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288-2022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规程.pdf

DB32T 4288-2022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规程.pdf
标准编号:DB32T 4288-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72088
免费资源

DB32T 4288-2022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32T 4288-2022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规程.pdf简介:

"DB32T 4288-2022"是中国江苏省的一种地方标准,名为《城市防洪规划编制规程》。这个规程详细规定了城市防洪规划的编制过程、方法、内容和要求,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城市防洪规划的编制工作。它涵盖了从前期研究、风险评估、规划方案设计、规划实施策略到后期的监测与评估等各个环节,旨在确保城市在面临洪水灾害时能够有效预防、减少损失,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具体来说,该规程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划目标:明确防洪工作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如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

2. 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城市可能面临的洪水风险,包括自然洪水、人为因素导致的洪水等。

3. 规划方案:设计合理的防洪工程措施,如建设堤防、排水系统、洪水预警系统等,以及非工程措施,如城市布局优化、土地利用调整等。

4. 实施与管理:规定规划的实施步骤、时间表,以及后期的维护、更新和管理机制。

5. 法规与政策:遵循国家和地方的防洪法律法规,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6. 合作与协调:强调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在防洪规划中的角色和责任。

这个规程的发布,对于提升城市防洪能力,保障城市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B32T 4288-2022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DB32/T42882022

DB32/T42882022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防洪规划的总体要求、城市概况、形势分析、规划总体布局、城市防护区划分与 治理标准、水文水利计算、工程措施规划、非工程措施规划、投资估算与实施、综合评价、保障措施等 内容编制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设区市、县(市、区)级城市防洪规划的编制JTST122-2019航道养护预算定额编制规定,城镇、开发区和园区等防洪规划的编 制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50095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GB50201 防洪标准 GB 50265 泵站设计规范 GB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707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GB/T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SL26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 SL 44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 104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 SL 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 265 水闸设计规范 SL/T278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L483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 SL 570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技术术语 SL 723 治涝标准 SL 754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DD22/T4177 Nn

核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1 GB/T50095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GB50201 防洪标准 GB 50265 泵站设计规范 GB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707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GB/T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SL26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 SL 44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 104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 SL 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 265 水闸设计规范 SL/T278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L483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 SL 570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技术术语 SL 723 治涝标准 SL 754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DB32/T4177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方案编制规范

DB32/T42882022

流域洪水watershedflood 城市所在流域因降雨形成的流域性河湖高水位,对城市安全造成威胁的洪水。 3. 3 区域水利分区 regionalwater zoning 江苏全境被流域分界线、流域性行洪河道和调蓄湖泊等分割形成的片区。 3. 4 区域洪水regionalflood 城市所在区域因降雨形成的区域性骨干河湖高水位,对城市安全造成威胁的洪水。 3.5 城市涝水waterlogging 城市规划范围内因降雨而形成的危害生产生活的积水。 3. 6 城市防护区urbanfloodprotection area 城市规划范围内因流域洪水、区域洪水、山洪或海潮泛滥可能淹没且需要防洪工程设施保护的区域 3. 7 防洪治涝工程 structural planning of flood control and waterlogging control 用于防御或减轻洪涝水对城市造成灾害的工程措施。

流域洪水watershedflood 城市所在流域因降雨形成的流域性河湖高水位,对城市安全造成威胁的洪水。 3.3 区域水利分区regionalwaterzoning 江苏全境被流域分界线、流域性行洪河道和调蓄湖泊等分割形成的片区。 3.4 区域洪水regionalflood 城市所在区域因降雨形成的区域性骨干河湖高水位,对城市安全造成威胁的洪水, 3.5 城市涝水waterlogging 城市规划范围内因降雨而形成的危害生产生活的积水。 3. 6 城市防护区urbanfloodprotectionarea 城市规划范围内因流域洪水、区域洪水、山洪或海潮泛滥可能淹没且需要防洪工程设施保护的区域 3. 7 防洪治涝工程 structural planning of floodcontrol andwaterlogging control 用于防御或减轻洪涝水对城市造成灾害的工程措施

4.1城市防洪规划应综合评价城市防洪治涝形势,确定治理目标任务、总体布局、主要工程和非工程 措施,构建或完善防洪治涝体系。 4.2城市防洪规划应服从所在流域防洪规划和区域水利治理规划,统筹考虑与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主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行业规划的相互协调性。 4.3城市防洪规划范围、近期与远期规划水平年应与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一致。 4.4城市防洪规划应明确城市防洪治涝工程建设需要的规划保留区和用地需求。 4.5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应了解和掌握相关区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概况,收集整理相关区域的防洪 治涝工程和非工程措施资料,各类规划成果资料,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资料等,评价资料合理性和可 靠性。 4.6城市防洪规划报告编制典型提纲参见附录A。

