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技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技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54.1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6861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技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技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针对已经使用一段时间、存在裂缝或其他损坏的路面进行的修复工作。这个设计的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程背景与目标:首先,会对工程的地理位置、公路等级、路面类型、损坏程度等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明确改造的目标,如提高行车安全、增加使用寿命等。

2. 施工计划:包括施工时间安排、施工流程、施工阶段划分,如路面清理、裂缝灌缝、挖补损坏区域、新路面铺设等。

3. 施工技术与方法:详细描述路面灌缝和挖补的技术要求,可能采用的材料(如热熔沥青、自流平材料等)、设备(如路面热修补机、切割机等)和施工步骤。

4. 质量控制:设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包括原材料检验、施工过程监控、完工后的验收等。

5. 安全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预防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如交通管制、人员防护、机械设备安全操作等。

6. 成本预算与进度控制: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方案,预估施工成本,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对进度进行有效控制。

7. 环保与环保措施:考虑到施工过程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应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如废弃物处理、施工噪音控制等。

总的来说,这个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全面的指导性文件,旨在确保旧路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兼顾安全和环保。

旧路改造路面灌缝及挖补技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1、四方工作小组方案认定

根据业主要求和施工现场“四方四当”工作方法的规定,由施工方 、设计方、监理方和业主方对病害路段进行方案的认定。施工现场根据总体计划施工路段已确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机械人员和材料等资源的配置。

施工现场的保通人员依据既定的保通方案和保通措施对施工现场进行交通标志牌的设立和封道,做好交通管制工作,为施工和道路车辆的顺利通行做好准备。

(1)、路表面上出现的纵向、横向裂缝,部分裂缝附近伴随沉陷、龟裂和唧泥等其它病害。横向裂缝为全线典型病害,一般较为密集且主要分布在行车道,超车道裂缝少于行车道,裂缝方向基本垂直于道路中心线,间距不等,密集处每5m一条。纵向裂缝主要发生在高填方、半填半挖路段,其方向基本平行于道路中心线,一般发生在行车道轮迹线处。

(2)、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中最常见的病害,几乎伴随着沥青路面的整个使用期,并随着路龄的增长而加重。裂缝的形式各种各样,其产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横向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组合设计欠缺及施工质量较差,加上车辆严重超载墙板钢筋绑扎施工工艺,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裂缝。横向非荷载性裂缝是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缝,温度裂缝主要是温度应力超过了沥青砼的抗拉强度,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致使沥青面层被拉裂。

基层反射裂缝是一种常见的沥青路面裂缝破损形式,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基层水泥用量太大,成型过程中因基层材料失水收缩及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这两种收缩变形使沥青面层底面承受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就使沥青面层底部拉裂,并随着温湿的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而导致沥青面层底面裂缝沿竖向向上扩展到路表,从而形成沥青路面反射裂缝。

纵向裂缝、斜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公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碾压上的原因,造成路基未压实或两侧密实度不均匀,使路基在横向产生不均匀的沉陷。由于路基沉陷,使路面的整体承载力大大降低,且造成车辆荷载主要有面层承担,导致车轮下方面层底部受到的拉应力急剧增大,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其拉应力超过沥青路面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则产生纵向开裂。同时由于路基的沉陷,造成沥青混合料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承受骤增的拉应力和骤增的剪应力的双重作用下,使路基沉陷处开裂。这类裂缝往往是下宽上窄。

(3)唧浆的裂缝采用高聚物注浆处理方式(本条已包含在注浆方案中)。

(4)路面横缝、纵缝均已灌过缝,本次设计对完好的灌缝不再处理,对损坏的灌缝剔除原有灌缝材料后重新灌缝,裂缝缝宽在3mm以内的,将缝隙刷扫干净,罩面之前采用同步碎石或超薄磨耗层封缝;裂缝宽度大于3mm的,剔除缝内杂物和松动的缝隙边缘,用压缩空气吹净,采用沥青砂填缝。

(5)铣刨沥青砼路段,铣刨后若存在裂缝的,在裂缝上铺设50cm宽玻纤聚酯防裂布,防裂布要求,单位面积质量≥125g/m2 ,厚度(2Kpa)<1.2mm、断裂强力:纵向≥7kN/m、横向≥7kN/m、梯形撕裂强度(纵横向)>35N、CBR顶破强度>550N、熔点>205℃、沥青吸收量>0.7Kg/m2 。

沥青砂是一种由SBS改性沥青、机制砂、矿粉和木质素纤维组成的改性沥青混合料。

沥青砂建议配合比为:机制砂:矿粉=83%:17%,SBS改性沥青用量8%~10%,木质素纤维用量为沥青混合料总量的0.4%。

四、旧路面小面积挖补施工方案

1、四方工作小组方案认定

根据业主要求和施工现场“四方四当”工作方法的规定,由施工方 、设计方、监理方和业主方对病害路段进行方案的认定。施工现场根据总体计划施工路段已确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机械人员和材料等资源的配置。

施工现场的保通人员依据既定的保通方案和保通措施对施工现场进行交通标志牌的设立和封道,做好交通管制工作,为施工和道路车辆的顺利通行做好准备。

(1)、在路面形成一定的深洼,深度一般大于2cm,面积在0.04m2以上,深洼侧壁通常出现啃边、松散等现象。本项目主要为轻度坑槽,重度坑槽的较少。

(2)由于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变异性大、摊铺过程中沥青混合料局部离析和路面压实不够等多种原因造成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沥青和石料间的粘附力不强,路表水进入并滞留在表面层沥青混合料中,在大量快速行车的作用下,一次一次产生的动水压力(空隙水压力)使表面层的沥青从石料表面剥落下来,从而出现局部松散破坏,散落的石料被车轮甩出,路面自上而下逐渐会形成坑槽。

