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53/T 1113-202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pdf简介:
DB53/T 1113-2022《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是一部关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监控技术的省级标准。该规程主要针对这类桥梁在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科学的监控方法和技术,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提升施工质量,以及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连续刚构桥梁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类型,其特点是桥面板连续,没有明显的支座,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行车舒适性。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连续刚构桥中广泛应用,通过预先对混凝土施加压力,可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内容,如混凝土的生产、浇筑、养护,预应力筋的张拉,桥梁的变形监测,以及施工环境的控制等。它还包括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和控制,以及施工质量的检查和验收方法。该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行为,提高桥梁工程的整体品质。
DB53/T 1113-202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1839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 CJJ/T 281 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标准 JTG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T36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342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5120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T1037 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DB53/T810 桥梁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施工监控constructionmonitoring 为控制桥梁施工过程的结构状态《《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实现设计要求的成桥结构受力与线形目标而进行的监控计算、结 构应力及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反馈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监控量测monitoringmeasurement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对结构应力、线形、温度等进行的现场跟踪量测
监控量测monitoringmeasurement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对结构应力、线形、温度等进行的现场跟踪量测
DB53/T11132022
监控计算calculationformonitoring 为获得桥梁各施工阶段及成桥后结构受力状态和线形状态,而对桥梁主体结构进行设计复核性计 算、施工模拟计算及施工跟踪计算的总称
反馈控制feedbackcontrol 在桥梁施工监控过程中,获取已施工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监测数据,预测未施工结构变形和 结构信息与预控数据进行比较,通过误差分析和调整参数等一系列控制手段,使结构状态达到预
DB53/T11132022
a)基础资料收集; b) 监控计算; C) 编制施工监控方案; d 现场监测; 数据分析及反馈控制; f)提交监控成果资料。 4.3在桥梁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应明确施工程序,不应在施工期间做临时调整,施工监控单 位据此制定施工监控方案。当确需改变施工顺序、进度和作业条件等时,应复核施工监控方案的可行性, 4.4悬臂浇筑的施工过程控制宜遵循变形和应力双控的原则,且宜以变形控制为主。 4.5施工监控应建立健全技术、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制定施工监控工作流程。 4.6施工监控应贯彻国家有关规范和技术经济政策,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 4.7施工监控应考虑与成桥荷载试验及桥梁运营期健康监测系统的关联性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所需参数,应包括表1所列项目:
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所需的主要参数
DB53/T 11132022
施工监控计算,宜按正装分析法采用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应考虑挂篮、吊架及支架等施工设施对桥 梁结构的影响,以及施工过程边界条件、构件数量、作用荷载、工序调整、体系转换等的变化,并计入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施工监控计算,应包括设计复核性计算、施工模拟计算和施工跟踪计算, 设计复核性计算,应按设计文件提供的参数值,进行考虑施工过程的主体结构强度和刚度计算 结果应与设计文件进行比较,以确认施工监控计算模型及参数的正确性。设计复核性计算的主要
DB53/T11132022
容有: a 施工阶段结构应力及变形计算; b 成桥状态结构应力及变形计算; C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d)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5.2.3施工模拟计算,应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提供的施工工序和施工荷载,根据设计文件、规 范及相关试验结果,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进行考虑施工过程的总体计算,以得到各施工阶段及成桥状 态的结构应力和变形等监控计算目标数据。 5.2.4施工跟踪计算,应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反馈控制等得到的更新参数值和施工流程,进行考虑施 工过程的总体计算,以得到后续各施工阶段及成桥状态的结构应力和变形等监控计算目标数据。
