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pdf

16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9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6832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16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pdf简介: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全称为《公路工程制图标准》,是中国公路工程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该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于2007年发布,主要针对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规定了公路工程设计文件中的图样绘制、比例尺选择、图例符号、文字说明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JTG C10-2007规范内容涵盖了公路的路线设计(包括路线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桥梁涵洞设计、隧道设计、工程测量、环境保护设计等多个方面,对公路设计的精度、清晰度、标准化程度有着严格的规定,旨在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率。

使用这一规范,可以保证公路设计图纸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便于施工人员理解和执行,也有利于工程的审查和验收。它是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依据。

16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pdf部分内容预览:

形图的图式应采用国家测绘局制定的现行地形图图式。对图式中没有规定 地貌应制定补充规定,并应在技术报告中注明。

注:1.高程注记点的精度按表中0.7倍执行。 2.H.为基本等高距。

5。1.5公路地形图的注记符号宜以路线前进方向的左侧正方向为上。 5.1.6公路地形图分幅JGJ∕T 29-2003 建筑涂饰工程及验收规程,宜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分幅,图幅应按顺序编号

2。1图根导线测量应闭合或附合于路线控制点上,当需要加密时,图根控 两次附合;条件受限制时,可布设支导线,但支导线的边数不得超过3条。

。2。2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所测比例尺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应 基本等高距的1/10。

2。3图根点应设定标志,标志可采用桩或混凝土桩,点位应视野开阔,相 盲视。

。2。4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物、地貌复杂程度以及测图方法 阔地区采用大平板仪、小平板配合经纬仪测图时,图根点(含基础控制点)密) 5.2.4的规定。

表5.2.4视距法测图图根点(含基础控制点)密度

注:1.在地物、地貌复杂或隐蔽地区应视其复杂和隐蔽程度适当加大密度 2.采用全站仪(测距仪)测图的图根点的密度可取表中0.4倍的值。 3.采用GPSRTK测图的图根点的密度可取表中0.2倍的值。

图根导线、交会法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5的规定,当采用交会 算的坐标较差应小于图上0.3mm

表5.2.5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组成节点后,节点间或节点与起算点间的长度不得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3.当导线长度小于表中规定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

5。2.6图根点高程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或GPSRTK测量等满足精 度要求的各种方法。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应采用图根水准测量。图根水准测量主 臣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6的规定。

表5.2.6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计;n为测站数。

5.2.7图根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7的规定

表5.2.7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

注:D为边长(km)。

1基准站与流动站(所求的图根点)应始终保持同步锁定5.颗以上卫星,GDOP值应 小于6,流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应小于5km。 2求解转换参数的高等级控制点应大于4个,并应包含整个作业区间,均匀分布于 乍业区域的周围;流动站至最近的高等级控制点应小于2km;图根点不应外推。 3天线高应于测前、测后各量测1次,2次互差不得超过3mm。 4在作业区间内,至少应检核2个以上的高级控制点,其检测的坐标差和高程差应

5。3。7地形图应标示建筑物、独立地物、水系及水工设施、管线、交通设施、境界、植被 等各类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各类控制点、地理名称等。地物、地貌各项要素的标示方法和 取舍原则应符合国家测绘局制定的现行图式的规定,还应充分考虑公路工程的专业特点, 满足设计及施工对于地形图的要求。

。4。1水下地形图测绘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图幅分幅、等高距应与该测 图一致,两者应互相衔接。

形图一致,两者应互相衔接。

4.2测深仪具适用范围与测深点深度中误

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5.4.4水面高程测量的精度应达到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并应记录测量时间、测 时水位高程。

5.5.1地物标识、地貌属性的特征代码设计应与图式编号一致,并具有实用性、通用 性、可扩性。

5.5.2地形图数据分层宜参照表5.5.2执行。

表5.5.2地形图数据分层

地形图测绘应提交下列资料: 1 技术设计书。 2 图根控制测量记录手護

地形图测绘应提交下列资料: 技术设计书。 图根控制测量记录手簿。

3 图根控制测量计算书。 + 地形图。 5 地形图分幅图。 6地形图测量自检报告。 7 地形图检查验收报告。 8 技术总结。

3 图根控制测量计算书。 地形图。 5 地形图分幅图。 6 地形图测量自检报告。 地形图检查验收报告。 8 技术总结。

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公路航空摄影应结合路线沿线的地形起伏情况和成图精度要求,合理选择镜 比例尺应根据表6.1.1选用,对地形图精度要求高的工程宜选择较大值

表6.1.1航摄比例斤

航摄范围横向每侧应覆盖成图区域以外二个航带20%以上的宽度,纵向各向 条摄影基线。进行航带设计时,宜采用1:50000地形图。

6.1.3飞行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 4同一航带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应小于20m,同一航带上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 应小于30m 5航线的弯曲度应小于3%。 6航迹线偏移应小于像幅的10%。

