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2/T 5008-2018 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技术标准.pdf简介:
DB22/T 5008-2018 "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技术标准",是中国江苏省的地方标准,它规定了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又称旋挖桩、螺旋挤土桩)的施工技术、工艺要求、质量控制、验收标准等。这是一种在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的桩基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地基加固和建筑物荷载的承载。
该标准涵盖了桩的直径、长度、桩尖设计、施工设备的选择与操作、成桩质量的检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控制等方面,旨在保证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的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同时,它也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操作指南和质量控制依据,有助于提高桩基施工的效率和精度。
DB22/T 5008-2018 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2.1.6褥垫层 cushion
设置于基础和复合地基之间用以调整桩土应力比,减小桩 均匀沉降的传力层。
2.2.1抗力和材料性能
2016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备考一本通fsk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3.0.1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适用于回填土、黏性土、粉士、砂土、 角砾、圆砾、碎石、粒径小于500mm的颗粒含量小于或等于80% 的卵石、全风化岩、强风化岩、中风化软质岩等岩土层。当需要穿 越水位以下的新近沉积土,以及高塑性黏土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 适用性。 3.0.2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适用于桩基础的基桩、复合桩基的基桩 等各种基础工程。 3.0.3在易出现挤土负效应的深厚淤泥质饱和黏土中施工时,可采 取跳打法施工等措施。 3.0.4在工程设计前,应进行成孔、成桩和静载荷试验,确定设计 及施工控制指标,桩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 规范》JGJ106,当地已有试桩检测数据可参照 3.0.5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的施工,应采用满足技术指标的专用成 桩设备。 3.0.6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应用于复合地基时,桩身可不配钢筋或 在桩身上部配置构造钢筋笼。 3.0.7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基础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 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人 3.0.8桩基的详细勘察,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和现行地方标准《岩土工 程勘察技术规程》DB22/JT147的相关要求,
4.1.1! 螺旋锥体挤土压灌的设计桩身应为等截面体 4.1.2 设计桩径宜为400mm~800mm 4.1.3 桩长应满足承载力设计和长径比要求。 4.1.4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 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 类士不宜小于1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 不宜小于3d。 4.1.5当桩端嵌岩时,嵌岩深度应综合荷载、上覆土层、基岩、桩 径、桩长等因素确定;对于嵌入倾斜的完整和较完整岩断面深度不 宜小于0.5m,倾斜度大于30%的中风化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 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对于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岩和较硬岩 深度不宜小于0.2m。 4.1.6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的钢筋笼配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 关规定。 417螺旋锥体挤士压灌桩的桩身湿凝土及湿凝土保护层厚度应
4.1.7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的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
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 2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4.1.8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4.1.8的规定
表 4. 1. 8基桩的最小中心距
表 4. 1.8基桩的最小中心距
注:d一桩身设计直径
4.2.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砂土和碎石土中桩的极限端阻力取值,宜综合考虑土的密实度,桩端 进入持力层的深径比hp/d,土愈密实,h/d愈大,取值愈高; 桩的岩石极限端阻力指桩端支承于中、微风化基岩表面或进入强风化 岩、软质岩一定深度条件下极限端阻力; 3 全风化、强风化软质岩和全风化、强风化硬质岩指其母岩分别为 frk≤15MPa、frk>15MPa的岩石; 为桩身长度。
4.2.2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的成桩工艺系数。宜取0.6~0.8。 4.2.3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本 标准第4.2.1条及第4.2.2条规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 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 4.2.4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和水平极限承载 力的确定应由同条件下的试桩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 定。
土、碎石土和自重固结已完成的素填土等地基。复合地基设计前, 应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现场实验或试验性施工,以确定设计参 数和处理效果。 4.3.2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宜为桩径的 40%60%。褥垫层材料宜采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石和碎石等, 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
4.3.2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宜为桩
4.3.3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可根据建筑物荷载分布、基础形式和地
基土性状,合理确定布桩参数: 1内筒外框结构内筒部位可采用减小桩距、增大桩径或增加 桩数布桩: 2对相邻柱荷载相差较大的独立基础,应按变形控制确定桩 长和桩距; 3筏板厚度与跨距之比小于1/6的平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 大于1/6且板的厚跨比(筱板厚度与梁的中心距之比)小于1/6的 梁板式筱基,应在柱(平板式筱基)和梁(梁板式筏基)边缘每边 外扩2.5倍板厚的面积范围内布桩: 4.3.4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的间距应根据基础形式、设计要求的复 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土性质及施工工艺等确定,宜取3倍~6倍
