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0296-2014 管井技术规范.pdf

GB20296-2014 管井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6455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20296-2014 管井技术规范.pdf简介:

GB20296-2014《城市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是中国关于城市给水管道工程的技术标准,其全称为《城市给水管道工程》。该标准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主要规定了城市给水管道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它包括了管井的设计和管理,如管井的尺寸、结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安全防护、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GB20296-2014标准的实施,对于保证城市给水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它旨在确保城市供水设施的耐久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也对保护环境,防止水源污染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具体内容涉及管井的选址、设计、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对于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使用单位都有强制性的指导作用。

GB20296-2014 管井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不同深度井段的长度及变径位置; 2 开口井径; 3 安泵段井径; 4 开采段井径; 5 终止井径; 6 封闭位置及材料; 7 井的附属设施。 5.1. 6 井管配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与井身设计相匹配的井管长度和井管管径; 2 合理选择不同用途、不同材质和不同管径的井管; 3 取水自的层中过滤管的配置应与所设计的过滤器类型相 适应。 5.1.7 过滤器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过滤器的类型及结构; 当为非填砾过滤器时,过滤管的材质、规格、长度和下置

位置; 3当为填砾过滤器时,除应包括本条第2款的内容外,还应 有滤料的材质、规格、充填位置和厚度等内容。

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pdf5. 2 并身结构设讯

5.2.1井身结构应根据取水(回灌)目的层的岩性、厚度、埋深、富 水性、水力性质、上覆地层的特征及钻进工艺进行设计,并宜符合 下列规定: 1宜按成井要求确定开采段井径; 2宜按地层、钻进方法确定井段的变径和相应长度; 3宜按井段变径需要确定井的开口井径; 4在松散层中,当并深小于100m时,可一径到底;井径宜为 500mm~800mm。 5.2.2开采段并径应根据管并设计出水量,以及充许并壁进水流 速、含水层理深、开采段长度、过滤器类型及钻进工艺等因素综合 确定,

5.2.1井身结构应根据取水(回灌)目的层的岩性、厚度、理深、富 水性、水力性质、上覆地层的特征及钻进工艺进行设计,并宜符合 下列规定: 1宜按成井要求确定开米段井径; 2宜按地层、钻进方法确定井段的变径和相应长度; 3宜按井段变径需要确定井的开口井径; 4在松散层中,当井深小于100m时,可一径到底;井径宜为 500mm~800mm。 5.2.2开采段并径应根据管并设计出水量,以及充许并壁进水流 速、含水层理深、开采段长度、过滤器类型及钻进工艺等因素综合 确定。 5.2.3松散层中非填砾过滤器管井并的开采段井径应大于设计过 滤管外径50mm,填砾过滤器井的开采段井径应大于设计过滤管 外径150mm~300mm。 5.2.4岩体地区不安装过滤器管井的开采段井径应根据含水层 的富水性和设计出水量确定,并不得小于150mm。 5.2.5供水管井深度应根据目的含水层(组、段)的埋深、厚度、水 质、富水性、出水能力和下置沉淀管等因素综合确定。其中热源井 的深度不宜超过200m。 5.2.6降水管并的深度应根据经计算得出的设计动水位(压力水 头)埋深、最下一个降水目标层的理深、最下一段过滤器工作部分 的长度和沉淀管的长度等综合确定。降水管并的深度可按下列公 式计算: 疏王#

Hw =Hw1+Hw2 +Hw3 + Hw6 Hw2 = ir

0.20m,并应防止杂物的进入,

5.3.1并管长度应和并身结构设计相匹配。当并底为松散层时, 井管可短于井身长度1m~2m。并管底部应封底。 5.3.2安泵段并管内径应根据设计出水量及测量动水位仪器的 需要确定,并宜大于选用的抽水设备标定的最小并管内径50mm。 5.3.3松散层中,管井开采段过滤管的外径应符合本规范第 5. 2. 3 条的规定。

5.3.4岩体上部有松散覆盖层或不稳定岩层应设置开壁管 段岩体破碎易班塌部位应设置过滤管,管外径应小于井身 50mm.

为 2m~10m,降水管井宜小于 3m。

1并管应具备抗压、抗拉、抗弯强度。必要时应进行相应的 强度验算。 2应无缺损、裂缝、弯曲等缺陷,管端口面与管轴线应垂直且 无毛刺。 3内壁应光滑、圆直,并应满足洗并及捆水设备要求。 4长期使用的井管应具有相应的抗腐蚀能力。

5.4.1过滤管的直径应根据管并设计出水量、过滤管长度、选用 管材的规格、过滤器的有效孔隙率和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确定。

5.4.1过滤管的直径应根据管并设计出水量、过滤管长度

1骨架管的穿孔形状、尺寸及排列方式应按管材强度和加工 工艺确定,孔隙率宜为20%~30%。 2骨架管上应有纵向垫筋。垫筋高度宜为6mm~8mm,垫

筋间距宜保证缠丝距管壁2mm~4mm,垫筋两端应设挡箍。 3缠丝材料应采用无毒、耐腐、抗拉强度大和膨胀系数小的 线材。缠丝断面形状宜为梯形或三角形。 4缠丝不得松动,缠丝间距允许偏差为设计丝距的土20%。 5.4.3过滤器外层进水面孔隙率应包括缠丝过滤器缠丝面孔隙 率、包网过滤器包网面孔隙率和填砾过滤器填砾面孔隙率,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式中:P一 包网面孔隙率(%); β一包网孔隙率(%)。 2)当垫筋外未缠丝,滤网包在垫筋外时:

3)当滤网与骨架管之间无垫筋、缠丝分隔时:

