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104-2015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pdf

SL104-2015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6446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104-2015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pdf简介:

SL104-2015《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的一项技术标准,全称为《水利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程》。这个规范主要针对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特别是洪水计算和防洪设计方面,提供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参数选取、计算流程和要求。

SL104-2015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概述了洪水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设计洪水的概念、类型和计算方法。 2. 规定了洪水频率、设计洪水、洪水过程线等重要参数的计算和选取方法。 3. 对于不同类型水利工程(如水库、河道、堤防等)的洪水计算,提供了具体的设计要求和计算步骤。 4. 强调了洪水风险评估和防洪措施设计的重要性,包括洪水淹没范围的确定、防洪标准的设定等。

这个规范对于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经济和合理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水利行业设计人员必须遵循的规则之一。

SL104-2015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计排涝水位,统筹考虑防洪、供水、灌溉、航运、水利血防、生

态保护以及城镇发展等综合利用要求,经综合分析确定。

5.3.1排水闸的设计排涝流量应根据排水工程系统情况和设计 要求确定。有蓄涝区时,应进行蓄排涝计算推求设计排涝流量; 无蓄涝区或蓄涝区很小时,宜以排水河(沟)道设计排涝流量作 为设计的依据。

T/CECS 10029-2019 绿色建材评价 建筑密封胶5.3.2排水闻的闻上设计水位应根据涝区特点分析确定。无

涝区或蓄涝区很小的排水闻可采用排水河(沟)道设计排涝流 相应的闻前水位;有蓄涝区的排水闸的闻上设计水位可采用蓄 区设计蓄涝水位。

3.3排水闸的闸下设计水位,可采用蓄涝区、闸下排水河 勾)道或承泄区设计水位。汛期宜按抢排要求确定,冬春季可 用多年枯季平均水位,

5.3.4其有挡潮作用的排水闸的闸下设计水位应考虑天文潮的 周期性、台风、洪水、河道冲淤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实测典 型潮位过程线法或潮位分离法推求。 具有挡潮作用的排水闸的闸上设计水位,可结合闸底板高程 和闻宽比选,按设计排涝流量过程和闸下潮水位过程,通过蓄排 涝计算确定。

5.3.5排水闸底板高程和闸宽应根据设计排涝流量、闸上

计水位、蓄涝区运用方式等,进行蓄排涝计算并经过方案比较 定。大型排水闸的规模可选择相应于治涝标准的典型年流量过 和相应的闻下设计水位过程进行蓄排涝计算确定,必要时可采 长系列资料进行蓄排涝计算来确定排水闸的规模

4.1排水泵站的设计排涝流量,应根据排水要求计算确定。

5.4.1排水泵站的设计排涝流量,应根据排水要求计算

1通过排水河道直接排除涝区涝水的泵站,宜按排水河 (沟)道设计排涝流量的计算方法确定。

2从蓄涝区向外排水的泵站,应根据设计暴雨、相应蓄涝 区的入流过程线和设计排涝历时进行调蓄计算,以最大出流量作 为设计排涝流量。 3对既排涝区涝水又排蓄涝区积水的泵站,可先排涝区涝 水、后排蓄涝区积水,按本条1款、2款所述方法分别计算排涝 流量,以其大者作为设计排涝流量。 4闸站结合的排水泵站的设计排涝流量应按充分利用排水 闸自流抢排、余水由排水泵站抽排的原则确定

1设计水位应取由涝区设计排涝水位推算到站前的水位; 对有蓄涝区或与内排站联合运行的泵站,设计水位应取由蓄涝区 设计水位或内排站出水池设计水位推算到站前的水位。 2最高水位应取由涝区充许最高涝水位推算到站前的水位; 对有蓄涝区或与内排站联合运行的泵站,最高水位应取由蓄涝区 最高蓄涝水位或内排站出水池最高水位推算到站前的水位。 3最低水位应取按降低地下水埋深或蓄涝区允许最低水位 的要求推算到站前的水位。 平

