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公路工程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11.1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483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公路工程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公路工程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公路工程中地基问题进行的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工程概况:介绍工程的地理位置、规模、设计要求、工程地质条件等基本信息,以及地基处理的具体内容,如软土地基处理、膨胀土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等。

2. 施工目标:明确地基处理的目标,如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稳定性、满足结构抗震要求等。

3. 施工方法和工艺:详细阐述选用的地基处理技术,例如换填法、堆载预压法、深层搅拌法等,以及施工流程和步骤。

4. 施工组织: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内容,设计施工队伍的组织结构,包括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施工班组等,并明确各自的职责。

5.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各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日期,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6. 质量控制: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材料检验、施工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以保证地基处理的质量。

7. 安全管理:考虑施工安全,包括施工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安全培训等内容,确保施工安全无事故。

8. 资源配置:明确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包括机械设备、施工材料、劳动力等。

9. 环保与文明施工:考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环保措施,同时强调文明施工,减少噪音、灰尘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公路工程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旨在全面、系统地规划和组织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公路工程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六、强夯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 10

七、投入的施工机械计划及劳动力配备 ……………………………… 12

CNS 13134-1993 建筑用接头气密性之实验室试验法(Method of Test for Air Tightness of Building Joints in Laboratory).ra1.主要物资和施工机械计划 ………………………………………… 12

2.劳动组织及劳动力计划 ………………………………………… 12

3.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安排 ………………………………………… 13

八、确保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及文明施工措施 ……………………… 13

1. 安全生产管理 ……………………………………………………… 13

2. 文明施工措施 ……………………………………………………… 15

3. 环境保护措施…………………………………………………………16

九、应急预案 …………………………………………………………… 16

十、结束语 ………………………………………………………………18

7.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

软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写遵循国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根据沿海吹填土的地质情况,采用强夯夯实土体,消除差异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

二、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

该工程位于通州滨海新区,拟建道路经一路,南北走向,长度约为1.8公里,宽度49米。

第1层冲填土:灰、灰褐色,松散,稍湿~湿,强度不均匀,高压缩性,主要成分为抽取冲填的粉土、粉砂,含泥量很高,局部地段下部为淤质土。本层土除在明沟、明塘处有缺失外,全场地分布。

地基承载力为:≥120kPa,回弹模量大于25MPa。

本工程采用明沟排水、强夯与降水联合的施工方法加固地基。第一步:在经一路东侧开挖一条排水沟,开挖的土可以回填到路面标高底的区域,至夯前要求标高;第二步:清理并开挖经一路西边的原土坝及路中间的土坝,将开挖的土回填整个路面,保证整个路面土层的均匀性。第三步:降水管下开挖深度20~30cm的小沟,防止冲孔的水外溢到整个场地,测放降水管,并每隔100米布置一个水位观测管,每天进行水位观测,水位达到起夯面2.0米以下,开始进行强夯,强夯分4遍完成,点夯3遍,满夯1遍,第2遍点夯后进行静力触探自检,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夯能和夯击次数,点夯结束后,拔掉降水管,进行下个区域降水、强夯。

挖沟要求宽2~3m,深度2m。南北方向开挖,路两边各一道,将沟贯通起来,在集水坑处设置1个污水泵,统一将水排出到距离路面30米远的沟池中,强夯时要不断的把场地及夯坑积水排出场地,保证夯坑、整个面层无积水。施工需流水作业,循序渐进。

(1)根据经一路k2+940~k1+850段的地质情况,冲填砂层厚度不同,且局部地段下部为淤质土。局部淤泥层(厚度较薄,20cm以内)的地方,对夯坑回填粉土或粉砂,进行置换,加速孔压消散,增强夯实效果,对较厚的地方要挖除,再进行强夯施工。对k2+940~k3+600段,进行清淤回填,在进行地基处理。

强夯夯能为: 第一遍1500kN·m,第二遍1500kN·m,第三遍1800kN·m。

夯点间距为:4m×4m,分3遍施工。第一遍、第二遍夯点三角形布置4m×8m;第一遍每点1~2击,第二遍每点2~3击。第三遍4m×4m,每点3~4击;满夯能量为:1000kN·m,每点1击,压1/4夯印。

(2)点夯间隔期为 5~7天,即每遍点夯结束后5~7天,才能进行下一遍点夯施工。

(3)第一遍强夯施工时,出现吸锤现象或夯坑周边隆起超过30cm或夯坑深度超过1.5米,停止夯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夯前标高普遍偏低,待第一遍强夯后,利用开挖原土坝的土,对每个夯坑进行回填,这样保证了整个路面土质的均匀性,更有效的防止了差异沉降。

(4)根据砂层厚度、及部分区域冲填砂下部含有淤泥质粘土或厚度不均的情况,如发现地基发颤,拔锤困难,周围隆起过大,立即停止施工,记录该位置。对该位置进行开挖,挖除该地方的淤泥,夯坑补砂,进行置换处理。

