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643-2021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pdf

SY/T 6643-2021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9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6979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6643-2021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pdf简介:

SY/T 6643-2021《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主要针对陆地上的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过程进行规范。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地震勘探方法,通过同时记录和处理不同频率和不同波型的地震信号,可以提供更为丰富和详细的地壳结构信息。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激发、信号接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和资料解释等。它强调了采集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设备选型、环境影响控制等方面,以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地震勘探的效率和效果。

总的来说,SY/T 6643-2021标准的出台,旨在规范和提升我国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的采集工作,推动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SY/T 6643-2021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按GB/T33583的要求执行,地震采集作业单位应根据技术设计编制施工计划,做好开工前的验 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地震仪器(含采集站)的月检或年检; b)纵波、横波可控震源振动性能测试与信号校准、一致性测试、极性测试和外接加速度表测试; c)横波可控震源激发方位测试; d)横波震源导航方位及定位准确度测试; e)三分量检波器定位仪校验和测试; L)检波器测试和系统极性测试; g)测量仪器的校验和检定; h)其他装备的检修和检验; i)人员、装备资源配备情况; j)质量管理; k)HSE管理。 其他地需勘探设备取得合格检测记录或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试验与生产

5.4.1 试验方案实施

试验工作应根据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设计的要求编制试验任务书,试验任务书应依据试验项目 展和内容的差异性逐项下达。其内容包括:试验项目和内容、试验点、线(束)位置、要求及二 下一个试验项目可根据上一个试验结果确定。

5.4.2 试验资料分析

5.4.2.1试验点、线(束)分别开展资料分析工作,分析时应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 5.4.2.2根据多波微测井等近地表调查资料,分析低降速带的岩性、厚度、速度、潜水面(或高速 )深度等纵波和横波参数,分析近地表结构对纵波和横波的吸收衰减、虚反射、纵波和横波静校正 等影响。 5.4.2.3分析干扰波的各种特征参数GB 50457-2019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标准,包括干扰波类型、视速度、视波长、频率、出现时间、方向及 影响范围王扰波随恂拾距及时间的杰化情识等

5.4.2.4有效波分析包括围

)通过频谱和分频扫描分析了解各自的层纵波、 横波和转换波反射波的频率特征和优势频带 b)通过能量统计分析了解各目的层纵波、横波和转换波反射波的能量变化情况; )通过信噪比分析了解不同地震采集因素对浅、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影响情况

SY/T 66432021

d)通过纵、横波速度分析了 X内纵 横波速度变化情况; e)选择相同位置纵、横波资料进行反射特征(振幅、频率、速度)对比分析。

5.4.3 试验总结及采集参数的确定

根据试验点、试验线(束)资料分析结果,选择合理的参数,编写试验总结报告,内容主要包 括:试验目的,项目内容(参数),工作量,试验点、线(线束)的位置,试验效果和结论,主要参 数分析数据及图件,问题与建议。同时,结合技术设计进行二次地震采集方法论证,确定合理的地震 采集方法和参数。

5.5表层结构调查及野外静校正要求

5.5.1 表层结构调查

5.5.1.4横波三分量微测并并中激发或接收点距宜遵循浅层小、深层大的原则,确保高速层有4个

5.5.2.1利用三分量微测井等资料建立纵波和

2.1利用三分量微测并等资料建立织波 算纵波和横波静校正量。 2.2绘制工区内的地表高程、基准面平面(部面)图,分别绘制纵波和横波的低降速带厚度 速带平均速度、高速层速度、高速层顶面高程平面(剖面)图。 2.3同一工区或相邻工区应采用统一的基准面和替换速度计算和提供静校正量。 2.4静校正量符号约定为向下剥去为负,向上填充为正,

激发工作按下列要求执行: a)横波可控震源施工时,应记录每台横波震源激发方位角,二维施工时与规定方位的误差不大 于10°,组合激发时,方向误差不大于10°;复杂地表无法满足上述规定时,应在班报上注明 原因。 b)横波可控震源质量监控指标参照相关可控震源质量监控指标要求执行,采用统计方法分区制

SY/T 66432021

定不同地表相适应的可控震源质量监控指标及要求。 c)横波激发极性遵循SEG技术标准委员会推荐使用的信号极性约定。当水平振动可控震源的运 动传感器受到沿正向(负向)轴方向冲击时,传感器在磁带上记录下一个正向(负向)移动 数序,在写后读系统上形成一个正向(负向)突跳。对于振动方向与可控震源文轴相交的横 波可控震源,当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表的灵敏轴方向敲击传感器时,在磁带上将记录一个首 先到达的一个正向(负向)数序,在写后读系统上形成一个正向(负向)突跳。 d)激发点位置的偏移不应超过1/10道距或5m,并实测点位坐标。 e)其他激发工作要求按 GB/T 33583的规定执行

7.1放线及检波器埋置

5.7.1.1检波器检测执行相应地震仪器检测标准。生产过程中,仪器操作员应对检波器各分量工作状 态进行监控,及时更换工作不正常的三分量检波器。 5.7.1.2三分量检波器应使用三分量检波器定位仪辅助摆放,三分量检波器定位仪应在开工前进行检 测,合格后方可使用,生产过程中应每月校准一次, 5.7.1.3三分量检波器定位仪检测时应根据工区地理位置的磁偏角对三分量检波器定位仪进行方位校 正,使三分量检波器定位仪指示的正北方向与地理正北方向一致。 5.7.1.4三分量检波器的X方向应与接收排列大号方向一致。放置三分量检波器后,应采用三分量检 波器校准仪重新定位X方向的方位角, X分量方向与测线方向角度误差控制在土6°范围内;检波器 的埋置应做到“平、稳、正、直、紧、准(方位、点位准确)”,并与地表耦合良好,对地震仪器系统 检测出的埋置异常道应及时进行整改 ;确因地表条件导致检波器倾斜度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时,应在地 震仪器班报及SPS文件中标注清楚, ,并充分利用地震仪器记录系统的功能,对埋置倾斜的检波器进 行自动倾斜校正。

