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_T50547-2022,自2022年12月1日起实施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标准.pdf简介:
GB_T50547-2022,全称《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新的工程技术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尾矿堆积坝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过程中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为尾矿堆积坝的建设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
自2022年12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所有与尾矿堆积坝相关的工程项目,无论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还是监管机构,都需要按照此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尾矿堆积坝的安全稳定,防止尾矿泄漏带来的环境风险和地质灾害。
GB_T50547-2022详细规定了尾矿堆积坝的选址、坝体结构、稳定性评估、监测与维护、环境影响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强调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它旨在提升尾矿堆积坝的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GB_T50547-2022,自2022年12月1日起实施 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7.8.2 波速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波速测试可根据任务要求采用单孔法、跨孔法; 2 试验点间距不应大于1.5m,并宜在岩性交界面处布置 测点。 7.8.3 波速测试的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根据不同深度提出各测孔的压缩波及剪切波波速; 2 应计算各岩土层的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和动泊松比。
7.9.1抽水试验可用于获得尾矿的综合渗透系数、涌水量
7.9.2抽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抽水试验应根据场地条件,选择稳定流或非稳定流试验方 法;稳定流试验不应少于3段降深;非稳定流试验,出水量应保持 常量; 2水位埋深大于10.0m的粉性、黏性尾矿,可选用抽筒提水 进行简易抽水试验; 3抽水试验的孔径不宜小于200mm; 4观测孔宜在垂直和平行地下水径流方向各布1条观测线: 每条观测线的观测孔不宜少于3个,观测孔与抽水孔的距离应根 据含水层的厚度、透水性能确定; 5试验期间,应对坝体上的钻孔水位及库内水位、库坡渗水 点进行静水位、动水位、恢复水位的测量。
精细陶瓷粉体颗粒尺寸分别测试用样品的制备 GB∕T 20117-20067.9.3抽水试验的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抽水试验成果应编制抽水试验综合图,内容应包括钻孔斗 面位置图、钻孔柱状图、抽水钻孔结构图以及涌水量Q与时间t关 系曲线、水位降深S与时间t关系曲线、涌水量Q与降深S关系 曲线、单位涌水量与降深S关系曲线;
2应根据抽水试验成果和水文地质条件,计算影响半径和渗 透系数
7.10.2注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地下水位以上、且地下水埋深大于5m的尾矿堆积体, 可采用试坑注水法;对砂性尾矿宜采用单环注水法;对黏性、粉性 宅矿宜采用双环自流注水法; 2对渗透性较弱的粉性、黏性或砂性尾矿,宜采用钻孔降水 头注水法;对地下水位以下渗透性较强的砂性尾矿、初期坝,宜采 用钻孔常水头注水法。双
7.10.3注水试验的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坑单环法和试坑双环法的成果整理应绘制流量Q与时 间t关系曲线,并应计算试验土层的垂直渗透系数k; 2钻孔降水头法应绘制水头高度H和初始水头高度H。之 比(H/H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钻孔常水头法应绘制流量Q与 时间的关系曲线; 3钻孔注水试验应根据试验段的渗水方式和试验装置条件, 计算试验段各层尾矿的水平渗透系数kh、垂直渗透系数k,和平均 有效渗透系数km
7.11.1土工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土工试 验方法标准》GB/T50123、《土工试验规程》YS/T5225和《工程岩 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的有关规定。 7.11.2试验所用仪器设备应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岩土工程仪器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15406的
7.11.2试验所用仪器设备应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岩土工程仪器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1540 有关规定。
7.11.7尾矿的垂直、水平渗透试验,应沿垂直尾矿自然沉积层理 的方向测定尾矿的垂直渗透系数,应沿平行尾矿自然沉积层理的 方向测定尾矿的水平渗透系数
动力力学参数试验应符合下列
7.12.2动力力学参数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X
1固结应力比k.可采用1.0、1.5、2.0,振动破坏周次可采用 10周、20周、30周; 2试验应采用不少于3个不同的围压,最大围压宜根据尾矿 取样点的侧向压力确定。 7.12.3尾矿的动力力学参数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动三轴试验应提供不同固结应力比和不同围压下的初始 动弹性模量、初始动剪切模量、参考应变、最大阻尼比,5%和10% 应变下破坏时的动应力、动剪应力比、液化应力比、动黏聚力和动 内摩擦角; 2动三轴试验应提供不同固结应力比和不同围压下的动应 力和动应变关系曲线、动弹性模量与动应变的关系曲线、动剪切模 量与动剪应变的关系曲线、阻尼比与动剪应变的关系曲线、动强度 与破坏振次的关系曲线、饱和土的液化应力比与破坏振次关系曲 线、动孔压比与振次的关系曲线、破坏动孔压比与破坏振次的关系 曲线、不同振次下动抗剪强度包络线图; 3共振柱试验应提供初始动剪切模量和初始动弹性模量,并
