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某住宅消防、通风施工组织设计

黑龙江某住宅消防、通风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71.0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2627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黑龙江某住宅消防、通风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在黑龙江进行住宅消防、通风施工组织设计时,它的简介可能会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项目背景:首先,会介绍项目的地理位置、规模、预计的入住时间等基本信息,以及消防和通风设施的重要性,以确保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2. 设计方案:详细描述消防系统的设计,包括烟雾报警系统、灭火器、消防栓、疏散指示标志等的布局和设置;通风系统的设计,可能包括新风系统、排烟系统、空调系统等,以保证空气质量和火灾时的快速疏散。

3. 施工流程:包括前期准备、施工计划、材料采购、施工安装、调试测试等各个阶段,强调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4. 安全措施:强调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如防火、防尘、防噪音等,以及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操作规程。

5. 环保与可持续:考虑到住宅区的环保要求,可能涉及到绿色施工,如使用环保材料,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 验收标准:依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消防和通风施工标准,明确验收流程和质量控制点。

7. 应急预案:设计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如火灾、设备故障等,以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8. 时间表和责任分工:明确各阶段的截止日期和各部门的职责,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具体的设计内容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法规进行调整。

黑龙江某住宅消防、通风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3.3.6.1 通风机的搬运和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整体安装的风机,搬运和吊装的绳索不得捆缚在转子和机壳或轴承盖的吊环上;

b 现场组装的风机,绳索的捆缚不得损伤机件表面、转子表面及齿轮轴两端中心孔、转子轴颈和轴封等处均不应作为捆缚部位;

c 输送特殊介质的通风机转子和机壳内如涂有保护层JB∕T 8814-2010 大功率推土机 水冷式液压油冷却器 技术条件,应严加保护,不得损伤。

3.3.6.2 皮带传动的通风机和电动机轴的中心线间距和皮带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3.6.3 通风机的进风管、出风管等装置应有单独的支撑,并与基础或其它建筑物连接牢固;风管与风机连接时,不得强迫对口,机壳不应承受其它机件的重量。

3.3.6.4 通风机的传动装置外露部分应有防护罩。当通风机的进风口或进风管路直通大气时,应加装保护网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3.3.6.5 通风机底座若不用隔震装置而直接安装在基础上,应用垫铁找平。

3.3.6.6 通风机的基础,各部位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留孔灌浆前应清除杂物,灌浆应用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基础的混凝土高一级,并应捣固密实,地脚螺栓不得歪斜。

3.3.6.7 电动机应水平安装在滑座上或固定在基础上,找正应以通风机为准,安装在室外的电动机应设防雨罩。

3.3.6.8 轴流风机组装,叶轮与主体风筒的间隙应均匀分布,并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大型轴流风机组装应根据随机文件的要求进行。叶片安装角度应一致,并达到在同一平面内运转平衡的要求。

3.3.6.9 通风机的叶轮旋转后,每次均不应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并不得碰擦机壳。

3.3.6.10 固定通风机的地脚螺栓,除应带有垫圈外,并应有防松装置。

3.3.6.11 安装隔振器的地面应平整,各组隔振器承受荷载的压缩量应均匀,不得偏心;隔振器安装完毕,在其使用前应采取防止位移及过载等保护措施。

3.4.1.1 叶轮严禁与风机壳碰擦,风斗与叶轮间隙均匀适宜。

3.4.1.2 地脚螺栓坚固,垫铁接触紧密每组不超过三块。

3.4.2.1 风机中心线、标高、传动轴水平度应符合要求。

3.4.2.2 联轴器同心度倾斜,位移应符合要求。

3.5.1 安装完毕后注意保护电机,注意防潮。

3.5.2 安装完毕后,严禁随意拆卸、改动。

3.6 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3.6.1 风机压头偏高、偏低:气体成分改变、气体温度改变或进风管有孔洞法兰不平等均可造成风机压头改变。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3.7.1 设备、附属设备、附件、出厂合格证、准销证。

3.7.2 开箱检查记录,

3.7.3 通风机的单机试运转记录。

3.7.4 通风机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3.7.5 其它技术文件。

4 排烟、送风系统检测、调试作业

本工艺适用于排烟系统和送风系统金属风管的检测和调试施工工艺。

4.2.1 材料及主要工具

风管检测和风机调试、试运转所需工具如下:手提灯、温度计、液柱式压力计、毕托管、风速仪、孔板(或喷嘴)、转速表。

4.2.2.1 排烟、送风系统风管、设备、附属设备、附件已安装完毕。

4.2.2.2 风机配箱已完毕,并且风机已接通电源。

4.3.1 工艺流程:

风管漏光检查→风管漏风量测试→单机试运转→系统试运转

4.3.2 风管漏光检测:

4.3.2.1 漏光法检测是应采用光线对小孔的强穿透力,对系统风管严密程度进行检测的方法。

4.3.2.2 检测应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安全光源。光源可采用不低于100W带保护罩的低压照明灯,或其它低压光源。

