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模架施工方案

移动模架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7.85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7860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移动模架施工方案简介:

移动模架施工方案,也称为移动式模架现浇梁施工法,是一种在桥梁施工中广泛使用的现代化施工技术。主要用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T型梁、箱梁等桥梁的建设,尤其适用于悬臂施工和挂篮施工。

这种施工方案的核心是利用自升式或行走式的模架,模架可以在桥墩两侧或桥塔上逐段上升,形成工作平台,工人在上面进行混凝土浇筑,然后随着施工进度,模架向前推进,逐段完成桥梁的建设。移动模架施工具有以下优点:

1. 提高效率:一次性成型,无需频繁拆装,提高了施工速度和效率。 2. 精度高:模架内浇筑,梁体表面平整,精度高,保证了桥梁的质量。 3. 安全稳定:模架内作业,受外界影响小,安全系数高。 4. 环保:减少噪音和尘土,有利于环保。

然而,移动模架施工方案也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模架的设计、施工组织、安全保障等,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移动模架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6)加载时模板内不宜有其他人员走动,若有人通过,一定要提醒其注意避让头顶空中的吊装物。

7)加载时应在设备上设安全员一名,随时督导安全问题。

8)加载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主框架和墩身有无异常的响声和现象。

YJ/T 1.4-2022 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基础规范 第4部分:水上搜救.pdf9)卸载时要分层逐步卸载。

8、预压后模板的调整

模板在安装时已经按预拱曲线装好,一般情况下不用再调整模板。根据DXZ40/1300移动模架的结构特征,预压后底模和腹模不需要做调整,对伸出钢箱梁外翼模的线型需要做微调,可参照以下原则或方法进行:

先把两端的翼模尺寸调整好,再从两端向中间调整。

通过调整端部的模板撑杆的长度来调整翼模的拱度,使之与底模的拱度相一致。

若调整时很费力,可把翼模的小部分连接螺栓松开,待调好后再拧紧。

调整时把将要调整的翼模上面的门吊开到已经调整好的翼模上,严禁在门吊纵向轮距范围下面调整翼模撑杆。

调整翼模拱度时严禁门吊起吊重物。

1.1底模系统

底模系统由底模平衡梁、底模钩挂和底模组成。底模系统纵向从中部剖分,两侧分别与钢箱梁通过精轧螺纹钢筋相联。底模共24块,分两种形式:中间的20块相同,其余两端的4块各对称相同。底模平衡梁上等距离布置数个矩形方孔,底模推开时油缸带拨叉一端伸到方孔里推着底模向外推开,油缸另一端联接在底模钩挂上。底模钩挂分别和钢箱梁外侧螺栓联接,底模钩挂上下装有反压轮和正压轮。反压轮与底模平衡梁上面接触,正压轮与底模平衡梁下面接触。当底模精轧螺纹钢吊杆松掉以后,底模在自重作用下落在底模钩挂下面的正压轮上,正压轮托着底模平衡梁的下面,此时后边的反压轮从底模平衡梁上面反压着底模,使底模处于平衡状态准装备推开。底模平衡梁由两部分组成,中间用两销轴连接。在过孔时可以用油缸自动收起最外侧的底模横梁,使其饶着上面一个销轴旋转,向主梁内侧方向收回,躲开两侧的混凝土柱,达到现场移动模架过孔的要求。

翼模通过可调支撑系支撑在承重钢箱梁上,翼模边上装有走道和扶手。当内模安装好后,再安装梁面翼模对拉钢筋。梁面对拉钢筋在浇注混凝土梁进行梁面抹平时,可以工作到那里拆掉那里的一个对拉钢筋,当这里抹平后再安装上对拉钢筋。模板由面板及骨架组焊而成,其面板厚为6mm;每块模板在横向和纵向都有螺栓连接,墩顶的底模现场使用散模组立并固定牢靠。钢箱梁制造时设有拱度,底模跟随钢箱梁一块起拱,起拱度的设置按主梁承受的由实际混凝土荷载(包括钢筋)加内模自重产生的曲线特征值进行,以使成桥后桥梁曲线与设计值吻合。模架就位后,调整底模标高,使其与所提供(或修正后)的预拱曲线特征值吻合。

内模和端模系统根据混凝土梁的尺寸设计为拆装式模板。拆装式模板内设骨架和骨架撑杆,模板单件重量轻,分为标准件和非标准件。根据混凝土梁内部和端部结构特征,对不同变截面段的非标准件内模和端模加工制造时进行编号,安装时必须安照内模和端模总图的模板编号和正确的顺序进行安装。拆立及倒运通过人工和梁面上的门吊实现。

5.8.3 模板安装注意事项及允许偏差

1)模架就位前检查:板面是否平整、光洁有无凸凹变形及残余粘浆,模板接口处应清除干净。底板开分处连接紧密,接缝密贴不漏浆。

2)检查所有模板连接部和底脚有无碰撞而造成影响使用的缺陷或变形,如有应及时补焊整修。

3)模板安装时将梁体预埋件一道埋入(按预埋件预留孔统计表),预埋件位应尽量准确。

5.9.1 钢筋进场检验

进场的钢筋应附有出厂质量证明或试验报告单,每一捆钢筋应有标牌,并应按标准规定抽取试样做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向监理报检。本工程现浇后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普通钢筋采用 HRB335 钢筋,主要规格型号有:

经检验合格的钢筋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如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着不正常等)时,应作化学成分分析。