应提供动剪切模量与动剪应变的关系曲线、阻尼比与动剪应变的 关系曲线; 4对于血级及血级以上的尾矿堆积坝,应提供残余体应变和 我余轴应变与振次的关系曲线、一定振次下的残余体应变和残余 轴应变与动剪应力比的关系曲线; 5应提供岩土工程分析计算模型所需的其他参数。
8.1.1尾矿堆积坝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根据尾矿堆积坝的勘 察与试验成果,结合尾矿的性质、堆积规律进行概化分区,并应根 据工程需要选用分析计算方法;尾矿和坝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应 按概化分区进行统计。 8.1.2尾矿堆积坝的岩土工程定性分析可采用工程地质类 比法和图解法等,定量分析可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数值分析 法等。 8.1.3尾矿堆积坝定量分析宜包括渗流计算分析、坝坡稳定性分 析和应力变形分析;当坝坡局部发生管涌流土时,应进行渗透变 形分析。人, 8.1.4尾矿堆积坝的稳定性分析,应分析评价现状坝体的稳定 性,并应预测达到总坝高时坝体的稳定性。 8.1.5尾矿堆积坝的岩土工程分析,应按所采用的分析方法选取 岩土工程参数,尾矿和坝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根据计算方法和 上收米015
8.1.4尾矿堆积坝的稳定性分析,应分析评价现状坝体的稳定 性,并应预测达到总坝高时坝体的稳定性。 8.1.5尾矿堆积坝的岩土工程分析,应按所采用的分析方法选取 岩土工程参数,尾矿和坝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根据计算方法和 土的类别按表8.1.5选取,
.1.5尾矿和坝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8.1.6软弱尾黏土采用固结快剪指标时,应根据固结程度确定; 采用十字板抗剪强度指标时,应分析土体固结后强度的增长对抗 剪强度参数的影响。
8.1.6软弱尾黏土采用固结快剪指标时,应根据固结程度确定
8.1.7坝坡稳定性计算参数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洪水运行条件下应采用浸润线调整后的参数 2计算参数应按试验与原位实测数据的统计值进行选取,并 应结合有关工程的经验数据和通过反分析确定。 8.1.8尾矿的液化判别和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 设计规范》GB50191的有关规定。
宜采用二维或三维数值分析方法进行分析,I级、Ⅱ级山谷型湿式 堆存尾矿堆积坝应进行三维数值分析或模拟试验。 8.2.2渗流计算参数宜根据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和工程类比法 反演分析法确定。渗流计算时,应分析渗透系数的各向异性对计 算结果的影响,
反演分析法确定。渗流计算时,应分析渗透系数的各向异性对计 算结果的影响,
8.2.4在进行渗流计算时,确定尾矿坝浸润线应分析放矿和降瓦 因素的影响。
8.2.4在进行渗流计算时,确定尾矿坝浸润线应分析方
8.2.5渗流计算成果宜包括下列内容:
渗流计算成果宜包括下列内容: 坝体的浸润线、等势线、流线及下游可能出逸点的位置; 项体和坝基的渗流量、流速、水力坡降; 产生管涌、流土等渗透变形可能性的评价。
8.3.1静力稳定性分析应采用简化毕肖普法或瑞典圆弧法,对1 级和IⅡ级尾矿堆积坝可增加二维或三维强度折减法
11级和Ⅱ级尾矿堆积坝的地震设计烈度,应根据场地地震 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Ⅲ级及Ⅲ级以下的尾矿堆积坝,可采用现行 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中的地震烈度作为 地震设计烈度电网检修工程预算定额 第二册 输电线路工程(2015年版) ,当尾矿堆积坝溃决产生严重次生灾害时,应将地震 烈度提高一度作为地震设计烈度; 2位于地震设计烈度为7度地区的尾矿堆积坝,稳定性分析 应采用拟静力法: 3位于地震设计烈度为9度地区的尾矿堆积坝和地震设计 烈度为8度地区的Ⅲ级及Ⅲ级以上的尾矿堆积坝,抗震稳定性分 析应采用拟静力法进行分析,并应采用时程法进行分析; 4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时,地震加速度时程的选 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的有关规定 8.3.3坝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应按正常运行、洪水运行和特殊运 行三种条件分别计算,不同计算条件荷载组合应根据运行情况按 表 8. 3. 3 采用
表8.3.3不同计算条件的荷载组合
注:荷载类别分为5类,其中:1表示运行期正常库水位的稳定渗透压力,2表示 体自重,3表示坝体及坝基中的孔隙水压力,4表示设计洪水位时有可能形用
8.3.4采用简化毕肖普法和瑞典圆弧法计算时,坝坡抗滑稳定最 小安全系数应符合表8.3.4的规定。分析评价现状尾矿坝体稳定 性时,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宜根据现状总库容及现状坝高 确定尾矿堆积坝的级别
入表8.3.4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
8.4.1I级~Ⅲ级尾矿堆积坝应进行静力、动力的应力变形 分析。 8.4.2 静力分析应模拟筑坝过程和闭库后的状态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df,分析结果应包
括坝体的应力场、变形场及应力水平分布;动力分析结果应包括残 余变形、有效应力场、孔压比、液化区域和塑性区范围。 8.4.3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坝体静力或动力的应力变形分析时,应 根据计算本构模型选用计算参数;单元划分应根据概化尾矿分层 界面。
括坝体的应力场、变形场及应力水平分布;动力分析结果 余变形、有效应力场、孔压比、液化区域和塑性区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