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青年路站格构柱施工方案

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青年路站格构柱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17.6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2487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青年路站格构柱施工方案简介:

对于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的青年路站格构柱施工方案,这是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常见的部分,但具体的施工方案会涉及到许多专业技术和细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步骤:

1. 项目规划与设计:首先,会由专业的结构工程师进行设计,确定格构柱的尺寸、材料(可能为预应力混凝土或钢材)、形式(如箱型、H型等)以及承载能力。格构柱通常用于支撑和分隔建筑物的结构部分。

2. 地基处理:施工开始前,可能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格构柱的稳定和整个站台的结构安全。

3. 基础施工:格构柱的施工通常从基础开始,包括挖槽、浇筑混凝土基础等步骤。

4. 格构柱预制:在工厂预制格构柱,确保精度和质量,然后运输到现场。

5. 安装:将预制的格构柱按照设计图纸精确安装,可能需要使用起重机等重型设备。安装过程中会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

6. 连接与固定:确保格构柱与其他结构部件(如站台支撑、梁等)的连接牢固,可能需要进行焊接或螺栓连接。

7. 安全防护:施工期间,会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设置围挡、防护网等,以保障周围环境和行人的安全。

8. 质量验收:施工完成后,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验收,确保格构柱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概括性的施工方案,实际操作中可能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技术要求有所调整。

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青年路站格构柱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粉土③层、粉质粘土③1层、粘土③2层、粉细砂③3层,本层层底标高为22.06~24.97m,

粉质粘土④层、粉土④2层、粉细砂④3层,本层层底标高为16.54~19.00m。

3)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

圆砾⑤层、中粗砂⑤1层、粉细砂⑤2层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讲义,本层层底标高为10.88~14.40m。

卵石⑦层、中粗砂⑦1层、粉质粘土⑧层、粘土⑧1层、粉土⑧2层,未穿透本层。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段线路赋存四层地下水,分别为上层滞水(一)、潜水(二)及层间水(三),承压水(四),在勘察深度范围,实际测量到三层地下水,结构不在承压水层范围。

(1) 地表水:本场地内无地表水体分布。

(2)地下水位: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实际测量到四层地下水,分别为上层滞水(一)、潜水(二)、层间潜水(三)和承压水(四),上层滞水(一)水位标高30.40~24.99m,潜水(二)水位标高21.34~20.39m,层间潜水(三)水位标高19.19~16.59m,承压水(四)水头标高10.40m。

(3)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

含水层的岩性以圆砾、卵石、粉细砂和粉土为主,渗透性强,地下水位较低,隔水层岩性为粉质粘土、粘土,含水层与隔水层基本呈互层状分布,除了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径流和排泄以外,垂直方向运动较明显。

地下水位补给及排泄、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人工降水垂直入渗补给,场区内地下水流向总体由北向南东流动。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为人工开采和自然排泄,人工开采主要以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为主;自然排泄包括蒸发及向下游侧向流出。

(4)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在干湿交替和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根据桩身穿过地层和地下水情况,经技术、经济、环境保护等综合比较,决定选择旋挖钻机进行格构柱施工。

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场地硬化工作,并做好施工场地布置,平整场地标高至34..08m。

本工程离居民楼较近,考虑扰民因素,施工时采用一台钻机1天施工完成,保证施工进度。

根据施工安排,格构柱作业人员由已进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相关作业班组承担施工任务。

根据施工需要,现场主要配备25t吊车1台,旋挖钻机1台,交流电焊机2台,钢筋调直机1台,钢筋弯曲机1台,钢筋切断机1台等。

格构柱主要包括钢立柱和立柱桩两部分,上部钢立柱为钢构件,下部立柱桩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

1、格构柱立柱施工工艺流程(见下页图)。

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导线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测定桩位,根据地质情况直接定点或打入木桩定点,并以“十字交叉法”引到四周作好护桩点。

