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某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05.5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6520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某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一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通常是一个详细的计划,用于指导和管理建筑工程的建设和施工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工程概述:对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工程名称、地点、规模、结构类型、工期等。

2. 施工组织设计目标:明确施工的目标,如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控制等。

3. 施工部署:划分施工区域,明确各施工队伍的职责和任务,以及施工的流程和顺序。

4.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各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5. 施工方案:对主体结构、装饰装修、机电安装等各个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质量控制等进行详细规划。

6. 安全与环保措施: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如防坠落、防触电、防火等,以及环保措施,如减少噪音、废弃物处理等。

7. 施工资源配置: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和使用计划。

8. 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如恶劣天气、设备故障等制定应对措施。

总的来说,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风险的重要工具。

某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3.2、进一步落实完善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由工程部组织实施。

3.3、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合同内容,对合同内容评审,各方按合同内容条款实施。

3.4、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和施工平面布置图的安排,建立消防和保安等组织机构及有关制度,落实好消防、保安措施,由工程部组织实施。

3.5、根据工程任务实物量编制劳动力需用量计划DG∕TJ08-2331-2020 原位利用疏浚泥建设生态护岸技术标准,组织施工力量,做好施工队伍的工种配备及施工分工,由工程部组织实施。

3.6、做好新进场操作人员的三级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审核劳动岗位技能情况。

4.1、依据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对施工现场布置好的临时用水、用电、通讯、排水、排污、消火栓等设施进行完善、改造、调整。

4.2、与供电局、市政公司、自来水公司、统计局、人防站、交通站、派出所、居委会、医院等单位进一步加深工作联系。

4.3、办理施工许可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许可证、建筑施工工地安全许可证、安全委托、开工执照、文明施工、施工占道、劳力申报、噪音、排污等有关手续工作。

(六)、施工要素的安排

整个工程各工种施工劳动力进场,具体将待工程中标后根据施工图和工程合同所要求的具体工期,周密、详细考虑,统筹安排,制定详细计划。现场劳动力将根据工程特点按工种或分项工程进行组织编制。

(七)、施工所需主要材料安排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钢材、水泥等及工程材料木枋、胶合板、钢管、支撑等工程用材料。按所需材料计划分批进场,结构土建施工用主要周转材料计划详见附表。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配备表

注:所有机械均可按工程进度及时到位

中、小型施工机械配备计划表

机电工程施工机械计划表

三、现场总平面布置及管理

(一)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及临时用地表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详附图

(二)总体布置

本工程的南边是一标段,南边利用一标段的临时围墙,北边是即将改造的河道,东边是即将开发的三标段及河道,所以本标段无须重新设置临时围墙。

利用一标段的临时设施作为办公及宿舍区。

从9#楼南边的临时配电房内的配电柜中接出一跟总线,分别接入9#楼以及6#楼塔吊下的配电柜内。施工用电各楼层使用三级移动电箱。

本标段的临时用水只存在各楼层的施工用水,施工用水从临时设施前的水管中接出。

由于本工程平面面积大,要求施工总平面有一个合理布置,而且要有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

1、为减少各种材料、工具运输距离,组织现场平面及立体交叉流水作业。施工平面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日常工作由工程部及物资部实施,按划分区域包干管理。

2、基础工程完工后,立即组织基坑回填工作,使基坑四周形成环行道路,确保道路畅通。

3、现场主要入口处设置出入制度,场容管理制度、工程简介、安全管理制度等。

4、凡进入现场的设备、材料必须按平面布置指定的位置堆放整齐,不得任意堆放。

5、施工现场的水准点,轴线控制点,埋地电缆应有醒目标志,并加以保护,任何人不得损坏、破坏。

6、各分包单位应在划定的平面范围内使用场地,并遵守平面管理。

7、现场设置门卫,禁止打架斗殴等流氓行为。

第四章 主体结构施工方法

整个工程各项工序间需紧密衔接,穿插流水作业,配备足够劳动力,利用施工进度计划网络软件实行动态管理,抓住关键工序,确保总进度计划的实现。

本工程基坑开挖后,立即组织各种材料进场。

二、流水段划分及施工顺序

该标段共三幢楼,每幢楼划分为一个施工段,共三个施工段。

基坑土方开挖→垫层施工→条形基础施工→基础墙体砌筑→地圈梁、构造柱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墙体粉刷(插入门窗安装)→屋面工程→楼地面施工→油漆施工→调试→室外工程→竣工验收。

