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山东省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编制导则(试行)(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1年12月).pdf简介:
《山东省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编制导则(试行)》是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21年12月发布的指导性文件。该导则主要针对山东省内的建设项目,特别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设计工作提供了详细的编制规范和参考标准。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优化城市水循环,增强城市对降雨径流的吸纳、蓄积、渗透、净化和利用能力,以达到缓解城市内涝、保护水环境、提升城市生态质量等目标的城市建设模式。
该导则旨在规范和指导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的编制,包括但不限于对城市雨水管理、绿色基础设施、生态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海绵城市关键组成部分的规划设计要求,同时涵盖了设计原则、技术方法、工程实施、监测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它旨在提升山东省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该导则是试行版本,可能会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和相关技术的发展而进行适时的更新和修订。
山东省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编制导则(试行)(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1年12月).pdf部分内容预览:
3.0.1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的编制应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 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水环境、水安 全、水生态、水资源的需求。兼顾项目建设与流域统筹,注重设施之间的 协同作用,避免碎片化设计。 3.0.2海绵城市项目设计一般分为前期工作和工程设计两部分。前期 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 计和施工图设计。本导则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 段。项目建议书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可参照可行性研究, 3.0.3海绵城市设计文件应明确项目定位,落实上位规划中海绵城市 建设指标,制定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方案,指导后续阶段海绵城市设计,以 保证项目各个阶段海绵城市设计的合理、高效和经济。 3.0.4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的编制应注重海绵设施与市政排水系统的合 理衔接,不应降低市政雨水排放系统的设计标准。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 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景观效果,避免大拆大建或不合理建设 3.0.5海绵城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内容涉及多个专业,一般 由给排水、水利、园林、建筑、道路、结构、电气等专业协同完成,专业 司的协同非常重要,各专业设计深度应满足《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 深度规定》、《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4.1.1说明工程项目建设目的和提出的背景,并简述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编制过程及文件组成等。 4.1.2编制依据 (1)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立项的主要文件和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 建议书及批复文件。 (2)有关的方针政策性文件。 (3)业主的委托书或中标通知书及有关的合同、协议书。 (4)城市总体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详细规划(控规)、系统化 实施方案。 (5)满足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工程地质评价报告。 (6)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 (7)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必要时)。 (8)其他必要的文件、会议纪要等。 4.1.3采用的标准、规范、导则和指南 说明设计中采用的标准、规范、导则和指南。 4.1.4编制原则
合项目特点简述编制原则JC∕T 2073-2011 磷石膏中磷、氟的测定方法,因地制
(1)合同(或协议书)中所规定的范围。
(1)合同(或协议书)中所规定的范围。
4.1.6结论及主要经济指标
简述建设规模、主要设施、项目组成、技术方案等主要工程内容及经 济指标。 4.2项目概况 4.2.1项目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象、水系、工程地质、植被景观 水文、水文地质、地震等)。 4.2.2项目性质及规模(项目区位、项目用地性质、工程范围、主要 建设内容、占地面积、下垫面情况等)。 4.2.3海绵城市上位规划概况(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系统 化实施方案确定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削 减率(以悬浮物SS计)等)、相关规划概况(排水、防涝、防洪等专项 规划)。 4.2.4项目竖向及场地排水条件分析(场地坡度、坡向、雨水径流组 织、排水管网系统及出路等)。 4.2.5初勘资料,重点说明项目区域内各岩土层的渗透性及透水性。 4.2.6项目现状问题和评价,可从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 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改造类项目重点阐述现状问题及改造需求(历史积水 情况、成因等),新建项目阐述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与传统建设模式的区别 及建设效果。
4.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各类下垫面面积及占比,论证项目透水铺装占比及具有调蓄容积的各类海 绵设施(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调蓄池、湿塘等)建设总体规 模。
