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大绿洲六期测量施工方案(18P).doc

H大绿洲六期测量施工方案(18P).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doc
资源大小:0.3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81403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H大绿洲六期测量施工方案(18P).doc简介:

H大绿洲六期测量施工方案(18P).doc部分内容预览:

4.2 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作到测量作业步步有校核。

4.3 根据测设场区控制网测设本楼控制网。

4.4 定位、放线工作在自检互检合格后上报有关部门验线。

4.5 保护好桩位,使用钢尺应加三差改正。

4.6 注意测量工作的保密、安全DB33∕T 1135-2017 陶粒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规程,有问题及时上报。

5.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5.1.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5.1.2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基础底板平面图、结构首层平面图找到本工程的关键部位、变化部位,依据这些部位进行控制网的测设。

5.1.3 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5.1.4 施工测量控制点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点位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志。

5.2 场区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复测

5.2.1仪器采用全站仪、棱镜,测量仪器必须在施工前经过检定合格,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

5.3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5.3.1在完成本工程的定位测量工作后,测量员便根据其给定的所有楼座的大角点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本着便于施工、控制全面、又能长期保留的原则建立了场区的平面控制网。

5.3.2点位的布置应设在建筑物的周围,方格点的标桩不要落在开挖的基础、管线或太靠近建筑物,以保证长期保存。

5.3.3 经复测合格后及时填写测量定位记录及验线通知单报甲方及相关部门验线,合格后引测至基槽开挖线以外及周围建筑物上,并做好标志,形成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

5.3.5定位使用全站仪、棱镜、50米钢卷尺,在测设过程中采用不同测量路线进行施测,以达到同步校核的目的。

5.4 平面定位轴线控制网的测设测定

5.4.2在主控网线及其延长线上确定各栋外墙轴线的位置控制网轴,为了不至于在墙钢筋绑扎后挡住轴线的投测,故根据上述各控制轴线分别定出距各外墙内边线600mm的偏轴线,偏轴名称分别在原有名称的基础上加 “ ○”。校测各轴线交点是否为90°,并拉尺检测各交点间距离,测角用等偏定平法架仪器,以盘左盘右两点分中法做点。量距要经过尺厂、温度、倾斜修正后,并用标准拉力(50N)量出实测距离。根据以上方法,建立平面轴线控制网。精度要求:测角中误差±10″,边长相对中误差1/10000。

5.5控制桩点位的埋设

5.5.1本建筑由于场地起伏坡度大,地面用小木桩,再用小钢钉在上面砸入作为各轴线的标识,或直接用全站仪放样定出楼角坐标(及轴线1m线)作为施工依据。

5.5.2控制桩进行妥善保护:控制桩周围的土挖开50×50cm、深40cm小坑,并用素混凝土灌实,混凝土表面与桩顶基本相平或略高与桩顶。

5.5.3注意事项:各轴线的定位测量应从各主轴点测设,而不应从方格网点或施工控制点(基准点)引测,以免建筑物产生不同的位移或偏移,影响施工质量;轴线网的测设精度可根据建筑物定位精度的不同灵活掌握,以便与提高工作效率。

5.6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本工程由于所给定的G02(20.803m)、A1(22.275m)、A2(20.121m)、A3(19.204m)就在场区内,为了测量工作的精确性,采用两水准点闭合测量法并严密平差,把高程引测到各楼附近的围墙或固定建筑物上,并用红油漆给予明显的标识。

用校核无误后的控制点定出本工程的±0.000或相应高程依据,用红色油漆作“▼”标记,作为本工程的高程依据。

为提高精度,必须使用前后视等长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经常进行现场高程点的复测工作。

5.7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5.7.1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5.7.2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

5.7.3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

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精确至0.1mm,三等精确至1mm。

各轴线的定位应从各主轴点测设,而不应从方格网点或施工控制点(基准点)引测,以免建筑物产生不同的位移和偏转,影响施工质量,以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5.9方格网和主轴线的精度要求

施工之前由测量人员按施工方案用白灰将基槽的上口线标出来,并按放坡要求把槽底口线标出来,将标高点引测在基坑西、东侧的边坡上(用木桩或钢筋做控制点),土方开挖时以此标高为依据,引测到基坑内,由测量人员测设距槽底50cm的标高点,每隔20m钉水平标高控制桩控制开挖标高。电梯坑、集水井基坑在开挖时现场控制,在挖出一定的工作面后将控制线投测到基底上,测放出集水坑的位置,以配合机械和人工进行土方开挖。

