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383-2007 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清晰无水印,可编辑,附条文说明)

SL 383-2007 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清晰无水印,可编辑,附条文说明)
标准编号:SL 383-200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78985
免费资源

SL 383-200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SL 383-2007 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清晰无水印,可编辑,附条文说明)简介:

SL 383-2007《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是中国水利水电部(现水利部)于2007年发布的一项技术规范,用于指导河道演变的测量和调查工作。该规范主要针对河流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的形态、流速、流量、河床地质、河岸稳定性、河床演变速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调查和监测。

其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勘测调查范围和内容:规定了河道演变调查的基本范围、对象、内容和方法,如河床形态、河岸稳定性、冲淤情况、河床物质组成等。

2. 数据收集和处理:明确了如何进行实地测量、数据采集和初步处理,包括地形测量、水文观测、地质探查等。

3. 分析和评价:规定了如何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河道演变的动态分析,以及对河道稳定性和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4. 报告编写:要求调查完成后编写详细的勘测调查报告,包括调查过程、数据、结果分析和建议等内容。

5. 条文说明:对规范中的各项条款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以便于理解和执行。

SL 383-2007规范对于河道管理和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确保了河道演变过程的科学管理。

SL 383-2007 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清晰无水印,可编辑,附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B.4河道历史演变概述

B.4.1河道历史演变概述,宜根据30年以前的历史文献、考证资料,概括地描述河段的历史变化过 程。 B.4.2无历史文献和考证资料时,可根据30年以前的历史测图资料或临近河段历史文献和考证资料 分析河段的历史变化过程。

B.5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B.5.1河道近期演变分析应根据近30年以内的河道实测地形图和河道演变实地调查成果 期演变进行分析

1河道平面变化分析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河段平面形态特点及其变化。 2)河道主流(深泓)沿程走向、摆动情况及其变化特点,包括年内、年际变化。主要分析河 道主流(深泓)线历年摆动的频次、方向、速度、距离、发生原因及规律甘12S1:卫生设备安装工程.pdf,以及对洲滩变 化、两岸岸线和堤防稳定可能产生的影响。 3)岸线变化及其特点,包括河道岸线变化的速度、距离,岸线变化的原因、岸线变化给堤防 带来的影响,以及岸线维护及治理的工程措施等。 2河道纵向变化,主要分析河段深泓纵剖面年际、年内变化特点。 3洲滩变化,主要分析河段内边滩、江心洲(含潜洲)、岛屿或沙洲等的位置、长度、宽度、面 积、洲顶高程的年际、年内变化特点。 4深槽变化,主要分析河段内深槽位置、长度、宽度、面积、最低点高程的年际、年内变化特 点。 5汉道变化,主要分析河段内汉道分汉系数、分汉放宽率等分汉形态,主支汉演变、分流分沙 变化特点。 6弯道变化,主要分析河段弯道平面形态和水力泥沙特性等特征年际、年内变化特点,

7横断面变化,主要统计分析河段典型横断面特征变化。 8河床冲淤变化,应根据河段地形或断面观测资料,计算河段不同时期的泥沙冲淤量及其时空 分布特征。 9险工险段近岸河床冲淤变化,主要分析险工段岸坡变化,断面冲淤变化,冲刷坑形状大小及 平面摆动等

B.6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B.6.1分析河道演变与水沙条件、河道边界、上下游河势等之间的关系,总结河道演变特点及主要 影响因素。

6.2在归纳总结河道历史和近期演变的基础上,可结合河道演变影响因素变化,采用原型观 、数学模型或实体模型等方法,对河道演变趋势进行分析,

B.7.1归纳总结河道平面、纵向、洲滩、汉道、弯道、河床形态、泥沙冲淤等演变特点。 B.7.2 归纳总结河道演变主要影响因素。 B.7.3河道演变趋热分析。

表 C.0.13洲滩形态特征勘测调查表河段洲滩年月日基面:等高线面积洲长(m)洲宽 (m)洲顶高程地理位置州滩组成(m)(km)最大平均最大平均(m)表C.0.14汉道分流分沙统计表河段汉道年月日汉道1汉道2总流量总输沙量流量分流比输沙量分沙比流量分流比输沙量分沙比(m/s)(t)(m/s)(%)(t)(%)(m/s)(%)(t)(%)表 C.0.15分汉形态要素勘测调查表河段汉道年月日直线长度主流长度支流长度分汉系数分汉段最大宽度族窄段宽度分汉放宽率汉道数分汉类型(m)(m)(m)(m)(m)(m)27