为有效的保护地下未查明的管线,格构柱钻孔灌注桩施工前,人工挖探坑至原状土,挖深约4米,混凝土护壁施工。护壁厚度10cm,护壁混凝土标号C15。具体施工步骤同车站结构围护桩施工。

格构柱立柱施工工艺流程

钻孔施工时采用膨润土泥浆进行护壁。泥浆比重根据不同土层严格控制:粘性土中成孔,可注入清水,以原土泥浆护壁;砂土或较厚夹砂层中成孔,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1.3,在穿越砂层夹卵石层或容易塌孔土层中成孔时,泥浆比重控制在1.3~1.5;胶体率不低于95%;含砂率不大于4%。泥浆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见下表。

泥浆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表

钻进时,边钻进边注入泥浆进行护壁,钻机与格构柱平行就位,钻进过程中随时检测垂直度,并随时调整,钻进过程中做好记录。

桩孔质量参数包括:孔深、孔径、钻孔垂直度等。

(1)孔深:钻孔前先用水准仪确定人工挖探坑第一节护壁口标高,并以此作为基点,按设计要求的孔底标高确定孔深,以测绳确定孔深。

(2)孔径用探孔器测量,若出现缩径现象应进行扫孔,符合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

(3)垂直度:采用双向锤球或孔锤测定,偏差应小于3‰。

钻机成孔后,进行沉渣厚度量测,沉渣厚度小于150mm,若沉渣厚度不满足要求,需进行清孔,清孔时应注意对成孔深度的控制,严禁出现成孔深度超出规范要求的现象。

7)格构柱的制作、安装及成品保护

(1)格构柱基础钢筋笼加工

①钢筋笼采用现场加工制作,将钢筋笼进行整体加工,加工尺寸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控制。钢筋笼主筋采用焊接,连接形式满足规范要求;主筋与加强筋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以保证钢筋笼的刚度满足吊装要求;主筋与箍筋采用点焊或铅丝绑扎连接。

②钢筋笼主筋保护层厚度为70mm,为保证基础灌注桩的保护层厚度,采用钢筋“耳朵”的方法。钢筋“耳朵”焊在钢筋笼主筋外侧,间距1.5m,钢筋型号、样式同钻孔灌注桩钢筋“耳朵”。

③钢立柱必须插入钢筋笼基础中2m。

④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见下表。

(2)格构柱上部钢立柱加工

(3)钢立柱与钢筋笼连接

(4)格构柱定位检测及误差要求

施工中为了保证格构柱的定位和垂直度,利用桩周围预先埋设好的护桩点控制格构柱定位,确保格构柱的平面定位误差不大于2cm,同时在上部钢立柱靠近顶部的四个侧面各焊接一个耳朵筋用于格构柱垂直控制,保证格构柱的垂直误差不大于1/200基坑开挖深度,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确保格构柱平面定位、垂直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耳朵筋形式见附图 耳朵筋大样图。

①采用25T汽车吊车吊运格构柱。为了保证格构柱起吊时的稳定,采用两点起吊、主副结合,吊点位置设在格构柱两端的1/3处。起吊前应清除格构柱内杂物。

②下格构柱时由人工辅助对准孔位,保持格构柱的垂直,下放过程中要轻、慢,避免碰撞孔壁,严禁高提、猛放和强制下入。

③吊放格构柱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格构柱轴线与桩孔轴线吻合,并保证格构柱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①制好的格构柱骨架必须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存放时,钢筋笼加强筋和钢立柱与地面接触处都垫上等高的方木,以免粘上泥土、杂物。格构柱加工完成后,需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合格格构柱都要挂牌标识,标“合格”字样,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格构柱严禁使用。

②格构柱加工完成后放到指定地点,严禁私自移动。

灌注开始前应进行导管密闭性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清孔、下格构柱、导管安装完成后,立即灌注C30混凝土。为使混凝土有较好的和易性,水泥用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混凝土的含砂率采用40%~50%,水灰比采用0.45。混凝土拌和物从拌和机卸出到进入导管时的坍落度为16cm~21cm,灌注应尽量缩短时间,连续作业。

