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溪花园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画溪花园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57.8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220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画溪花园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简介:

画溪花园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考虑因素:

1. 前期准备:首先,需要对工程现场进行详细勘察,确定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部位、形状、尺寸以及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同时,要进行施工图纸的详细解读,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组织。

2. 材料准备:选用合适的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流动性。大体积混凝土可能需要添加缓凝剂或膨胀剂以控制温度和防止开裂。

3. 模板设计:大体积混凝土需要精确的模板系统,以保证混凝土的形状和尺寸。可能需要特殊的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温材料,以防止混凝土浇筑后的早期收缩。

4. 浇筑计划: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需要保证连续性,以减少温度差和收缩裂缝,因此可能需要分层浇筑,每层厚度和浇筑速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计算。

5. 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需要监控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并根据需要进行冷却,以防止温度过高导致混凝土开裂。

6.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包括保湿和保温,直到其达到设计强度。

7. 质量检测:施工过程中和完成后,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施工方案概述,具体的施工方案会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施工团队的技术能力进行调整。

画溪花园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2.2.2 混凝土输送泵及罐车的布置及交通

现场设置汽车泵的停放位置,结合现场道路的特点及泵车布料时能够全面覆盖基础作业面,确定停放在该基础正北面,因基础长度只有46.8m,泵车停放在基础对应中部,能确保一次性输送到位,不需要移动汽车泵。

因现场场地狭小施工便道无法设置车辆交汇处,混凝土罐车只能在现场大门口处调头倒车至泵车处,在第一辆车泵车输送完后,第二辆车再等候,为此项目部专门配备2名交通协管员指挥道路交通DB63∕T 1684-2018 青海省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检验标准,所有车辆一律掉头后倒车进场卸料,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要设备

3.1 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3.1.1 施工准备

1. 组织所有的混凝土施工员和操作者进行培训,并做好书面的技术质量安全等交底。

2. 与实验室合作,统一提供配合比,对各个搅拌站使用的水泥、砂、石、活性混和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各种原材料实行指定品牌及产地,统一配制。技术部门提前对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对商品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资质备案。并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时匀速进场不断档。要求搅拌站提供其全套商混凝土技术保证资料。

3. 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块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验算,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升温峰值、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的控制指标,制定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

4. 现场设置输送泵实际输送速度达45m3/h。

5. 模板要支搭完毕并通过验收,搭好施工马道,做好操作面的清理工作。

6. 提前将测温孔布置到位,并进行保护。

7. 钢筋经总包、监理、业主、设计隐蔽验收,并签署混凝土浇筑申请书。

8.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场内闲杂车辆及人员,在进出场口设置交通协调人员,负责协调罐车的进、出场以及罐车与社会车辆关系。浇筑场内设置交通指挥人员,负责指挥进场罐车的走向,错车、停车。浇筑场内设置调度人员,负责调度进场的罐车停靠在适宜的地泵边,以防出现窝泵,抢泵的情况。

9. 覆盖混凝土所需薄膜、麻袋等所需材料应提前进场,并保证足够的数量。

3.1.2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与混凝土供应单位商定材料选用。

因商品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热是引起混凝土温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尽可能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条件下,减少水泥用量。拟选用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现行国家标准知名品牌普通硅酸盐水泥。搅拌站需提供该水泥质量证明书、复试试验报告,并对其品种、等级、包装、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加强批量复试。混凝土中水泥最大用量不超过430kg/m3,最小则不小于310kg/m3。水灰比则不超过0.5。

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B类低碱活性天然中、粗砂。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现行标准,其含泥量不大于1%、细度模数:2.5~3.2,这样可减少用水量,水泥用量也可相应减少,可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要求搅拌站砂进厂后要进行材料试验。

优先选用5~25mm的低碱自然连续级配的机碎石。应具有较好的和易性、较少的用水量以及较高的抗压强度,能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要符合《普通混凝土所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含泥量不大于1%,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要求搅拌站石子进厂后要进行材料试验。

4. 混凝土掺和料和外加剂

可加入适量的一级粉煤灰、缓凝剂和减水剂。以减少水化热,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掺和料和外加剂要符合《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现行标准,其应用要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和要求。混凝土掺和料和外加剂等均需选用绿色环保型的、无污染、无毒害等并经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的由河北省建委备案的生产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粉煤灰为I级粉煤灰,矿粉为S75磨细矿粉,外加剂选用高效减水剂。要求搅拌站对混凝土放射性进行检测,确保混凝土安全。

3.1.3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配合比设计的工作程序

向商品混凝土站提出配合比要求→做混凝土的热工计算、变形分析→进行计算结果论证→混凝土试拌试压→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2. 向商混凝土搅拌站提出下列技术要求

