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402-2021 地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通信(完整清晰正版).pdf

DBJ50/T-402-2021 地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通信(完整清晰正版).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3.2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767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J50/T-402-2021 地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通信(完整清晰正版).pdf简介:

DBJ50/T-402-2021《地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通信》是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份技术标准,它详细规定了地铁工程中通信系统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这份标准涵盖了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测试、验收等各个环节,包括通信系统的布线、设备选型、系统集成、功能测试、性能指标、安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它是为了保证地铁通信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提升地铁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通信需求,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该标准适用于地铁工程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是地铁通信工程质量控制和验收的重要依据。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通信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施工工艺、工程验收流程、质量控制要点等,对于地铁通信工程的建设者、检验者和管理者来说,是一份重要的参考文件。

DBJ50/T-402-2021 地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通信(完整清晰正版).pdf部分内容预览:

11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m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3当直接由线槽内引出电缆时,应采用适合的护圈保护电缆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排列的线槽拐弯时,其弯曲弧度应一致。线槽拐直角弯时

排列的线槽拐弯时,其弯曲弧度应一致。线槽拐直角弯时,其弯 头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倍。 检验数量:全检。

DB37/T 5045-2015标准下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3.1保护管及配件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和质量 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 并观察检查外观及形状。 7.3.2保护管煨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 3弯扁度不应大于该管外径的1/10; 4 弯曲处应无凹陷、裂缝; 5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应超过两个。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随工检查

7.3.1保护管及配件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和质量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3.4金属保护管应接地,金属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 电气连通性。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万用表检查电气连通性

7.3.5预埋保护管宜采用整根材料:当无整根材料采用时

应做防水处理;预理保护管管口应做防护处理。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3.6当保护管安装在经过建筑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预留变 形间距。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光滑、无锐边,内外壁应光洁、无毛刺,尺寸应准确。 检验数量:全检。 AALA

7.3.8保护管增设接线盒或者拉线盒的位置应符合设计

接线盒或拉线盒开口朝向应方便施工;预埋箱、盒位置应正确,关 应固定牢固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3.9预理保护管应符合下列

1伸入箱、盒内的长度不小于5mm,并固定牢固;当多根管 伸入时,应排列整齐; 2当预埋的保护管引出表面时,管口宜伸出表面200mm;当 从地下引人落地式盘(箱)时,宜高出盘(箱)底内面50mm; 3预埋的金属保护管管外不应涂漆; 4当预理保护管理入墙或混泥土内时,离表面的净距离不 应小于15mm。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7.3.10保护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当用管卡固定时

0保护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当用管卡固定时,管卡 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各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 年观察检查外观及形状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 文 并观察检查外观及形状。 7.4.2通信管道应进行试通,不能通过标准拉棒但能通过比标 准拉棒直径小1mm的拉棒的孔段占试通总数(孔段)的比例不大 于10%。 检验数量:水泥管块管道2孔及以下试全部管孔,2孔以上每 块管块任意抽试2孔;钢材、塑料等单孔组群的通信管道2孔及 以下试全部管孔,3孔至6孔抽试2孔,6孔以上每增加5孔多抽 试1孔。 检验方法:在直线管道使用比管孔标称直径小5mm长 900mm的拉棒试通,在弯曲半径大于36m的弯管道使用比管孔 标称直径小6mm长900mm的拉棒试通。 7.4.3当通信管道进入建筑物、人(手)孔时,管孔应进行封堵。 检验数量:全检。

7.4.2通信管道应进行试通,不能通过标准拉棒但能通过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窗口处理应美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口处理应美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4.6人(手)孔防渗、漏水及排水功能应良好。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5.1电源线、信号线及配套器材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 并检查外观及形状。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 并检查外观及形状。 7.5.2电源线、信号线不应破损、受潮、扭曲和折皱,线径应正 确;每根电源线、信号线不应断线和错线,线间绝缘、组间绝缘应 符合产品技术条件或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用万用表检查电缆断线和错线,用兆欧表测试绝 缘电阻。

