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某大型体育场馆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深圳某大型体育场馆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14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461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深圳某大型体育场馆工程测量施工方案简介:

深圳某大型体育场馆工程测量施工方案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前期准备:首先,会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包括场地的地质、地形、气候条件等,以确保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同时,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包括所需的测量设备、技术规格和人员配置。

2. 设计阶段测量:根据体育场馆的设计图纸,进行精密的三维建模,对场馆的尺寸、角度、坐标等进行精确测量,为施工提供精确的基准。

3. 地基测量:对地基进行详尽的测量,包括沉降观测、地基承载力测试等,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持。

4. 施工过程监测:在施工过程中,持续进行监控测量,包括结构的几何尺寸、倾斜度、变形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5. 验收阶段测量:场馆建设完成后,进行精确的竣工测量,确认建筑物的实际尺寸和位置,以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安全标准。

6. 数据处理与报告:所有测量数据都会经过专业软件进行处理,生成详细的测量报告,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是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因此,方案会严格遵循国家和行业的测量规范,确保测量工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深圳某大型体育场馆工程测量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3.1.1.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3.1.2. 布设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3.1.3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3.1.4. 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QX/T 397-2017标准下载 3.2 主轴线控制网的测设

表1

3.3轴线控制网的加密

经校测精度指标符合要求后,根据施工方案中流水段的划分,对主轴线控制网进行加密,以满足施工的需要。加密办法在原主轴线方向上采用内插法进行。(跳水馆轴线控制网图见附图;水上娱乐中心轴线控制网待土方开挖后以现场定)

3.3.1标准比赛池专用控制网

4.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4.1.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4.1.2.根据场区内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布设场区高程控制网。

4.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布设为三等水准网,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表2:

表2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4.3.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4.3.1.水准点的埋设

4.3.2.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表3:

表3

第五章:基础平面轴线投测

5.1.轴线投测方法

5.1.1.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DJ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 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

5.1.2.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 在施工中,每当墙、柱拆模后,应在墙体立面抄测测出建筑1米线或结构一米线。(1米线相对于每层设计标高而定) ,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5.1.3.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监理报验。

5.1.4.自检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间距、纵横轴线交角, 保证几何关系正确。

5.1.5.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L30m 允许偏差±5 mm

30 L 60 m 允许偏差±10 mm

60 L 90 m 允许偏差±15 mm

90 L 允许偏差±20 mm

轴线的对角线尺寸,允许误差为边长误差的2倍;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误差为1。

第六章:±0.00以下部分标高控制

6.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6.2.±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据基坑情况,在基坑内埋置固定的标桩,将高程引测到标桩上。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6.3.标高校测与精度要求

每次引测标高需要作自身闭合外,对于同一层分几次引测的标高,应该联测校核,精度要求如下:

层高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

30m H 60 m ±10 mm

60m H 90 m ±15 mm

90 H ±20 mm

第七章:±0.00以上部分轴线投测

为了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满足结构安装的精度要求,平面控制采用内控法。

7.1.内控网的布设

7.1.2.校测合格后,将控制主轴线投测到首层平面上,并对边、角值进行校测,边角的各项精度必须符合表4中的规定。

表4

7.1.3.内控点埋设位置见附图《激光控制点布置图》。基准点采用10cm×10cm钢板制作,用钢针刻划出十字线,钢板通过锚爪与顶板钢筋焊牢, 钢板片下用砼灌实抹平,但不能覆盖钢板面,严禁在控制桩1m2范围内堆放钢筋、模板、钢管等杂物,严禁任何人员用任何物体砸、撬钢板片。

7.1.4.±0.000以上各层底板面在各控制点的正上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200×200mm孔洞(激光束通孔)。预留洞口严禁覆盖,并严防杂物从预留洞口坠落。

7.2.轴线投测方法

7.2.1.1仪器采用莱卡铅直仪及激光接收靶。

7.2.1.2将铅直仪架设在首层平面钢板控制桩上,接收靶放在投测楼层面的相应预留洞口,架设好铅直仪后,打开发光电源,将光线投测到所需楼层面上,调整激光束得到最小光斑,适当挪动接收靶,接收靶的“十”字交点移至激光斑点上,轻轻转动莱卡铅直仪,激光斑在接收靶上形成一个激光圆,激光圆中心即为控制的接收点。依次投测下一点,直到所需控制点投测完毕。对接收点组成的控制网进行角度、距离闭和测量,满足精度要求后即作为该楼层的平面控制网,并以此作为本楼层方线和刚柱校正的依据。

  7.2.1.3将检定合格的经纬仪架设在接收靶上,后视较长边,依次投测出主轴线;然后,在校核主轴线轴跨及夹角,各边角需符合施工精度规范要求后,测定其它各轴线。

7.2.2.激光光斑圆的直径允许偏差(指接收靶上的允许偏差)见表5:

表5

7.3.投测面内轴线允许偏差见表6:

表6

第八章:±0.00以上部分标高传递

8.1.对水准点的检测及要求

8.1.1.对场内测设的水准点,每间隔一定的时间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检校。

8.1.2.检测后的数据成果必须作一分析,以保证水准点使用准确。

8.2.结构施工中楼层标高传递方法

8.2.1.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作为布设高程的基准点,用DS3水准仪进行往返测,测设合格后,用红色油漆标记“”,并在旁边标注建筑标高,以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同一平面层的红“”不得少于三个,间距分布均匀并要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且红“”需设在同一水平高度,其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则认为合格,在施工各层标高时,应后视其中的一个红“”上顶线以作校核。

8.2.2.±0.000以上各层的标高传递均利用首层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传递,并用红“”作好标记,检测合格后,方可在该层引测。

9.1.所有质量活动均应按照公司《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施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9.2.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9.3.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

9.4.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9.5.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9.6.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第十章:测量管理及资料编制

10.1.游泳跳水馆工程现场测量工作由测量组长组织安排,技术工作由责任工程师负责,由测量组长负责组织人员实施测量方案。

10.2.技术工作由责任工程师负责。前期建筑物定位,轴线测量方案主要由测量组长牵头,责任工程师配合共同完成。

10.3.现场所有测量技术资料,检查资料由责任工程师按时间、按项、按内容及时编制完成。

10.4.所有原始测量资料必须整理存档。

10.5. 测量组长将按施工进度及时向项目经理部提供以下资料:

第十一章:沉降观测点布置及沉降观测

11.1.沉降基准点布置

在布设沉降基准点时须遵守以下原则: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地下防水工程)》DB21@900.10-2005.pdf 11.1.1.布设的沉降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且便于长期保存。

11.1.2.为了对沉降基准点进行相互检查,沉降基准点的数目应不少于三个,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11.1.3.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观测精度。

11.1.4.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沉降基准点的埋设深度不小于1.5米,以保证沉降基准点的稳定。

本工程应埋设三个沉降基准点(结构见附图一),基准点离观测建筑物距离不小于5000mm。

11.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T/CSPSTC 52-2020 预制集成外保温墙板应用技术规程.pdf11.2.1.该建筑物沉降观测点数及观测点布置点位详见设计院提供的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

11.2.2.埋设方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