4.3.2.3 系统风管漏光检测时,其光源可置于风管内侧或外侧,但相对侧应为暗黑环境。检测光源应沿被检测部位的接缝处缓慢移动,在另一侧进行观察,当发现有光线射出,则说明查到明显漏风部位,并作好记录。

4.3.2.4 系统风管宜采用分段检测,汇总分析的方法,被检测系统风管不应有多处条缝形的明显漏光。当采用漏光法检测系统时,低压系统风管每10m接缝,漏光点不应超过2处,且100m接缝平均不应大于16处;中压系统风管每10m接缝,漏光点不应超过1处,且100m接缝平均不应大于8处为合格。

4.3.2.5 漏光检测中发现的条缝形漏光,应进行密封处理。

4.3.3 风管漏风量测试。

4.3.3.1 正压或负压系统风管与设备的漏风量测试分正压和负压两类。通常可采用正压条件下的测试来检验。

4.3.3.2 系统漏风量测试可以整体或分段进行。测试时,被测系统的所有开口均应堵塞,不得漏风。

4.3.3.3 被测系统的漏风量超过标准时,应查出漏风部位(用听、摸、看或烟),做好标记。修补完工后,重新测试直到合格。

4.3.3.4 漏风量测定值通常应为规定压力值下的实测数值。特殊条件下,不同工作压力下的漏风量可按下式换算:Q=Q0(P/P0)0.65

式中P0—规定试验压力,500Pa;

Q0—规定试验压力下的漏风量(m3/h·m2);

P—风管工作压力(Pa);

Q—工作压力下的漏风量(m3/h·m2)。

4.3.4 单机试运转:

4.3.4.1 通风机试运转,运转前必须加上适度的润滑油,并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盘动叶轮,应无卡阻和碰擦现象;叶轮旋转方向必须正确;在确定转速下试运转时间不得小于2小时。

试运转应无异常振动,滑动轴承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0℃;滚动轴承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

4.3.5 系统试运转

4.3.5.1 系统联动试运转应在通风与空调设备单试运转和系统漏风量测定合格后进行。系统联动试运转时,设备及主要的联动必须协调,动作正确,无异常现象。

4.3.5.2 通风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的测定与调试应包括以下内容:

a 通风机的风量、风压及转速的测定。通风与空调设备风量、余压与风机转速的测定;

b 系统与风口的风量测定与调整。实测与设计风量的偏差不应大于10%;

c 通风机、制冷机、空调器噪声的测定;

d 防排烟系统正压送风前室静压的检测。

4.3.5.3 系统风量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风管的风量一般可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测量。测量截面的位置应选择在气流均匀处,按气流方向,应选择在局部阻力之后,大于或等于4倍及局部阻力之前,大于或等于1.5倍圆形风管直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直管段上。当测量截面上的气流不均匀时,应增加测量截面上的测点数量。

b 风管内的压力测量应采用液柱式压力计,如倾斜式、补偿式微压计。

c 通风机出口的测定截面位置应靠近风机。通风机的风压为风机进出口处的全压差。风机的风量为吸入端风量和压出端风量的平均值,且风机前后的风量之差不应大于5%。

4.3.5.4 风口的风量可在风口或风管内测量。在风口测风量可用风速仪直接测量或用辅助风管求取风口断面的平均风速,再乘以风口净面积得到风口风量值。当风口与较长的支管段相连时,可在风管内测量风口的风量。

4.3.5.5 风口处的风速如用风速仪测量时,应贴近格栅或网格,平均风速测定可采用匀速移动法或定点测量法等,匀速移动法不应少于3次,定点测量法的测点不应小于5个。

4.3.5.6 通风机转速的测量可采用转速表直接测量风机主轴转速,重复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的方法。如采用累计式转速表,应测量30秒以上。

4.4.1.1 风管、风机各项检验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的规定。

4.4.1.2 风机运转正常、无杂音。

4.4.2.1 风管漏风量检测符合要求。

4.4.2.2 风机振动有规则。

4.4.2.3 风机轴承升温适宜。

4.5.1 检测后不允许再改动,拆卸风管、设备等,否则需重新检测或运转。

4.5.2 如有土建等其它专业施工,要保护系统风管设备、附属设备及附件等。

4.6 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DB43/T 970-2014标准下载4.6.1 风管漏风量太大是咬口处不平或有孔洞。找出漏点修补或重新制作安装。

4.6.2 砖砌风井内部未抹灰是造成送风系统的送风口无风的主要原因。找相关单位将风井内部抹灰。

4.6.3 风机不规则振动是联轴器、皮带轮安装不正或基础灌浆不良使地脚螺栓松动等原因造成的。

4.6.4 轴承过热是润滑油型号不对或油质不佳,给油不足,轴与轴承倾斜等原因而造成的。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4.7.1 风管漏风量检测记录。

4.7.2 风机试运转记录。

4.7.3 通风机安装分项工程检验评定表。

2015年新疆补充定额.pdf4.7.4 其它技术文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