(1)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顺序如下图:

首先安设导管,用25t吊车将导管(直径250mm)吊入孔内,位置保持居中,导管下口与孔底留30~50cm左右。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连续,一次灌注完成。

按规范要求制作混凝土试件,并做好养护。

3、钻进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根据地质情况调整钻头的行程等原钻机安装时,因支撑不好、柱孔地质构造不均匀等因素引起钻机整体或钻头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偏斜,导致出现偏孔。针对出现偏斜孔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处理:

①因钻机倾斜造成的应先移开钻机,检查钻孔壁情况,如果钻孔壁比较稳定,则应加固施工范围内的地基或加大钻机的支撑面积,而后,重新安装钻机恢复施工;

②地质构造不均匀引起的,先分析清楚地层的走向,然后采用适当的回填材料(回填材料一般为片石加黏土、纯碱、锯末等组成的混合物)将钻孔回填至计算确定的高程处,静置一段时间后恢复施工。孔中心偏差小于20cm的,静置1~2h后可以继续钻孔。孔中心偏差大于20cm的,应根据情况静置2h甚至更长的时间待地层沉积稳定后恢复钻孔施工。

钻孔经过地层分界面时相邻地层强度差别较大、操作中未及时因引起“卡钻”现象。针对发生“卡钻”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处理:

①由于“探头石”引起的卡钻现象,可以适当往下放钻头,而后,强力快速往上提,使“探头石”受瞬间冲击缩回,从而顺利提起钻头。

②由于机械故障导致钻头在浓泥浆中滞留时间过长造成的钻头无法提升现象,应采取插入高压水管置换泥浆的方法进行处理。

缩孔是在饱和性粘土、淤泥质黏土,特别是IL>1.0处于流塑性状态的土层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其原因是此类地层含水高、塑性大,钻头经过后钻孔壁回缩,从而导致钻孔的直径小于设计的桩直径。针对发生缩孔的原因,采取块、卵石土回填,然后用重新下钻复钻的办法,挤紧钻孔孔壁并钻除多余土的办法处理。

4、水下混凝土灌注中出现问题及对策:

因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中含有的粗骨料粒径过大或受潮凝固的水泥块、灌注混凝土冲击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统称为“卡管”。

①由于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导管堵塞,可以少量(根据堵管前测量及计算的导管埋深结果在保证导管最小安全埋深确定)提升导管而后快速下落的方法或加大一次性灌注混凝土数量而后快速提升再迅速下放,以冲击疏通导管的方法进行处理。

②由于混凝土冲击力不足造成的,应及时加长上部导管的长度,而后,以一次性较大量混凝土冲击灌注达到疏通导管的目的。

③采取“二次砍球法”进行处理。具体操作方法:将导管插入已灌注混凝土中0.5~0.8m,而后按照水下封底的操作方法实施二次封底。以上几种方法处理不能奏效应立即停止DB65T 3612-2021标准下载,认为已断桩。

由于灌注中提升导管失误、混凝土供应中断(停电、机械故障等)或导管漏水等原因导致导管中已灌注的混凝土与导管的混凝土隔断,无法继续灌注的现象通称为断桩。

在灌注过程中认定发生断桩事故后,应立即停止继续灌注,提拔导管和格构柱,尽量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由于格构柱的加固不可靠或灌注过程中操作因素带来的格构柱移位现象统称格构柱上浮。 发现格构柱上浮,应立即暂停灌注,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格构柱上浮在1倍柱孔直径以下的可以在采取有效防止上浮的措施后继续灌注,悬吊钢筋焊缝脱落的,应及时补焊。

格构柱上浮比较严重的必须拔出格构柱,按断桩进行处理。

1、钻进过程中技术要求

(1)开始钻进时,应先轻压慢转自动扶梯安装 整机试运行施工工艺标准,待钻头正常工作后,逐渐加大转速。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