5.9.2 钢筋运输、贮存

1.进场的钢筋按牌号、规格、厂名、级别分批架空堆置在存放场地内,当在仓库(棚)外存放时,应使钢筋架空地面,并有防雨淋、污染等措施。

2.钢筋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避免压弯。装卸钢筋时,不得不高处抛掷。

3.钢筋使用应随开捆随使用,作好开捆钢筋的防护工作。

钢筋配料是根据所生产的桥梁的配筋图,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

钢筋因弯曲样式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砼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直钢筋下料长度=设计图纸标示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实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根据条件,采用经验数值。

2 配料计算的注意事项

(1)在设计图纸中,钢筋配置的细节问题没有注明时,一般按构造要求处理。

(2)配料计算时,考虑钢筋的形状和尺寸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有利于加工安装。

(3)配料时,还应考虑施工需要的附加钢筋。例如孔道定位网筋井字架等。

(1)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利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清除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

(3)加工后的钢筋表面无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表 1 钢筋切断数量表

1 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先断常料,后断短料,以减少短头和损耗。

2 断料时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为此,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3 钢筋切断机的刀片,应由工具钢热处理制成。安装刀片时,螺丝应紧固,刀口应密合(间隙不大于 0.5mm)。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刀口的距离:对直径〈20mm的钢筋应重叠 1~2mm;对直径〉20mm 的钢筋应留 5mm。

4 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必须切除;如发现钢筋的硬度与该钢种有较大的出入,应及时向场实验室反映,查明情况。

钢筋的弯制采用钢筋弯曲机与手工弯曲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手工弯制采用受摇扳手弯制刚箍。卡盘与板头弯制粗钢筋。

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钢筋设计尺寸用石笔将各弯曲点

位置划线。划线时应注意:

A.根据不同的弯曲角度扣除弯曲调整值,具体从相邻两段长度扣一半。

B.钢筋端部带半圆弯钩时,该段长度划线增加 0.5d(d 为钢筋直径);

C.划线工作应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两边不对称钢筋,应从一端开

始划线,如划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重新调整。

D.第一根钢筋成型后与设计尺寸核对一遍,完全符合或符合限差要求后,再成批生产。

钢筋再弯曲成型时,心轴直径应是钢筋直径的 2.5 倍,成型轴应加偏心轴套,以便适合不同直径的钢筋弯曲需要。弯曲细钢筋时,为了使弯弧一侧的钢筋保持平直,挡铁轴应做成可变挡架或固定挡架(加铁板调整)。

钢筋应在常温下加工,不应加热。弯制钢筋应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应依次成型。

1 钢筋形状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

2 钢筋末端弯钩的净空直径满足设计要求,无要求时不小于钢筋直径的 2.5

3 钢筋弯起点处不得有裂缝,为此对 II 级钢筋不能弯过头再回弯。

本工程钢筋焊接主要采用闪光对焊。对焊接头应焊接良好,完全焊透,且不得有钢筋烤伤及裂缝等现象,焊接后应经过接头冷弯和抗拉强度试验。 钢筋对焊后,在同等条件下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 200 个作一批,每批应在实物中断取 6 个接头作为力学试验(3 个冷弯,3 个抗拉)。外观检验,从每批中抽查 10%且不得少于 10 个接头(接头处钢筋表面应无横向裂缝,夹具处应无明显烧伤。接头处应饱满,并有一定的镦粗和均匀毛刺)。

5.9.4 钢筋绑扎及安装

(1) 钢筋绑扎工艺

钢筋绑扎前先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或设计图纸、技术交底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

1)钢筋绑扎用的钢丝,可采用镀锌铁丝(铅丝)。

2)钢筋绑扎按设计要求牢固控制钢筋位置,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A.钢筋及桥面水平筋其两端交点均应绑扎牢固,中间可隔一扣绑一扣,但拐角处必绑须扎。

B.钢筋弯折角与纵向分布筋交点全部绑扎。

C.下缘大小箍筋接头处交错绑扎。

D.其余各交叉点用梅花式跳绑。

E.在钢筋交叉点处,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 字形)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型)方式扎结。

3) 为保证桥面钢筋的整体绑扎刚度及稳定性,必要时增加绑扎点个数,并使桥面筋与梁体伸入桥面的箍扎联结。此外还可在桥面上、下层钢筋连结薄弱处加入钢筋撑脚,但其端头不得伸入砼保护层内。

4) 桥面筋绑扎完成后,目视应平整,无高低起伏现象。为保证纵向受力及分布钢筋的顺直从施工准备到成品保护,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方案模板.doc,在绑扎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纵向筋的相对位置,必要时进行划线标示。

(2) 钢筋垫块的布设与绑扎(设计钢筋最小净保护层为 3.4cm)

钢筋垫块采用同标号混凝土或强硬度砂浆垫块材料制成,且必须保证梁体的耐久性。混凝土垫块尺寸为φ25×30mm的园锥体。

垫块应呈梅花形布置,并尽量靠近钢筋交叉点处,间距沿梁体纵向每 100mm 一排,梁底垫块布设五列。梁底最外侧两列垫块应绑扎在两侧第二根纵向分布筋位置应在管道定位网纲筋处,以保证管道坐标的位置正确。

GBT 41205.1-2021标准下载 2、垫块的绑扎

垫块绑扎时应使纵向分布筋卡入垫块凹槽,扎紧帮线,使垫块不可随意串动。在桥面梁体底部使垫块长度方向与梁体方向垂直,其余部位与梁体长方向重合。梁体底部垫块在钢筋安装就位时绑扎,其余梁体垫块在钢筋就位后,合侧模前完成。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