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楼面楼地面地坪施工工艺,66页PPT可下载.ppt

混凝土楼面楼地面地坪施工工艺,66页PPT可下载.ppt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ppt
资源大小:8.3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1320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混凝土楼面楼地面地坪施工工艺,66页PPT可下载.ppt简介:

混凝土楼面楼地面地坪施工工艺,66页PPT可下载.ppt部分内容预览:

2、管洞撑补、试水完成

3、基层清理、钢筋、锚环割除

5、排水立管根部、厨房烟道根部、卫生间防水完成

6、楼面打耙、检查净高

T∕BIAS 9-2020 深圳市住宅建筑一体化装修技术规程7、电梯门口、楼层洞口及临边位置设置挡水坎

1、材料控制2、工艺要点控制3、成品保护控制4、加强技术交底、及时纠偏

楼面砼坍落度细石砼(砼泵愉送):220mm细石砼(采用施工升降机输送):180mm

PVC管上的保护膜拆除、使补洞砼能与PVC管良好的粘接

所有洞口全部采用撑补,确保成形后板底的平整度,严禁吊补。

地漏高于结构楼面15mm.确保地坪完成后地漏处最低。

涂膜防水沿管壁上翻15mm~20mm

抓毛不能刮伤抹灰墙面,墙根抓毛机抓不到的地方,采用人工砍、凿。

耙子的纵横间距不大于2000mm,斜向间距不大于2500mm,确保收面时2500mm长的尺方能搭到两个耙子上面。走道两侧均打耙。打耙前应检查楼层净高,如结构施工的误差不能在地坪浇筑时补救,需对楼面或天棚进行处理后再浇筑地坪。地坪最薄处的厚度不宜小于10mm,否则易空鼓。

距阳角200mm处打耙

距阴角200mm处打耙

阳台处按0.5%的坡度找坡,最薄处15mm.严禁积水及倒泛水!

提前两天关水、关水深度20mm~30mm

砂浆挡水坎,此坎浇筑砼时拆除,清理出楼层

注:关水深度根据温度确定。润湿两天后楼面上剩余的水用于搅制水泥浆结合层。水不宜过多,否则涮水泥浆前将增加清理积水的工程量。

蓄水检查发现所有渗漏裂缝均必须进行堑缝灌环氧树脂修补,修补后再蓄水检查

水泥浆结合层随扫随浇筑砼,水:水泥=1:0.4,扫浆要均匀、成活后程黏稠状,表面不应有积水。

砼坍落度控制在220~230mm,砼布料时有一定的流动性,避免在楼层内集中堆放。面料时砼厚度不应超过300mm,以防集中荷载过大,破坏结构楼板。

混凝土布料要准时(保证商品砼的合宜性),严格按打耙的高度控制布料的量,严禁超厚。

第一边用尺方将砼杆平,然后用铁板轻压收平。

1)第一道工序:遍刮杆初评——铁板清面

第一遍铁板收平后的效果

2)、第二道工序:滚子碾压密实、平整——铁板收平

人踩有脚印但不下陷时,进行第一遍滚子辗压

第一遍辗压的作用是将第一次收面时凹凸不平的部位压平

第一遍滚压后进行铁板第二次收平

3)、第三道工序:滚子碾压提浆——铁板收平、清理多余浮浆

第二次辗压的作用是提浆

第二次辗压后将浮浆清除,以免地坪成形后起灰。

第二次辗压后楼面成形效果

第三次收平时应注意不漏压,并将面层上的凹坑、砂眼和脚印压平。

第三次收平后立即撒1:1干水泥:砂

撒水泥的作用:提高地坪表面强度、避免成形后地坪起灰、使地坪现青色,增强观感效果。 注意:撒水泥要均匀、严禁水泥成堆、成块。否则地坪成形后起皮。

4)、第四道工序:撒干水泥砂,第一次压光,提高表面耐磨强度

收平时不得漏压,并且要把凹坑、砂眼和脚印等压光,消除表面气泡和孔隙等缺陷。

水泥吸水后进行第四次收平、压光

第四次收后收后成形效果

第五次压光要在水泥终凝前完成;终凝是指人在面层站立时没有明显脚印;表面无明显水泥浆料。

5)、第五道工序:第二次压光,消除抹纹,达到交活标准

面层无明显的水泥浆料、人踩已无明显脚印时进行第五次收面压光

压光是关键工序,压光时要用力均匀,把前面施工留下的抹痕压平,密实性要好,面层光滑平整,精益求精。

地坪第五次压光后成形效果

压光面施工人员需穿平底鞋,并且将鞋底的碎石、渣物清理干净,以免鞋底的渣物破坏地面。

地坪压光24小时后开始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为7天,每天冲水至少两次(保持地坪随时湿润)。养护期间不允许上人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地坪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平整度及楼层净高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地坪施工完成后七天再进入进行施工DB41∕T 2105-2021 振动拌和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所有再棱角工具均需采取保护措施。涂料施工需铺彩条布避免污染地坪。

门窗安装在电梯前室进行制作,房地地坪施工完成后严禁机具进入。

4、加强技术交底、及时纠偏

1、将墙面上的水泥浆清除,减少墙面污染。2、栏杆在地坪施工前包保护膜。

NB∕T 10568-2021 风电机组偏航系统检修技术规程.pdf砼浇筑过程中做好栏杆的保护工作

楼面工程常见质量事故与防治、处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