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HJ 1234-2021 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无人机遥感解译技术规范.pdf简介:
HJ 1234-2021 是一项关于"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无人机遥感解译技术规范"的标准。这个标准主要针对使用无人机进行遥感技术在入河(海)排污口的检测和排查整治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它规定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排污口识别、监测排污情况、评估环境影响、追踪排污行为等方面的操作流程、技术要求、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以及对数据质量、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要求。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排污口排查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或专用传感器,可以在空中对大面积的河海区域进行快速、低成本的巡查,发现并定位排污口,同时获取排污口的实时或历史影像数据,为排污口的管理、环境执法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这个技术规范旨在确保无人机遥感监测的公正、公平、公开,推动环保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提高环保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HJ 1234-2021 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无人机遥感解译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无人机遥感解译技术规范
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无人机遥感解译技术规
本标准规定了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无人机遥感解译的工作流程、解译准备、解译对象与标志 库、遥感解译、质量控制、成果提交等。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无人机影像开展入河(海)排污口的第一级排查工作。
5.1.1无人机影像要习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6-2007》5.1.2卫星影像要求
对于禁飞区及少量无人机影像缺失区域,可采用卫星遥感影像代替, a) 基本要求:卫星影像基本要求按GB/T15968的规定执行; b 空间分辨率要求:空间分辨率优于1m; c)时间要求:卫星影像成像时间与所替代无人机飞行时间接近,间隔要求不超过12个月 d)其他要求:影像应无云覆盖,无明显噪声和缺行。
5.2.1无人机影像处理
无人机影像处理按HJ1233的规定执行。
5.2.2卫星影像处理
卫星影像处理按GB/T15968的规定执行。
图1入河(海)排污口无人机遥感解译流程
无人机遥感影像解译对象包括疑似入河(海)排污口和可疑区域
6.2.2建立解译标志
影像解译标志建立包括以下方面,并参考附录A建立 a 建立实地调查数据与无人机遥感影像实例对应关系: 根据实地调查地面照片的拍摄点经纬度, 照片方位和拍摄距离,得到入河(海)排污口位置,以此为中心点对无人机影像实例进行裁切, 裁切后无人机影像完全覆盖入河(海)排污口; b)对没有在野外实地进行 于调查与记录的,根据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建立相应的入河(海)排污口 解译标志; c) 根据入河(海)排污口类型, 以及入河(海)排污口地理位置、水系特征、产业布局等特点, 在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参考入河(海)排污口的颜色、1 色调、纹理、形状、大小、阴影、 图案、位置、布局等, 建立入河(海)排污口解译标志; d)解译标志需按照入河(海)排污口类型提供影像特征、空间特征、无人机影像解译标志以及备 注等信息。明确的解译影像标志特征有人工修建较规则的口门、污水排出形状、颜色异常、温 度异常的排水或受纳水体,明确的解译空间特征有入河(海)排污口分布所相邻的企事业单位、 农田、矿区、生活居民点、沿江及河道、污水处理设施等地物。解译标志表参照附录表A.1, 解译标志遥感影像示例参照附录表A.2; e)按照排查要求,以地理特征、产业布局、流域水文特征等特点相同的区域为单元构建解译标志,
人河(海)排污口信息源制备的具体技术要求包括: a)对图像上入河(海)排污口与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如入河(海)排污口与水系 岸线、地形、居民用地类型、地表覆盖物之间的关系,入河(海)排污口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 化和联系等; b) 制备水系、地形地貌、人口聚集区、工业聚集区、养殖、种植业等信息源; c)从系统的地学观点方面为图像上疑似入河(海)排污口的属性、类别和关系作解释并做综合分 析,确定解译的重点区域及其重点解译的疑似入河(海)排污口类型,并建立入河(海)排污 口遥感解译先验知识。
