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7633-2021 储气库井套管柱安全评价方法.pdf

SY∕T 7633-2021 储气库井套管柱安全评价方法.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9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6984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SY∕T 7633-2021 储气库井套管柱安全评价方法.pdf简介:

SY/T 7633-2021 标准名为《储气库井套管柱安全评价方法》,这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一项标准,主要针对储气库井的套管柱进行安全评价。套管柱是储气库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井壁的支撑和保护,防止地层流体的侵入,保证储气库的安全运行。

该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储气库井套管柱的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和流程,通过对套管柱的结构、材料、施工质量、完整性、腐蚀状况、承载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风险,确保储气库井的安全运行。

评价方法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1. 数据收集:收集套管柱的原始设计数据、施工记录、运行数据等。 2. 状态监测:通过定期的检测和测试,如磁粉探伤、超声波检测等,了解套管柱的实际状况。 3. 评价指标设定:根据套管柱的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设定相应的安全评价指标。 4. 评价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套管柱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风险。 5. 制定改善措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维护和改进措施。 6. 定期复评:根据套管柱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定期进行安全评价,确保其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这个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储气库井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天然气资源的稳定供应。

SY∕T 7633-2021 储气库井套管柱安全评价方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SY/T 76332021

储气库并套管柱安全评价方法

本文件规定了地下储气库并在役套管柱的安全评价方法,包括套管柱的检测、剩余强度计算、螺 纹连接密封性分析、剩余寿命预测、安全检测周期及评价报告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井在役生产套管柱的安全评价,含水层型、盐穴型储气库井及 常规气井在役生产套管柱的安全评价参考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用于本文件。 GB/T19830 石油天然气工业 油气井套管或油管用钢管 GB/T 206577 石油天然气工业套管、油管、钻杆和用作套管或油管的管线管性能公式及计算 SY/T 7370 地下储气库注采管柱选用与设推荐做法 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原有老井 existent well before underground gas storage 在建设储气库之前,该区块已经存在的生产井、资料井、探井、报废井等。 3.1.2 注采井injection &production well 具有注气和采气功能的井。 3.1.3 安全检测周期safety inspection cycle 经本次安全评价后套管柱按技术要求服役至下一次检测评价之间的时间。 3.1.4 储气库井underground gas storage well 在储气库中进行生产作业的井DB37/T 4020.2-2020 既有住宅加装装配式电梯 第2部分:安装技术规范,包括注采井(3.1.2)、监测井和采气井等。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挤毁公式中的经验系数

SY/T 76332021

SY/T 76332021

4.1套管柱安全评价,不应对储气库套管柱造成二次损伤。 4.2套管柱安全评价,应首先对在役套管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套管柱进行检测与分析,同时进行相 应的套管柱剩余强度计算、密封性分析和寿命预测, 分析套管柱完整性,给出套管柱安全服役的可能 性和技术要求。 4.3储气库套管柱应在安全检测周期内运行,套管柱安全评价应至少在安全检测周期到期前6个月 内进行。在安全检测周期内,宜利用取出油管作业的时机,进行套管井下检测。 4.4对于储气库套管柱达到安全检测周期后,在未进行安全评价且未采取延长安全运行期限的措施 情况下,不宜继续生产。 4.5在安全检测周期内,储气库井出现井口泄漏、环空高压等异常,或生产不能满足生产条件和工 艺制度时,应进行安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是否继续运行和运行条件。

5.1 并设计与建设期资料

储气库井设计及钻完井等建设过程资料包括: 钻并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地质情况、并身结构设计、套管柱设计、固并设计等; 完井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完井工艺、完井管柱结构等; 钻井并史,包括但不限于并眼轨迹、完井并身结构、套管下入记录、气密封螺纹上扣扭矩 图、套管柱试压报告、固并胶结质量成果等。

SY/T 76332021

5.2运行与维护期资料

储气库井生产运行及维修维护等过程资料包括: 注采作业生产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和温度(井口、并底、套管间等)及其波动变化、天 然气日注量和日采量及其产物成分、产水量、产油量等; 修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投产、试油、措施、大修等历次作业的地质、工程设计、修并总结 及过程中的测并等资料; 历史检测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并筒试压、固并质量和套管检测数据和技术分析资料等

