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_Z 690-20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SL_Z 690-20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7749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_Z 690-20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简介:

SL_Z 690-20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是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制定的一部行业标准。这个导则主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防治措施和管理方法。

该导则详细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在设计、施工、材料选用、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如混凝土裂缝、渗漏、结构稳定性问题、基础沉降等,并对这些问题的预防和处理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它强调了质量通病防治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前期预防、施工过程控制和后期维护等方面。

此外,导则还附有详细的条文说明,对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进行了详细解读,有助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理解和执行,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总的来说,SL_Z 690-20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是水利水电行业提升工程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的重要参考标准。

SL_Z 690-20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1)注浆施工控制参数不合理或未达到要求。 2)注浆管、排气管安装不正确。 3)清孔不彻底、注浆不饱满

4)灌浆时止浆环破裂而漏浆,未按要求进行处理

防治措施要点 1)检查注浆管、排气管位置是否正确。 2)检查止浆环的可靠性。 3)认真核对注浆量,明确现场“不返浆不停机”的要求, 确保注浆密实程度。 4)确保锚固段位于坚固岩石段

《沉管法隧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51201-2016》4.4.4预应力损失超标

在规定时间内预应力损失超标。 2主要原因 1)未实行分级张拉,张拉速率过快。 2)锚索张拉时,每级荷载稳定时间短。 3防治措施要点 1)实行分级张拉,每级张拉荷载施加后稳定时间不少 于5min。 2)张拉速率严格控制在0.locon/min以下。

4.4.5锚索锁定后锚索回缩量

锚索锁定后,锚索回缩量大于5mm。 2 主要原因 锚夹具质量差,回缩量大。 3防治措施要点 选择合格的锚夹具。

5. 1. 1 岩溶处理不彻底

5.1岩基地质构造处理

1现象 岩溶部位回填后与岩壁仍有缝隙。 2主要原因 岩溶充填物清理不彻底或冲洗不干净,回填时未严格遵守回 填操作规程。 3防治措施要点 1)岩溶充填物应彻底清理并冲洗干净,必要时可采用人 工清仓和高压水冲洗等措施。 2)回填时应严格遵守回填操作规程

1现象 回填的混凝土与地层结合不紧密 2主要原因 1)裂缝充填物清理不彻底,冲洗不干净。 2)未进行回填灌浆或灌浆压力较低。 3防治措施要点 1)充填物应清理干净,必要时可采用高压水冲洗等措施 2)需要进行回填灌浆时,应选择合适的灌浆压力。 5. 2 灌 注 桩

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塌。 2主要原因

1)泥浆质量差,或泥浆相对密度较小,起不到护壁作用; 清孔换浆方法不当,破坏了孔壁。 2)孔内泥浆高度不足或存在承压水,降低了泥浆压力。 3)护筒埋置太浅,护筒以下孔壁塌。 4)钻机选择不合理,如松软地层中采用冲击式反循环钻 机;松散砂层中钻进时,进尺速度过快或停在一处空 转时间过长,钻机转速快。 5)冲击(抓)锥或掏渣筒倾倒,撞击孔壁。 6)爆破处理孔内孤石、探头石等,药量过大。

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泥浆向孔外漏失。 2主要原因 1)遇到透水性强或有地下水流动的土层。 2)护筒埋设过浅,回填土不密实或护筒接缝不严密,护 筒刃脚或接缝处漏浆。 3)泥浆压力过高使孔壁渗浆。 3防治措施要点 1)加大泥浆稠度或倒入黏土,慢速转动。

2)回填土中投人片石、卵石,反复冲击,增强护壁。 3)护筒下接缝处回填黏土,封闭接缝,稳定水头。 4)必要时,应采取孔下爆破挤密法,封闭漏浆通道

5.2.3桩孔垂直度超标

桩孔倾斜超过设计标准

1)钻孔中遇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 2)在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层倾斜处,或粒径 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时,钻头所受的阻力不匀。 3)扩孔较大,钻头偏离方向。 4)钻机底座倾斜或产生不均匀沉陷。 5)钻进压力过大,钻速过快,钻杆弯曲,接头不直。 6)深孔施工时,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孔斜控制。 7钻孔作业人员未按操作规范施工。

