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数字化审查导则(试行)(设计篇).pdf

温州市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数字化审查导则(试行)(设计篇).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363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温州市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数字化审查导则(试行)(设计篇).pdf简介:

"温州市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数字化审查导则(试行)(设计篇)"是针对温州市民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施工图数字化审查制定的一份指导性文件。这份导则旨在规范和优化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数字化工作,提高设计效率,保证施工图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该导则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基本原则:阐述数字化审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强调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2. 内容要求:规定施工图数字化应涵盖的图纸类型、内容要求和格式标准,如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等。 3. 审查流程:详细描述施工图数字化审查的步骤,包括设计文件的提交、审查要点、审查标准等。 4. 技术标准:明确数字化文件的存储、传输和管理技术标准,如文件格式、分辨率、精度等。 5. 信息安全:强调数据安全和保密,规定如何处理和存储敏感信息。 6. 培训与指导:提供对设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以确保他们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数字化审查的要求。

这份导则的试行版可能还会根据实际应用反馈和行业发展进行适时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它将有助于提升温州市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的数字化水平,促进工程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温州市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数字化审查导则(试行)(设计篇).pdf部分内容预览:

2.0.3施工图数字化审查平台BIMreviewplatform

以浙江省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平台(“四库一平台”)为基础,扩充施工图设计数字化交付和审查功能 的操作平台,并根据设计交付物补充和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数据库。其数据库可成为城市CIM平台 的工程信息基础设施。简称“数字化审查平台”。

苏 GT17-2008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2.0.4设计信息表designdatasheet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信息的结构化数据集合。

2.0.5数字化审查模型BIMreviewmodel

通过图形图像等方式,实现对实体工程的数字表达,以满足特定审查需求的模型的统称。乍 3Dmax、Rhino、Revit、Bentley、PKPM、YJK等及其轻量化模型。

2.0.6ZDB 数据文件ZDB data file

浙江省建筑工程项目结构化数据库文件的简称,用公开、标准的数据库格式封装、记录、交 数据文件,实现对工程设计数据文件的无损读取和特定需求目标的应用,用于温州市施工图数字 格式。ZDB数据文件通过转换插件生成导出,是一种免编辑的文件格式。

2.0.7交付物deliverables

基于建筑工程数字化审查需求交付的设计成果。

3.0.1温州市建筑工程施工图数字化审查试点工作,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分级的方式对不 同审查等级的建筑工程提出差异化设计和审查要求。 3.0.2施工图数字化审查应以工程图纸审查为主、模型审查为辅。 3.0.3施工图数字化审查交付成果应包含工程图纸、数字化审查模型及其应用衍生文件、ZDB数据文件、其 他设计成果文件等。 3.0.4施工图数字化审查应对交付成果进行分级,其审查等级与交付成果要求应符合表3.0.4的规定。

.0.4民用建筑工程数字化审查等级和交付物要习

表3.0.5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数字化审查等级要求

3.0.6施工图数字化审查交付成果应满足以下规定:

3.0.6施工图数字化审查交付成果应满足以下规定:

1.工程图纸及相关设计成果文件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及强制性标准要求: 2. 数字化审查模型应满足施工图数字化审查平台要求。对采用BIM技术应用的模型还应满足本导则BIM 相关规定; 3.ZDB数据文件应包含附录A所列信息; 4.模型应用衍生文件可按照7.4规定实施。 .0.7数字化审查平台施工图设计交付及审查流程按照图3.0.7执行。

图3.0.7数字化审查平台施工图设计交付及审查流程

3.0.8建筑工程项目采用数字化设计及审查时,应安排专项资金以保证技术实施。

建筑工程审查等级二级及以上的项目宜采用BIM技术,BIM技术应用可按照本导则实施 建筑工程审查等级三级及以上的项目其交付成果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其他项目其交付成果可根 行专家评审。

4.2.1BIM实施策划宜包括以下内容:

5.1.1模型组织应包括项目基准设置、模型架构及拆分、统一命名规则、模型表达样式、模型出图规划等。 5.1.2、模型组织规则宜通过样板文件、示例模型的方式进行规定。 5.1.3应制定各专业协同方式及传递文件格式,规定成果的完成标准。 5.14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图纸、模型等相关技术文件的相符性、版本进行管理

5.1.3应制定各专业协同方式及传递文件格式,规定成果的完成标准。 5.1.4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图纸、模型等相关技术文件的相符性、版本进行管理。 5.2项目基准设置 5.2.1BIM设计前应确定项目基准设置,包括项目基本信息、坐标、红线、项目基点、轴网、标高系统等。 5.2.2BIM设计前应统一单位体系。总图专业模型单位采用米为长度单位,其他模型采用毫米为长度单位。 5.2.3项目模型坐标系应与项目真实坐标系一致,具有本地坐标系的坐标值和方向角,确保与CIM基础平台 空间定位体系一致。本地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投影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 国家高程系,时间系统采用公历纪元和北京时间。

模型单元的架构应分级建立,拆分原则应符合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模型拆分方式,并考虑模型在后续阶段的沿用性 模型单元的划分和权限应兼顾出图及工程实际需求: 3.确定模型单元的主责专业和引用专业,合理分配权限; 4.模型单元应确定归属专业,其他专业可以引用,但不得重复建模, .3.2模型架构分级划分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统一策划,可嵌套设置,见表5.3.2。

表5.3.2模型架构分级划分表

以XX住宅工程项目为例:

3.3模型单元系统分类表

5.4.2设计阶段专业代码应符合表5.4.2相关

表5.4.2设计阶段专业代码表

5.4.3模型文件的阶段代码应符合表5.4.3规定

表5.4.3模型文件阶段代码

表5.4.4模型文件版本编号

5.4.5模型视图命名应包含楼层名称与视图类型

命名示例(建筑):一层平面防火分区。表示一层平面的防火分区示意图。 二维图纸中的防火分区图纸命名 致。 命名示例(结构):一层墙柱平面图。表示一层平面的墙柱平面布置图。并与二维图纸中的结构图纸命名一致 5.4.6施工图设计模型中的出图视图命名应与同类型的施工图设计图纸同名或关键词一致。

5.5.1模型单元应根据工程对象的专业、系统分类设置颜色。 5.5.2建筑、结构的模型单元颜色应参照工程对象实际颜色进行设置,当颜色出现重复时应予以区分 5.5.3模型单元中给水排水、暖通、电气颜色设置宜按照《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448中的 相关规定设置。 5.5.4构件级模型单元的颜色应与所属系统颜色相同。

5.6模型视图与图纸规划

5.6.1模型出图规划应明确图框、命名及编号等图纸要求。 5.6.2模型视图中宜区分建模视图、出图视图、提资视图及应用视图等

5.6.3建筑专业模型视图应包含防火分区面积、人防分区面积、防护单元面积。 5.6.4暖通专业模型视图应包含防烟分区面积。 5.6.5模型出图可参照附录C实施,未列出的图纸类型可自定义。 5.6.6除满足审查与设计要求的工程图纸外,宜按项目需求增加管线综合等辅助设计应用图纸, 5.6.7基于模型的工程图纸的制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建筑工程设 信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448的相关规定,

6.1.1模型精细度由几何信息表达精度和非几何信息深度组成, 6.1.2、模型精细度应按照建筑工程审查等级及工程实际需求分级确定

6.2模型精细度等级

7.1.1BIM设计与应用应包括模型创建、专业协同、设计应用与分析、BIM成果交付等, 7.1.2BIM模型设计包含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等专业,按照建筑工程审查分级原则创建模型,模 型精细度见附录B,其他专业可参照以上专业实施。 7.1.3BIM设计与应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施工图设计标准的深度要求及强制性标准要求。 7.1.4BIM设计与应用成果应符合施工图数字化审查平台对数字化审查交付物的要求

7.2.1BIM设计准备阶段,宜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BIM设计统一措施,搭建BIM设计资源应 7.2.2BIM设计资源库包含各专业设计样板和模型构件库。

7.2.3BIM设计样板宜符合以下要求:

1.样板宜按专业分别制定; 2.样板宜包含项目基准设置、线型、颜色、标注样式、文字样式、图框、明细表等; 3.样板宜体现模型组织原则中的规定,对模型视图、图纸目录等做预设:

GB 51329-2018-T:城市环境规划标准(无水印,带书签)7.2.4BIM构件库宜符合下列要求:

1.按照项目整体需求,整理各专业构件族,形成统一构件库; 2.项目构件库宜按专业审查等级分级存储、并由专人管理; 3.项目构件宜包含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并满足项目设计需求

7.2.5宜建立BIM设计资源库管理机制,对资料库中构件的精细度、命名规则、审查等级分级方法、数据格 式、参数信息、版本等进行统一管理。

7.3.1总图专业BIM设计应建立场地现状模型及设计模型,并整合建筑、室外附属等专业模型。 7.3.2总图专业场地现状模型宜根据测绘数据创建,也可以根据点云扫描、倾斜摄影或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产 生的数据创建。场地地质情况复杂时,应根据地质勘测数据建立地质模型,辅助项目设计、工程量测算。 7.3.3建筑专业BIM模型设计宜基于初步设计模型,完成施工图建筑模型的细化 7.3.4建筑专业BIM模型设计宜包含空间区域相关设计,包括房间、防火分区、防烟分区、人防分区等。 7.3.5结构专业BIM模型设计包含结构分析模型和结构设计模型。结构设计模型可以在结构分析模型的基础 上进行深化,补充定义结构设计信息,形成完整的结构设计模型。 7.3.6暖通专业BIM模型设计宜包括风系统系统类型、风管类型与规格、风管配件组合、水系统系统类型、水 系统管材系列、水系统管道配件组合。 7.3.7给排水专业BIM模型设计宜包括系统类型、管材系列、管道配件组合

7.4 BIM设计应用

按照本导则建筑工程审查等级分级原则及精细度要求,构建符合施工图数字化审查深度要求各专业的BI 模型。

可视化表达宜贯穿BIM设计全过程,直观表达建筑总体布局,宜包括建筑人流、车流和应急疏散等可视化 成果。其具体BIM应用可参考以下内容规定: 1..BIM可视化应用应以模型为基础,应用中发现设计问题应在原模型中修改后重新应用。 2. 为BIM可视化应用添加的模型以外的信息,不应返回到原模型中,影响原模型表达。 可视化成果可采用浏览模型、染图片、对比分析、漫游视频或交互体验等方式进行。

7.4.3碰撞检查及管线综合设计

撞检查及管线综合设计应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进行,通过整合全专业设计模型,发现和解决专业内和专 业间的碰撞问题;通过机电管线及设备的综合排布JGJ∕T 471-2019 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进行空间净空高度优化,完成管线综合设计图。其具体BIM 应用可参考以下内容规定: 1.管线综合设计模型应包含土建和机电各专业构件,宜包含冲突问题协调完成后的预埋套管、预留洞口。 2.管线综合设计过程中,应遵守各专业原有设计规范,不得更改原专业设计功能与性能要求,完成设计后 应提交各专业审核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