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开发土地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农业开发土地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97.3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663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农业开发土地治理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农业开发土地治理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详细规划,它主要用于指导农业土地开发和治理项目的施工过程。这个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项目背景:首先,对项目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类型、开发目标等基本情况进行介绍,明确项目的意义和背景。

2. 施工目标:明确土地治理的具体目标,如提高土地肥力、改善土壤结构、防治水土流失等。

3. 施工内容与方法:详细列出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各种活动,如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植树造林等,并对每项工作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4. 施工组织:制定施工队伍的组织结构,包括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施工队伍等,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5.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项目规模和施工内容,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各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关键节点的控制。

6. 资源配置:对施工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调度。

7. 质量与安全控制:制定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8. 风险管理:评估可能遇到的风险,如天气、资金、技术等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9. 环保与可持续性:强调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考虑。

总之,农业开发土地治理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重要工具。

农业开发土地治理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第五节、劳务分包情况表

第六节、机械设备准备及进场计划

根据工程工期实际要求,机械设备的配制应满足工程施工需要,保证顺利解决主体阶段水平运输任务。所有设备进场前必须检查,确保机况正常。主要设备一次到位,设备就位后由现场机务人员调试、保养,以便随时投入使用。

TB/T 3188-2007标准下载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第七节、本施工区域用电、用水计划

按临时给水用电平面图及系统图的要求,现场用水只需满足施工、生活及消防所需,给水系统采用DN50的供水管与业主水源连接或自行打井取水,每个施工区设置2个接驳点,用软管接到使用部位。施工现场的生产水必须经过沉积后才能排放。

施工用电由业主提供的电源引出,现场设若干个配电箱,分担各部分的电负荷,现场设置照明路灯,主入口设置熵灯、电线的敷设、配电箱、漏电保护器的设备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程。

第六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与管理

第一节、施工总平面布置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本着对施工现场合理利用,并有利于施工中的节约,以施工组织的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精心设计施工总平面图,以此提出施工现场管理目标,并作为施工现场的管理的依据。从而实现创建文明合格工地的目标。

本工程施工机械的现场平面布置综合考虑了工程的现场情况、工程量及施工进度的要求,以达到充分满足现场施工的目的。其具体布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现场临时设施以有利于施工人员管理,有利于施工申材料的运输、使用,提高现场临时设施的重复率,降低建设方的投入为目的,根据施工现场拟建工程的位置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现场临时布置。现场临时设施用地表详见下表。

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用地表

第二节、施工现场总平面管理

为确保现场施工的计划顺利进行和文明施工现场的实现,不仅有合理的布置,更应有严密、科学、统一的平面管理,施工总平面的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划分片区包干管理。各片区分别与项目部签订合同,直接与经济挂勾。(施工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方法

从现场已建成或待建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为依据,根据设计对本工程站面坐标和高程的需求,准确地将管网、井点的平面位置与标高反映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以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再进行各区段控制点的加密和放样工作。

1、校对测量仪器:将本工程应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及工具经国家计量单位校核,保证测量工具的准确性。

2、根据规划勘测部门提供的坐标桩及建筑总平面图进行复测,确保坐标桩的准确性。

3、施工前,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和建设方提供的坐标点、水准点进行复测,确保工程坐标和高程的准确性。

4、对施工现场内影响施测的障碍进行处理。

5、对施测用辅助材料如标高控制桩、油漆、麻线等提前准备到位。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精度要求,距离控制采用全站仪,中线投测用经纬仪、高程控制用精密水准仪(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

坐标控制点、导线控制点做成400×400×1000mm砼礅,上表面预埋100×100mm的钢板作标记。控制点尽量布设在安全地点,防止损坏,点位之间视野开阔,通视良好,用检测仪测回对向测边,按测边网进行测设、平差,得各控制点的平差坐标和点位精度,以此放样其它控制点。

以现场已有的水准点作为基准水准点,沿道路和管线方向布设水准控制网,水准网布设成闭合环形,分布于各施工区域内。各点布置好后,以Ⅱ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引测,采用德国产Ni005A精密水准仪、2m铟钢水准尺、双摆站往返观测,闭合差不超过±12mm(n为测站数),水准视线长度<75m,测站前后视距差不大于2m,累积差不大于5m。

(五)建筑物定位及细部放样

(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或红线)控制点、总平面图以及基础平面图,采用经纬仪的直角坐标法分别放样出矩形网角点,从而建立总控制网坐标系统。

(2)、为提高测量精度,同时增测对角线矩形网角点经过平均差计算,精度符合要求后再定位其它轴线控制点,并将轴线方向用三角形红漆标在相邻建筑物或埋设永久控制点上。

(3)、轴线控制采用外控法,即场外用电子经纬仪投测轴线,并逐层向上传递,逐层复核。

(1)、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作为基准水准点,绕场区周围布设首级水准控制网,水准网布设成闭合环形。各点布置好后,以Ⅱ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引测,并进行闭合和误差分配,精度符合要求后,标定各水准点高程,在施工全过程中须经常复核,保证数据准确。

(2)、排灌站基础施工阶段先根据首级水准控制网在基础四周建立二级水准控制网,施工时依据就近原则,从施工区域附近的二级水准控制点引测施工控制标高并与相邻的二级水准点进行对照闭合。

(3)、泵站基础施工完成后,即将高程引测至基础上,用红三角标定,以此标记为依据,用钢尺向上丈量引测,结构每施工完一层,沿结构柱、墙垂直量上一段层高距离,钢尺经拉力、温度、尺差等修正,经确认无误后,以红三角标定作为上层高程放样依据。

