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泵房基坑施工方案

提升泵房基坑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678.9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1428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提升泵房基坑施工方案简介:

提升泵房基坑施工方案主要是针对在建筑工程中,为安装和运行提升泵房而进行的基坑开挖和建设工作。以下是其基本要点的简介:

1. 项目背景: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目的,如处理废水、雨水收集、地下水位控制等,以及泵房的具体位置和规模。

2. 地质勘查:对基坑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查,包括土壤类型、承载力、地下水位等,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基坑的稳定性。

3. 设计与规划:根据地质条件和泵房需求设计基坑开挖深度、形状、尺寸等,并规划好排水系统、防渗系统、支撑结构(如钢板桩、地下连续墙等)。

4. 施工方法:选择适合的开挖方式,如正铲、反铲、挖掘机、人工开挖等,同时考虑施工进度、成本和环保因素。

5. 支撑结构:设置临时或永久支撑,以防止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因土体失稳而发生坍塌。

6. 地下水控制:如果基坑位于地下水丰富区域,需要实施降水或排水措施,以保证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

7. 安全措施: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规程,包括防坠落、防坍塌、防触电、防火等。

8. 监测与验收: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控,如沉降监测、裂缝监测等,确保基坑稳定。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确认达到设计要求。

9. 环保考虑: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噪声控制、尘土控制、废水处理等。

总的来说,提升泵房基坑施工方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提升泵房基坑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打桩完毕后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对先打桩后挖土的工程,由于打桩的挤土和动力波的作用,使原处于静平衡状态的地基土遭到破坏。对砂土甚至会形成砂土液化。地下水大量上升到地表面.原来的地基强度遭到破坏。对粘性土由于形成很大的挤压应力,孔隙水压力升高.形成超静孔隙水压力,土的抗剪强度明显降低。如果打桩后紧接着开挖基坑。由于开挖时的应力释放,再加上挖土高差形成一侧卸荷的侧向推力,土体易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使先打设的桩易产生水平位移。软土地区施工,这种事故已屡有发生.值得重视。为此,在群桩基础的链打设后.宜停留一定时间,并用降水设置预抽地下水。待土中由于打桩积聚的应力有所释放,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被扰动的土体重新固结后.再开挖基坑土方。而且土方的开挖宜均匀、分层,尽量减少开挖时的土压力差,以保证桩位正确和边坡稳定。

9、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

深基坑的支护结构。随着挖土加深侧压力加大.变形增大,周围地面沉降亦加大。及时加设支撑(土锚),尤其是施加预紧力的支撑。对减少变形和沉降有很大的作用。为此,在制订基坑挖土方案时.一定要配合支撑(土锚)加设的需要,分层进行挖土,避免片面只考虑挖土方便而妨碍支撑的及时加设.造成有害影响。

近年来,在深基坑支护结构中混凝土支撑应用渐多320582-R119-2019 TH螺锁式连接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pdf,如采用混凝土支撑,则挖土要与支撑浇筑配合,支撑浇筑后要养护至一定强度才可继续向下开挖。挖土时.挖土机械应避免直接压在支撑上,否则要采取有效措施。

如支护结构设计采用盆式挖土时,则先挖去基坑中心部位的土,周边留有足够厚度的土,以平衡支护结构外面产生的侧压力,待中间部位挖土结束、浇筑好底板、并加设斜撑后,再挖除周边支护结构内面的土。采用盆式挖土时,底板要允许分块浇筑,地下室结构浇筑后有时尚需换撑以拆除斜撑,换撑时支撑要支承在地下室结构外墙上,支承部位要慎重选择并经过验算。

挖土方式影响支护结构的荷载,要尽可能使支护结构均匀受力,减少变形。为此.要坚持采用分层、分块、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挖土。

基坑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且边坡稳定。

机械挖方工程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注:1、基坑机械开挖,二次人工清底修坡整平。

2、边坡坡度不应偏小,确保稳定。

3、基坑边堆放材料需确保安全距离,防止坍塌。

4、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及时组织验收和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机械行驶道路应平整、坚实;防止作业时下陷。

挖掘机挖土应分层进行,边坡放坡,防止塌方,溜坡等造成挖掘机倾翻、淹埋等事故。徒坡地段堆土设专人指挥,严禁在坡上转弯。正车上坡和倒车下坡的上下坡度不得超过35度,横坡不得超过10度。

挖机施工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内。挖掘机工作回转半径范围内不得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装土时任何人都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

挖掘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卸土时,必须注意上空电线,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工作;如在架空输电线一则工作时,垂直与水平距离分别不得小于2.5米与4—6米(100—220kv时)。

沿基坑顶四周1.5m处用φ48钢管做栏杆,栏杆高出自然地坪1.5米,立杆间距3m,立杆入土0.6m以上。各施工人员严禁翻跃护身栏杆。基坑施工期间设置警示牌,夜间照明等。

受基坑挖土等施工的影响,基坑周围的地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如工程位于中心地区,基坑周围密布有建筑物、各种地下管线以及公共道路等市政设施,尤其是工程处在软弱复杂的地层时,因基坑挖土和地下结构施工而引起的地层变形,会对周围环境(建筑物、地下管线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监测的同时,还必须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监测的内容主要有:坑外地形的变形;临近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等。

基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大约有1~2倍的基坑开挖深度,因此监测测点就考虑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布置。对地层变形监测的项目有:地表沉降、土层分层沉降和土体测斜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

地表沉降监测虽然不是直接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进行测量.但它的测试方法简便,可以根据理论预估的沉降分布规律和经验.较全面地进行测点布置.以全面地了解基坑周围地层的变形情况。有利于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进行监测分析。