7.5.3当多层水平线槽垂直排列时,布放应按弱电、强电白

.5.3当多层水平线槽垂直排列时,布放应按弱电、强电的顺月 人上至下排列。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5.4线槽内的电源线、信号线应排列整齐,不应扭绞、交又及

益出线槽。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7.5.6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线槽内敷设时,线

7.5.7电源线与信号线应分开布放: 义设时,应成直用 当平行敷设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8电源线、信号线的走向及径路应符合设计要求,布线应 固整齐。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5.8电源线、信号线的走向及径路应符合设计要求

1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15 倍; 2大对数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0 倍; 3同轴电缆、馈线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5.10电源线、信号线布放经过伸缩缝、转接盒及缆线终端处 应做余留处理。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5.11线槽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宜大于50%,保护管敷设

用率不宜大于40%。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2室内光缆宜在金属线槽中敷设;当在桥架敷设时,应在 固定段加装垫层,并应设有防护措施。光缆连接线两端的余 处理应符合工艺要求。

7.5.13当在垂直的线槽或爬架上敷设时,电源线、信号线应在

线槽内和爬架上进行绑扎固定,其固定间距不宜大于1m。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8.1.1光、电缆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型号、规格和质量应符合 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 并检查外观及形状。 8.1.2光、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测试指标应符合产品技 术条件及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光缆;用万用表、直流 电桥、兆欧表、耐压测试仪等测试电缆。 8.1.3光、电缆线路的径路、敷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敷设径路及光、电缆的端别应符合设计要求; 2光、电缆在支架上敷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固定 牢靠; 3直埋光电缆的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4区间光电缆的敷设,严禁侵入设备限界。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8.1.1光、电缆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型号、规格和质量应符合 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 并检查外观及形状

1管孔运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2同一根光、电缆所占各段管道的管孔宜保持一致; 3光、电缆在人(手)孔支架上的排列顺序应与光电缆管孔 运用相适应,在人(手)孔内应避免光、电缆相互交越、交叉,不应 阻碍空闲管孔的使用。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8.1.5光、电缆线路的防雷设施的设置地点、区段、数

8.1.5光、电缆线路的防雷设施的设置地点、区段、数量、方式 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8.1.6光、电缆线路的防蚀和防电磁设施的设置地点、区

8.1.7光、电缆外护层(套)不得有破损、变形或扭伤,接头 密封良好。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应埋设在光电缆径路的正上方,接续标桩应埋设在接续点的正上 方,标识清楚。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对照设计文件检查。 8.1.10光、电缆敷设、接续或固定安装时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光缆外径的15倍。当光、电缆敷设接续时,铝护套电缆的弯曲半 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铅护套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电缆外径的7.5倍。 检验数量:全检。

200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及答案11光、电缆线路余留的设置位置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

8.2. 1光缆接续应符合下列要

8.2.1光缆接续应符合下列要求: 1芯线按光纤色谱排列顺序对应接续;光纤接续部位应采 用热缩加强管保护,加强管收缩应均匀、无气泡; 2光缆的金属外护套和加强芯应紧固在接头盒内。同一侧 的金属外护套与金属加强芯在电气上应连通;两侧的金属外护 套、金属加强芯应绝缘; 3光缆接头盒盒体安装应牢固,密封应良好; 4光纤收容时的余长单端引人引出长度不应小于0.8m,两 端引入引出长度不应小于1.2m; 5光纤收容时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40mm; 6光缆接头处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外护套外径的20倍; 7光缆接续后宜预留 2m~3m长度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随工检查。监理单位旁站。

8.2.2光缆接头的固定方式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8.2.2光缆接头的固定方式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电气设备的安全 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 第3部分:危险、危险处境和危险事件的示例GB/T 22696.3-2008》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8.2.3光缆引入应符合下列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