5.7.2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及仪器辅助系统

宜采用实时质量监控软件对X、Y、Z分量进行现场质控 (包括辅助道、能量、频率、信噪

5.7.3磁带(磁盘)及班报填写要求

磁带(磁盘)及班报填写按下列要求执行: a)检查仪器组上交资料的完整性,包括线束号、首末文件号、文件个数、数据大小、电子班报 和SPS文件。 b)地震仪器班报应准确填写,字迹清晰无误,地震仪器班报格式参见附录B,同一测线(束) 或相同观测系统地震测线的地震仪器班报的封面格式参见表B.1,首页班报格式参见表B.2和 表B.4,其余班报格式参见表B.3和表B.5。班报中应记录: 1)X、Y、Z分量的通道位置; 2)工区的磁偏角; 3)辅助道、空炮、废炮、空道信息; 4)激发点移动、改变观测系统情况: 5)排列通过村庄、河流、沟坎、丁扰源、特殊埋置条件; 6)地震资料采集记录极性:

SY/T 66432021

7其他需特殊说明的信息。 c)地震采集作业采用导航系统记录或电子罗盘测定横波震源激发方位角数据进行整理,激发方 位角范围(0°~360°),将横波震源激发方位角备注到电子班报(见表B.5),为方便地震数 据处理人员利用横波震源激发方位角信息进行单炮记录极性校正或RT旋转处理,将每炮记 录的横波震源激发方位角信息记录在S文件第29~32列。 d)地震原始数据道头要准确标注X、Y、Z分量,存储介质上应有牢固的标签,标签的主要内容 包括地区、施工队号、日期、测线(线束)号、存储介质编号、文件号、炮点桩号、空炮桩 号、废炮文件号、仪器型号、记录格式、记录密度等,应同地震仪器班报相吻合。 e)其他要求按 GB/T 33583的规定执行。

6原始地震资料质量检验与评价

6.1 质量检验的规定

质量检验的基本规定、表层结构调查质量检查、记录质量现场控制和室内质量检查内 33583的规定执行。地震仪器系统(包括反射仪和折射仪)、可控震源的检测执行相应的

5.2地震采集资料现场

6.2.1 现场处理的准备

6.2.2 现场处理项目

6.2.3现场处理基本流程

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现场处理基本流程为: a)解编或格式转换; b)定义观测系统: c)抽取各分量数据(横波激发时不选); d)三分量波场旋转(可选); e)显示单炮或部分道组成的单次剖面; f)每炮抽部分道作线性动校正显示和分析,监视炮点和检波点位置是否准确 g)剔除坏炮、坏道; h)滤波、增益; i)应用野外静校正; j)反褶积(可选); k) 抽 CMP (CCP) 道集 ;

1)速度分析; m)动校正、初至切除; n)剩余静校正; o)叠加; p)偏移处理(可选); q)滤波; r) 增益; s)显示。 注:对于地震资料

1)速度分析; m)动校正、初至切除 n)剩余静校正; o)叠加; p)偏移处理(可选); q)滤波; r) 增益; s)显示。 注:对于地震资料信噪比低

6.2.4现场处理质量控制和要求

SY/T 66432021

现场处理进度根据用户要求确定,X、Y、Z分量的现场处理部面应能见到主要目的层反射。其他 按 GB/T 33583的规定执行

CJ∕T 325-2010 公共浴池水质标准6.3原始记录质量评价

6.3.1小折射、微测井资料

按GB/T33583的规定执行

GBT33583的规定执行

6.3.2现场资料监控

6.3.2.1监视记录质量按合格、不合格二级评价

a)未按设计要求施工或测量成果精度不合格所生产的全部记录。 b)震源激发时间验证TB与地震仪启动数据采集时间钟TB信号时差大于生产采样间隔。 c)连续无验证爆炸信号超过5炮,则从第6炮开始评为不合格记录;山地、黄土塬、大沙漠区 地震资料采集连续无验证爆炸信号超过10炮,则从第11炮开始评为不合格记录。 d)激发系统不同步造成的二次初至或多次初至 e)工作不正常道数超过总道数的1/24(单条接收线工作不正常道数超过单线道数的1/12),或相 邻不正常道数超过允许不正常道数的1/4【不包括测线(束)穿越工厂、城镇等无法规避的干 扰严重区域,且采取有效措施仍无法控制的干扰所引起的不正常工作道数。 )在现场处理时,发现磁带丢码严重或损坏,或测线号、激发点号、接收点号、文件号错误无 法查对者,重复文件号等无法补救错误 g)地震仪器系统、可控震源等设备未按规定期限、项目检查或检查的指标不合格,超过规定期 限所获得的全部记录及在检查指标不合格期间所获的记录。 注:工作不正常道是指不工作道、被严重干抗扰造成波形畸变的道,或与相邻正常道振幅(峰值)相比,其比值小 于1/2或大于一倍的道。 .3.2.3除6.3.2.2规定的不合格记录以外的记录为合格记录。 .3.2.4地震记录质量分级评价宜参考地震资料采集实时监控软件评价的结果。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实施指南 GB/T 26666-2011》SY/T 6643202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