执行本标准时,标准用词应遵守下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 odeforriverchannel changesurvey

总 则. 河道来水、来沙调查 2. 1 般规定 2. 2 来水调查... 2. 3 来沙调查 2. 4 水面线调查 2. 5 流场调查 2. 6 河流冰情调查, 河道演变基本勘测调查 3. 1 般规定 3. 2 河道历史演变调查, 3. 3 河道边界条件调查, 3. 4 河势变化调查, 3.5 洲滩演变勘测调查 3. 6 汉道演变勘测调查, 12 3. 7 弯道演变勘测调查, 12 河道演变专项勘测调查 16 4.1 分洪影响勘测调查, 4. 2 溃口泥沙冲淤勘测调查 16 4. 3 水工程影响勘测调查 4.4 河道采砂或取土勘测调查 4.5 故道淤积勘测调查 17 4.6 造床流量调 4.7 近岸河床演变勘测调查, 河口段河道演变勘测调查 19 5. 1 般规定 19 5. 2 水沙勘测调查, .19 5.3河道演变勘测调查。 .20 5. 4 岛屿、沙洲勘测调查. 20 5. 5 围垦 21

1.0.1制定《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提高河床演变勘测调 查成果质量的系列标准之一。目前我国现有的水利行业标准中缺乏统一的、能反映各类江、河、湖 泊(水库)河道演变勘测调查及河道演变分析工作的标准。为统一全国河道演变勘测调查及河道演 变分析的内容和技术要求,保证河道演变勘测调查及河道演变分析成果质量,制定本标准。

凡本标准中有可选项或未作具体规定的条款,河道演变勘测调查单位可以制定补充规定。补充 规定只适用于其所属单位

2河道演变基本勘测调查,为防洪、河道整治、航运服务,宜普遍开展的长期勘测调查项目 3专项勘测调查,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或为某项科学实验专题的需要而开展的勘测调查 项目。

5人类活动影响是指:当河道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堤防工程、引(排)水工程等或发生分洪洁 口时,对河道产生的影响。 河道来水、来沙发生明显变化是指:河道的来水来沙量较正常年份明显偏多或偏少。 2.1.3收集水文站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及其调查资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1当上游水文站集水面积占调查河段集水面积的90%时。 2当调查河段集水面积占下游水文站集水面积的90%时。

2.1河道来水调查内容是调查河段的来水量、洪水情况、枯水情况。调查目的是为河道演变 斤提供参考依据,

1河段径流量调查,可通过收集河段附近水文站资料进行。 2河道分汇流量调查,可通过收集河道分汇流量资料或现场测验进行。 3 河段调节水量调查,可通过收集河道引进、引出水量资料或现场测验进行。 2.2.3 水量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调查收集有径流资料以来的蓄引提水量及其相应的指标变化情况。有困难时,可调查收集丰、 中、枯典型年情况。 2收集基本资料应与分项水量相配合。

2.2.4洪水调查应包括历史洪水考证和河道洪水调查

2.2.5枯水调查分历史枯水调查和河道当年枯水调查,

2.6对沙质河床或受冰情影响显者的河道,在河道现状发生改变时,应开展相应的中小水调鱼 要调查其流速、流向分布等水力学要素

取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年),取水许可审批单位批准取水许可持证人利用水工程或者机械提 水设施直接取自江河、湖泊或者地下水的最大水量。即取水许可证中批准的取水量值。 退水量是指取水许可持证人取用的水量,经利用后退入自然水体的水量。