城市自然概况应包括城市所在地区下述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和河流水系等: a)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和土壤等; b)气象水文:降水、蒸发、水位、流量和海潮等; c)河流水系:城市及周边地区与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相关的江、河、湖(库)和海等。

DB32/T42882022

城市经济社会概况应包括城市发展沿革,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土地利用 等社会经济指标,重要工业、文物及基础设施 以及其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5.3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概要

应包括城镇体系及中心城区范围、空间功能定位与布局、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防洪治涝的要求等。

5.4其他相关规划概要

流域防洪规划、区域水利治理规划以及相关行业规划概要应包括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布局、主 对城市防洪治涝的要求等。

1.1应根据城市典型洪灾年雨情、水情、风暴潮和灾害损失等历史情况,分析洪水、风暴潮特 灾成因。 1.2应根据城市典型涝灾年雨情、水情及灾害损失等历史情况,分析涝水特性及涝灾成因

6.2.1应分析城市防洪治涝方略及重点工程建设现状、历史进程。并应重点分析上一轮城市防洪规划 确定的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实施情况及存在的不足,评价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规划总体布局的 合理性等。 6.2.2应分析城市防洪治涝工程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复核现状防洪治涝能力。分析防洪管理、防 凡指挥系统和方案预案体系等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2.3在上述复核分析的基础上,评价现状城市防洪治涝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

6.3.1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成果,预测规划水平年城 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城市防护区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等经济社会指标,用于确定城市防护区 防洪治涝标准 6.3.2应分析城市防洪治涝面临的新老问题、新需求,形成城市防洪治涝需求任务清单。按不同规划 水平年和防洪任务的轻重缓急,确定防洪治涝目标。

7.1.1城市防洪治涝总体布局应以流域、区域防洪治涝工程体系为依托,分析评价城市防洪圈的新建 或调整对流域、区域防洪的影响《烧结砖瓦工厂设计规范 GB 50701-2011》,对不利影响应采取补偿措施及优化调度意见,合理分摊洪涝风险。 7.1.2城市防洪治涝总体布局应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并应协调与城市交通、市政工程等相关 工程的关系。 7.1.3城市防洪治涝总体布局应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合理安排河道、堤防、水库、泵 站和水闸等工程措施,明确防洪管理、防汛指挥系统、方案预案体系、超标准洪涝防御预案和防汛抢险 等非工程措施。

DB32/T42882022

7.1.4城市防洪治涝总体布局应考虑城市面临的洪涝水类型等,合理划分城市防护区及治涝片区,进 行分区防治。

7.2防洪工程规划布局

7.2.1制定防洪工程规划布局应按照蓄泄兼筹、统筹协调、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合理布置。 拟定多种防洪工程布局及调度方案,通过防洪水文水利计算,协调各项工程对洪水的泄、拦、滞、分关 系,经多方案比较确定洪水出路安排方案及各项工程的位置、任务、规模和规划参数等防洪工程规划布 司内容。 7.2.2制定防洪工程规划布局应考虑采取堤防加固、河势控制、河道整治或增设控制建筑物等措施挡 洪、泄洪,提升防洪能力。城市上游具备建设或改建水库、分洪道等工程措施时,应考虑增强上游滞洪、 分洪措施,提升防洪能力。 .2.3沿江(沿海)地区防洪工程规划布局应考虑采取建设或改造江堤(海堤)、挡潮闸、护岸工程 和保滩工程等措施,提升防洪(潮)能力;平原河网地区应考虑采取整治河道、加固堤防等措施,提升 防洪能力。 7.2.4城市山洪防治应考虑采取水土保持、建设水库水塘、开挖撇洪沟、加固河道堤防和整治泄洪河 道等措施,提升山洪防治能力。

7.3治涝工程规划布局

7.3.1制定治涝工程规划布局应按照排蓄结合、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合理布置。 拟定多种治涝工程布局及调度方案,通过治涝水文水利计算,协调各项工程对涝水的蓄、排关系,经多 方案比较确定涝水出路安排方案及各项工程的位置、任务、规模和规划参数等治涝工程规划布局内容。 7.3.2以自排为主的地区主要采取扩大自排口门(涵、闸等)、整治河道等措施,提升排涝能力。 7.3.3以抽排为主的地区主要采取整治河道、布置抽排泵站等措施,并应进一步优选集中与分散、 级与分级建站抽排方案,提升排涝能力, 7.3.4自排与抽排相结合的地区应在优先扩大自排口门(涵、闸等)、整治河道基础上,进一步合理 设置排涝泵站等措施,提升排涝能力。

8城市防护区划分与治理标准

JT∕T 1171-2017 沥青路面无核密度仪8.1城市防护区划分及防护等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