与储气库并套管柱评价相关的资料包括: 储气库井已开展过的相关检测评价与研究资料; 相关法规文件与标准规范等。

评价井下套管柱的技术状态,应最大限度地通过井下测试和室内试验手段获取并下套管性能、几 何尺寸、管柱密封性等技术数据。

6.2 性能检测与获取

6.2.1 材料性能检测

井下套管的材料性能应按照GB/T 19830获取,且宜补充以下检测: 对在役注采井,在建井前期或运行期选取同规格型号、同厂家的套管,参照GB/T228.1和 GB/T3075完成试验测试,测试考虑注采交变载荷影响,建议拉伸载荷取值为85%f,压 缩载荷取值为60%f,进行套管材料拉拉交变试验或拉压交变试验测试; 对原有老井,从同期预封堵老井中取出一段同规格型号套管,按照GB/T 19830完成试验测试; 对含HS环境的储气库井,参照GB/T19830进行硫化物应力开裂(SSC)试验,分析不同 时期套管柱最低抗SSC要求。

6.2.2服役性能检测与获取

并下套管的抗内压强度、抗挤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全尺寸服役性能应按照GB/T20657和本文 计算获得。

5.3.1并下套管柱密封测

对储气库并套管柱应进行密封检测,评判出套管柱是否存在漏失点,宜选用温度测并仪、噪声测 并仪、宽能域中子伽马能谱及中子测并仪、并筒泄漏检测定位工具、超声波成像测并仪等适当的地球 物理测井设备。 对作为采气并使用的原有老并套管柱应采用清水介质试压至并口处最大运行压力值的1.1倍,但 不可超出套管任一点最小屈服压力值的 85%,目30min压降不大于0.5MPa,评判为管柱密封合格

6.3.2管柱密封室内检测

SY/T 76332021

对在役注采井,套管均为气密封螺纹接头,应在建并前期或运行期选取同规格型号的套管,按照 SY/T 7370进行室内多周次拉压交变气密封循环试验检测。 对原有老并,套管多为长圆螺纹接头,宜从同期预封堵老井中取出一段同规格型号套管(带接 头),参照 GB/T 21267进行室内气密封试验检测

6.4.1 套管几何尺寸检测

对储气库并套管柱应进行几何尺寸检测,获取井下套管内径和/或壁厚变化情况,宜送 伤仪、多臂并径仪、超声成像测井仪等适当的地球物理测并设备

6.4.2 套管尺寸应用

在使用电磁探伤仪仪能获取任一并深套管平均壁厚t时,则应用平均壁厚te代替最小壁厚 cm进行第7章和第9章的相关计算。 在无法获取并下套管直径变化时,应用套管公称外径D代替最大外径Dmax,或应用上一次进行 检测获得的最大外径 Dm×,进行第 7 章的相关计算。

6.4.3套管尺寸误差

当并下套管检测仪器误差超过0.3mm时,宜考虑测量误差的影响,并优先考虑 实测套管几何尺寸减去误差上限值后的数据进行第7章和第9章的相关计算。

7 剩余强度计算与校核

井下套管强度计算,应结合套管性能检测数据,基于井下套管几何尺寸测量数抗 管剩余强度计算,应主要进行抗内压强度和抗挤强度计算,并给出相应的安全系数。

依据6.4套管几何尺寸检测结果,可以获得任一并深处套管壁厚(最小壁厚tin、最大壁厚t 外径(最小外径Demin、最大外径Dmx),并按照公式(1)~公式(4)计算相应的壁厚不均度ec禾 度0V。

SY/T 76332021

7.3.1 抗内压强度

按公式(5)进行在役套管抗内压强度计算:

在役套管剩余抗挤强度计算: 当 Damal emnin ≤(Demal/ tamin) yp,为屈服挤毁

考虑并下套管椭圆变化及壁厚不均匀对套管强度影响,抗挤强度计算方法参考附录A。

7.3.3 轴向应力下等效屈服强度

SY/T 76332021

对储气库并套管柱强度计算时,若考虑轴向应力影响,应使用等效屈服强度fax替代最小屈 fmm,利用公式(6)~公式(17)重新计算套管抗挤强度

7.4.1 套管柱内压力计算

7.4.1.1 管内压力

油管柱坐封完好,按油套环空充满环空保护液按公式(19)计算:

《钢质远洋渔船建造规范》2019年变更通告(1)7.4.1.2管外压力

对非蠕变地层,应注意套管外水 若hv≤ha,按公式(21)计算 若hy>ha,按公式(22)计算

对变地层,管外压力应按公式(23)计算

7.4.1.3 有效内压力

有效内压力按公式(24)计算

7.4.2套管柱外压力计算

陕09S4 专用给水工程 09系列给水排水图集7.4.2.1 管内压力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