利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系统,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环境下,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进行 河(海)排污口影像解译,具体技术要求包括: a)根据解译标志,对可见光、热红外、倾斜摄影等遥感影像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进行疑似入 河(海)排污口和可疑区域信息提取; b 判读顺序:从影像顶部开始,然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连续判读; c 判读影像显示比例:无人机影像在目视判读时,影像显示比例优于1:500; d 属性赋值:在解译信息矢量层的属性表中添加要素信息的属性,属性信息见表1; e 解译数据格式:shapefile格式矢量文件。
表1疑似入河(海)排污口、可疑区域属性
入河(海)排污口影像解译满足下列要求 a)解译对象涵盖疑似入河(海)排污口, ,包括直接或通过管道、沟、渠、涵闸、隧洞等排污通道 向河(海)环境水体排水的所有口门,具体类型按HJ1235规定执行; b 解译对象涵盖疑似存在入河(海)排污口的区域,包括垂是、桥梁、滨河坑塘、水色异常区域、 穿过工业/人口集聚区的沟渠岸线等; c 解译结果覆盖全部排查范围,无入河(海)沟渠遗漏 d) 相近水系、地形、地貌的区域解译结果一致,近似疑似入河(海)排污口的解译标准一致; e) 疑似入河(海)排污口、可疑区域等空间误差不超过4个像元; f 剔除地表冲沟、山体渗水等非排口情形的解译结果,具体按HJ1232规定执行; g) 解译对象属性信息完整,无缺项; h) 质量控制应符合本标准“8质量控制要求”的规定
采用人机交互逐个核查目视解译疑似入河(海)排污口和可疑区域数据,由人工判断数据的规范性、 准确性、一致性,解译结果内业检查准确率不低于95%。对于解译有异议的疑似入河(海)排污口和 可疑区域需要实地核实修正。
质量检查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一致性四个方面: a)完整性审核:审核解译结果是否覆盖全部排查范围,解译对象是否涵盖疑似入河(海)排污口、 疑似存在入河(海)排污口的区域,解译对象属性是否完整; b) 规范性审核:审核疑似入河(海)排污口和可疑区域数据坐标系统、属性字段、数据格式、表 述方式等是否与标准相符: C 准确性审核:审核疑似入河(海)排污口和可疑区域数据的空间位置准确性、属性准确性以及 错判、漏判情况; d)一致性审核:审核疑似入河(海)排污口和可疑区域数据在相近水系、地形、地貌的区域解译 结果一致性,类型相同的疑似入河(海)排污口和可疑区域的解译标准一致性,以及疑似入河 (海)排污口和可疑区域空间统计数据与上报文档数据的一致性,
8.2.1核查时间节点
a 根据核查目标、区域气候条件、 自然地理、地貌、 人口集聚等特征确定核查区域,按照市级行 政界限确定: b) 解译疑似入河(海)排污口数量500个以下(包含500个),核查区域不低于3个样方; 解译疑似入河(海)排污口数量500个~1000个(包含1000个),核查区域不低于5个样方; d 解译疑似入河(海)排污口数量1000个~1500个(包含1500个),核查区域不低于7个样方; e 解译疑似入河(海)排污口数量1500个~2000个(包含2000个),核查区域不低于10个样 方; f 疑似入河(海)排污口数量2000个以上,核查区域不低于12个样方; 采用1km×1km正方形样方; h) 核查样方应均匀分布于市级行政区排查范围内。
8.2.5.1解译准确率
DB62∕T 3158-2019 表面增强竖丝复合岩棉板(PRR)建筑保温应用技术规程入河(海)排污口解译准确率的具体要求包括: a)解译成果质量评价根据实地调查的入河(海)排污口准确率确定; b)解译准确率按照公式(1)计算:
8.2.5.2解译漏判率
结果处理包括下列内容: a)质量检查中发现质量问题时,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交解译作业部门进行修正; b)当问题较多或性质问题较严重时,可将部分或全部成果退回解译作业部门重新处理,再次进行 最终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 C)质量检查通过后,解译结果形成第一级排查对象清单,作为第二级排查靶向且标
提交的成果应准确、清楚、齐全,且经过检查和验收,成果清单应包括下列内容: a)疑似入河(海)排污口解译矢量数据,为点状Shapefile(.shp)矢量格式: b 疑似入河(海)排污口属性数据,为点状shapefile矢量数据属性表,属性内容及要求见表1: c)可疑区域解译矢量数据,为面状Shapefile(.shp)矢量格式; d)可疑区域属性数据,为面状shapefile矢量数据属性表,属性内容及要求见表1; e)入河(海)排污口解译统计报告,Word(.doc/.docx)格式或PDF(.pdf)格式,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解译标志库
入河(海)排污口无人机遥感影像解译标志来
GBT51294-2018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pdf表A.2入河(海)排污口无人机影像解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