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某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84.3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2199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某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份详细规划和管理的文件,主要用于指导和控制给水顶管工程在滨江大桥过河区域的施工过程。以下是对这份设计简介的概述:

1. 工程背景:首先,设计会介绍工程的地理位置、桥梁结构、过河给水需求以及顶管工程的目的和重要性。

2. 工程概况:包括顶管工程的长度、直径、施工方法(如开挖法、顶进法等)、材料选择等基本信息。

3. 施工方案:详细阐述顶管施工的技术方案,包括施工流程、主要步骤(如开槽、顶进、出土等)、设备选用、施工顺序等。

4. 安全与环保措施:强调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如防坍塌、防渗漏、防污染等措施,以及对周边环境和社区的影响控制。

5. 项目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表,包括各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关键节点的控制和监控。

6. 施工组织与管理:明确项目经理、各工种负责人以及各部门的职责,确定施工队伍的组织架构和协调机制。

7. 风险评估与应对:识别可能遇到的施工风险,如地质条件变化、设备故障等,并制定应对策略。

8. 质量保证与控制:提出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如质量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等。

9. 应急预案:设计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火灾、洪水等。

10. 维护与保养:提出施工完毕后的维护和保养计划,确保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

这份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整个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工具,确保了施工的有序进行,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某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8)、进行新技术项目的试验和试制:按照施工图纸和工程要求,认真进行新技术项目的试验和试制。

(9)、设置消防、保安设施:建立消防、保安等组织机构和有关规章制度,布置安排好消防、保安等措施。

(10)、派专人与有关部门联系,确保施工时材料车辆的顺利通行,及对周围的环境保护问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噪音粉尘的污染。

按照各分项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组织各专业班组人员进场,由项目部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量员以及后勤人员对其进行各项交底,使其了解该项目现场的各项管理规定,包括安全施工,质量要求,技术要求,后勤管理等各种规定,并按照指定的区域入住临时宿舍,作好班组内小型机具、工具的检查、维护工作。重点工作在于安全工作的三级教育,以及现阶段的技术交底。现场劳动力的配备将依据劳动力动态图的要求进场,每批新进场的人员必须经过上述的若干程序后方可进场施工。

JGJ 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5.5协调场外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5.5.1制约和影响施工生产的因素较多,内、外部的都有,特别是场外协调工作十分重要,项目工程部设专人联系,协调对外工作。

5.5.2与消防部门、环卫、水利、滨江大桥施工单位等部门取得联系,做好现场的各种办证工作,使施工纳入法制化、合理化轨道。

5.5.3积极协调好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质量监督单位的关系,及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六章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本工程主要分部工程划分为:顶管工作井、顶管接收井、过河顶管工程。各分部施工顺序有先后、有交叉。根据各分部结构要求和施工特点,结合水文、气候以及总控制工期,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本工程工期及质量控制线主要分为两大块进行,第一块为陆域部分:沉井制作与下沉;第二块为水下顶管部分。

下面分别就沉井、过河DN1420钢管顶进等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一、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的设计

1.1.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位置的选择

确定顶管工作井的位置时,要考虑拟顶管道周围的建筑物情况,在工作井一侧是否有水源、电源、进场施工道路是否方便,施工场地是否宽阔,以及拟铺管道的走向等。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本工程位于滨江大桥一侧,顶管穿越通吕运河,河两侧是防汛墙和石驳。其中南侧是原商品砼公司的搅拌站,北侧场地较宽广、且防洪大堤外侧为农田,可以作为排泥场。因此初步考虑将顶管工作井放在北侧、接收井放在南侧。

1.2.顶管埋深及井的结构形式

顶管工作井内尺寸应满足井内设备的布置以及管道安装有一定的操作面。

工作井最小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L≥b1+b2+b3+l1+l2+l3+l4+l5

l3—接管时留在井内管道的最小长度,

近似计算:L≥3.2m+l1

L≥b1+b2+b3+l2+l5+l6+l7

近似计算:L≥5.9m+l6

工作井的长度应取大者。

本工程考虑钢管每节长度为6m,根据我公司现有设备和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考虑顶管工作井内长9.5m。

工作作的宽度 计算公式    B =D+2b  式中:B——工作坑宽度;   D——顶进管节的外径尺寸;   b——工作坑内安好管节后两侧的工作空间,本工程采用每侧1.3m; 本工程的顶管直径为D1400,因此,工作坑的宽度尺寸为  B=1400+2×1300=4000mm。

本工程工作井宽度取5m。

1.4、顶管工作井井壁厚度

井壁是沉井的主要部分,应有足够的厚度与强度,以承受在下沉过程中各种最不利荷载组合(水土压力)所产生的内力,同时要有足够的重量,使沉井能在自重作用下顺利下沉到设计标高。

沉井下沉是靠在井内不断取土,使沉井自重克服四周井壁与土的摩擦力和刃脚下土的正面阻力而实现的,所以在设计时首先要确定沉井在自重作用下,是否有足够的重量以顺利下沉。一般在设计时先估算井墙外部与土的摩擦力,然后按下沉系数确定井墙厚度,根据施工经验以及地质报告,砂土对井壁的单位面积摩擦力为1.5~2.5t/m2.