1)安装钻机时应使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缘、固定钻 杆的卡具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同一轴线上,并经常检 查校正;孤石或探头石处理后,应对钻进设备进行 校正。 2)对较长主动钻杆,应在钻架上增添导向架,控制钻杆 上的提引水水龙头,使其沿导向架向下钻进。 3)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及时调整;发现主动钻杆弯 曲,应及时调直或更换钻杆。 4)在倾斜的软、硬地层钻进时,应控制进尺,低速钻进。 5)回填片石、卵石,冲平后再钻进。 6)加强孔斜控制,每钻进10m测量一次孔斜。 7)对施工人员应进行岗位培训、考核

1)钻头直径不符合要求。 2)塑性士膨胀,造成缩孔。 3)地层软弱。 4)钻进速度过快,施工方法不当。 防治措施要点 1)钻孔前应检查钻头直径。 2)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保证孔径。 3)加大泥浆相对密度。 4)在软弱地层回填片石、卵石,冲平后再钻进。 5)钻进时应控制钻进速度;仔细观察出渣情况,发现缩 孔时,应及时采取回填反复冲击挤压措施。

5.2.5孔底沉渣厚度超标

1)清孔时泥浆不符合规范要求,清孔不彻底。 2)清孔后下设钢筋笼和导管时间过长。 3防治措施要点 1)清孔时,泥浆应符合规范要求。 2)清孔后下设钢筋笼和导管时间宜缩短,若清孔后下设 钢筋笼和导管时间过长,应二次清孔。 3认真清孔,清孔完毕后及时测量孔底沉渣厚度

1)清孔时,泥浆应符合规范要求。 2)清孔后下设钢筋笼和导管时间宜缩短,若清孔后下设 钢筋笼和导管时间过长,应二次清孔。 3)认真清孔,清孔完毕后及时测量孔底沉渣厚度。

5.2.6钢筋笼放置与设计要求不符

钢筋笼变形,保护层及安放位置不符合要求

1)堆放、起吊、运输未严格执行规程,支垫数量不足或 位置不当,造成钢筋笼变形。

2)钢筋笼吊放人孔时不垂直,人孔速度过快, 3)清孔时孔底沉渣或泥浆未清理干净,造成实际孔深与 设计要求不符,钢筋笼安放未到设计深度

1)钢筋笼过长时,应分段制作,吊放入孔时再分段焊接。 2)钢筋笼在运输和吊放过程中,每隔2~2.5m设置加箍 一道,并在钢筋笼内每隔3~4m装一个可拆卸的十字 形临时加筋架,钢筋笼吊放人孔后再拆除。 3)钢筋笼周围主筋上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混凝土垫块,混 凝土垫块根据保护层的厚度及孔径设计。 4)钢筋笼应垂直缓慢放人孔内,防止碰撞孔壁;钢筋笼 放人孔内后,应采取措施,在孔口固定好位置,防止 浇筑中钢筋上浮。 5)在运输、堆放及吊装过程中已经变形的钢筋笼,应进 行修理后再使用

住后,桩身中部夹有泥士,桩身

1)混凝土水灰比小,骨料粒径偏大,未及时提升导管及 导管位置倾斜等,使导管堵塞,桩身混凝土断裂。 2)排除混凝土搅拌机或泵管故障超过规定时间,混凝土 中断灌注的时间过长。 3)未准确计算混凝土埋深,浇筑过程中导管阻力大,将 导管拉断,造成断桩。 4)导管提拨过量,导管底口拔出混凝土面,形成断桩。

混凝土落度应控制在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范围之内。 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搅拌机,保证正常运转 必要时应有备用搅拌机。

1)混凝土落度应控制在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范围之内。

3)灌注混凝土时,应及时适量提动导管,做到连续作业; 灌注时,应及时测量混凝土顶面上升高度,随时掌握 导管理深,防止导管脱离混凝土面。 4)钢筋笼主筋接头应焊平,避免提导管时,法兰盘挂住 钢筋笼。

