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冷却塔施工组织设计方法-8wr

双曲线冷却塔施工组织设计方法-8wr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668.1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988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双曲线冷却塔施工组织设计方法-8wr简介:

"双曲线冷却塔施工组织设计方法-8wr"这个表述可能并不准确或完整,因为"8wr"的含义并不明确,可能是某个具体的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工作流程代码或者其他特定的代号。通常,双曲线冷却塔的施工组织设计会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项目概述:明确项目的目标、规模、地理位置、冷却塔的规格和结构等基本信息。

2. 施工准备:包括场地清理、施工图纸审核、施工队伍组织、设备材料采购等。

3. 基础施工:双曲线冷却塔的基础是关键,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其稳定性。

4. 塔体施工:双曲线冷却塔的主体部分,包括筒体、支撑结构、内、外壁的安装等。

5. 附件安装:如进、出口管道、通风设备、保温层、安全设施等。

6. 系统调试:冷却塔运行前,需要进行冷却水系统、通风系统等的调试,确保正常运行。

7. 施工质量控制:通过严格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8. 施工安全: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安全。

如果"8wr"是指某个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法或标准,那它可能是一种标准化的施工流程,比如8步骤工作法,每个步骤都对应一个特定的工作环节。

总之,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法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详细制定。如果你能提供更准确的"8wr"含义,我可以给出更具体的解释。

双曲线冷却塔施工组织设计方法-8wr部分内容预览:

6.2.1、工艺流程(见下图)

(1)每台班开始前,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对所用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并定磅,校对施工配合比,对所用原材料的规格、品种、产地、牌号及质量进行检查,并与施工配合比进行核对;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查,如有变化,及时通知试验人员调整用水量。一切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开盘拌制混凝土。

a.砂、石计量:用手推车上料时,必须车车过磅,卸多补少。有贮料斗及配套的计量设备,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上料时,采用电子自动计量,以保证计量准确。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应≤土3%。

b.水泥计量:搅拌时采用袋装水泥时,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袋的重量,并计量每袋的平均实际重量。小于标定重量的要开袋补足,或以每袋的实际水泥重量为准,调整砂、石、水及其它材料用量,按配合比的比例重新确定每盘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搅拌时采用散装水泥的,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应≤土2%。

c.外加剂及混合料计量:对于粉状的外加剂和混合料,应按施工配合比每盘的用料,预先在外加剂和混合料存放的仓库中进行计量H大绿洲六期测量施工方案(18P).doc,并以小包装运到搅拌地点备用。

外加剂、混合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土2%。

d.水计量:水必须盘盘计量,其允许偏差应≤土2%。

(3)上料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经上料斗进入搅拌筒。水及液态外加剂经计量后,在往搅拌筒中进料的同时,直接进入搅拌筒。原材料汇集入上料斗的顺序如下:

a.当无外加剂、混合料时,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

b.当掺混合料时,其顺序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

c.当掺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外加剂。

④第一盘混凝土拌制的操作

每次上班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先加水使搅拌筒空转数分钟,搅拌筒被充分湿润后,将剩余积水倒净。

搅拌第一盘时,由于砂浆粘筒壁,因此石子的用量应按配合比减半。

从第二盘开始,按给定的配合比投料。

(5)搅拌时间控制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下表控制。

注:a.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系指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开始卸料止的时间。

b.当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c.冬期施工时搅拌时间应取常温搅拌时间的1.5倍。

(6)出料:出料时,先少许出料,目测拌合物的外观质量,如目测合格方可出料。每盘混凝土拌合物必须出尽。

(7)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检查

a.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一个工作班至少两次。

b.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混凝土拌合物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沁水、不离析。不符合要求时,应查找原因,及时调整。

c.在每一工作班内,当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如下雨或原材料有变化),应及时检查。

d.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e.按以下规定留置试块: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lOO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应按规定留置抗渗试块。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块,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留置组数,可根据技术交底的要求确定。为保证留置的试块有代表性,应在第三盘以后至搅拌结束前30min之间取样。

本工程配备1台混凝土输送泵,采用泵送混凝土。

6.4、混凝土养护、试验

6.4.1、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12h以内加以覆盖或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混凝土不少于7天,掺用缓凝剂的混凝土和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6.4.2、混凝土试验

混凝土入模前在现场随机取样制作混凝土试块,由于本工程地下有抗渗混凝土,所以除做强度试验外还应做抗渗性能试验,试块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度试块:每100m3同一强度等级,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同批同配比混凝土少于100m3时,取样不少于一次。

(2)抗渗试块:同一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同一配比的抗渗混凝土,每单位工程取样不少于两组,每组六个试块。

(3)试块除规定取样外,必须做见证取样,数量为取样总数量的30%。

6.4.3、质量标准:混凝土观感必须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并达到清水砼结构施工的要求。混凝土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要求。

封模前要把根部松散石子、渣子等清除干净,封模后防止混凝土渣子等杂物进入模内。防止根部露浆,不平的板面应先找平后支模板,模板下余缝可提前用砂浆堵塞密实,用纺织袋围堵。外墙部位,墙模下部用方木加强抵托,方木与模板和原墙体之间用纤维材料塞填紧密:模板间拼缝亦用纤维填塞。浇筑混凝土时,布料不能杂乱无章,要依次序让混凝土流动前进,这样能让根部充满水泥浆,防止烂根。对于流动在前,特别是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要及时振捣,防止失时过长,振捣无效。振动器下振到位,加强振捣,防止漏振。