根据计算以及我公司以往施工类似经验,井壁厚取1.6米,为减少工程造价,在沉井上部设计成阶梯形,井壁厚为1.2m.具体见附图

式中:G—沉井自重(KN)ks—下沉系数取1.05

B—沉井承受的水的浮托力(KN)

T—沉井外壁承受的阻力(KN)

F—土体对沉井的端阻力(KN),如采取将刃脚底面及斜面的土方挖空,则F=0

根据资料,并经计算得:

判定该沉井在自重下可以下沉。

沉井配筋图附后,经计算该配筋符合要求。(附配筋计算书)

1.5、沉井封底厚度的计算

本工程采用水下封底,可按简支板计算最大弯矩。

M1=α1.P.L12

M2=α2.P.L22

L———矩形板的计算跨度

求的弯矩M值后,混凝土的厚度h即可按下式计算:

H=√3.5K.M/b.R+D

K——安全系数,取2.65m

经计算,本工程取2.4m。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底板厚度取1.0米,配筋计算附后。

1.7、顶管工作井内部结构

1.7.1穿墙套管设计

本工程穿墙套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顶管工作井内顶管出洞时的套管,另一个是顶管接收井顶管进洞时的套管。两个套管均为钢套管。其洞口尺寸分别为Φ1540mm、Φ2000mm。同时在洞口处均需设加强筋。具体构造见附图。

其中H1为原始地面高程

h3为顶管至砼底板的距离

工作井处的地面高程为4.8m左右,因此工作井的总高度初步确定为18.8m。

1.9、沉井抗浮计算:

K=沉井自重+侧壁反摩擦力/浮力≥1.25(计算附后)

接收井的尺寸只要能满足工具头的吊装即可,根据我公司现有施工设备和以往施工经验确定工作井内净长4米,宽4米。壁厚1.0米.

本工程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采用沉井施工工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沉井下沉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根据我公司以往的施工经验,沉井基础采用砂垫层和素混凝土垫层,由于沉井深度为18.8m,故采用三次制作三次下沉施工。第一节沉井的浇制高度为6.8m,先在地面上进行浇制,待第一节砼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然后挖除井内土体使沉井下沉。在井墙顶面露出地面尚余1m时,停止下沉,再继续浇制沉井第二节井墙砼,但其砼强度只需达到设计强度的70%,即可挖土继续下沉。如此,制作一节,下沉一节,以此循环进行。沉井制作时施工缝必须严格处理,先将施工缝凿毛洗刷干净,然后再浇筑混凝土,要求仔细振捣,确保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沉井下沉方法采用“不排水下沉法”施工。该方案的优点为:沉井分段高度小,重量较小,对地基要求不高,施工操作方便,沉井下沉时不易倾斜纠编容易。缺点为:工期长、工序多。

顶管采用泥水切削气压平衡施工。该工具头操作简单,能较好的控制出土量,能取出50cm以下的障碍物。

3.1、沉井施工工艺流程

3.2.1测量放样、基坑土方开挖

基坑开挖前先平整场地,随后根据设计井位坐标将井位放出,并利用周围环境做好井位控制点并加以保护,同时对水准点进行复测。施工中所设的坐标控制点、高程控制桩在项目监理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施工。

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先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边坡按1:1。基坑下口坡脚为刃脚外壁向外延伸1m左右,坡脚至井壁的空间主要是满足搭设脚手架、支模及置筋等需要

3.2.2降水系统布置

沿沉井四周设井点降水,井点管长6米,间距1.2米,井室外井点降水必须降至沉井内基坑开挖线下面0.5m。

3.2.3砂垫层和素混凝土垫层

为保证沉井制作时的重量,通过素混凝土垫层扩散后的荷载不大于下卧层地基土的承载力,故可将松弱部份的土挖除铺设相应厚度的砂垫层,砂采用中粗砂,并压实,以保证基底密实度。为了扩大沉井刃脚下的支承面,可在砂垫层上铺设混凝土垫层。

fk≥G0/(L+2hstanα)

式中:G0–––沉井单位长度的重量(KN/m)为254 KN/m

fk––––砂垫层底部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kPa)130kPa

L––––沉井刃脚下素砼垫层宽度(m)取1.6m

hs–––砂垫层的厚度(m)

α––––砂垫层的扩散角,取20.5°

因现场基坑开挖较深,为便于沉井制作,砂垫层厚度取1.0米。

砂垫层选用级配较好的中粗砂,用平板振动器洒水夯实,分层铺设,每层厚度控制在20-30cm,并测定干容重,要求不低于16.5KN/m3。

每层摊铺完毕后,及时采用平扳式振动器进行拖拉直至该砂垫层的密实度达到要求。

砂垫层铺筑完毕,经项目监理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施工。

JGJ 315-2016 建筑装饰装修职业技能标准素混凝土垫层厚度取0.20m。(见下图)

素混凝土垫层施工结束后,在混凝土顶面砌筑沉井刃脚砖胎模(砖胎模尺寸见详图)。砖胎模砌筑沿长度方向每800mm留置20~30 mm宽垂直缝,同时预埋Φ18PVC管,长800mm。便于对拉固定外模及下沉前砖胎模的拆除,并对立模面进行粉刷、压光。

3.2.5脚手架的搭设

本工程的特点是沉井制作与下沉交替施工,因此沉井外脚手与内脚手的搭设有所不同。

外脚手是直接在沉井外的砂垫层上搭设的。在沉井制作期间,由于沉井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为安全起见,外脚手与井壁是脱离的,距离约30cm,在沉井下沉期间,由于沉井周围土体可能出现沉陷或塌方,外脚手必须拆除JB/T 13812-2020 加工中心性能试验方法.pdf,沉井接高制作时再将外脚手搭起,从而满足了沉井间断制作与间断下沉的要求。

内脚手的搭设平台是在沉井井壁的预埋件上焊接牛腿,牛腿上放置24号槽钢制成的。沉井连续制作,脚手便连续接高,每次下沉结束后根据下沉的高度,将搭设平台向上位移。

本工程内外脚手架均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管为外径48mm,壁厚3.5mm的高频焊接钢管。外脚手沿沉井井壁四周组成整体框架结构,每4m设抛撑一根,外侧用粗眼安全网封闭,内外脚手的作业层均铺竹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