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551—2022 公路隧道缺陷与病害处治及验收技术规范.pdf

DB14T 2551—2022 公路隧道缺陷与病害处治及验收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8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7867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4T 2551—2022 公路隧道缺陷与病害处治及验收技术规范.pdf简介:

DB14T 2551—2022 是《公路隧道缺陷与病害处治及验收技术规范》的简称,这是一个由中国地方标准(DB)规定的标准,适用于公路隧道的缺陷和病害的处治以及工程验收工作。这个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公路隧道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中发现的各类缺陷和病害的处治,以及新建、改建和扩建公路隧道的工程验收。

2. 缺陷与病害分类:根据隧道的结构、材料、环境等因素,对可能存在的各种缺陷和病害进行了详细分类,如结构裂缝、渗漏水、衬砌开裂、照明、通风等问题。

3. 处治技术:规定了针对不同类型的缺陷和病害,应采用的处治方法、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4. 验收标准:对隧道处治后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设置了明确的验收标准,包括结构稳定性、功能性、耐久性等方面。

5. 管理与维护:也包含了对隧道的长期维护和管理的要求,强调了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DB14T 2551—2022 是公路隧道工程的重要技术指导文件,对于保证隧道的安全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DB14T 2551—2022 公路隧道缺陷与病害处治及验收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针对隧道缺陷,采取粘贴纤维复合材料、粘贴钢板(带)、喷射混凝土、嵌入钢拱架、衬砌置换、 套拱、水泥砂浆修补、混凝土修补、注浆等措施,为消除隧道质量缺陷而进行的处理和整治工作。

针对隧道病害,采取凿槽理管引推 加固补强衬砌、加固围岩、喷涂防 离蚀材料、隧道保温、电伴热供热等措施 行的处理和整治工作

4.2.1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JG∕T 328-2011 建筑装饰用石材蜂窝复合板,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编制说明、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总体部署、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各项资源 需求计划、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 保证措施、安全管理与安全保证措施、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措施和文明 施工等。

4.2.2施工方案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8 依据工程量、施工难易程度及对交通影响程度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 b 应严格控制对原隧道结构的损伤: c)对隧道机电附属设施等有影响时,应制定临时改迁方案或采取保护措施; d)根据缺陷与病害处治施工对隧道结构、围岩可能产生的影响,应提出监控量测方案

4.3.1施工前应与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手续,按批准的时间、范围进行施工,并向社会发布相关公 告信息。 4.3.2 施工中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通行保障设施,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4.3.3 中断交通施工时,应合理利用隧道内联络通道进行交通导行。 4.3.4不中断交通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根据隧道缺陷与病害处治施工的内容与要求、时间和周期、交通量等因素设定作业控制区和 渠化设施: b 施工未完成前,不得擅自改变作业控制区的范围和安全设施的布设位置; c)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的路段,宜适当延长作业控制区、设置减速带。 4.3.5 应指派专人负责交通引导并符合下列规定: a)交通引导人员应面向来车方向,站在可视性良好的非行车区域内; b)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施工作业时,交通引导人员宜站在警告区非行车区域内

4.4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

4.4.1施工时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各类特殊岗位人员均应持证上岗。 4.4.2采用化学材料施工时,应远离施工现场,远离火源,应采取防火、防爆、防泄漏等措施,并避 免污染环境。

1.1施工前,基面处理应先清除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部分及附着物,表面应 整、干燥、清洁。 1.2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缺陷处治后的二次衬砌不得侵入隧道建筑限界。