式:n一骨架管孔隙率(%)。 3填砾过滤器填砾面孔隙率宜按滤料颗粒的孔隙度确定,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填砾过滤器骨架管缝隙尺寸宜采用D10;

2)填砾过滤器骨架管为缠丝或包网过滤管时,填砾过滤器 填砾面孔隙率宜按滤料颗粒的孔隙率和相应的缠丝或包 网面孔隙率的乘积确定。 注:D1o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质量累计为1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5.4.4填砾过滤器滤料的充填厚度和高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滤料厚度宜为75mm~150mm; 2滤料高度宜超过过滤管的上端5m~10m,下部宜低于过 滤管底端2m~3m。 5.4.5非均质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中设计滤料规格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分层填砾时,应分层设计滤料规格,细颗粒含水层滤料的 充填高度应超过细颗粒含水层的顶板和底板; 2难以分层填砾时,应全部按细颗粒含水层要求进行; 3粗颗粒含水层中间有薄层细颗粒含水层透镜体或夹层时, 宜封闭细颗粒含水层。 5.4.6 双层填砾过滤器,其滤料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层滤料,宜按本规范第5.4.12条的规定执行; 2 内层滤料,宜为外层规格的4倍~6倍; 3 滤料厚度,外层宜为75mm~100mm,内层宜为30mm~ 50mm; 4内层滤料网笼宜设保护装置。 1供水管井过滤器设计 5.4.7供水管并过滤器类型选择,应根据含水层的性质按表 5.4.7采用。

外层滤料,宜按本规范第5.4.12条的规定执行; 内层滤料,宜为外层规格的4倍~6倍; 3 滤料厚度,外层宜为75mm~100mm,内层宜为30mm~ 50mm; 4 内层滤料网笼宜设保护装置。 1供水管井过滤器设计 5.4.7供水管并过滤器类型选择,应根据含水层的性质按表 5.4.7采用

5.4.7供水管并过滤器类型选择,应根据含水层的性质 5. 4. 7 采用

表5.4.7过滤器类型选择

注:1供水管井不宜采用包网过滤器,不得包棕皮; 2有条件时,宜采用桥式过滤器(管); 3填砾过滤器不包括贴砾过滤器

5.4.8供水管井过滤器的制作材料,应根据地下水水质、受力条

5.4.9当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或容易结垢时,供水管井过

1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当采用抗腐蚀性差的材料时,应 故防腐蚀处理; 2含水层颗粒组成较粗时,宜采用不缠丝过滤器; 3缠丝过滤器的缠丝材料宜采用不锈钢丝、铜丝或增强型聚 乙烯滤水丝等耐腐蚀性材料

1均质含水层中,过滤器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含水层厚度小于30m时,宜取含水层厚度或设计动水位 以下含水层厚度; 2)含水层厚度大于30m时,可采取分段取水方案,布置在 不同取水深度的管井,其单井过滤器长度不宜大于30m。 2非均质含水层中,过滤器应安置在主要含水层部位,其长 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层状非均质含水层,过滤器累计长度宜为30m; 2)裂隙、溶洞含水层,过滤器累计长度宜为30m~50m。 3过滤器的长度应按设计动水位以下计算。

11供水管并非填砾过滤器的进水缝隙尺寸,应根据含水月 粒组成和均匀性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碎石土类含水层,宜采用dso; 2 砂土类含水层,宜采用dso;

注:d20为碎石土类含水层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质量累计为20%时的最大 粒直径;d50为砂土类含水层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质量累计为50%时的 大颗粒直径。

5.4.12供水管井填砾过滤器的滤料规格可按下列

GTCC-018-2018 43kgm~75kgm钢轨Ds0 = (6 ~ 8)ds0

式中:D50 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质量累计为50%时的 最大颗粒直径。 2碎石土类含水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 d..<2 mm 时

D50 = (6 ~ 8)d2

5.4.13降水管并过滤器类型选择可按本规范表5.4.7选用,砂 土类含水层采用包网过滤器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5.4.14降水管井过滤器制作材料的选择,应根据过滤器的受力 条件和经济合理因素确定,可不计地下水质因素。 5.4.15降水管井过滤器长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8 ~ 12)d

中:D50 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质量累计为50%时的 最大颗粒直径; 含水层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质量累计为50%时 的最大颗粒直径(mm)。 2 碎石土类含水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d20<2mm时,可按下式计算:

Dso = (8 ~ 12)d2d

6管并设计出水量的确定6.1一般规定6.1.1出水量设计应包括井群总出水量和单井出水量两部分。6.1.2出水量的计算公式应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合理选择,也可按勘察报告中的公式或本规范附录A的有关规定计算。6.1.3井壁充许进水流量和过滤管充许进水流量应根据管并结构、含水层岩性及渗透性计算。6.1.4管井设计出水量应小于管井出水能力,管井出水能力应受并壁充许进水流速和过滤管充许进水流速的制约。松散层中管井的设计出水量应小于并壁充许进水量和过滤管充许进水量的要求,岩体中的管并应小于过滤管充许的进水量要求。6.1.5管并井群设计时,应设置备用管井。备用管井的数量宜按设计总出水量的10%~20%确定,且应至少设置一口。6.2供水管井设计出水量的确定1生活、生产用水管井设计出水量的确定6.2.1井群设计的总出水量应小于开采地区地下水充许开采量。地下水充许开采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的规定执行。6.2.2供水管并出水能力应以该并过滤管的充许进水流量表示DG/TJ08-2267-2018标准下载,并应按下式计算确定:Qg = 元nVgD.L(6. 2. 2)式中:Q一一过滤管的允许进水流量(m²/s);ni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率,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24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