式中:V一一设计调蓄容积,m: H一一设计降雨量,mm,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取值参 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曲线确定; F一一汇水面积,hm²(进行海绵设施总体规模计算时采用项
2、SS去除率数据来自美国流域保护申心、(CenterForWatershedProtection, CWP) 究数据。 4.4.4海绵设施布局及径流路径论证 根据项目占地面积,建筑布局,场地总体竖向条件(如场地坡向、坊
数据来自美国流域保护中心、(CenterForWater
度等),道路、厂场与周边绿地竖向关系,排水管网布局等划分汇水分区, 结合周边地块高程、有无客水、山洪入侵、有无受纳水体等情况,论证雨 水径流汇集路径,对不透水硬化区域的雨水进行径流控制,合理进行海绵 设施布局。 4.4.5植物选型论证 根据选用海绵设施,如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 雨水湿地、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等的构造、适用性等特 征,结合植物特性(耐淹、耐旱、耐污染、耐冲刷等)、景观效果,提出 不少于2种的植物选型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列出优缺点并推荐确定 方案。 4.4.6设施材料论证 根据选用海绵设施,如透水铺装、排水路缘石、渗井、渗管/渠、湿 塘、雨水调蓄池、调节池、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等的构造、适用性等特征, 结合建设项目对设施材料的承载力、耐久性等要求,提出儿个可能的设施 材料选择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列出优缺点并推荐确定方案。 4.4.7有雨水回用设施的,需要论证雨水利用途径、需水量、回用水 量、回用水水质要求、回用设施规模、主要设备选型及布置等。 4.4.8项目有监测要求的,需要论证监测内容、监测频次、监测点位 平面布置、主要监测设备等。 4.4.9城市水系类项目应在保证满足防洪排涝标准的情况下JT∕T 1106-2016 悬索桥主缆缠绕用S形钢丝,进行海 绵城市方案论证。
4.4.10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可达性论证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可达性论证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价、径流污染 控制评价及生态岸线保护评价等。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价应检查项目各项设施实际径流体积控制规模 该算其所对应控制的降雨量,通过查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 关系曲线图”得到各项设施实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将各设施、无设施控 制的各下垫面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按包括设施自身面积在内的设施汇水 面积、无设施控制的下垫面占地面积加权平均,得到项目实际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 无设施控制的不透水下垫面,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为0;无设施控 制的透水下垫面,应按设计降雨量为其初损后损值(即植物截流、洼蓄量 降雨过程中入渗量之和)获取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或按下式估算其年径流 总量控制率,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水体项目的生态性岸线比例不宜减少。
4.5推荐方案设施设计 4.5.1根据第4.4节论证的推荐方案,细化各个设施的具体设计。 4.5.2常用的海绵设施方案设计内容不应少于以下内容。 (1)透水铺装 1)设计标准,如透水面层、透水基层、透水底基层等应该满足的要 求; 2)设计参数,如材料尺寸、厚度、压实度、强度等, 3)主要材料,如铺装材料、结构层材料,若采用内部排水,还应包 括排水管材、接口形式等; 4)主要施工方法,如土方开挖、基础、基层及面层施工等要求。 (2)排水路缘石 1)材质、截面尺寸,开设透水孔还需说明开孔间距、透水空尺寸等 2)主要施工方法。 (3)下沉式绿地 1)设计标准与参数,如下沉深度、溢流口标高、植物选型、与建筑 基础距离等; 2)主要材料,如溢流口、连接排水管渠管材,位于地下建筑顶面需 要设施排水层的,还应包括疏蔬水片材或疏水管管材等; 3)主要施工方法,如土方开挖、土壤换填、溢流口、连接管基础做 法、植物栽植等,建筑基础有防渗要求的,还需说明防渗措施
(4)生物滞留设施 1)设计标准与参数,如下沉深度、溢流口标高、植物选型、与建筑 基础距离等; 2)主要材料,如溢流口、连接排水管渠管材,位于地下建筑顶面需 要设施排水层的,还应包括疏水片材或疏水管管材等: 3)主要施工方法,如土方开挖、土壤换填、溢流口、连接管基础做 法、植物栽植等,建筑基础有防渗要求的,还需说明防渗措施 (5)渗透塘 1)汇水面积,根据场地坡度、坡、雨水转输方式等,说明渗透塘 实际收水范围; 2)设计标准及参数,如结构、边坡坡度、底部构造、溢流口标高、 唐深、排空时间、植物选型、与建筑物基础距离等; 3)主要材料,如过滤介质层滤料、溢流口及连接管管材、接口形式 等; 4)主要施工方法,如土方开挖、土壤换填、地基处理、滤料铺设、 植物栽植等; 5)安全措施防护措施及警示标志。 (6)渗井、渗管/渠 1)设计标准及参数,如进、出水管设置、管道尺寸、碎石层级配、 结构等; 2)主要材料,如管材、滤料等;
3)主要施工方法,如土方开挖及回填、井室施工、集水管铺设、滤 料铺设等。 (7)湿塘 1)汇水面积,根据场地坡度、坡向、雨水转输方式等,说明湿塘实 际收水范围: 2)设计标准及参数,如池底结构、边坡坡度、进水口和溢流口标高 消能设施、主塘水深、排空时间、植物选型、与建筑物基础距离等: 3)主要材料,如池底材料、进水口、溢流口及连接管管材、接口形 式等; 4)主要施工方法,如土方开挖、地基处理、消能设施、植物栽植等; 5)安全措施防护措施及警示标志。 (8)雨水湿地 1)设计标准及参数,如池底结构、边坡坡度、进水口和溢流口标高 消能设施、调节水深、排空时间、植物选型、与建筑物基础距离等: 2)主要材料,如池底材料、进水口、溢流口及连接管管材、接口形 式、防渗材料等; 3)主要施工方法,如土方开挖、地基处理、消能设施、防渗措施 植物栽植等。 (9)雨水调蓄池、雨水罐 1)汇水面积,根据场地坡度、坡向、雨水转输方式等,说明实际收 水范围;
2)设计标准及参数,如主体结构、进水口和溢流口标高、调蓄容积、 非空时间、防渗、与建筑物基础距离等; 3)主要材料,如主体材料、进水口、溢流口及连接管管材、接口形 式等; 4)主要施工方法,如土方开挖、地基处理、防渗措施等; 5)有雨水回用的CJJ∕T 73-2010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还需说明雨水回用方式。 (10)调节塘、调节池 1)汇水面积,根据场地坡度、坡向、雨水转输方式等,说明调节塘 周节池实际收水范围; 2)设计标准及参数,如池底(体)结构、边坡坡度、进水口和溢流 口标高、消能设施、调节区深度、排空时间、植物选型、与建筑物基础距 离等; 3)主要材料,如池体材料、进出水口连接管管材及配件等: 4)主要施工方法,如土方开挖、地基处理、防渗措施、消能措施 植物栽植等; 5)安全措施防护措施及警示标志。 (11)植草沟 1)植草沟形式,转输式、干式或湿式 2)设计标准及参数,如断面形式、边坡坡度、纵坡、植被高度、植 物选型、滞水层深度等; 3)主要材料,如消能设施、碎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