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室内外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基础室内外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51.5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2873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基础室内外土方回填施工方案简介:

基础室内外土方回填施工方案是一个详细的施工计划,用于指导在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基础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土方的回填工作。以下是其基本步骤和要点:

1. 前期准备: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测量,确定回填区域的边界、标高、以及需要回填的土方量。同时,对土壤性质进行检测,包括土壤的湿度、密度、承载力等,以便选择合适的回填材料。

2. 材料准备:根据土壤性质,选择适当的回填材料,如建筑废土、黄土、砂石等,并确保材料清洁,无杂质。

3. 基础清理:清理基础表面的杂物,确保基础平整,无坑洼,为土方回填创造良好的条件。

4. 回填施工:从基础周边开始,逐步进行回填,一般按照从内到外,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以保证回填的均匀和稳定。同时,要分层回填,每层厚度一般控制在20-30cm,每层压实后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5. 压实处理:使用夯实机或振动碾等设备对回填土进行压实,确保土方的密实度,以增强其稳定性。压实度检测是关键步骤,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6. 质量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定期进行检查,如地基沉降、平整度、密实度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 验收与记录:施工结束后,进行验收,形成完整的施工记录和验收报告,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8. 保护:在回填土上覆盖保护层,防止雨水冲刷或植被生长影响土体稳定性。

以上是一个基础的施工方案概述,具体的施工步骤可能因项目特点、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基础室内外土方回填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JGJ104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⑴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土质、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施工条件,进行必要的压实试验,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夯实遍数等参数,根据现场条件确定施工方法。

⑵编写施工方案,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环保、文明施工交底。

宜优先选用基槽(坑)中挖出的原土某师范大学文科教学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并清除其中的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白灰选用袋装球磨灰。

蛙式、立式及柴油打夯机、翻斗车、装载机等。

手夯、手推车、筛子、木耙、铁锹、2m靠尺、喷壶、小线等。

水准仪、钢尺等定位测量仪器、质量检测、现场土工试验设备。

⑴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对压实系数的要求、施工机具设备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的打夯遍数等施工参数。

⑵ 回填前应清除基底上的草皮、杂物、树根和淤泥,排除积水,并在四周设排水沟或截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填方区或基槽(坑),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⑶ 施工完地面以下基础、外墙的打磨及用干硬性砂浆补眼、防水层、保护层、管道(经试水合格)等,填写好地面以下工程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经质量检查验收、签证认可。混凝土或砌筑砂浆达到规定的强度。

⑷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土,应在完成上下水、煤气管道安装和管沟墙间加固后再进行。并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

⑸做好水平高程的测设,基槽(坑)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打入一根水平木桩,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做好水平标记。

(二)施工工艺和方法:

人工回填土施工工艺流程

2、 基层处理 检验土料

c) 土的最优含水量应根据设计要求经试验确定。

d) 现场检查土的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

当土的含水量过大时,可采取翻松、晾晒、换土回填、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材料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则应预先洒水润湿。

a) 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设计要求的压系数和使用的压(夯)实机具性能而定。一般铺土厚度应小于压实机械压实的作用深度,应能使土方压实而机械的功耗最少。通常应进行现场夯(压)实试验确定。

a) 人力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夯实基槽及地坪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向中间。

b) 用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时,打夯之前应对填土初步整平,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开,不留间歇。

c) 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与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

d) 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回填高差不可相差太多,以免将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

e) 回填管沟时,应用人工先在管道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待填至管顶0.5m以上,方可采用打夯机夯实。

f) 非同时进行的回填段之间的搭接处,不得形成陡坎,应将夯实层留成阶梯状,阶梯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a) 每层回填土均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检测土的干密度; 回填夯实后的密实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回填。

b) 基坑和室内填土环刀取样检测土的干密度,每层按100㎡~500m2取样一组;场地平整填方按400㎡~900 m2取样一组;基坑和管沟回填每20m~50m取样一组,每层均不少于1组,取样部位在每层夯实后的下半部。

c) 填土夯(压)实后土的干密度应有 90% 以上符合设计要求,其余10%的最低值与设计值之差,不得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

a) 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b) 经检查合格,填写地基验收、隐蔽工程记录,及时办理交接手续。经检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返修,并重新验收。

a) 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分期完成。从运土、铺填到压实各道工序应连续进行。

b) 雨前应压完已填土层,并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施工中应检查、疏通排水设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内,造成边坡坍塌或使基土遭到破坏。

c) 现场道路应根据需要加铺防滑材料,保持运输道路畅通。

a) 土方回填时的每层铺土厚度不得超过200mm,夯实厚度宜为100mm~150mm。

b) 填方前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排除积水,挖出冰块和淤泥。

c) 室外土的回填,每天必须夯实完成后,上部要覆盖好。

d) 室内的基坑(槽)或管沟不得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回填土施工应连续进行并夯实,以免地基土或已填的土受冻。

e) 大面积土方回填时,要组织平行流水作业或采取其他有效的保温防冻措施。

(三)、其他质量控制要求

1、 当采用不同的填土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

2 、填土应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以备在行车、堆重或干湿交替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体逐渐沉落密实。预留沉降量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压实系数和地基情况等因素确定。

3 、填土区应保持一定横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排水。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4、 回填土夯压不密实与土料的含水量有直接关系。土料干时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夯压后呈“橡皮土”现象,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或压入干碎砖进行吸水处理。

1 、 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等,填运土时不得撞碰,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2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不得由汽车直接倒土入槽。

3 、 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

4 、 管沟中的管线,基槽内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后,再按规定回填土料,不得碰坏。

七、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控制措施

(一)、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1、 现场的施工道路应设专人洒水,堆土应有防尘措施,并应遵守当地防尘的有关规定。

2 、运土车辆应有人清扫,工地出口应设冲洗池,防止车辆带泥土污染道路,运土车辆应覆盖,防止遗撒。

3 、在城市和居民区施工时应有采用低噪音设备或工具,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等防噪声措施。并应遵守当地关于防噪声的有关规定。

4 、清洗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具的废水、废油等不得直接排放,应集中处理。以防污染水质和土壤。

(二)、危险源控制措施

1 、坑(槽)边应有临边防护措施。应设防护栏进行封闭。危险处,夜间设红色警示灯,防止人员坠落。

2、 坑(槽)沟应设置人员上下坡道或爬梯,不得在坑壁上掏坑攀登上下。

3 、施工时应有基坑(槽)壁坍塌控制措施:

⑴作业时要随时注意检查基坑侧壁变化,必要时可在软弱处用钢管、木板、木方支撑;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塌方,应采取果断措施,将人员撤离,排除隐患,确保安全。

⑵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基坑边缘移动运输工具,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在垂直的坑壁边SL 52—2015标准下载,此安全距离还应适当加大。

⑶回填前应掌握现场土质情况,按技术交底顺序分层分段回填,分层回填时由深到浅,操作进程要紧凑,不留间隔空隙,避免塌方。

⑷打夯机的操作人员应穿绝缘胶鞋和配戴绝缘胶皮手套

⑸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应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应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各段用电应分闸,不得一闸多用。坑槽上电缆应架空2.0m以上,不得拖地和埋压土中,坑槽内电缆、电线应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

执行本标准应形成以下质量记录:

C1203 测量放线记录

C1422 素土击实试验报告

C1101 土及灰土地基回填现场试验记录

《组合结构设计规范 JGJ138-2016》《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修订C1104 分层回填现场抽样试验点位示意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