5.2衬砌厚度和混凝土强度不足处治及验收

5.2.2粘贴纤维复合材料

5.2.2.1底层处理:

a 调制底胶并及时用一次性软毛刷或特制滚筒将底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不得漏刷、流消 或有气泡。待底胶固化后检查涂胶面,如涂胶面上有毛刺,应用砂纸打磨平顺,如胶层被磨 损,应重新涂刷; b 底胶固化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5.2.2.3粘贴纤维复合材料: a) 按照设计图纸放样,确定纤维复合材料粘贴的位置; b) 裁剪纤维复合材料并预留不宜小于100mm的搭接长度,裁剪后的纤维材料应呈卷状妥善摆放 并编号,已裁剪的纤维复合材料应尽快使用: C) 粘贴前应对基面再次擦拭,确保粘贴面清洁。涂刷胶黏剂时,应做到胶体不流尚,涂刷均匀: d) 粘贴时用滚筒将纤维复合材料从一端向另一端滚压,除去胶体与纤维复合材料之间的气泡, 使胶体渗入纤维复合材料,浸润饱满; e) 当采用多条或多层纤维复合材料时,在前一层纤维材料表面干燥后,涂胶黏剂并粘贴后一层 纤维复合材料; f)最后一层纤维复合材料施工结束后,在其表面均匀涂抹一层浸渍树脂,自然风干:

a)调制底胶并及时用一次性软毛刷或特制滚筒将底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不得漏刷、流消 或有气泡。待底胶固化后检查涂胶面,如涂胶面上有毛刺,应用砂纸打磨平顺,如胶层被磨 损,应重新涂刷; b 底胶固化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5.2.2.3粘贴纤维复合材料: a 按照设计图纸放样,确定纤维复合材料粘贴的位置; 6) 裁剪纤维复合材料并预留不宜小于100mm的搭接长度,裁剪后的纤维材料应呈卷状妥善摆放 并编号,已裁剪的纤维复合材料应尽快使用: C 粘贴前应对基面再次擦拭,确保粘贴面清洁。涂刷胶黏剂时,应做到胶体不流尚,涂刷均匀 d) 粘贴时用滚筒将纤维复合材料从一端向另一端滚压,除去胶体与纤维复合材料之间的气泡, 使胶体渗入纤维复合材料,浸润饱满; e 当采用多条或多层纤维复合材料时,在前一层纤维材料表面干燥后,涂胶黏剂并粘贴后一层 纤维复合材料; 最后一层纤维复合材料施工结束后,在其表面均匀涂抹一层浸渍树脂,自然风干:

DB 14/T 25512022

料粘贴宜在5℃~35℃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空气 复合材料处治及验收实测项且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

衬砌混凝土实测强度≥C45时,正拉黏结强度 实测强度介于C20~C45时,以线性插值法确定其合格标 准

5.2.3粘贴钢板(带)

5.2.3.1钢板(带):

5.2.3.3错栓施工:

a)施工流程为:孔位标定、钻孔、清孔、植入锚栓; b) 在钻孔前应探明钢筋位置,并作标记,当钻孔与钢筋位置冲突时,适当调整孔位,并按调整 的孔位安装钢板(带); c 钻孔应清理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油污。 5.2.3.4钢板(带)的安装与锚固: a 钢板(带)粘贴应选择干燥环境下进行: b 将配好的胶黏剂均匀地涂抹在清洁的混凝土和钢板(带)粘结面上,钢板(带)上抹胶可中 间厚两边薄,中间抹胶的厚度宜为3mm~5mm,立面涂胶应自上而下进行; C 将钢板(带)平稳对准螺栓孔并迅速拧紧螺帽,使钢板(带)与混凝土紧密黏合,清除挤出 的多余胶黏剂。加压顺序应由中间向两边对称进行: d 采用压力注胶时,先用封边胶将钢板周围封闭,留出排气孔,在钢板低端黏贴注胶嘴并通气 试漏后,以不小于0.1MPa的压力压入胶黏剂,当排气孔出现胶液后停止加压,并用封边胶封 堵,再维持10min以上; e)钢板(带)粘贴应在衬砌表面干燥条件下进行,施工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涂装、防护处理。 5.2.3.5粘贴钢板(带)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粘贴钢板(带)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