6.5.2、蜂窝、麻面

振动棒应快插慢拔,在振动器有效作用半径35—40cm、混凝土坍落度18—20cm的情况下,每振点振捣时间以7—10秒为宜。严防漏振,严禁漏浆。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隔离剂要均匀涂刷,不得漏刷,隔离剂质量应符合规定。浇筑混凝土前,木模应洒水湿润。禁止拆模过早。

混凝土应分层振捣密实,每层振捣厚度与振点间距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与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的要求,禁止超量充料或满料后再行振捣。经常鼓励和督促,加强振动手与布料人员的责任心。混凝土在浇筑时间内,可在外部敲打模板,在模板加固确有保证的情况下,可用振动器振动模板外侧。经振捣后的混凝土,在获得初步沉实后,派专人进行二次复振。交接班和进餐时间,振动手轮班操作责任到人,要把振捣部位交待清楚。

在支设模板过程中对边角变形的模板随手整形纠正或调换模板,以消除漏洞。经周转后的卡子,开口已张大,在扣卡子时应随手复位纠正。模板卡子数目要充足,根据现场情况,模板纵缝卡子数目应能满足要求,模板加固点要充足,防止模板变形引起漏浆。支设模板的缝隙,浇筑混凝土前用纤维材料全部堵塞密实。派木工专人值班,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现漏浆及时加固、堵塞。

7.1、钢筋的进场与验收

7.1.1、本工程钢筋型号较多,所有运至现场的钢筋应有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无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不得进场,钢筋进场后必须由技术、生产、材料三方进行验收,并由监理人员按批量见证取样进行复试。

7.1.2、钢筋进场时,应检查标牌上钢筋规格与实际是否相符,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缝,结疤和折皱,钢筋表面允许有凸块,但不允许超过横肋的最大高度。

7.1.3、钢筋进场或分批进行复试,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和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且按60t一组计算,公称容量不大于30t的冶炼炉冶炼的钢锭和连铸坯轧制的钢筋,允许由同一牌号、同一浇铸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但每批不得超过6个炉罐号。在每组钢筋任选的两根钢筋上各取一套拉力试样和冷弯试样,复试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的下料加工。如有一项试验不合格,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试样重新复试,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立即予以退场。取样部位为:从材料端部沿钢筋轧制方向切取,如该端部轧制头未切去,需离端部500mm处切取试样,切取试样可采用烧割法、剪切法。

7.1.4、钢筋加工过程中,如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力学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和钢筋力学性能的复试。

7.2、钢筋的加工和堆放

7.2.1、本工程所有钢筋加工均统一进行加工,存放钢筋场地应进行硬化,四周挖设排水沟,堆放时钢筋下面用10×10cm木方子垫高,以防钢筋锈蚀和污染。

7.2.2、钢筋半成品要标明分部、分项、分段和构件名称,按号码顺序堆放,同一部位或同一构件的钢筋要放在一起,并有明显标识,标识上应注明构件名称、部位、钢筋型号、尺寸、直径、根数、检试状态。

7.2.3、钢筋专人配筋,钢筋翻样必须依据施工图并符合绘制下料图及加工图,要经工长审核后方可允许加工。

7.2.4、钢筋加工成型严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现场建立严格的钢筋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并制定节约措施,降低材料消耗。

7.2.5、钢筋的加工主要包括:调直、除锈、下料、弯曲等,钢筋的调直采用卷扬机进行,调直Ф6—Ф12的圆钢,粗钢筋主要采用锤直和扳直的方法进行。钢筋除锈主要采用钢丝刷,颗粒状或片状生锈,除锈后有严重的麻坑、蚀孔的钢筋均不得使用。

7.2.6、钢筋下料采用钢筋切断机,钢筋下料前要熟悉图纸,依据图纸审核料单。下料过程中,注意设计的各种要求及规范说明,钢筋的弯折长度,弯折角度,搭接倍数,平直长度及高度等都需注意,发现问题及时与技术人员联系,防止下料中出现偏差。

7.2.7、钢筋加工的一般要求:I级钢的末端需做180度弯钩,其圆弧弯曲为直径的3倍。Ⅱ级钢的末端需做90度弯折时,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部分长度按图纸设计要求。箍筋为I级钢筋,其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DBJ∕T 13-158-2012 福建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7.3、钢筋的连接与锚固

本工程钢筋连接,大于等于二级Ф25钢筋采用焊接,小于二级Ф25钢筋时采用搭接方式。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实施指南闪光对焊(1)电渣压力焊(2)单面搭接焊(3)连接工艺流程:(1)切割机下料→调试机械→固定钢筋→无电顶锻→有电顶锻→成型。(2)人工竖钢筋→引弧过程→电弧过程→电渣过程→顶压→除渣。(3)引弧→定位→运条→收弧→第二层焊→熔合。

8.1.1、场地平整施工程序安排:现场勘查→清理地面障碍物→标定场平范围→设置水准控制点→设置方格网、测标高→计算土方挖填方工程量→平整土方→验收。

8.1.2、场平前先将场地上的树木、电杆、房层、管道等清理干净,按10m×10m放出方格网,并测出标高,作为土方量计算的依据.。场平标高为1079.0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