地表沉降测点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测点是在基坑附近,沿基坑延伸方向布置,测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横向测点可以选在基坑边长的中央,垂直基坑方向布置,各测点布置间距为.离基坑越近,测点越密(取l m左右),远一些的地方测点可取2~4m,布置范围约3倍的基坑开挖深度。

每次量测提供各测点本次沉降和累计沉降报表.并绘制纵向和横向的沉降曲线,必要时对沉降变化量大而快的测点绘制沉降速率曲线。

(2地下水位监测

如果围护结构的截水帷幕质量没有完全达到止水要求,则在基坑内部降水和基坑挖土施工时,有可能使坑外的地下水渗漏到基坑内。渗水的后果会带走土层的颗粒,造成坑外水、土流失。这种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的沉降危害较大。因此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就是为了预报由于地下水位不正常下降而引起的地层沉陷。

测试仪器采用电测水位仪.仪器由探头、电缆盘和接收仪组成。仪器的探头沿水位管下放,当碰到水时,上部的接收仪会发生蜂鸣声,通过信号线的尺寸刻度,可直接测得地下水位距管的距离。

2. 临近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主要内容有3项:即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建筑物的倾斜监测和建筑物的裂缝监测。在实施监测工作和测点布置前。应先对基坑周围的建筑进行周密调查,再布置测点进行监测。

(1)周围建筑物情况调查

对建筑物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地面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基础型式、建筑层数和层高、平立面形状以及建筑物对不同沉降差的反应。

差异沉降和相应建筑物的反应

注:1.框架结构有多种基础形式.包括:现浇单独基础.现浇条形基础,

现浇片筏基础、现浇箱形基础.装配式单独基础.装配条形基础以及桩基。不同基础形式的框架对沉降差的反应也不同。上表只提出了一般框架结构对差异沉降的反应.因此对重要框架结构在差异沉降下的反应,还要仔细调研其基础形式和使用要求,以确定允许的差异沉降量。

2.各种基础形式的高耸烟囱、化工塔罐、气柜、高炉、塔桅结构(如电视塔)、剧院、会场空旷结构等特别重要的建筑设施要做专门调研,以明确允许差异沉降值。

3.内框架(特别是单排内框架)和底层框架(条形或单独基础)的多层砌体建筑结构.对不均匀沉降很敏感.亦应专门调研。

建筑物的基础倾斜允许值

在对周围建筑物进行调查时,还应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物裂缝进行现场踏勘;在基坑施工前,对老的裂缝进行统一编号、测绘、照相,对裂缝变化的日期、部位、长度、宽度等进行详细记录。

(2)建筑物沉降监测

1)根据周围建筑物的调查情况,确定测点布置部位和数量。房屋沉降量点应布置在墙角、柱身(特别是代表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差异沉降的柱身)、外形突出部位和高低相差较多部位的两侧,测点间距的确定,要尽可能充分反映建筑物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

2)沉降观测标志和埋设

(3)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同地表沉降观测要求,使用的观测仪器一般也为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标准。

每次量测提交建筑物各测点本次沉降和累计沉降报表;对连在一线的建筑物沉降测点绘制沉降曲线;对沉降量变化大又快的测点,应绘制沉降速率曲线。

(4)建筑物倾斜监测

测定建筑物倾斜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测定建筑物的倾斜;另一类是通过测量建筑物基础相对沉降的方法来确定建筑物倾斜。下面介绍建筑物倾斜直接观测的方法。

高层建筑物的倾斜观测。必须分别在互成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

通过倾斜观测得到的建筑物倾斜度,同建筑物基础倾斜允许值进行比较.比判别建筑物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5)建筑物裂缝监测

在基坑施工中,对已详细记录的老的裂缝进行追踪观测.及时掌握裂缝的变化情况,并同时注意在基坑施工中,有无新的裂缝产生,如发现新的裂缝,应及时进行编号、测绘、照相。

裂缝观测方法用厚10mm,宽约50~80mm的石膏板(长度视裂缝大小而定)。在裂缝两边固定牢固。当裂缝继续发展时,石膏板也随之开裂,从而观察裂缝继续发展的情况。

3.临近地下管线沉降与位移监测

(1)周围地下管线情况调查

首先向有关部门索取基坑周围地下管线分布图.从中了解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的种类、走向和各种管线的管径、壁厚和埋设年代,以及各管线距基坑的距离。然后进行现场踏勘,根据地面的管线露头和必要的探挖,确认管线图提供的管线情况和埋深。必要时还需向有关部门了解管道的详细资料,如管子的材料结构、管节长度和接头构造等。

(2)测点布置和埋设

1)优先考虑煤气管和大口径上水管。它们是刚性压力管.对差异沉降较敏感,接头处是薄弱环节;

2)根据预估的地表沉降曲线《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对影响大的管线加密布点.影响小的管线兼顾;

3)测点间距一般为10~1 5m。最好按每节管的长度布点。能真实反映管线(地基)沉降曲线;

4)测点埋设方式有两种:直接测点和间接测点,直接测点是用抱箍把测点做在管线本身上;间接测点是将测点埋设在管线轴线相对应的地表。直接测点,具有能真实反映管线沉降和位移的优点,但这种测点埋设施工较困难,特别在城市干道下的管线难做直接测点。有时可以采取两种测点相结合的办法,即利用管线在地面的露头作直接测点,再布置一些间接测点;

(3)测试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用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要求:

①基准点与国家水准点定期进行联测;

②各测点观测为闭合或附合路线,水准每站观测高差误差Mo为±5mm,闭合差Fw为±√N mil (N为测站数)。

2)水平位移观测用2”级经纬仪GB/T 40342-2021 钢丝热镀锌铝合金镀层中铝含量的测定.pdf,技术要求如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