7.1.1桥梁施工线形控制,应按施工模拟计算、施工跟踪计算、监测数据分析及反馈调整等,进行综 合动态控制。 7.1.2预拱度可分为施工预拱度和成桥预拱度。采用预拱度总量控制,通过主梁每个节段的立模高程 来实现,以满足最终合理成桥线形。 7.1.3监控单位应依据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设计复核性计算,并同设计单位的计算结果相互校核, 初步确定预拱度数值。 7.1.4施工单位应及时向监控单位提供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提供挂篮、托架、支架设计图纸及 预压试验数据结果,提供桥梁计算参数的试验数据,并做好桥面施工荷载调查与控制工作,监控单位据 此优化桥梁计算模型,为预拱度和立模高程的确定提供依据。 7.1.5合龙时梁体温度与设计合龙温度偏差应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并在合龙段施工前通过观测 获取环境温度与合龙端高程变化的对应关系,以确定最佳合龙时间。 7.1.6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在主梁悬臂浇筑施工前应确定成桥预拱度的设置方法与数值,不应 在悬臂浇筑施工期间临时调整。 7.1.7成桥预拱度宜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置,如设计未做要求时可参照本规程第7.3节设置
7.2.1桥梁施工预拱度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1)中: 第i节段箱梁施工预拱度;
DB53/T 11132022
Js—施工阶段混凝土收缩徐变在第i节段产生的挠度总和; J4—施工临时荷载在第i节段产生的挠度总和; J5 温度影响产生的变形总和; f一一体系转换与桥面铺装、护栏等结构附加重力产生的挠度总和; fg—挂篮、支架及托架变形影响值。 7.2.2施工阶段结构重力(包括结构附加重力)、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墩身压缩、结构体系转 换及临时荷载对施工预拱度的影响,可通过桥梁专业有限元软件进行施工模拟计算得到。 7.2.3支架及托架变形对施工预拱度的影响,应通过支架及托架结构计算结合现场预压试验结果综合 确定。 7.2.4挂篮变形对施工预拱度的影响,由现场挂篮预压试验及悬臂浇筑施工过程中挂篮变形观测数据 等综合确定,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
7.3.1成桥预拱度设置宜采用余弦曲线分配法, 按最大成桥预拱度值沿纵桥向做成平顺曲线 所示,余弦曲线分配可依据下列公式分配计算,各曲线函数表达如下:
式(2) (4)甲: fzc 中跨跨中最大成桥预拱度; 一边跨最大成桥预拱度; 任意一点成桥预拱度; I、IⅡI、IⅢI曲线横坐标,起点在成桥预拱度最小处。
DB53/T11132022
7.3.2中跨跨中最大成桥预拱度宜按下式计算:
7.3.2中跨跨中最大成桥预拱度宜按下式计算:
图1成桥预拱度示意图
式(5)中: fz一同式(2); 拱值之差采用: 综合确定,取值宜在L/1500~L/1000之间。 3边跨最大成桥预拱度宜设置在边跨L/4~3L/8之间,具体位置通过计算确定,边跨最大成桥预 度宜取中跨最大成桥预拱度的1/4。
7.4施工阶段立模高程
7.4.1主梁各节段立模高程应按下式计算:
7.4.1主梁各节段立模高程应按下式计算:
式(6)中: H产极 第i节段待浇筑箱梁前端模板高程 H设计 第i节段待浇筑箱梁前端设计高程; .施工 同式(1); S成桥 第i节段箱梁成桥预拱度,
式(6)中: H产校 第i节段待浇筑箱梁前端模板高程; H,设计 第i节段待浇筑箱梁前端设计高程; J地工 同式(1); 依你 第i节段箱梁成桥预拱度
DB53/T 11132022
7.4.2主梁立模高程通知单样式可参见附录A
7.5.1主梁态臂浇筑施工完成后在调平层实施前应对桥面线形进行通测,根据测量结果及合理成桥线 形对调平层、铺装层及护栏高程进行调整,确保二期恒载相对均衡、桥面及护栏线形平顺。 7.5.2桥梁成桥后应设置永久性观测点,并将观测数据列入施工监控成果报告。永久性观测点的布置 应符合ITG5120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测应包括表2所列项目:
表2预应力混凝士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测的主要项目
8. 2. 1主墩基础沉降监测
基础沉降测点宜布置在承台四角,测点宜在浇筑承台时采用Φ14~Φ20短钢筋预埋在其顶面,测点 应露出承台顶面2.0cm~5.0cm,钢筋头磨平并做标记,测点布置示意见图2.
8.2.2主墩偏位与竖直度监测
8.2.3挂篮变形监测
8.2.4主梁高程与轴线偏位监测
DB53/T11132022
图2基础沉降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3主墩偏位与坚直度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
阶段挂篮变形测点,宜沿用挂篮预压试验所布
3.2.4.1监控单位在施工单位建立的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基础上,每一主墩箱梁0号块顶面应至少布置 两个高程基准点,其中至少有1个点作为备用点。基准点应采用专用测钉埋设。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 监控单位每月至少进行1次联合复测, 3.2.4.2悬臂浇筑施工阶段与边跨直线段施工阶段主梁线形观测点,宜设置在每一施工节段端部(距
DB53/T 11132022
筋在垂直方向与顶板上下层钢筋点焊牢固并保持竖直。测点伸出混凝土面2.0cm,测头磨平并做标记 测点布置示意见图4所示。
8.2.5主墩应力监测
殖梁变形测点布置示意图
主墩应力测点应根据结构受力分析布置在墩身受力不利截面,每单肢墩截面应布置不少于8个测点 在大小里程侧布置。应力传感器应垂直于截面方向固定在主筋上DL/T 1216-2019 低压静止无功发生装置技术规范,测点布置示意见图5所示
8.2.6主梁应力监测
图5主墩应力测点布置示意图
主梁应力测点应根据结构受力分析布置在主梁受力不利截面,每截面应布置不少于6个测点,应力 传感器应垂直于截面方向固定在主筋上,测点布置示意见图6、图7所示(以三跨为例)。受力不利截面 般有: a) 0#块端部截面; b) 中跨四分点截面; 跨中截面; d边跨最大正大弯矩截面
DB53/T11132022
DBJ51∕T 081-2017 四川省城镇二次供水运行管理标准图6主梁应力监测截面布置示意图
图7箱梁截面应力测点布置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