整个施工阶段专业预埋及安装穿插进行。

竖向砼浇筑后,在梁下口2cm处留设施工缝,并做好相应的措施。

1、设计标高及测量依据

1.1、6#、8#、9#楼室内标高±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65m,由建设单位根据南门菜市场新建门面房室内地坪提高7cm,作为该标段的±0.000。

1.2、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工程永久性施工测量控制网由我司根据XX市规划局提供的红线点建立。

1.3、沉降观测:本标段除8#楼设置伸缩缝外,6#、9#楼均未设置伸缩缝,沉降观测点设置在在建工程的四个大角上,8#楼除四个大角上设置外,在伸缩缝的两端各设置一个观测点。

2.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2.1.1、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定位依据、建筑物形状与轴线尺寸、施工方案、现场情况等全面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2.1.2平面控制网中包括建筑物定位依据,建筑物主点,主轴线。

2.1.3平面控制网组成与建筑物外廓平行的矩形网,以便校核。

2.1.4控制桩之间保证通视、易量距,桩位埋设符合要求,便于长期保留。

2.2、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依据及校核:首先对XX市测量队提供的红线点进行校核,通过校核成果综合分析,场区平面控制网依据XX市测量队提供的红线点及建筑图、结构图进行测设,设计座标值及计算校核见图。

2.3、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场区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基础平面图上有关柱、墙体位置关系对首级控制网进行轴线加密。为便于控制及其施工,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布设成轴线,少量偏轴线0.5m。

3.1、 高程控制网布设:

3.1.2、高程控制网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3.1.3、场区高程点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m,距离回土边线应不小于15m,相邻点间距50m,构成闭合网。

3.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3.2.1、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闭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

注:L为环线长度(km)

3.2.2、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4.1、轴线控制桩校测:

采用J6经纬仪,结合首级控制网进行校测。

4.2、轴线投测方法:

4.2.1、基础施工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

4.2.2、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J6经纬仪架设在轴线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垫层上口,底板上口)。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距离,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用墨线弹出,以此作为钢筋插筋、绑扎,模板施工的依据。在电梯井位置,设置纵横轴线各一条,确保电梯井平面位置的正确性。施工放样时量距精度不低于1/30000,测角中误差:< 7″√n (n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

4.2.3、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每当墙、柱浇筑完拆掉模板后,应在墙、柱侧面投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1米线或结构1米线,以供下道工序使用。

4.2.4、当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验单须写明层数、部位,并报请有关部门验线。

4.2.5、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L(B)≤30m,允许偏差±5mm

30

60

90

L——长度(m);B——宽度(m)

4.3 、±0.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4.3.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4.3.2、±0.000以下标高的施测: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同一平面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通过钢尺引测,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误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标在护坡桩或塔吊的立面位置,并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4.4、±0.000以上结构施工中的测量控制:

4.4.1、平面控制:在建筑物的底层墙体四个大角八面墙上弹出离轴线50cm的控制线,根据该控制线每层向上传递。

4.4.2、标高控制:从高程上引出标高控制点至建筑物上,用50m的钢卷尺向上引测。

5、沉降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实施。

5.1、首先布设高级高程监测网

5.1.1、在对工程沉降观测前半年,应在建筑物附近(受压力传播影响外)埋设不少于3个稳定可靠的半永久性水准点作为基准点。

5.1.2、基准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通视条件良好,以便在基准点上方便地测定变形观测点。

5.1.3、沉降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基本能反映沉降特征的位置,点位应避开障碍物公路边坡施工组织设计,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5.1.4、观测周期根据设计单位具体要求而定,一般可根据荷载或沉降变化量而定,但总次数不应少于5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7、测量设备配置(见下表):

JJG(交通) 135-2017标准下载本标段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满堂开挖的方法。基坑边适当放坡。

2.1、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主的质量管理小组,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对施工的机械手、测量人员及作业队等签定质量奖罚协议,确保不出现任何质量事故。

2.2、教育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认真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