4.3.5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
基静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公式估算:
4.3.6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验收应按《复 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执行;其变形计算应按现行行业标 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执行。
5.1.1施工技术和人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工前应熟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 件及图纸会审资料; 2应熟悉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的桩机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 能资料; 3应根据工程特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制定工程质量管理措 施和质量检验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各土层岩土特性桩的规格和数量、工程质 量要求、工期要求; 2 施工平面图:标明桩位、桩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 和临时设施的位置;/ 3 确定桩机、配套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工艺: 4)方 施工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 5)机械设备、材料供应计划; 6)施工管理:工程进度控制;质量保证措施;材料成本控 制;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环保措施。 4应制定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各种预防措施: 5施工前必须对作业人员做好方案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工 作; 6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合理配备人员,建立健全螺旋锥 体挤土压灌桩工程管理人员质量责任制。 5.1.2施工设备和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是螺旋锥体挤 土压灌桩机(含螺旋锥体挤土钻具)、混凝土输送泵、电焊机、气 割设备、全站仪、水准仪、吊车等; 2/应根据桩基设计图中的桩径和桩深、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 的地层情况选用合适型号的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机及配套设备; 3应根据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机说明书进行运输、安装、启 动、工作、拆卸和存放,并定时进行必要的检查、维修和保养;
4应根据桩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要求配备相应的检查工 具; 5采用的设备设施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 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6用于施工质量检验的仪表、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 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7钢材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商品混凝土应具有配合比报 告和原材料检验报告,进场时应分批检验,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 的规定抽取试样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8混凝土的质量和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 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所用混凝土应首选商品混凝土,当不具备商品混凝土 共应条件时,可现场搅拌。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地基承载力所需的 桩身强度和泵送的需要确定; 2)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3)混凝土粗骨料应选用5mm~~20mm的碎石或级配良好的 卵石,且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并将混凝 土骨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指标告知商品混凝土厂家,由商品混凝土厂 家严格把控; 4)混凝土外加剂应有产品质量说明书和产品合格证,外加剂 的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5.1.3施工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处理,地面坡度应不大于3%,地面承 载力应满足施工桩机接地压力要求,地面承载力应不小于180kPa, 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施工钻机能够安全作 业: 2桩机施工区域内,不应有妨碍施工的地下障碍物及地下管 线,当无法避免时,应有符合安全规范的措施; 3桩机作业应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 4/施工场地内应有完善的排水设施; 5/施工作业区应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或围栏,并严禁与施工 无关人员进入: 6临近边坡的桩基应在完成边坡支护后施工; 7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轴线的控制占和水准占应设在不受施
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pdf,施工中应进行复测
5.1.4工程施工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施工工艺参数试验: 1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位置打试桩,试桩的桩径、长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有该场地的代表性; 2成孔试验:检测成孔深度和成孔时间,结合混凝士供应情 况确定混凝土缓凝时间指标,将钻进过程中的电流值整理成表,与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地层性质比对。参照地勘报告中桩端持力层 君土的性能指标,将电流统计值作为本工程的终孔依据,对桩顶和 地面土体的竖向和水平位移进行系统观测; 3成桩试验:确定混凝土浇筑参数和钻杆提钻参数,计算出 本工程的充盈系数;对存在挤土敏感土层、易窜孔土层采用不同施 工间距的成桩试验,以此确定本工程的合理施工间距; 4应根据试桩的参数优化设计、试桩的结果调整施工方案或 施工组织设计。
5.2.1施工工艺流程应符合图5.2.1的规定
图5.2.1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施工工艺流程
5.2.2施工顺序宜符合下列规
1宜先施工长桩,后施工短桩: 2宜先施工大直径桩,后施工小直径桩: 3宜先施工主楼(高层)桩,后施工裙房(低层)桩; 4宜先施工密距桩,后施工疏距桩: 5桩间距小于3倍桩径时,宜采用跳打法施工。 5.2.3桩机就位后必须保证平整、稳固,确保在成桩过程中不发生 倾斜和偏移,桩机上应设置控制深度和垂直度的指示或标尺,并应 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5.2.4施工桩机就位后,应进行桩位复查,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钻 头与桩位点偏差不应大于20mm。
5.2.5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下钻成孔成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般刷(喷)浆工程施工工艺标准5.2.6终止成孔的控制应符合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