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86.9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5886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简介: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是指在建筑施工中,对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如大坝、桥墩、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等,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强度和稳定性,而制定的一系列专业施工策略和步骤。以下是其基本内容的简介:

1. 施工准备: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了解地质、气候等环境因素,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方案。同时,要确保施工设备、模板、钢筋等材料的准备和质量。

2. 模板设计:大体积混凝土通常需要大型模板,设计时要考虑拆模后的混凝土形状和尺寸,以及如何保证模板的稳定性。

3. 预热和保湿:大体积混凝土易出现温度裂缝,因此需要对模板进行预热,以减小内外温差。同时,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水分过快蒸发。

4. 浇筑: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宜过大,以减小温差。同时,要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避免留置时间过长。

5. 温度控制: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温度监测,必要时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导致裂缝。

6. 强度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保证其强度的稳定增长。

7. 裂缝控制:通过裂缝监测和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必要时采取表面封闭、裂缝灌浆等方法。

8. 施工质量验收:施工完成后,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质量验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安全。

以上就是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的基本内容,实际施工中会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施工技术进行适当的调整。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掺加高效碱水剂和掺加8%HEA复合膨胀外加剂(加强带掺10% HEA),减水剂等掺量试验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要求低碱性。

为了保证防水混凝土能达到最佳抗渗效果,并具有良好的可泵送性,防水混凝土施工前进行配合比试配,并按照有关规定制作试块作为抗压强度和抗渗等级试验使用,试验结果作为施工配合比的依据,从中选择最优配合比。

4.2.1 本工程试配工作由我公司实验室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共同承担,在考虑施工和易性的前提下,初步选出水灰比、水泥用量,求出用水量,再依据所选的砂率,求出砂、石的重量,得出初步配合比。

4.2.2 在得到初步配合比后,以此制作强度试件及膨胀试件(包括自由膨胀试件和限制膨胀试件),在检验试件的强度、膨胀率(特别是限制膨胀率),均满足设计要求时GB/T 25826-2010标准下载,即可进行试拌,核对坍落度、调整用水量,以最后确定施工配合比。

4.2.3 本工程混凝土配比的基本要求是:试配的抗渗标号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每m3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20Kg,灰砂比保持1:2~1:2.5,水灰比不大于0.5,砂率控制在40%~50%。

4.2.4 考虑交通运距,防止混凝土接茬产生冷缝,将混凝土拌和物的初凝时间控制在6~8小时(根据混凝土掺外加剂的试验结果定出混凝土运输、浇筑、间歇的允许时间后确定),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6±2cm,入模温度控制在25℃以下。

固定泵输送管的支撑架采用φ48钢管,并随输送管的拆除而逐渐拆除。输送管的支撑架不得与底板钢筋相连。(钢管支架下部的钢筋支撑马凳间距不大于1m):

5.2.1 为了浇筑及下料的一致,组建立体指挥体系,即坑下负责泵车的人员指挥停料或下料,坑上负责人员则综合坑下传来的信息指挥罐车的走向,同时,在现场设指挥中心,对全场进行统一调度。

5.2.2施工人员分两大班,每班交接班工作提前半小时完成,人不到岗不准换班,并明确接班注意事项。

5.2.3施工时现场工长应对混凝土的下料时间、速度、浇筑顺序、振捣、找平、养护等各道工序严格按技术交底执行。

5.3.2 各个段的钢筋模板均须陆续验收完毕,混凝土在连续浇注范围内按各个段连续浇完,只留后浇带,800宽的后浇带在底板浇筑完成28天后浇筑,2000宽的加强带在两边混凝土初凝前与底板混凝土一同浇筑,墙体部分加强带在墙体混凝土浇注完成14天后浇注,每段不另设施工缝。整个底板混凝土由北向南浇筑,先Ⅰ、Ⅲ1段,然后Ⅲ2、Ⅱ、Ⅲ3段。施工中,可根据每段工程量大小,每次浇筑均采用两台泵,以便尽快完成基础底板浇筑。为保证连续浇筑,应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每3分钟到现场一辆混凝土罐车,为避免因堵车等原因造成的现场堵管,要保证施工现场停留一辆混凝土罐车。

5.3.3 考虑现场配接泵管(100m)和运输时间间隔,混凝土泵输送能力按每台每小时浇筑量40m3计算,再考虑少量塔吊配合。浇筑每段底板混凝土所用时间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Tn = Q / Q1

Tn = 各段混凝土浇筑完成时间

Q = 每段混凝土浇筑量m3 Q1 = 混凝土平均输出量m3/h

Ⅰ段 T1 =4350 m3 / (2 × 45) m3/h =48.3 h

Ⅲ1段 T2 =1860 m3 /( 2 ×45) m3/h =21 h

Ⅱ段 T3 = 3950 m3 /( 2 × 45) m3/h =43.9h

Ⅲ2Ⅲ3段 T4 = 2600 m3 /( 2 ×45) m3 / h =28.9 h

5.3.4 混凝土地泵及泵管布置见下图:

每段的浇筑均由东向西不间断地推进。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浇筑。

6.2.1 浇筑前必须认真核对混凝土浇筑申请单,商品混凝土浇筑配合比单、随车小票,并做好坍落度的现场测试工作(每2~3h测一次),严禁向混凝土中加水,发现问题及时与搅拌站取得联系解决。如因停滞时间过长导致初凝的混凝土坚决退回。