5. 2. 4 喷射混凝1

5.2.4喷射混凝王 5.2.4.1施工前基面应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并预先设置厚度标志,喷层厚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5.2.4.2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当加固层厚度大于70mm时,宜分层喷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 集料收集措施,废料不得重新使用。 5.2.4.3喷射作业面积较大时,应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每次作业区段纵向长度不宜超过6m, 变形缝位置应与原衬砌一致。 5.2.4.4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对超喷或欠喷部位应进行刮除或补喷,与周边衬砌混凝土连接圆顺, 5.2.4.5挂网喷射混凝土时,按设计要求在衬砌表面理设锚固筋,钢筋网应与锚固筋连接牢固。 a)钢筋网与锚固筋绑扎连接时,锚固筋应预留弯钩与钢筋网进行连接 b)钢筋网与锚固筋焊接连接时,应采取降温措施防止锚固筋温度过高使锚固端的胶黏剂失效。 5.2. 4.6喷射湿凝士 待合表的要求

喷射混凝土处治及验收

5. 2. 5 衬砌置换

5.1衬砌置换要对原有衬砌进行拆除,施工风险较大,须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技术状况等编 工方案。施工方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拆除方案、临时防护措施、衬砌施工方案、应急预案等。 5.2衬砌拆除: a)宜采用机械切割、静态爆破、凿除等工艺,拆除时应做好施工监控量测,减少对周边围 衬砌的扰动:

2.5.1衬砌置换要对原有衬砌进行拆除, 施风险较人, 须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技术状况等缩编 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拆除方案、临时防护措施、衬砌施工方案、应急预案等

5.2.5.2衬砌拆除

CJ 128-2007 热量表DB 14/T 25512022

b)施工前应检查拆除段落、部位和衬砌形式,确定拆除顺序、工艺,并按设计要求对相关段落 围岩进行预加固; C 施工时应采取临时支撑等防护措施,临时支撑一般设置在每次拆除段落的两侧,设置长度应 满足设计要求。 5.2.5.3局部衬砌置换: a 衬砌拆除时应注意保护背后防水板,对于破损的防水板应进行修复; b 衬砌拆除、基面处理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C 后浇筑混凝土与原衬砌混凝土需结合牢靠,当二者采用钢筋连接时,植筋应牢固,锚固长度 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原衬砌钢筋混凝土拆除时宜保留原环向、纵向钢筋,与新增钢筋可靠 连接: d 局部衬砌置换应精细作业保证混凝衬砌表面平整,并与原衬砌平顺相连,

5.2.5.4整体衬砌置

a)原衬砌整体拆除施工风险较大,宜采取先拱部后边墙、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进行拆除。每次 拆除纵向长度不宜大于2m,并及时支护:当拆除作业接近两端时,对交接处纵向0.5m~1m范 围的衬砌先行拆除,断开两段的衬砌衔接,避免拆除时对不拆除段落产生牵引作用; b 钢筋等结构拆除宜采用乙炔切割。乙炔切割作业人员需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并按操作规 程进行作业,确保施工安全: C 拆除原衬砌支护后,应及时进行喷射混凝土、架设钢架、打设锚杆等: 整体衬砌置换混凝土宜采用模板台车浇筑施工,衬砌置换段落较短时可采用小模板浇筑施工: 应满足衬砌表面平整度要求; e 新浇筑衬砌与原衬砌相接处及围岩变化处应设置变形缝,且连接平顺。 5.2.5.5衬砌置换施工时需对隧道技术状况进行核查,先对塌方体、富水段分别进行加固,再进行更 换施工GBT35161-2017 超细硅酸盐水泥.pdf,并加强监控量测 5.2.5.6衬砌拆除施工隧道内存在围岩、衬砌混凝土坠落风险时,严禁进行弃渣装运。弃渣装运必须 在拆除作业停止并确认无落石、掉块后进行。 5.2.5.7衬砌置换处治及验收实测项目应符合表4的要求。

5.2.6嵌入钢拱架

5.2.6.2衬砌开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