4、施工流程     设置安全标志→标记作业轮廓线→切割或破碎坑槽→清理坑槽→撒布沥青粘结层→添加沥青砼料→摊铺、整平→压实→开放交通。 

5、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首先应测定损坏部分的深度和范围,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大致与路中心(即行车方向)平行或垂直的开槽修补的作业轮廓线,一般比损坏部分扩大10cm。横向边口往往不整齐,用切割机沿边线切割后,人工凿齐,要求壁面尽可能保持与路平面垂直,坑槽底部平整、坚实。 

6、前台路面施工机械配套准备

压路机2台,洒水车1台,切割机1台,粘层洒布车1台,人工摊铺前对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和调试,保证使用状态良好。

1.1操作人员应检查油路管线是否畅通,仪表显示是否清晰、准确、无故障。

1.2试验室应在开盘前向拌和站提供有负责人签认的配合比通知单,内容包括:混合料配合比、各种集料含水量。拌和站按通知单进行换算调整生产使用配合比。

1.3 沥青采用导热油加热,要求沥青温度符合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以能使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出厂温度符合要求,并保证沥青能源源不断地从贮罐输送到拌和机内。

a.集料进场宜在料堆顶部平台卸料,保证铲运材料均匀,避免集料离析。

b.每天开盘前应检测含水量,以便调节冷料仓进料速度,并确定集料加热时间和温度。如果集料含水量过大,不得使用。

c.集料级配发生变化或换用新材料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

d.集料应加热到能使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符合要求。

2.1操作手严格操作规程。操作过程中应使用自动操作装置,不得随意改为手动操作,严防施工配合比变化。不经过试验室主任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变动配合比

2.2 集料和沥青应按工地配合比确定的用量送进拌和机。

2.3送入拌和机里的集料温度、沥青温度、混合料出厂温度应符合表“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的规定。每天开始几盘集料应提高加热温度。试拌过程中,应通过现场温度测量对计算机打印的温度进行检验,并在一段连续施工的工艺流程中保证温度的均衡性,以能保证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和碾压温度为宜。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施 工 温 度

注: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测量。表面温度可采用表面接触式温度计测定。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测量。在运料车上测量时,宜在车厢板下方打一个小孔插入不少于15cm量取。碾压温度可借助于螺丝刀分几次在路面上打洞迅速插入温度计测量得到。

2.5 对混合料的拌和质量应派专人进行检查。

a、如果出现花白料,其原因可能有:料温偏低、拌和时间短、细集料比例增大、特别是矿粉量增多、沥青用量不足、矿料或沥青加热温度不够等。可能是其中一项原因,也可能是其中几项原因。

b、如出现枯料,其原因可能是原材料中细集料的含水量过大,造成烘干筒中细集料加热温度达不到规定值,而粗集料温度大大超过了规定值。。

c、颜色灰暗、无色泽,其原因是沥青加热温度偏高,导致沥青老化。解决办法是严格控制沥青的加热温度。

对出现以上情况的异常料,必须废弃,并停机分析原因,予以改进正常后,方可生产。

2.6 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应有贮料仓,为保证连续摊铺,可提前拌和混合料,将拌好的沥青混合料送入贮料仓中暂存,待开始摊铺后再运至摊铺现场,贮存时间不得超过6h,贮存期间温度下降不得超过10℃,且结合料不得老化、滴漏及粗细料离析,否则应废弃。

2.7应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是否受堵,计量器是否准确,堵塞时应及时清洗。

2.8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控制

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进行质量跟踪检查,检查集料级配、油石比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生产配合比,集料级配应在生产配合比目标值的容许偏差范围内,并不得超出工程允许的波动范围。目标值的容许偏差应符合表“沥青混合料的容许偏差”的规定。

2.9 逐盘打印混合料用油量、各热料仓集料用量及沥青混合料重量、绘制油石比波动图。

2.10 拌和、试验、现场铺筑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应互通信息,以便协调GBT 14048.2-2008标准下载,每日应召开协调会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1)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考虑拌和能力、运输距离、道路状况、车辆吨位,合理确定运料车的数量。

(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采用15t以上的大吨位自卸汽车。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掺有洗衣粉的水溶液(不要用柴油或油水混合液),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装料时,运料车应按“前、后、中”的顺序在卸料斗下来回移动,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混合料装车后应及时测试温度,发现温度过高或过低,混合料有烧焦失粘、花白料现象应予废弃。

(3)运料车应配备保温的双层帆布蓬,不论气温有多高,运输混合料时均应覆盖,以保温、防雨、防污染。

(4)运料车需在洒了透层油的基层上行驶时,轮胎必须干净,以免泥土污染。否则,运料车在进入上述结构层上行驶前,应安排专人对轮胎清洗,并在起始路段铺垫长度不少于30米的土工布或大片麻袋等物。

(5)施工前应对全体驾驶员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加强对汽车保养,避免运料途中汽车抛锚,导致混合料冷却受损。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空档等候DB13/T 5241-2020标准下载,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慢卸料,严禁撞击摊铺机,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如有剩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粘结在车厢内的剩沥青混合料,严禁随意乱倒,更不准倾倒在已铺或未铺的路面上,应倒在指定地点。

(6)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签发一式三份的运料单,一份存拌和厂,一份交摊铺现场,一份留司机。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凭运料单接收,并检查拌和质量和混合料温度,对不符合温度要求或已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混合料不得铺筑。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