(1)、根据矩形控制网结合基础平面图进行基础放线,用灰线把基槽开挖边线在实地标出。在离开挖边线约0.5~1.0m处方向线上打入定位木桩,钉上小钉标示中线方向,供修槽立模之用。

(2)、基坑(槽)开挖后,当基坑(槽)快要挖到设计标高时,在基坑(槽)的四壁或者槽底边沿及中央打入小木桩,在木桩上引测同一高程的标点,以便根据标高点拉线修整槽底和施工垫层。

(3)、垫层砼浇完后,根据轴线控制网在垫层上放出基础的轴线和边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支模时还可由槽边定位桩直接拉线,用吊垂球的方法检查其位置是否正确,然后在模板的内表面用水准仪引测基础面的设计标高,并画线标明。

(2)、轴线引测主要用经纬仪来完成,施工时直接用经纬仪配合钢卷尺将定位轴线向上引测。轴线控制网的测设利用AUTOCAD进行计算,确保测量准确性。

(1)、内部装修的平面位置确定从结构控制轴线中引出,高程同样从结构施工高程中用水准仪转移至各需要处,在转移时尽量使仪器前后视距相等,以提高测量精度。

(2)、外墙是从上至下的全长线条,用经纬仪在外控点的辅助下,从上至下进行一次检测修正微小误差。

主体结构沉降观测的目的是掌握建筑物各系统的沉降变化情况,分析资料作出预报,为建筑物的安全施工服务;同时根据测量资料,验证设计的预期沉降资料。

根据《城市测量规范》、《水准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在设计规定的位置布设沉降观测点(标高为+0.3m),在浇筑结构混凝土墙中埋设,标志为圆盒形,以利保护。

以Ⅱ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进行观测,从场区水准网控制点引测组成一个水准环线,使用Ni005A型精密水准仪和3m铟钢水准尺进行观测。

前后视距差不大于2m,视距累计差不大于5m,视距最大长度不超过40m。

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的测定容许差为±1mm,观测闭合差不超过±12mm(n为测站数)。沉降观测点、测定高程中误差为±1mm,沉降观测周期: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工程竣工后(移交业主)第一年四次,第二年二次,以后每年一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

7、道路定位及细部放样

(1)、土方施工前先将道路中心线及转点桩位测出,同时将标高控制点引测至施工区,根据中心线放样路基边线,并将路基标高标在中心桩上。

(2)、垫层施工时用经纬仪控制中心线及边线,并将雨水井位置在实地测出,用水准仪控制垫层标高。

8、管网定位及细部放样

(1)、管道的定位放线

首先将管道的起、终点及转折点的平面位置用设计坐标标出,再根据导线控制点将管道的起、终点及转折点测设到实地上,同时将各种附属构筑物(如检查井等)的位置测设出来。

为便于管线施工时引测高程,沿管线敷设临时水准点,水准点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m,以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测量。

管道中线控制:管道中线定位后,根据槽口宽度,在中线两侧撒出灰线,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中线板来控制中线和附属构筑物位置,在开槽前,每隔10~15m埋设一块中线板,中线板埋好后根据中线控制桩将起、终点和转折点等引测到中线板上,最后用经纬仪投测,用小钉在中线板上标出管道中心线,用以控制管道施工。

管道坡度控制:用坡度钉控制管底标高,方法是利用在中线板上中心钉一侧的一块木板上钉设的坡度钉来控制管底的标高,这些坡度钉的连线是管道纵向坡度的平行线,也就是各个坡度钉的标高与该处的管底标高之差,是个相同的常数,称为下反数。先用水准仪测量中线板上中心钉一侧板面的标高,将该处管底高加下反数,得该处的坡度钉标高,计算二者之差△h。用一块适当长度的木板,在上画两条平行线,在一条线上钉一无头钉,将另一条线与中线板面对齐(要考虑△h的正负的确定坡度钉高于或低于中线板面),然后将木板钉牢在中线板上,这块木板称为高程板,在上面注明:管道里程桩、坡度钉标高、下反数、坡度钉至基础面的高差、坡度钉至槽底的高差。

(1)测量记录应遵守以下原则:

①、对于每个参考系统都要求进行稳定性校核;

②、定义出每次水准测量有关的相关测量;

③、每次测量应保证各自的独立性。

GB∕T 50625-2010 机井技术规范(2)、测量资料的整理与提交

①、在各项工程完成后承包商需向业主提供的文件;

②、所承担工程的说明及解释性草图;

③、测量结果的总结图表。

第二节、泵房、U型槽渠道基础工程

1、为加快工程进度,采用反铲挖机挖基坑,坑底留20~30cm厚土用人工清理,以防机械超挖及扰动原土。

2、基坑开挖严格控制标高,现场派专人进行随时监控,防止超挖QX/T 211-2019标准下载,如小部分超挖,待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现场代表验基坑后,进行处理,可用灰土或碎石回填夯实至与地基相同的密实度,并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报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处理。

3、基坑开挖尽量避开雨水天气。根据施工时天气状况,开挖后的基坑四周设排水槽,基坑内积水及时用潜水泵抽除干净。

4、根据施工现场土质情况考虑基坑坡顶有动载,按规范要求放坡。放坡坡度为1:1,分两级放坡开挖,坡面采用彩条布全覆盖,挖土留作回填土,部分堆土坡脚至坑边距不小于5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