5.4.3排水泵站出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设计水位可取与涝区排涝期间相同标准的承泄区平均水 位。对于重要的排水泵站,经论证可适当提高。承泄区水位受潮 汐影响时,可采用排涝期多年平均高潮位。 2最高水位可取历年排涝期间承泄区最高水位的平均值 对重要的排水泵站,经论证可适当提高。承泄区水位受潮汐影响 时,应分析涝区涝水与天文潮、风暴潮遭遇情况,选取较不利组 合分析确定。 3最低水位应取承泄区历年排涝期最低水位的平均值或最 低潮水位的平均值。 4平均水位应取排涝期承泄区多年日平均水位或多年日平 均潮位。

5.4.4排水泵站的设计洪水位按泵站建筑物相应的防洪标准

5.4.4排水泵站的设计洪水位按泵站建筑物相应的防洪标准和 泵站所在堤防的防洪标准经综合比较确定

5.4.4排水站的设计供

1设计扬程应按泵站出水池、进水池设计水位差并计入水 力损失确定。在设计扬程下泵站排水能力应满足设计流量要求。 2平均扬程可按加权平均净扬程计入水力损失计算;或按 泵站进水池、出水池平均水位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在平均扬 程下水泵应在高效区工作。 3最大扬程宜按泵站出水池最高水位与进水池最低水位之 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当出水池最高水位与进水池最低水位遭 遇的儿率较小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最大扬程可适当降低。 4最小扬程宜按泵站出水池最低水位与进水池最高水位之 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当出水池最低水位与进水池最高水位遭 遇的几率较小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最小扬程可适当提高。 5.4.6排水泵站每天正常开机小时数,电排泵站可采用22~

5.4.6排水泵站每天正常开机小时数,电排泵站可采月

24h,机排泵站可采用20~22h

5. 5 承泄区与蓄涝区

5.5.1承泄区的设计水位,应根据承泄区特点、排水系统与承 泄区联接形式、承泄区与涝区暴雨的遭遇关系,并考虑涝区排水 时雍高水位的影响等合理选定。 5.5.2排水系统出口位置及与承泄区的联接方式,应根据排水 系统出口设计水位与承泄区设计水位,通过分析比较确定。 5.5.3涝区内应安排一定的蓄涝区,蓄涝容积可根据选定的设 计蓄涝水位和蓄涝起始水位及蓄涝区水位一容积曲线确定。 5.5.4蓄涝区设计蓄涝水位应根据蓄涝区淹(浸)没情况、涝 区内涝水自排要求和由内排站提排入蓄涝区的情况综合分析 选定。 5.5.5蓄涝起始水位应根据蓄涝及供水、灌溉、航运、水产、

5.1承泄区的设计水位,应根据承泄区特点、排水系统与承 区联接形式、承泄区与涝区暴雨的遭遇关系,并考涝区排水 雍高水位的影响等合理选定

生态、水利血防等要求,经综合分析选定。有防渍和防治盐碱化

要求的涝区,蓄涝起始水位应考虑作物耐渍深度或地下水临界深 度的要求。

接方式和综合利用要求合理拟定。汛期应尽可能抢排;非汛期应 考虑蓄涝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及防渍、防治次生盐碱化的要求将 水位控制在合理高程

5.5.7有闻控制的蓄涝区的设计排涝流量,应根据设计暴雨推

求相应的入流过程线,并按照拟定的运用方式,进行蓄涝区的调 蓄计算,以其排涝流量过程线的最大流量确定。无控制的蓄涝区 的设计排涝流量,应通过自然滞蓄演算计算确定

6城乡供水工程水利计算

6.1.1城乡供水工程水利计算应根据供水水源特点、供水对象 用水要求,进行来水、用水及水量平衡等计算分析,通过径流调 节计算确定供水工程特征指标和运用方案。 6.1.2设计水平年各用水户的需水量应在调查历史和现状用水 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 节约用水和加强用水管理等因素进行需水预测分析。 6.1.3城乡供水工程设计保证率应采用历时保证率,并根据供 水对象所属行业、区域的有关规定确定,取值范围可为95%~ 97%。对调节性能较高的供水水库,可以旬或月为计算时段;对 无调节能力的引水工程、供水泵站,应以日或旬为计算时段。 6.1.4城乡供水工程供水量不足时,其破坏深度不应大于