桩径未达到设计要求。

1)振冲过程申,提升振冲器过快或未达到给定的加密电 流即提升振冲器。 2)振冲过程中,加密电流偏小,留振时间短。 3)振冲钻头直径过小。

1)振冲施工前应做试验桩,确定加密电流、留振时间、 加密段长度等参数。 2)振冲器提升应按规范要求或试验参数进行。 3)施工前应检查振冲钻头直径,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4)填料量与设计要求相差较大时,应暂停施工研究处理 措施。

5.3.2桩体密实度低

桩体密实度达不到设计桩要求。

1)振冲过程中,提升振冲器过快或未达到给定的加密电 流即提升振冲器。 2)振冲过程中,加密电流偏小,留振时间短。 3防治措施要点

1)振冲施工前应做试验桩,确定加密电流、留振时间、 加密段长度等参数,施工过程中应按规范或试验参数 实施。 2)在砾石量大于60%的前提下,宜适当提高5mm粒径 碎石含量。 3)底部下料缺失部位,可进行复振。 4)对振冲过程中液化土层应进行专题研究。

沉井简体偏斜超过设计值。

1)沉井制作场地土质不良:事前未进行地基处理。 2)未对称均匀抽除承垫木,抽除后文未及时回填夯实, 致使沉井制作和初沉阶段出现偏斜。 3)刃脚与并壁施工质量差,刃脚不平、不垂直,刃脚和 井壁中心线不垂直,刃脚失去导向的功能 4)开挖面偏挖;局部超挖过深;沉井正面阻力不均匀、 不对称;下沉中途停沉或突沉。 5)沉井壁后减阻措施局部失效,侧向摩阻力不对称。 6)采用不排水下沉沉井时,沉并内补水不及时,中途盲 目排水迫沉。 7)下流过程中,未及时采取防偏、纠偏措施

1)沉井的制作场地应预先清理平整夯(压)实;对土质 不良或软硬不匀的场地,应采取换填等加固措施。 2)抽除承垫木应依次、对称、分区、同步地进行;垫木 抽出后,刃脚下应立即用砂或砂砾填实;定位支点处 的垫木,应最后同时抽除

3)按操作规程施工,刃脚和井壁施工质量必须符合设计 要求。 4)按合理顺序挖土,使沉井正面阻力均匀和对称。 5)沉井壁后的环形空间应充填减阻介质,如壁后充填泥 浆、施放压缩空气、充填河卵石或砂等。 6)不排水下沉沉并的井内水位不应低于井外水位,挖除 流动性土时,应使并内水位高出并外水位1m以上, 否则,应向沉井内及时灌水。 7)下沉过程中,应根据测量资料及时纠偏;初沉和终沉 阶段应增加观测次数,必要时连续观测。 源升物游冷游

GY/T 5084-2011 广播电视工程工艺接地技术规范5.4.2沉井超沉、欠沉

1)沉并不均匀下沉。 2)沉井上浮。 3)接缝渗水。

1)封底前井底的积水和浮泥未清除十净;封底混凝土末 按合理施工顺序进行。 2)含水地层井底未做倒滤层,封底时,集水井内抽水中 断,停抽时未采取措施。 3)新老混凝土接触面未处理好。

1)封底前把井内积水和浮泥排净;封底混凝土应均匀、 对称,按照一定顺序施工。 2)含水地层中,井底先按设计铺设垫层,并设集水井不 断排水,待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后再停排; 当沉并的抗浮稳定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 措施。 3)对有抗渗要求的沉井,抽出承垫木前,应对封底及底 板部位的刃脚、底梁、隔墙作凿毛处理,清除浮浆

封底前再次清洗接缝部位。 4)井内涌水量很大无法排干,或井底严重涌水、冒砂, 以及沉井不断自沉或倾斜时,均应向并内灌水,采取 不排水封底。

DB62∕T 3139-2017 咬合灌注桩基坑支护技术规程5.4.3混凝土封底不密实

1)混凝土与导管下口凝结在一起,不能提动。 2)混凝士在导管内堵塞。 3)导管漏水严重或断裂。 4)球塞卡堵。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