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驿站建设技术导则(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4月).pdf简介: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驿站建设技术导则”是由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2019年4月发布的,这是一个关于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驿站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性指导文件。该导则旨在提升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驿站的品质,满足游客的休憩、服务和旅游体验需求,同时也是推动海南旅游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组成部分。
该技术导则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设计原则:强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体现海南独特的海岛文化,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设施。 2. 建筑要求:可能规定了驿站的建筑风格、尺寸、材料选择、功能布局等,确保其美观与实用性的结合。 3. 绿色环保:可能包含节能、减排、废物处理等环保措施,响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 服务设施:涵盖了餐饮、休息、信息查询、洗手间、旅游咨询等基本服务设施的配置和运营规范。 5. 安全与管理:强调了驿站的安全管理、应急处理及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具体的内容需要查阅官方发布的详细文件,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这一技术导则对于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驿站的建设起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指导作用。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驿站建设技术导则(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4月).pdf部分内容预览:
作为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的补充,在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 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周边的景区景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旅游资源,形 成的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综合服务平台。
2.0.2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 高效的使用空间SY/T 5677-2019标准下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2.0.3健康建筑healthybuilding
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为建筑使用者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设施和服务, 促进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实现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
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被动式技术手段,大幅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 求,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其 供暖、空调与照明能耗应较2015年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降低50%以上。
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被动式技术手段,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供 冷需求,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系统运 行,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物,其供暖、空调与照明能耗应 较2015年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降低60~75%以上。
能耗建筑zeroenergy
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被动式技术手段,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供 冷需求,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建筑物本体及周边的可再 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全年供能大于等于建筑物全年全部用能的建筑。
2.0.7可再生能源利用率utilizationratioofrenewableenergy
空调、通风、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等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其能量需 求量的比例,
2.0.8被动措施passivetechniques
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通过优化 建筑设计,采用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方式,降低建筑的供暖、空调和照明 等负荷,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包括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
遮阳、蓄能、雨水入渗等措施
建筑工程及其设施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在全生命期内提供共享的 信息资源,并为各种决策提供基础信息。
2.0.1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captureratioofannualrainfall 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设下垫面的降雨 径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与年均降雨总量的比值
2.0.11绿色施工green construction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 度的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 节地和保护环境)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
3.1.8【智慧管理】应建立全部驿站级、单个驿站级和专业应用级的三级信息 理平台,实现智慧管理
3.2.1【全寿命期策划】驿站在建设前应进行全寿命期、各专业协调配合的全过程 策划。
3.2.2【全过程策划】全过程策划应明确驿站的项目定位、建设目标及对应的技术 策略、增量成本与效益,并编制策划书。策划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前期调研; 2项目定位与经济技术分析; 3设计方案:
3.2.2(全过程策划全过程策划应明确驿站的项目定位、建设目标及对应的技术 策略、增量成本与效益,并编制策划书。策划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前期调研; 2项目定位与经济技术分析; 3设计方案:
