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高大模板施工方案-8wr

转换层高大模板施工方案-8wr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707.0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7227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转换层高大模板施工方案-8wr简介:

转换层高大模板施工方案-8wr部分内容预览:

g、进行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参加工伤事故调查和处理,

h、做好新工人入场安全教育,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特殊工种工人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i、对违规操作人员,经说服无效时JJF(纺织) 093-2020 水平喷射淋雨测试仪校准规范.pdf,有权提出处罚意见,上报技术负责人或项目经理进行处罚。

j、对检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下整改通知,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

k、建立工伤事故台帐,建立安全资料档案,对安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a、配合质安人员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安全规范、规程、法律、法规及公司和分公司的有关安全规定。对所负责的分部分项目工程的安全全面负责。

b、编制本工种的班前活动制度,监督班组认真搞好班前活动。

c、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组织实施安全技术措施。

d、对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装置和设施进行验收。

e、监督班组对质安员或上级提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有效的整改,并写好整改回单交质安员,经质安员复检认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f、参加检查小组的定期安全检查。对出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纠正。

g、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产生安全隐患。

h、对发生重大或恶性工伤事故时,应保护好现场,立即上报并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5)后勤人员安全责任制

a、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的生活,使职工少生病,不能让职工带病上班或带思想包袱上班。

c、参加工伤事故调查和处理。

d、监督管理民工食堂卫生的检查工作。

e、对民工的生活区,宿舍区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严禁在宿舍内生火,严禁电线自己乱拉乱接。

6)材料人员安全责任制

9、及时组织安全所需材料的进场。

a、控制所采构的材料的质量,避免因材料不合格而产生的安全事故。

b、对搬运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使搬运过程中不产生安全事故。

c、现场材料的堆码及库房管理要符合要求,对易燃易爆物品按要求进行管理。

d、所进材料质量必须满足安全的要求。

e、对所进材料的物理性和化学性要了解,特别是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材料。

a、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向本工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措施交底。

b、严格执行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拒绝违章指挥。

c、作业前应对本次作业所使用的机具、设备、防护用品及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d、检查安全标牌是否按规定设置,标识方法和内容是否完整。

e、组织班组开展安全活动,召开上岗前的安全生产会。

f、每周应进行安全记讲评。

8)作业班组安全责任制

a、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

b、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执行安全交底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

c、服从安全监督人员的指导,积极参加安全活动。

e、正确使用防护用具。

f、对不安全作业提出意见,拒绝违章指挥。

5.3.1施工现场建立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严明奖惩,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管理生产。

5.3.2对违反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规章制度的一律进行经济处罚、若情节严重的违反了刑法的,将送交刑事机关依法处理。

5.3.3凡是违章作业,多次不听从项目管理人员教育的一律严肃处理。

5.3.4凡未经许可破坏安全设施的操作人员,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

5.4.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工序施工前各专业工长及时对各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4.2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禁止非本工种人员从事特种作业,必须符合《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

5.4.3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5.4.4从事2m以上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5.4.5搭设时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模板支撑系统在没有固定前,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禁止在拆除的模板上进行操作。

5.4.6为防止破坏模板成品及支撑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不让重物冲击支好的模板、支撑。

5.4.7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精力集中,注意各洞口及临边的防护,酒后不准上班。

5.4.8作好现场模板及其它易燃物品的堆放管理,堆放场地内必须配备灭火器材。

5.4.9模架拆除时应按顺序逐块拆除,拆除时应先搭设的后拆,后搭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拆除顶板时,应设临时支撑,确保安全施工。

5.4.10模架在拆除过程中,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连接件必须放在工具袋中,防止掉落。

5.4.11本工程高支撑体系必须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经项目部、公司工程部及监理单位、甲方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5.4.12在混凝土施工工程中,由项目监控管理组织,施工管理部配合,配备20人左右的应急组,并派专人对高支撑体系进行监控,防止意外发生。

5.4.13高支撑体系的拆除,必须经项目安质部负责人及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方可进行。

5.4.14遇到风力大于6级以上或大到暴雨气,禁止进行高空作业。

组 长:高尚平

副组长:刘春林

组 员:王劲、陈啸、熊英

①、责项目范围内的应急响应工作;

②、负责重大事故的协调指挥工作;

③、负责本项目部在发生事故时的现场处理工作。

(二)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职责

①、负责监督执行本措施;

②、负责制定并执行本项目的应急预防措施;

③、负责本项目在发生事故时的协调指挥工作;

④、负责协助小组长在发生事故时的现场处理工作。

5.5.3当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及事故应急救援组组长,由应急救援组长指挥对伤员立即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现场。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本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及请求救援。

5.5.4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剌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①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②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③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6)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5.5.5发生支模坍塌应急救援

(1)施工项目在班组作业前必须要结合工作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保持出入口畅通。

(2)在施工危险区域悬挂对口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按规定设防护措施。保持出入口畅通,有计划清理拆除下来的材料,严禁阻塞通道。

(3)当支模在拆除过程中发生大面积倒塌、坍塌,不要慌张,保持镇静,注意事态的发展情况、方向及受影响的位置,有序指挥员工疏散。

(4)在坍塌过程中不要盲目抢险,有危及用电安全的,应立刻切断电源,确认未有继续坍塌危险的情况下,组织抢救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工作,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再抢救集体财产。

①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挤压综合症的发生。

②伤肢制动,可用夹板等简单托持伤肢。

③伤肢降温(避免冻伤),尽量避免局部热缺血。

⑤如果挤压部位有开放创伤及活动出血者,应止血,但避免加压T/AOPA 0018-2021标准下载,除有大血管断裂外不用止血带。

(6)立刻设危险区域,并设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保护事故现场。

(7)按规定上报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5.5.6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救援

5.5.7除以上所述安全应急救援措施外,如有不详尽之处,还应参照项目部的专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执行。

项目部在现场采用水平仪及经纬仪进行施工过程自我监测。

5.6.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和位移《轻质芯模混凝土叠合密肋楼板技术规程 CECS 318:2012》,以及支承地面稳定性沉降观测。

5.5.2测点布设:在 梁1/2跨位置,每个监测剖面布设二个支顶水平位移监测点、三个支顶沉降观测点。

5.6.3监测频率: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实施监测,监测频率不超过30分钟一次,监测时间从混凝土开始浇筑到混凝土初凝为止。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