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墩身实施性施工方案

高速铁路墩身实施性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94.5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7509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高速铁路墩身实施性施工方案简介:

高速铁路墩身的施工方案是高速铁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涉及到墩身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等方面。下面是一个简要的实施性施工方案概述:

1. 设计阶段:首先,根据线路的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确定墩身的结构形式(如桥墩、刚构墩等),尺寸和形状。需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稳定性、抗震性等因素。

2. 材料选择:通常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作为主要材料。混凝土需满足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裂性等性能要求。

3. 施工工艺:墩身施工一般采用现浇法,按照分段浇筑、逐节提升的方式进行。预应力施工是关键环节,包括预应力筋的张拉和锚固。

4. 施工流程:包括地基处理、模板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浇筑、预应力筋张拉、混凝土养护、墩身提升等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测。

5. 质量控制:对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裂缝控制等进行严格检查。预应力筋的张拉力、锚固质量等也需要定期检测。

6. 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需确保人员安全,避免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同时要防止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 项目管理: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如里程碑计划、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总的来说,高速铁路墩身施工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精细的设计、专业的施工队伍、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科学的项目管理。

高速铁路墩身实施性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墩身施工采取流水作业,四个作业队同时施工。

3、钢筋加工场及搅拌站布置

为了确保钢筋加工质量,本作业区所有结构物的钢筋加工及制作均在钢筋加工场内进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共布置9处钢筋加工场DB31∕T 223-2020 蒸汽供热系统经济运行,钢筋场桩号位置分别为:DK1174+000 、DK1175+400、DK1177+750、DK1179+900、DK1181+200、DK1183+400、DK1186+000、DK1189+000、、DK1196+900。

本作业区段内共设置4处拌和站,分别位于DK1174、DK1180、DK1188、DK1196路线两侧,均采用两台HZS120型搅拌机,理论每小时拌和方量为240m3,能够满足全线混凝土供应。混凝土通过混凝土罐车沿全线施工便道运抵施工现场。

鉴于本作业工区墩身高度大部分在15m以下,为了确保墩身外观质量,实心墩采用一次浇筑成型,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方便施工,空心墩采用两次浇筑法施工。

在承台施工完毕以后,由测量工程师通过全站仪在承台上放出墩身边线,对墩身范围以内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露出新鲜混凝土面。

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内加工成半成品,通过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和原先预埋的钢筋相接,在钢筋和模板之间设置混凝土垫块,以保证钢筋骨架的保护层满足设计要求,钢筋绑扎过程中采取有限措施,注意钢筋的固定、稳固,确保安全。

墩身模板采用定型大块钢模板,空心墩内模采用组合钢模板结合竹胶板现场拼装,墩身模板委托专业模板厂设计,通过计算审核后进行模板加工制作,考虑高速铁路高标准、严要求,模板设计全部采用无拉杆设计,通过模板背部设置桁架来保证模板刚度,在施工时确保模板变形满足要求。

为了便于吊装,模板分节制造,每节高度控制为2m,然后根据墩身高度配置1m,0.5m高度的模板进行调节,圆端形墩圆端部分采用两个半圆设计,中间直线部分使用大块平面模板拼装。模板接缝使用钢板胶黏结,并打磨平整,背部采用桁架固定加固,在墩身外侧采用精轧螺纹钢对拉形成一个整体。在承台施工时,在承台表面墩身范围外侧预埋钢筋,作为墩身模板底部固定支撑,同时在墩身模板中间、顶部四侧拉风揽以保证模板稳定。

模板安装采用25t汽车吊进行,吊装前应确定拼装顺序,自下而上逐节安装,每节模板安装后都应认真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安装下一节。模板设计见附件:《圆端形高墩模板结构验算书》

模板安装质量要求见表9 墩身模板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表9 墩身模板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4)墩身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搅拌,混凝土罐车运至施工现场,天泵入模。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观察模板变形情况,出现不正常情况时,应及时对模板进行加固,或放慢浇筑速度。

由于墩身高度均高于2m,故混凝土下料采用串筒,当倾落高度超过6m时,还应在下料口设置减速装置。

混凝土振捣采用Φ70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浇筑和振捣,分层厚度不大于40cm,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和模板。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30cm,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

墩身施工允许偏差见:表10 墩身施工允许偏差表。

表10 墩身施工允许偏差表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及棱角不会因为拆模而受损时可以拆除模板。拆模按照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避免模板损坏,在模板和混凝土脱离以后方可拆卸模板、吊运模板。