6.2.2浇筑时,按混凝土浇筑平面布置图布设泵管,泵送混凝土前,先泵水60~90Kg冲洗,再压送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减石混凝土1.5m3,确保泵管全部湿润畅通,方可泵送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较大或混凝土产生离析时,立即用压力水将泵管内的残存混凝土清除干净。

6.2.3下料时,混凝土应自然流淌,分层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斜坡度1:8,每台泵车布4台振动器,分布在根部、中间和流淌范围。混凝土浇筑按3m宽板带进行往返浇筑,返回时确保搭接点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大于6h。

6.2.4底板混凝土振捣时,先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后用平板振捣器拖一遍。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约40cm)。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且必须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接缝。(尤其是梁板交接处)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作用半径0.5倍,并不宜紧靠模板振动。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底板混凝土时,每一位置上连续振动一定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时必须逐渐拖行,要成排一次进行,前后位置和排与排之间应有1/3平板宽度的搭接,以防漏振。

6.2.5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略大于板厚,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6.3.1混凝土标高、平整度控制:预先用水平仪抄平,抄出底板+500线,用红油漆标注在四周柱筋上。混凝土浇筑时将所标注点拉线控制标高,以此线为准用刮杠找平,再用木抹子提浆二遍,反复抹压数遍,终凝前用铁抹子打磨,压实、压光。

6.3.2表面泌水处理:由于商品混凝土塌落度较大,在振捣过程中会产生泌水现象,为防止泌水对混凝土表面外观质量产生影响,应有意识在局部混凝土表面留出凹坑,将泌水排出后,再用混凝土充填。

6.3.3为防止基础表面混凝土假凝(结硬壳),要求混凝土找平后立即覆盖黑塑料布一层,抹压时揭开,抹压后再及时覆盖养护。

6.4.1基础底板后浇带处理

(1)后浇带模板选用2cm厚松木模板,该模板安装、拆除方便,具有一定强度,钢筋加固后,不会发生混凝土鼓胀现象,并能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微小的楔形接触面,有利于新旧混凝土的良好结合。

(2)为防止后浇带钢筋锈蚀,后浇带钢筋刷防锈剂和素水泥浆进行保护。

(4)按设计要求,在底板混凝土浇注28天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后,方可浇筑后浇带。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后浇带混凝土为C35,掺加10%的HEA综合性外加剂。

6.4.2加强带模板支设

因加强带混凝土与两侧底板混凝土外加剂HEA的掺量不一样,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加强带两侧模板采用双层网作一次性模板,一层为20×20钢丝网,一层为5×5的密眼钢丝网,两层网预先绑扎固定在一起,钢丝网外固定三根粗钢筋作为定型支撑。

(1)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时,在外墙上留置水平缝,距基础上表面200mm。

(2)外墙水平施工缝均采用30cm宽的止水钢板,并焊接成整体环状,所有对接焊缝均要求满焊,避免成为防水薄弱环节。

(3)施工缝第二次混凝土浇灌前对缝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直至露出石子为止,冲洗干净,清除浮粒。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用水冲洗并保持湿润,先铺上一层50~100mm厚的无石子同混凝土配比的水泥砂浆,然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6.5.1对进场预拌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每车应目测检查和随机抽样进行坍落度检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混凝土做退厂处理。

6.5.2混凝土应在现场按每100m3取样制作三组试块,两组为标养试块,一组为同条件养护试块。

6.5.3抗渗试件按每500m3取样,每次留置两组,6个试件为一组,并送入标养室养护,养护期不少于28天,不超过90天;对抗渗混凝土,抗渗试块、强度试块的试样必须取自同一车次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

6.5.4抽检试件时,应记录好车号及抽检时间等情况。

6.6混凝土温度控制及养护: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其温差裂缝的形成是施工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作好测温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均不超过25℃。

采用便携式电子测温仪测温与插入式温度计测温配合使用。

(1)预埋式测温线与主机插接,可测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和表层温度,免留测温孔,测温误差小,有高低温报警功能。测温仪数字显示准确、直观、快捷。

(2)绘制测温点布置图,埋设测温线。电子测温点布置在需测混凝土的四角和中间,分表面和中间两层测温。插入式温度计测温点作为补充,每个测温点预埋三根φ50钢管,间距不大于200mm,深度分别为表面下200 mm、混凝土中部下100 mm和混凝土底部上200mm。测设混凝土表面、中部和底部温度,预留管口用塑料布堵严。

(3)测温时间从混凝土浇筑完6小时后开始,每2小时一次,5天后每4小时一次,测至温度稳定为止。现场指定责任心强的人昼夜测温,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并及时做好原始记录。

(4)每天由测温人员做好大气温度记录,每隔6小时测量一次,测温点布置见附图。

6.6.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

根据北京地区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4月份平均气温为18℃。我公司的经验,C30混凝土的每立方米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如下表:

混凝土最高温升值计算如下:

GB/T 30587-2014 钢丝绳吊索 环索.pdf Q F

10×1.05 50

Tmax──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升值(℃);

T0──混凝土浇筑温度,取18℃;

Q——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和HEA用量,取313 + 25 = 338 kg/m3;

F——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取66kg/m3;

高速公路绿化建设施工组织设计 338 66

10×1.05 50

混凝土表面温度计算:(按一层稻草被计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