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特大桥主桥0#段、悬浇段专项施工方案

某特大桥主桥0#段、悬浇段专项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25.9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5412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某特大桥主桥0#段、悬浇段专项施工方案简介:

特大桥主桥0#段和悬浇段的专项施工方案通常是在大型桥梁建设中,特别是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大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种施工方法主要用于超长、大跨径的桥梁建设,如斜拉桥、悬索桥、连续梁桥等。

0#段,也称为基准段或起始段,是整个悬臂浇筑过程的基础。施工方案会详细规划这个区域的建设,包括桥墩的建设、主梁的基础安装、预应力筋的张拉等。由于是首个施工段,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段的施工,因此需要严谨的设计和执行。

悬浇段则是通过在桥墩两侧的支架上逐段浇筑混凝土,逐步向前推进,形成桥面。施工方案会包含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收缩控制,以及悬臂的稳定控制等关键因素。同时,由于施工是在空中进行,高空作业、风力影响、施工安全等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专项施工方案还会包括施工进度计划、质量控制措施、应急预案等,以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高效和质量达标。整个过程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同时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和环境条件进行优化。

某特大桥主桥0#段、悬浇段专项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2)挂篮的构造

挂篮结构主要包括主桁架、行走及锚固装置、底模架、外侧模板、内侧模板、前吊装置、后吊装置、前上横梁等部分。挂篮构造详见 “菱形挂篮设计图纸”。

ZJM-003-3632-2022标准下载 (3)挂篮拼装

在9#、10#墩0#块施工完成后,即可在其上拼装挂篮。挂篮拼装应按照试拼时构件相应位置,依据所做标记对号入座。

挂篮拼装一般程序是:

轨道处找平及铺设钢枕→铺设滑轨→安放前后支座→吊装主桁架→安装主桁架间的连结系→后锚及前支座固定→安装前上横梁→安装后吊带→安装底模架及底模板→安装内模架走行装置→安装外侧模→调整立模标高。

⑴轨道处找平及铺设钢枕

由于混凝土面较为粗糙,待0#块施工张拉完成后,应用1:2水泥砂浆对梁顶面铺枕部位进行找平处理。另外,由于桥面具有2%的横坡,外侧轨道处的桥面低于内侧轨道。为保证轨道平面高度一致,应在外侧轨道处加垫由[14槽钢焊制的方钢管。

于走行轨道范围内铺设钢枕,钢枕间距≯50cm。鉴于挂篮支点处在浇筑混凝土时承受很大的支反力,故此处垫梁应加密(不少于3根)。

滑轨系采用长3m的“Ⅱ”字型钢,型钢上下表面设有椭圆孔,孔间距与箱梁竖向预应力相同。

在0#,1#块施工张拉完成后,从0#,1#块中心向两侧安装。轨道穿入竖向预应力筋,找平轨道顶面,量测滑轨中心无误后,应用结构中的竖向精轧螺纹及螺母将轨道锁定。

⑶安装前后支座

先从轨道前端穿入后支座,后支座就位后安放前支座,前支座安放前,在相应位置轨道顶面铺δ=1mm不锈钢板,不锈钢板上面置放一块四氟乙烯滑板(300×500mm),然后安放前支座。