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去除板面上残余的混凝土,刷油,对损坏的模板进行修复。

由于墩身混凝土单次浇筑方量较大,为了防止由于混凝土水化热导致内外温差产生裂纹,需要对混凝土结构采取一定的温度控制措施。

a.控制砼温度,砼浇注入模温度不应该超过25℃,砼水化热产生后内部最高温度不得超过58℃。

b.采用保温保湿法控制砼内部平均温度与砼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25℃,以防砼表面产生裂缝。

c.控制各种原材料用量、入模温度,确保砼最大绝热温升不超过38℃。

d.控制砼的养护及保温,确保砼降温速率不超过2℃/d。

a.严格控制砼拌和物的出机温度,是确保砼浇筑温度的前提,根据现场气候情况,采取降低砼原材料的温度来达到。砼入模温度控制在25℃内。

b.加强对砼的每一环节的施工控制,必须从砼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到养护保温整个过程实现有效监控。

c.砼配料时,严格控制材料用量,称量误差应满足规范要求。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检测,每班6~8次,严禁使用坍落度过大或过小的砼。每班应检测粗细骨料含水率,随时调整用水量。

d.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采取减少水泥用量、使用低水化热水泥、掺加一级或准一级粉煤灰、降低骨料的搅拌温度。

e.模板拆除后,在砼顶面、侧面采用多层麻袋覆盖保护,防止砼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所导致的温度应力,产生裂缝。

f.可以考虑在承台内加冷却管,采用通水法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五、桥梁不均匀沉降观测

对于外静定结构,有砟桥面桥梁工后沉降不大于3cm,相邻墩台沉降差不大于1.5cm.无砟桥面桥梁工后沉降不大于2cm,相邻墩台沉降差不大于0.5cm。

对于超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差根据沉降时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的影响而定。

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观测结果具有基本的统一性,以确保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更有可比性、沉降量更真实,具体原则为“五定”:

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要稳定。

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

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

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连续使用3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2、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精度

沉降观测精度采用二等水准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不均匀沉降观测主要观测墩身工后沉降,故正式的工后沉降观测在应铺轨完成时开始。

为获得完整的墩身沉降数据,首次沉降观测安排在墩身拆模养护结束后,其余分别在桥梁架设前、桥梁架设后均采集一次原始数据,铺轨结束后开始进行定期观测,定期观测不得漏测或补测。沉降观测周期为:施工期间每天观测一次,施工结束后2~3个月5d一次,3个月后7~15d一次,6个月后30d观测一次,工程移交同时移交观测记录。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根据下沉曲线计算全桥沉降值及相邻墩台身不均匀沉降差。

本管段线路所经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寒暑变化明显,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在600~1400mm左右,60%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份。年平均气温在11~16℃,极端最高气温为4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3m以下。

根据总体施工计划安排和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冬季和雨季期间施工在所难免,因此,做好冬季、雨季施工的防冻、防雨措施及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进入冬季施工期间,墩身施工应安排在白天进行,混凝土浇筑应安排在白天气温高时施工。

拌制混凝土的各项材料的温度,应满足混凝土拌和物搅拌合成后需要的温度。当材料原有温度不能满足需要时,再考虑对集料加热。水泥只保温,不得加热。

搅拌混凝土时,骨料不得带有冰雪和冻结团块。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投料前,应先用热水或冲洗搅拌机,投料顺序为骨料、水、搅拌,再加水泥搅拌,时间应较常温时延长50%。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应尽可能缩短,运输混凝土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成型开始养护时的温度,用蓄热法养护时不得低于10℃;用蒸汽法养护时不得低于5℃;细薄结构不得低于8℃。

(1)冬季混凝土灌注工作安排在白天气温较高的时段进行。低温下原则上不进行混凝土施工,遇特殊情况确需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施工时则必须按冬季混凝土施工办理。

①实施冬季混凝土搅拌工艺,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采取防冻保温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低温季节拌制混凝土时,先用热水或蒸汽预热搅拌机,对砂、石料加温溶化冻块,加温拌合用水,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以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入模温度,并通过热工计算控制混凝土拌和物的出盘温度。

②冬季施工条件下,拌合用水、砂、石集料等应符合下列要求:

③向搅拌机投料时,砂、石、热水先拌合,后加水泥进行拌合,以避免水泥直接与热水接触。其拌合时间一般较常温施工时延长1分钟。

①冬季施工,模板内不得有积雪、冰块和积水等,灌注混凝土前,一定要将冰雪融化,并将融化水排出。如遇气温变化,及时用蓬布或养护罩遮盖已立好的模板。

②墩身混凝土灌注前DB22/T 5019-2019 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pdf,先用养护罩模板,通蒸汽预温,使其温度达到5℃以上才进行混凝土的灌注施工。

③混凝土灌注时采用边灌注边罩养护罩,防止混凝土受冻,确保梁体上层混凝土灌注时,下层混凝土温度不低于5℃。

④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用保温材料包覆混凝土输送管道,以便保温。

①墩身混凝土灌注完毕后,立即覆盖养护罩,进行蒸汽养护。

②为保持墩身养护温度一致,采用保温棉覆盖方案。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即采用保温棉整体覆盖。

③安排专人按测温方案连续观测记录混凝土表面温度,升温阶段每0.5h观测一次、恒温阶段每1小时观测一次并填写记录表。及时绘制温度曲线图,当发现混凝土浇筑温度、内外温差或升降温速率出现异常时,立即报告,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④当环境气温低于5℃时,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剂,采取保温保湿措施DBJ61/T 168-2020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pdf,禁止对混凝土洒水。

(1)墩身拆模时,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设计强度的60%以上。

(2)墩身拆模时,墩身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环境温差均≤1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