6.1.1城乡供水工程水利计算应根据供水水源特点、供水对象 用水要求,进行来水、用水及水量平衡等计算分析,通过径流调 节计算确定供水工程特征指标和运用方案

6.1.5城乡供水工程水利计算应分析特枯年、连续枯水年

.2.1供水水库的水利计算,应通过水库调节计算,分析供水 量、调节库容与供水保证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选择水库特征指 标和制定运用方案提供依据

.2.2供水水库径流调节计算应采用长系列法,径流系列资料 缺乏时也可采用代表年法。必要时采用概率法对计算成果进行检 查。概率法计算公式见附录A。

6.2.2供水水库径流调节计算应采用长系列法,径流系列

6.2.3供水水库的径流调节计算,应进行水库的来水过程

用户的需水过程和水库水量损失等计算,通过水量平衡分析,计 章不同特征水位方案的水库供水量、供水保证率和破坏深度,通

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水库死水位、正常蓄水位等特征指标。

6.2.4调节性能为年调节及以上的供水水库应编制水库调度图

1保证供水区:上限为防破坏线,下限为降低供水线。 2降低供水区:上限为降低供水线,下限可为死水位。若 水库死库容较大时,可在死水位以下增设限制供水区。 3若用水地区有利用余水的需要,可增设加大供水区。加 大供水区的上限为正常蓄水位(汛期为汛期限制水位),下限为 防破坏线。

用长系列来水和需水过程进行调节计算,检验能否满足设计供水 保证率和破坏深度要求。如不能满足要求,应修改水库调度图及 计算成果,必要时调整水库特征水位。

6.3.1引水工程应通过引水口断面水量平衡计算,分析引水流 量、引水量和设计供水保证率之间的关系,为选择引水工程的特 征指标提供依据。

6.3.2引水工程的引水流量和引水量应根据来水和需水过程,

计引水流量。如缺乏长系列来水量资料,可采用代表年法计算。

6.3.4引水闸(涵)前设计水位应根据取水方式、取水河道特

1无坝引水时JGJ∕T 435-2018 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闸(涵)前设计水位应采用满足供水保证 率要求的河道内引水期最低日(或旬)平均水位确定,并应考虑 大量引水后河道内水位下降、上游水库调节、下游湖库顶托、河 道外用水、河道冲淤变化和闸(涵)前引水渠内水面比降等因素

对水位的影响。 2有坝引水时,闸(涵)前设计水位应根据闸后设计水 加过闸设计水头损失确定。

加过闸设计水头损失确定。 6.3.5引水闸(涵)的防洪特征水位按下列规定确定: 1无坝引水时,位于防洪堤上的引水闸(涵)的防洪特征 水位应根据引水闸(涵)的防洪标准和所在堤防的防洪标准分析 确定,且不低于防洪堤的防洪特征水位;其他位置的引水闸 涵)的防洪特征水位应按其相应的防洪标准分析确定。 2有项引水时,引水闻(涵)的防洪特征水位应与拦河坝 的防洪特征水位一致。

6.3.5引水闸(涵)的防洪特征水位按下列规定确定:

6.4.1供水泵站进水池的设计水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从河流或湖泊取水时,设计水位应取泵站供水期相应设 计保证率的最低日平均水位。 2从水库取水时DB13(J)∕T 8466-2022 间隔梯形槽复合保温板应用技术标准,设计水位应取水库死水位。 3从渠道取水时,设计水位应取设计提水流量时的相应水 立,并考虑渠道运行水位降落的影响。 4从感潮河段取水时,设计水位应取相应设计保证率的最 低日平均潮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