7 沿路线走廊的纵向覆盖,航带两端应各超出分区范围1条基线以上。 8漏洞补摄时,应根据原设计要求及时进行,宜采用与原摄影相同类型的航摄仪,纵 向覆盖应超出漏洞外1条基线以上。

.1.4摄影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路线所经地域的地理纬度、气候条件以及太阳高度角对地形、地物照射产 生的阴影影响,选择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阴影的影响。 2底片的灰雾密度应小于0.2;底片最大密度应在1.4~1.8之间,极个别的可为 2.0底片最小密度至少应比灰雾密度大0.2;底片的密度差宜为1.0左右;最大密度差应 小于1.4,最小密度差应大于0.6。 3飞机地速产生的最大像点位移在底片上应小于0.06mm 4底片上的框标及其他各类注记标志应清晰、齐全、完整,底片不得有划痕、斑痕、折 伤、脱胶等缺陷。

1像控点宜布设在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应尽量公用。分别布 点时控制范围在像片上所裂开的垂直距离不得大于20mm。 2位于自由边的像控点连线应能控制住测图范围。 3平原、微丘区测图时,像片高程控制点应采用全野外布点。 4像控点距像片边缘应大于15mm,离方位线的距离应大于60mm,离开通过像主点 且垂直于方位线的距离不得大于15mm

师.2.2全野外布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0 0 D A 口 0

0 O 口o 口o 0 0

注:上述四个表中,分子为平面控制点间隔基线数,分母为高程控制点间隔基线数,*表示全野外布点

6.2.5区域网布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航带数为2条及以上时,宜采用区域网布点,其航带跨度应符合表6.2.5 制点间基线数与单航带相同,并应保证区域四周至少有6个平高点。

6.2.5航带区域网允许的最大航带跨度数

2当成图范围不规则时,可采用不规则区域网布点 应布设高程点。当凹角点与凸角点之间距离超过2条 基线时,在凹角处应布设平高点,如图6.2.5。

6。2。6当遇到像主点、标准点位落水,但落水范围的

天小和位置不影响立体模型连接时,可按正常航带布 点,否则落水像对应按全野外布点。

凸出处应布设平高点,凹进处

6.2.7像控点的选刺应符合下列要求

6。2。7像控点的选刺应符合下列要又

1像片平面控制点应选择影像清晰、棱角分明的明显地物点,刺点应准确 透,不得有双孔。

1像片平面控制点应选择影像清晰、棱角分明的明显地物点,刺点应准确,刺孔应小 可透,不得有双孔。 2像片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应选刺在高程变化较小的地方。 628做比控制占敷饰应清晰胆了同一测区不得有重号

6。2.?像片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超过重要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的1/5.高

2加密点的选点要求应按第6.2.7条的规定执行。 3区域网平差时,当相邻航带像片重叠错位,点位不能达到6片公用时,应分别选 4加密时,宜加人湖面、水库水面、GPS测量等辅助数据进行联合平差。 6。3。3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作业中各项限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透明正片的扫描分辨率不得大于25um 2当框标自动识别定位或人工交互方式进行内定向时,框标坐标量测误差应小于 02mmo 3利用影像同名点匹配算法求解立体定向相对定向参数时,平原、微丘区相对定向 的残余上、下视差应小于0.005mm,重丘、山岭区应小于0.008mm。 4影像匹配后,立体模型的连接较差应满足式(6.3.3)的要求。

2加密点的选点要求应按第6.2.7条的规定执行。 3区域网平差时,当相邻航带像片重叠错位,点位不能达到6片公用时,应分别选 点。

1透明正片的扫描分辨率不得大于25um。 2当框标自动识别定位或人工交互方式进行内定向时,框标坐标量测误差应小于 0.02mmo 3利用影像同名点匹配算法求解立体定向相对定向参数时《乡村绿化技术规程 LY/T2645-2016》,平原、微丘区相对定向 的残余上、下视差应小于0.005mm,重丘、山岭区应小于0.008mm。 4影像匹配后,立体模型的连接较差应满足式(6.3.3)的要求。

表6.3.3绝对定向后的精度指标

i:M、为加密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H为加密点的高程中误差。

影像图的应用与制作应根据测设阶段和地形类别参照表6.3.5选用,平

6.3.5影像图的应用与制作应根据测设阶段和地形类别参照表6.3.

公路勘测规范(ITGC102007)

宜采用纠正像片平面图DBJ50∕T-402-2021 地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车场设备,丘陵地、山岭地宜采用正射影像图。

6.3.5影像图的用途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