(18)=2.38N/mm2

f(21)=2.39N/mm2

各龄期混凝土抗裂缝安全度:

K3=1.42/0.27=52 K6=1.99/0.53=3.7

K9=2.33/0.73=3.2 K12=2.32/0.87=2.7

K15=2.36/1.16=2 K18=2.38/1.24=1.9

K21=2.39/1.5=1.6

混凝土浇注后21天内抗裂安全度K=ft/σ>1.15满足规范要求。

为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温差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及时测温并随时将结果反馈。为保证和减少测温的误差,测温由专人负责。

7.3.1.测温点布置:

根据对称的特点,底板测温区的测点布置成矩形。共布置 16组测点,48个测温管(必须按顺序进行编号)。东西5排,南北4排,下测温点距底板100mm,上测温点距顶板面各100mm,中测温点为结构概厚度的1/2,顶面高出混凝土200mm。混凝土中测温孔采用导热良好的φ25钢管制作。此外大气中布设2个测温点(设在槽边),以比较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钢管焊接固定在钢筋上,下端封口,上端用木楔塞住,以防混凝土进入管内。每组测温管长度分别为1000mm、600mm、200mm。测温用红外测温仪测读,为能精确体现混凝土内部温度,测温管上口必须用棉包塞严,测完温度继续塞好棉包。测温时,按测温孔编号顺序进行。温度计插入测温孔后,堵塞住孔口,留置在孔内3~5分钟。然后从孔中迅速取出,使温度计与视线成水平,仔细读数,并记入测温记录表,中止测温记录后,采用高标号无收缩防水砂浆注浆封闭测温管。

7.3.2.温度控制指标及测温频率:

降温速度:小于1~1.5℃/d

揭开保温层时的温差:小于15℃ 监测周期与频率如下:

混凝土浇注结束后4天:每4小时测一次

混凝土浇注结束后5~15天:每8小时测一次。

混凝土浇注结束后16天:每24小时测一次

当内外温差小于15℃时 ,停止测温

8.1.1.混凝土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8.1.2.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8.1.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技术要求时间,(掺混凝土剂后,初凝在10h)

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浇筑后必须按方案及时养护。

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严禁上人、上料。

混凝土振捣密实,无漏振、涨模、露筋等现象。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无裂纹,混凝土棱角完好、无磕碰及损伤。

8.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8.3.1.严禁在混凝土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将影响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直接影响补偿收缩及减少收缩裂缝的效果。

8.3.2.止水带位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

8.3.3.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并不得碰撞,改动模板、钢筋。

8.3.4.在拆模或吊运其它物件时,不得碰坏止水带。

8.3.5.提前掌握天气预报信息,尽可能避开雷雨天气施工,施工现场准备覆盖塑料簿膜,以防混凝土凝固前受到雨水冲刷。

8.3.6.雨季施工期间要认真勤测混凝土粗骨料的含水量JC∕T 2478-2018 矿山采空区充填用尾砂混凝土,随时调整用水量和粗细骨料的含水量(由商混凝土站控制)。

8.4混凝土工程质量预控图:

9.1浇筑混凝土的操作工人上班时,应带好安全帽,夏季施工严禁赤膊上班。

9.2振捣作业人员应带好绝缘手套,工作时两人操作,一人持棒,一人看电机,随时挪电机,严禁拖拉电机,防止电线破皮漏电。

9.3电源箱内要有漏电保护器,电机外壳做好接零保护,随机用的电缆线不得捆在架管或钢筋上,防止破损漏电。

9.4用完振动棒先断开电源再盘电缆,电机放在干燥处,防止受潮造成电机烧毁现象。

9.5罐车司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绝对服从项目人员的指挥,一律不得鸣笛,以防噪声影响居民生活,进入现场速度要缓慢,防止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9.7施工现场安排人员及时清理落地灰,保持场容场貌整齐、干净。

SJG 68-2019 人行地下通道设计标准附图一:混凝土泵管、测温点平面布置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