主桁架分片吊装,放至前后支座上,并旋紧连结螺栓,为防止倾倒,用脚手架临时支撑。按上述方法再吊装另一片主桁架。

⑸安装主桁架间的连结系

采用塔吊安装主桁架之间的连结系。

⑹后锚及前支座固定

用长螺杆(ΦL32精轧螺纹钢)和扁担梁将主桁架后端锚固在已成梁段上,前支座处用扁担梁将主桁架下弦杆与轨道固定。

⑺安装前上横梁

前上横梁吊装前,在主桁架前端先安放作业平台,以便站人作业,作业平台应设防护栏杆。前上横梁上的4个千斤顶、上下垫板及2根钢吊带,可一起组装好后,整体起吊安装。

在0#块梁段底板预留孔内,安装后吊带,先安放垫块,千斤顶和上垫梁,后吊带从底板穿出,以便与底模架连接。

⑼安装底模架及底模板

底模架吊装前,应拆除0#块梁段底部的部分支架,以便底模架后部能吊在0#块箱梁底部,前端与前吊带用销子连接,如起重能力不足可先吊装底模架,然后再铺装底模板。

⑽安装内模架走行装置

吊装内模架走行梁,并安装好后吊杆,前吊采用钢绳和倒链。

挂篮所用外侧模首先用于0#块梁段施工,在上述拼装程序之前,应将外模走行梁先放至外模竖框架上,后端插入后吊架上(0#块顶板上预留孔,先把后吊架安放好)。两走行梁前端用倒链和钢丝绳吊在前上横梁上。

用倒链将外侧模拖至2#块位置,在0#块中部两侧安装外侧模走行梁后吊架,每个后吊点应预留两个孔,间距约为15cm。

⑿调整立模标高

根据监控单位给出的立模标高,现场再由挂篮预压测出的挂篮弹性及非弹性变形值,再加上设计立模标高值进行复核,作为2#块的立模标高。

因挂篮在出厂时已进行模拟压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挂篮的加工、安装质量以及弹性、非弹性变形值均满足设计要求,且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桥梁工程中,故在本工程现场只作拼装后的预压工作,以消除非弹性变形值,并测得弹性变形值,为各块段箱梁立模抛高量提供依据。

为保证挂篮承载能力满足使用要求,并有一定的安全储备,荷载拟加至最大块重的1.2倍。本桥中最重的挂篮悬浇分段分节块为1#块,混凝土数量为40.58m3,重达105.5吨,则挂篮试验时的加载重量为105.5×1.2=127吨。

挂篮的预压采用袋装泥土,各土袋的重量尽量相等,以有利于控制预压总重量。在加载完成后每8小时测试一次,直至24小时的累计沉降量不大于2mm进行卸载,卸载后,按测得的沉降量及设计标高,重新调整模板标高。

预压施工时,注意不要破坏测试基准点。

(5)挂篮的使用及调整

挂篮在每个块段施工程序为:底模及外模调整就位→绑扎底板钢筋→绑扎腹板钢筋→安放腹板预应力管道→内模前移,调整就位→绑扎顶板钢筋安放顶板预应力管道→混凝土浇筑→养生及预应力穿束→预应力张拉→移挂篮。以下阐述几个主要操作程序的操作。

在混凝土开始前,应对挂篮进行一下全面检查,重点是后锚系及各吊杆,混凝土浇筑应注意保持T形悬臂两端平衡,偏载的大小不能超出设计允许值。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尽量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整个块段的浇筑。在浇筑同时,应采取调整后锚杆的方法,以防止新浇混凝土与已完成梁段混凝土竖向接合处出现裂缝。具体作法是:当浇筑部分混凝土后,用千斤顶顶后锚的分配梁,给后锚杆加力,后锚杆的力增大后主桁架后端下沉,通过主桁的前支座将挂篮的前端上翘,前吊带及主桁架内力增大,给已浇筑混凝土施加一定压力,这样当混凝土连续浇筑时就不会因挂篮受力前端下沉而使工作缝处出现裂缝。根据浇筑混凝土量的多少,上述工作可分两次或一次进行,但在调整时锚杆内力大小计算确定,以防止调整过量造成不良后果。

待1#块梁段施工完毕,挂篮即可行走,施工2#块梁段。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每阶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可进行预应力张拉,当纵,竖向预应力张拉完毕,并在压浆强度达到50%后方可移动挂篮。