1) 要求抗渗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2) 水灰比:控制在0.40~0.50;

4) 采用符合上述要求的原材料;

5) 水采用市政自来水;

6) 根据实际所用砂、石的的含水率具体情况,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对水用量进行调整;

7) 控制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总量在430kg/m3以下;

8) 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28 ℃以下;

9) 混凝土的最大碱含量≤ 3kg/m3;

10) 混凝土放射性指标内照射指数IRa≤ 1.0,外照射指数Ir ≤ 1.0;

11) 混凝土最大氯离子含量≤ 0.1%;

12) 水泥7天的水化热宜不大于250kJ/kg;

13) 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6小时以上;

14) 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60±20mm;

15) 加入粉煤灰掺合料时,粉煤灰中的高活性SiO2、A12O3能与水泥浆中的Ca(OH)2进行二次水化反应,可以消耗吸收混凝土中的碱,从而降低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消除大体积混凝土由于碱集料反应产生的裂缝;另一方面,粉煤灰可以在很大程度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进一步保证混凝土的泵送浇筑。同时,每立方米的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从此降低了水泥的水化热,达到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抑制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目的;

16) 在混凝土中加入高效减水剂,可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增加坍落度,将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节约水泥,减少用水量。且后期强度增长明显提高,可大大改善和提高混凝土各项物理力学性能;

17) 配合比要求搅拌站进行严格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在系列试配的基础上优选混凝土配合比,针对提出的试验室配合比,在实际生产中进行生产配合比的试拌,以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技术指标和施工过程中的工作要求。应对混凝土收缩值进行评价,收缩值应控制在万分之四;

19)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通过外加剂来调整,根据当时的大气温度条件、混凝土运输距离、施工要求等调整混凝土的初凝及终凝时间,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不出现施工冷缝;

20) 严格控制搅拌站原材料温度用原材料降温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

根据由搅拌前混凝土原材料总热量与搅拌后混凝土总热量相等的原理,说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与原材料的温度成正比,为此对原材料采取降温措施:将堆场石子连续浇水,使其温度降低且可预先吸足水分,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堆场砂子淋水冷却,使之降温,如需要,混凝土搅拌用水可采用冰水。

3.1.4 混凝土浇筑

1. 底板混凝土浇筑

1) 为有效控制核心筒部位混凝土对电梯井模板的上浮力,先将核必筒位置浇筑至电梯井模板下口200mm处,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浇筑上面,震捣时注意不得插到底,插至下层混凝土面以下50mm即可。

2) 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为加快混凝土散热,斜面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500mm。分层高度以尺杆衡量,1.4m底板按500mm厚分三层到顶。

3) 利用泵管或泵管前连接的软管在底板上皮钢筋的表面上直接布料,在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冷缝的前提下,利用软管左右移动,作扇形状散布混凝土,尽量使入模混凝土散布面积大,以增加散热与热量交换。

4) 新混凝土覆盖已浇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要求搅拌站试配4~6小时)。

1) 地下室外墙随底板一起浇筑400mm高的导墙,导墙上口设置止水带。

2) 将导墙的吊模安装好后,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在靠近外墙底板混凝土浇筑一定面积后,且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外墙导墙混凝土。

3) 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不得直接振捣钢筋及模板。

3.1.5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拌合料在搅拌、浇筑入模后,必须振动捣固,密实成型,结构密实DB45/T 1976.2-2019 左江、桂江、都柳江—融江过闸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 第2部分:桂江,使拌合料的颗粒之间以不同的震动加速度发生液化,破坏初始颗粒之间不稳定平衡状态,骨料颗粒依靠自重达到稳定位置,游离水分挤压上升,气泡逸出表面,混凝土最终逐渐达到密实状态。从而大大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1. 浇筑时,配备足够的振捣棒。使混凝土自然缓慢流动,然后全面振捣。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由于底皮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解决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器相应跟上,保证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

2. 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以进入下一层混凝土50~100mm为宜,消除两层之间接缝,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可在振捣棒距端部550mm处绑红皮筋作为深度标记。

3. 振捣过程中应将振捣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震动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秒,使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沉降,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每个浇筑带应设专人指挥振捣工作,严防漏振、过振造成混凝土不密实、离析的现象产生。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确保填满振捣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

4. 振捣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避免漏振。振动器移动间距为500mm。

5. 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后,立即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0m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6. 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点的间距控制在500mm为宜,并在模板上口用横向标尺杆控制。

公差与配合标准表.pdf3.1.6 泌水处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