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008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008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69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3253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008简介: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008部分内容预览:

C40混凝土 Th =48.71 oC

T1(t)=Tj+Thε(t)

GB/T 37125-2018 硫铝酸盐水泥熟料式中:T1(t)——t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oC);

Tj——混凝土浇筑温度(oC),取15 oC;

代入数据,得混凝土中心温度T1(t):

式中:σ——保温材料厚度(m);

T2——混凝土表面温度(oC);

Tq——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本方案中大气平均温度取15oC);

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 W/(m*K);

Tmax——计算得混凝土最高温度(oC);

故初定工程混凝土保温养护方式如下:

1、混凝土表面保温层的传热系数

β=1/[δ/λ+1/βq]

式中:β——混凝土表面保温层的传热系数(W/(m*K));

δ——保温材料厚度(m);

λ——保温层材料导热系数(W/(m*K)),草帘被为0.14;

βq——空气层的传热系数,取23(W/(m*K));

代入数据,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式中:h′——混凝土虚厚度(m);

k——折减系数,取2/3;

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W/(m*K));

代入数据,算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式中:H——混凝土计算厚度(m);

代入数据,算得结果如下:

式中:T2(t)——混凝土表面温度(oC);

Tq ——施工期间大气平均温度,根据长春市历年气候情况,选定为15 oC;

h′——混凝土虚厚度(m);

H —— 混凝土计算厚度(m);

T1(t)——混凝土中心温度(oC);

代入数据,算得混凝土表面温度及差值如下:

因此:在6.4.1.3节中选择的保温材料能满足计算要求。

对于混凝土结构尺寸不太大的承台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时,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浇筑结束,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也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对于面积和长度较大的承台采用分段分层的浇筑方式,即: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段距离后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

上层砼浇筑时一定控制在下层砼初凝前进行浇筑,每层浇筑厚度0.4m和0.5m,砼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1.5m。

基础承台分层浇筑图

1、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单位时间混凝土释放的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而增长。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需要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水蒸发引起混凝土收缩。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再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混凝土是很不利的。 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是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的用量以及施工工艺、养护条件等。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a)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掺入粉煤灰的用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可以降低水泥产生的水化热;

(b)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如采用降低骨料的温度等有效措施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回升;

(c)降低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使混凝土的水化热得到充分散失;

(d)加强浇筑混凝土的表面保护。如浇筑后,表面应及时用塑料布、草帘被进行覆盖,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延长这一状态养护。

振捣时严格控制,迅速插入,缓慢拔除;振捣时间以砼表面泛浆无气泡为佳,避免出现漏振、欠振、过振和振捣不实现象。

(1)在泵送管出口处配置2根振捣棒,先分别在斜面上、下两端同时振捣摊平,后再全面振捣,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振捣时间,既要保证振捣密实,又要避免过振造成漏浆跑浆。

(2)由于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大,混凝土斜坡摊铺较长,故混凝土振捣由坡脚和坡顶同时向坡中振捣,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0~100mm,使层间混凝土结合良好。

(3)振捣时振捣棒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空洞。

(4)混凝土的振捣时间控制在15~30s,以混凝土水平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流出灰浆为准。

(5)浇筑时按模板和钢筋上的标高线拉白线控制标高,用刮杠找平后用木抹子抹平,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遍抹平。

最后一层混凝土初凝前,首先要用刮杠刮平,并用木抹子反复抹压表面,使上部骨料均匀下沉,不受钢筋和较大骨料的限制,以提高表面密实度,减少塑性收缩变形。初凝后至终凝前再用铁抹子抹压。这样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裂纹,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散发,以促进养护。

为及时掌握并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使其控制在25℃以内,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必须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严格的监测。

(1)测温孔布置:测温孔布置在混凝土实体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上,每处测温孔沿浇筑高度布置在混凝土底部100mm以上、中部和表面100mm以下;

(2)测温管:采用直径20mm焊管,一端封闭,一端外露混凝土表面100mm,孔口处用保护套封好,防止杂物进入;

(3)测温方法:浇筑完毕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后开始测试,现场设专人做测温记录,第一天,每2h测一次;第二天至第四天,每1h测一次;第五天至第七天,每8h测一次;第七天至测温结束,每12h测一次,及时将测温记录报技术负责人,对数据进行规律性统计,以便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待混凝土内部温度、外部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时停止测温;

(4)测温时需用棉花将测温孔堵严,使测温计与外界环境隔离;

(5)在测温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混凝土内部温度之差超过25℃,应及时采取保温措施,以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表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拆模后应立即回土或覆盖保护,以控制内表温差,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

(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5℃;

(2)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5℃。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3)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帘被和塑料布进行保温,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5℃。

为了有效的保证混凝土在水泥水化热反应期间,不产生过大的温差,从而出现温度裂缝,应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严格观察其内外温差,同时做好测试记录;第一天,每2h测一次;第二天至第四天,每1h测一次;第五天至第七天,每8h测一次;第七天至测温结束,每12h测一次。同时记录大气温度,指派专人实施全日监控,详细做好记录。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时,方可停止测温。

砼试块在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所有同条件试块在施工现场养护(为防止同条件试块意外破坏,应制作钢筋笼保护试块),保证养护条件与实际混凝土养护条件相同。

(1)混凝土试块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每100盘且不大于100 m3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当一次连续浇筑混凝土量大于1000 m3,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 m3取样不得少于1次;

《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ECS168:2004》(3)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

(4)每次取样至少留置1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结构构件的拆模及施工临时荷载对混凝土强度的实际需要确定(不得少于2组);

(5)通道底板、顶板、侧(挡)墙及承台为抗渗混凝土,按连续浇筑的抗渗混凝土每500 m3留1组抗渗试块。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按同一强度等级砼的留置数量不少于3组考虑,取样部位和留置组数待和监理商量选定。

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堵管现象,要求搅拌站必须保证混凝土坍落度,同时必须与搅拌站加强联系,紧密配合,尽量做到不停机,连续浇筑。作业面必须做好一切准备,人员、机械、电气、辅助工具、技术交底等已经准备就绪后,方可正式开始,不打无准备的仗,防止造成浇筑延续时间过长,造成坍落度损失过大或混凝土凝结而堵管。

当混凝土泵出现压力升高且不稳定、油温升高、泵管明显颤动等现象而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NB/T 10491-2021标准下载,立即查明原因,排除隐患,具体措施如下:

(1)当泵管内吸入空气时,立即进行反泵吸出混凝土,将其在料斗中重新搅拌,排除空气后重新泵送;

(2)当泵送困难时,用木捶敲击泵管、弯管、锥型管等部位,并进行慢速泵送或反泵,逐渐排除困难,恢复正常;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