(5)粉砂含泥量高、粉土,透水性差,降水周期较长,可通过强夯震动作用,加速孔隙水消散,孔隙水通过夯坑或土体薄弱区域冒出地面。这种情况下,推土机不要急于推平夯坑,将夯坑内积水抽出场区,并对夯坑进行晾晒。

(6)挖好排水通道,将场地积水及时排到沟内,通过积水坑排出场地。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为保证地下水位至始夯面不小于2.0m的要求,强夯施工降水采用明沟排水、井点降水强排工艺。根据地质资料提供的吹填砂有关参数、砂土层厚度等,本工程井点立管长度拟采用4m~6m的PVC管,井点立管间距为1~1.5m 左右。为达到最佳降水效果,井点立管插入土层深度以井点管插入砂土层接近底部而不进入粘土层为原则,每一套降水系统设置一台7.5kw的真空泵,4米或6米的降水管做为独立的降水系统,真空泵设置在总管的中部,井点管下部渗水孔部分包裹2层无纺纤维布。井点降水的总管接至排水沟通过集水坑排水。

2.井点降水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1)立管间距1m左右,每80m为一套独立降水系统;井点降水排距为10m;井点降水影响半径受渗透系数影响较大,现场可根据试验情况做适当调整,以保证降水深度不小于要求,一个工作面点夯施工后拔出降水管,进行下个工作面的降水。

(2)井点管下端滤管的长度宜为0.5~0.8m,滤孔面积应占滤管表面积的10%~20%,滤管外包两层滤网,以防止滤管被堵塞,管上部用土密实。

(3)检查降水主管、降水支管是否符合要求,破损、漏气的地方及时维修,支管安装完毕后,连接降水主管。主管间连接应连接牢固,不漏气。

(4)安装井点降水设备,按照要求放出降水边线,降水区域每隔100m设置一个观测管。

(5)设备运行维护、24小时进行巡视。观测项目主要有:沉降、水平位移、抽水量。

设备进场→平整施工场地→施工现场标高测量→铺设降水管→预夯开始→排除表面积水(震动作用产生的明水)→水位观测在2.0米以下进行第一遍点夯施工→推土机将夯坑整平→间隔期7~10天后进行第二遍点夯施工→再间隔7~10天后进行第三遍点夯→推土机整平→满夯施工→夯后场地整平→地基检测→整理并提交竣工资料。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3).测放第一遍夯点位置

(4).强夯机就位,准备强夯施工,测量夯前锤顶标高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钓钩,测量锤顶标高,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上述步骤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单个夯点的夯击。

(7).换夯点,重复步骤(5)~(7),完成第二、三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夯坑整平,并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保持水位要求,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9).满夯施工,平整场地,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1)强夯施工技术准备:

① 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并编制夯点布置图.

②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熟悉有关本工程的技术规范。

③ 了解建设单位可以提供的各项施工条件。

④ 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所有施工人员签字。

⑤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制度。

⑥ 向工程监理提交开工申请报告。

(2)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① 根据甲方给定的基准桩和观测标志进行场区的施工测量放线,分别进行定位放线和控制点的引设工作。

②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及座标和高程点,进行测量放点,有效的组织施工。

(3)施工质量技术措施

① 施工前确定夯锤重量、尺寸,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及夯击范围。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② 所用测量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合格,确保精度。对测量基准点需定期与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点进行核对,签证后方可使用。

③ 为便于强夯施工放线,应预先设置施工用测量座标点(控制桩)和水准点。依据甲方提供的基准桩和轴线测放夯点位置。布点误差控制在15cm以内。每遍夯后均应测量场区平均夯沉量,测点分布应与夯前相对应。

④ 施工前应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向各有关人员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内容包括:施工参数、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施工步骤方法、有关设计图纸、测量依据、施工规程规范等。

⑤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力度,应随时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沉降量,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施夯若发现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每遍夯击完成后,应由监理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检查施工记录并批准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⑥ 放线结束后,夯机就位,垫平主车,复验夯点位置,夯锤就位要准确,中心位移不得大于15cm。

施工时,经常检查夯锤上的通气孔,保证其畅通以防夯锤下落过程中形成“气垫”,影响夯击效果。

⑧ 施工中如发现地质异常等问题时,不允许擅自处理,应及时报告业主代表和监理工程师研究解决,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施工工艺参数(夯击能量、夯点间距、夯击遍数等)的调整,须征得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同意并由技术部门下发变更通知后才能实施。

⑨ 施工记录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作业机组必须认真如实填写,决不允许掩盖施工中的问题。应将此列入各项检查项目的内容中加强监管。严格按照有关国家规范要求的内容,收集、整理全部施工资料。

MHT 7003-2017 民用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pdf六、强夯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1.所用测量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合格,确保精度。对测量基准点需定期与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点进行核对,签证后方可使用。

2.为便于强夯施工放线及场地标高的控制,应预先设置施工用测量座标点(控制桩)和水准点。

CJJ 33-2005: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无水印,带书签)3.施工前应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向各有关人员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内容包括: 强夯施工参数、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施工步骤方法、有关设计图纸、测量依据、施工规程规范等。

4.强夯前应检查夯锤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5.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力度,控制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沉降量,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