4施工方案; 5 运营方案。
3.2.3【前期调研】前期调研应包括下列内
1场地调研:包括地理位置、场地生态环境、场地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场 地周边建筑环境与风貌、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条件、区域人文历史等; 2市场调研:包括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使用模式、技术条件等; 3社会调研:包括区域资源、人文环境、生活质量、区域经济水平与发展空 间、公众意见与建议等。
3.2.4【项目定位与经济技术分析】项目定位与经济技术分析应包括下
.5【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的确定应符合下
1保证场地安全、保持生态平衡、保护文化遗产; 2结合场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设计; 3突出海南气候、地域、文化特色; 4采用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设计策略: 5选用适宜、集成、健康、高效、智能的技术及设备产品: 6综合考虑建造、实施、运营以及未来提升的可能性; 7选用与海南地域环境相适应的建筑材料,
3.2.6【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确定应符合
1考虑施工现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 2确保项目施工的安全,实现优质、经济、合理、高效; 3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 4选用先进的产品、技术、设备、施工工艺和方法; 5注重改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资源; 6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和智慧建造。
4.1.1【场地选址】驿站选址应符合省、市、县总体规划: 1避让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 2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 础设施; 3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土壤的危害。 4.1.2【区域统筹】驿站建设应与周边风景区统筹发展,合理定位,以驿站建设促 进周边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综合提升驿站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景观品质与游 憩质量。 4.1.3【场地布局】场地布局应围绕其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展开,驿站内部的规划 建筑、景观、活动、服务应与主题定位、形象定位相一致,并应优化交通流线 合理设置场地并考虑动静分区、开放与私密空间分区。 4.1.4【可再生能源设施安置】场地规划应开展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评估,合理设 置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设施安装位置或场地。 4.1.5【功能业态】驿站应设置基本配套功能及附加配套功能: 1基本配套功能应包括游客到访中心、加油站、停车场(充电桩)、旅游公 厕、餐饮、小商品/旅游纪念品商店、旅游医疗点、警务服务点、景观休闲设施 等,并满足场地内基本配套功能的全面覆盖; 2附加配套功能应结合驿站自身地域文化特色,叠加美食类、主题公园类 文化类和住宿类等四类,业态内容要与用地规模要求相匹配。
4.1.1【场地选址】驿站选址应符合省、市、县总体规划: 1避让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 2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 础设施; 3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土壤的危害。 4.1.2【区域统筹】驿站建设应与周边风景区统筹发展,合理定位,以驿站建设促 进周边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综合提升驿站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景观品质与游 憩质量。
4.1.3【场地布局】场地布局应围绕其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展开,驿站内部的规划、 建筑、景观、活动、服务应与主题定位、形象定位相一致,并应优化交通流线, 合理设置场地并考虑动静分区、开放与私密空间分区。 4.1.4【可再生能源设施安置】场地规划应开展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评估,合理设 主信黑成场
4.1.3【场地布局】场地布局应围绕其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展开,驿站内 建筑、景观、活动、服务应与主题定位、形象定位相一致,并应优化 合理设置场地并考虑动静分区、开放与私密空间分区
4.1.5【功能业态】驿站应设置基本配套功能及附加配套功能:
1基本配套功能应包括游客到访中心、加油站、停车场(充电桩)、旅游公 厕、餐饮、小商品/旅游纪念品商店、旅游医疗点、警务服务点、景观休闲设施 等,并满足场地内基本配套功能的全面覆盖: 2附加配套功能应结合驿站自身地域文化特色,叠加美食类、主题公园类, 文化类和住宿类等四类,业态内容要与用地规模要求相匹配。
生态平衡。 1.2.2【既有资源利用】驿站建设应合理利用场地内原生植被、表层土及具有保留 价值的既有建筑等既有资源,
4.2.2【既有资源利用】驿站建设应合理利用场地内原生植被、表层土及具有保留 价值的既有建筑等既有资源,
4.2.3低影响开发场地设计应采用低影响开发的建设方式,遵循生态优先原则CJJ 160-2011 公共浴场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本现“海绵城市”理念,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1驿站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低于70%,且不应低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对建筑场地的要求:
4.3场地环境与人性化
4.3.1【光环境】场地内光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 1玻璃幕墙的可见光反射比不应大于0.2,选用其他反射率高的墙面材料时 应避免对周围建筑物带来光污染; 2室外照明不应对建筑外窗产生直射光线,场地和道路照明不得有直射光射 入空中;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 范》JGJ/T163的规定; 3建筑布局不应影响周围建筑的采光和日照要求。
4.3.2【风环境】场地风环境应有利于自然通风、防风和人员室外活动,
2【风环境】场地风环境应有利于自然通风、防风和人员室外活动,并根据室 几环境状况和需求对各类室外活动场地布局进行性能优化设计,通过合理设置
区域或用地内的微风通道等措施改善风环境。 4.3.3【热环境】场地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室外热环境DLT1483-2015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化学及物理特性试验方法,降低热岛强度。道路、地 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地面应采用绿化遮荫措施;慢行道路应全部考虑遮荫设计: 其遮荫率不应低于80%。 4.3.4【声环境】场地应进行合理布局和噪声控制,住宿功能区域环境噪声宜低于 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中的I类限值。 4.3.5【声景设计】场地宜结合驿站场景及景观进行相匹配的声景设计。 4.3.6【无障碍设计】场地内建筑与公共场地连接处,以及公共场地、开放绿地 道路等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43.7标识系统场地内应设置完善清晰的警示、引导、功能识别等标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