2.3.1来沙调查内容是调查河段的泥沙来源、悬移质泥沙、推移质泥沙。调查目的是为河道演变 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来沙调查应首先收集调查河段上游或下游水文站泥沙观测资料,进行泥沙调查与分析计算。当 调查河段无泥沙观测资料时,应进行泥沙取样分析。 来沙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上、下游修建水库对本河段河道演变有明显影响时,应及时进行泥沙勘测调查。 2当遇特殊水沙年份时,应对泥沙进行勘测调查。

1当泥沙实测资料系列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利用降水~输沙关系、流量~输沙关系或上、下 字输沙量相关法进行估算。 降水~输沙关系法:通过流域降水、输沙资料建立经验关系,根据流域降水资料推算流域输沙 。 流量~输沙关系包括: 1) 流量与输沙率关系。 2) 流量与含沙量关系。 3) 利用多年平均径流量推求多年平均输沙量: Wso= WW / W。 式中Wso一一多年平均年输沙量; Ws—一有实测资料年份的平均年输沙量; W。一一有实测资料年份的平均年径流量;

当泥沙实测资料系列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利用降水~输沙关系、流量~输沙关系或上、下 相关法进行估算。 ~输沙关系法:通过流域降水、输沙资料建立经验关系,根据流域降水资料推算流域输沙

沙量相关法进行估算。 降水~输沙关系法:通过流域降水、输沙资料建 流量~输沙关系包括: 1)流量与输沙率关系。 2)流量与含沙量关系。 3 利用多年平均径流量推求多年平均输沙量: Ws = WsW。 /W 式中Ws。—多年平均年输沙量; Ws 有实测资料年份的平均年输沙量: 有实测资料年份的平均年径流量;

W。一一多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当河段上游或下游有较长系列的泥沙测验资料且河道冲淤变化不大时,可直接建立上、下游输 沙量的相关关系,推算河段输沙量。 2无实测资料的河段,其泥沙总量和来源估算可通过、类比法、侵蚀模数法和输沙模数法等方 法进行。 类比法:采用相近或相邻流域实测或调查资料,类比推算河段泥沙量。 侵蚀模数法:根据河段内及上游区域的侵蚀模数大小及分布,首先计算土壤年总侵蚀量《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声强法测量 第2部分:现场测量 GB/T 31004.2—2014》,再根 据泥沙输移比,估算河段输沙量。 输沙模数法:利用河段内及上游区域的输沙模数等值线图估算河段输沙量。首先应在输沙模数 等值线图上进行分区,以分区的输沙模数乘以面积,得到各分区年均输沙量,由各分区年平均输沙 量相加,即得到河段平均输沙量。 3河段风沙量调查,一般沿河道两岸调查,在重点地段采样分析,编制沿岸风沙地貌图,对 沙丘、风沙流及河岸塌的河段,进行野外风沙入河观测。在观测的基础上,可利用如下公式估算 入河风沙量:

W, = qtl 式中W 一风沙入河沙量; 关; t一一刮风历时; [——风沙入河长度,由调查或从地形图量得。

3悬移质含沙量取样可采用选点法。泥沙颗粒级配分析应满足《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 (SL42一92)的规定。 选点法:根据需要可采用一点法、二点法、三点法、五点法或六点法,在一次测验中应采用同 种取样方法。

口处(或下游附近)的洲滩;十流上较天或变化较天的洲滩。 3.5以推移质为主的流沙性河流在我国较为普遍,如嫩江下游段流沙现象明显JC∕T 921-2014 蒸压加气混凝土切割机,对河道演变 向较大,因此应进行河流流沙调查。

(或下游附近)的洲滩:于流上较大或变化较

变化、河床冲淤变化等提供依据。 水面线调查,应在调查前收集河道地形、河床组成等相关资料。水面线调查,应分析水面线变 化情况,重点考证水面线的突变部位。水面线调查时,应现场勾绘草图。 2.4.3平滩流量指平滩水位对应的流量。平滩水面线是指平滩流量时的水面线。 2.4.5临时水面线调查指:因受水利工程影响或来水来沙条件发生明显变化而需要进行局部河段 的水面线调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