基槽验收完毕后,对基坑四周边坡上的标高桩进行校核,合格后在基槽内用混凝土做灰饼,间距2米,作为垫层施工标高控制依据。用经纬仪将外墙的轴线投测到基槽,定出各外墙的轴线桩,依据图纸放出采光井、集水坑上下口线、后浇带位置及垫层的外边线。

6.4 防水保护层上测量

6.4.1测量放线方法同上,但须放出柱边、墙边控制线、楼梯间控制线、后浇带及门窗洞口边线,重点部位用红“▲”作上标志。

6.4.2 标高控制:在永久性保护墙(砖胎模)上弹出标高控制线,用于控制钢筋绑扎。在底板中部固定好的暗柱钢筋上抄测标高线,并作好标志,作为底板混凝土顶面标高的控制点,浇筑混凝土时可拉小白线控制顶面标高。

6.5.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6.5.1.1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6.5.2轴线投测方法

6.5.2.1 施工一般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过程中,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桩位设立8个轴线控制桩,将轴线打在基坑的砖胎模上的砖墙上,画上十字线,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地下室施工桩位位移,从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6.5.2.3施工测量各部位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施工测量各部位技术要求

6.5.3基础施工中的标高控制、测量

6.5.3.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施工期间每两个月对高程、坐标控制点进行一次复测,雨季前后复测一次,以及在结构施工至±0.000时进行一次整体校核。

6.5.3.2标高测量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施工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间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并用红色油漆画三角作标志,同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

6.5.3.3利用附合测法校测靠建筑物最近的两个标高控制点,分别向每栋楼基坑引测至少三个控制点,随着挖土深度的不断进行,以现场内该栋号引测的高程点作为基准点,用5m塔尺逐段向下传递,作为机械挖土深度的控制依据。为保证±0.000以下高程点的准确性,在机械挖土到距设计槽底300mm深处时,采用直接悬挂50m的大钢尺引测一道距坑底1.000m左右的标准标高点,作为基坑高程施工依据,采用悬吊钢尺法时必须使钢尺尺身铅直并施加一定拉力,使所传高程准确无误。为防止超挖,扰动地基,测量人员跟班作业,钢筋棍上做5m*5m控制网。拉线控制清土标高。

6.5.3.4地下室墙、柱上抄测+1m建筑水平控制线,误差在±2mm以内,弹墨线标明,弹线点位间距不得大于3m,且在弹线时的墨线一定要拉平、拉紧。

6.5.3.5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在立筋上抄测标高,间距大于6m时加设附加筋,要求误差±2mm以内。用以控制结构标高及设备预留预埋。设备预留预埋前应校核至少三根立筋上的标记,当误差大于3mm时,应找测量人员进行复测并提供准确的标高。

6.6 楼层平面轴线及高程测量

6.6.1楼层平面轴线测量

对于建筑物±0.000以上的轴线施测采用内控法,仪器用激光铅垂仪。在建筑物首层内底板上测设轴线内控点。

6.6.1.1首层放线验收合格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引测等级不得低于建筑物控制的等级。经自检、互检,报监理工程师验线合格后,依据轴线控制网图和施工分区图做控制桩点,作为竖向控制基点。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钢筋与首层楼面板钢筋焊接,作为轴线竖向投测的基准点。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以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20cm×20cm),上口比下口稍大。平时洞口用500×500mm竹胶板盖严保护,板中穿ф6钢筋垂下200mm做倒钩,防止模板被取走发生安全事故,框架结构无地下室首层以上用掉线锥方法向上传递轴线。

6.6.1.2轴线竖向投测前十几套别墅平立面图,应对首层轴线控制网(钢板基准点)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6.6.1.4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6.6.2.1待首层剪力墙拆模后,将场区高程控制点引测至首层剪力墙上(+1m),不得少于三个,且精度不得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以此作为首层以上各层的高程控制点。

6.6.2.2在首层及首层以上的剪力墙浇筑好后,在墙体上抄测出建筑1m线(做为二次结构的依据),首层以上的标高传递,从首层墙体上已有标高点(1m控制线,红铅油标记)向上用钢尺沿柱或墙身量距。以上各层均在此处用红铅油标记,并注明其相对高程。

6.6.2.3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需保证钢尺铅直),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6.6.2.4建筑物标高应至少由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如下表:

JC∕T 2487-2018 单模光纤预制棒用石英套管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