移动挂篮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a:找平梁顶面并铺设钢(木)及轨道。

b:放松底模架吊带。

c:底模架后横梁两侧的吊耳与外侧模走行梁之间安装10t倒链,即底模架悬挂在走行梁上。

d:拆除后吊带与底模架的连结。

e:解除后端锚固螺杆。

f:轨道顶面安装2个5t倒链(每套挂篮)并标计好前支座的位置(支座中心距梁端50cm)。

g:倒链牵引前支座使挂篮、底模架、外侧模一起向前移动。移动时挂篮后部应设10t保险倒链。

h:安装后吊带,将底模架吊起。

i:在2#块梁段上安装外侧模走行梁后吊架,先解除一个0#块上的后吊架,移至2#块,再解除另一个后吊杆移至2#块。

j:安装后吊带,将底模架吊起。

k:拉出内模,挂篮走行完毕。

l:调整2#梁段的立模标高

2#块施工完成以后,挂篮的非弹性变形值已基本消除,在确定3#块立模标高时,应根椐挂篮的弹性变形值、3#块的立模标高及2#块在挂篮走行后的实际标高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m:重复上述施工步骤进行4#块梁段施工,直至10#块梁段。

(6)挂篮的拆除

在浇筑悬臂梁的最后一块段混凝土并完成张拉压浆等工序后,便可拆除挂篮。挂篮的拆除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合适的位置进行,箱梁顶面以下的各个部分可直接由桥上下到桥下船只上,其他部分可按拼接时的逆顺序进行,拆除顺序如下:

在梁顶面安装卷扬机,吊着外侧模前后吊杆(底模架吊在走行梁上)徐徐下放,落至船上;或先放底模架,后放外侧模。

合拢段不用的内模、走行梁,在合拢段施工前拆除,余者可从两端梁的出口拆除。

拆除前上横梁。

主构架用吊车分片拆卸,并移至塔吊可吊范围内,然后由塔吊吊到船上。

拆除轨道及钢(木)枕。

(7)挂篮施工安全、质量注意事项

挂篮的安装、行走、使用及拆除过程均系高空作业,因此一定要按规定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教育,并在施工中随时进行检查。

创造高空作业条件,危险处应设安全网,悬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人员操作处要设栏杆;上、下梯需固定牢靠;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使用的机械设备,应随时检查、维修保养,特别是起重用的千斤顶、倒链、钢丝绳等应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如有不符合规定者立即更换;所有动力、照明电路,须按规定铺设,定时检查,确保安全。

现场技术人员必须经常检查挂篮位置、前后吊带,吊架及后锚杆等关键受力部位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要情况及时报告。

检查竖向预应力钢束的位置、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注意后吊带、内外模后吊架预留孔洞位置是否正确及孔洞是否垂直。

施工中应加强观测标高、轴线及挠度等,并分项作好详细记录,每段箱梁施工后,要整理出挠度曲线。

灌注前后吊带一定要用千斤顶张紧,且两处要均匀,以防承重后和已成梁段产生错台。

为能正确合理地控制梁体挠度DB33T 2527—2022标准下载,应采取如下措施:

a:实际施工中,及时观测:a、挂篮走行前, b、挂篮走行后,c、灌注前,d、灌注后,e、张拉前, f、张拉后六个状态的挠度变化。

b:在灌注砼过程中,要及时测量底板的挠度变化情况,发现实际沉落与预留量不符时,应及时调整吊带顶端的千斤顶。

c:合拢前,相接的两个T构最后2~3块段,在立模时必须进行全T构联测,以便互相协调,保证合拢精度。

d:T构两边要注意均衡作业DB/T 32.1-2020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下流体观测仪 第1部分:压力式水位仪.pdf,砼灌注对称进行;挂篮移动时两边距墩中心的距离差不要大于40cm,移动速度缓慢,不大于10cm/min。

底模由底模架纵梁及整体钢模面板组成,纵梁是用Ⅰ30,梁长4m。底模架的前后横梁由2[40组焊而成,挂篮的前后吊点均设在前后横梁上,前横梁设4个吊点,后横梁设2个吊点。

底模为整体钢模板,下垫[6.3的槽钢,槽钢点焊固定在纵梁上,以便脱模和固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