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865-2021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技术导则.pdf简介:
TCECS 865-2021,全称为《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技术导则》,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技术标准。该导则主要针对海绵城市的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系统和规范化的指导。海绵城市是中国城市新型发展模式,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建设,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雨季时能有效吸收和储蓄雨水,减少洪涝灾害,并在旱季时将储存的雨水释放出来,用于城市绿化、景观、灌溉等,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TCECS 865-2021详细规定了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的编制流程、方法、技术要求、设计原则、评估指标等内容,包括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城市绿化系统、水生态系统、防洪排涝系统等各方面的设计和管理。它旨在确保海绵城市项目的科学性、经济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是海绵城市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TCECS 865-2021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技术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原因导致编制范围与排水分区无法一致时,要考虑排水分区的 整性,将所在排水分区作为研究范围,统筹考虑编制范围外各 素(上下游、左右岸)对编制范围的影响。
3.1.8借助数学辅助分析城市内涝积水、水环境污
臭水体的现状成因分析GB 51376-2019-T:钴冶炼厂工艺设计标准(无水印,带书签),并定量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为多方案
城镇内涝防治系统的数学模拟可参考现行团体标准《 镇内涝防治系统数学构建和应用规程》T/CECS647的有 规定。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针对编制范围的突出水问题,重点解 劳积水、黑臭水体或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需统筹解决水
决内涝积水、黑臭水体或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需
生态、水资源等问题。 编制海绵城市系统方案要立足流域或排水分区,以水循环系 统为纽带,统筹优化工程方案,加强工程项目之间的衔接,突出 建设的连片效应,避免碎片化。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要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 全过程工程体系,制定有效的规划管控保障体系,
3.2.2海绵城市系统方案应充分考虑编制范围的自然和本
2.2海绵城市系统方案应充分考虑编制范围的自然和本底
,结合城市涉水问题和发展需求,城市建成区和规划新建区分 施策。城市建成区以问题导向为主,结合城市更新,系统解决 市现状涉水问题;规划新建区以目标导向为主,多角度多维度 控开发,强化各项指标落实。
3.2.3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在考虑实际条件,突出工程方案
可行性的同时,还要考虑远期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如市政基础 设施建设时,应结合建设发展合理预测其规模,避免未来反复 改造。
3.2.4海绵城市系统方案要贯彻落实尊重自然、顺应
态优先的战略,正确处理河湖水系自然生态功能同建设项目的关 系,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对雨水的滞蓄和净化作用
3.3.1排水分区划定是开展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的重要工件
3.3.1排水分区划定是开展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的重要工作 内容,是开展源头雨水径流控制、制定工程建设方案、明确竖向 管控要求、开展海绵城市监测和评估的基础工作。对现状建成区 和规划新建区域,排水分区划分有所差异,这里提出了排水分区 划分时应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以更好地支撑海绵城市系统方案 编制。有上位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应尽量与规划中的排水 分区保持一致。
区域,排水分区边界往往不能与河流水系等天然流域分区完全
保持一致,综合现状和规划排水系统的服务范围进行确定,并兼 颐海绵城市建设管理需求,与城市水系、城市道路和用地布局结 合,因地制宜确定边界。例如,一些城市雨水径流排放往往受到 铁路、高速公路、调水工程、地铁站、高架快速路等重大设施的 切割,排水分区边界与自然汇水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部 分平原城市雨水径流汇水不明显,从方便管理的角度,往往以道 路作为边界,确定排水分区边界。 对于下凹式桥区等特殊区域,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排水工程 规划规范》GB50318中关于立体交叉下穿道路和路堑式路段排 水分区的划定要求。很多下凹式立交桥产生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强降雨时,立交桥排水设施的排水分区发生了改变,收集了过 多客水,导致内涝。因此需要合理确定其排水分区边界,并避免 分区外的雨水进入。
3.4.1海绵城市系统方案涉及水文、水生态、给水排水、环境 工程、水资源管理等多学科专业,且对工程方案定量化要求较 高,在系统方案编制中使用作为工具,通过反复计算和模拟 验证,可以辅助优化方案,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 达到既定的治理目标。 1方案编制前,利用评估现状,借助空间分析技术, 分析研究区域下垫面特征,获取用地分类与土壤等数据,辅助划 定排水分区,识别低洼地段。耦合降雨、河道、管网、现状基础 设施等资料,评估现状径流特征,评估现状问题与风险。 2在水环境改善和水安全保障方案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使 用产汇流、城市排水管网和河道、面源污染、水环 境等一种或多种,开展设施种类选择、设施参数确定 设施布局等不同情景模拟及方案比选等,开展不同整治方案对城 市内涝防治、河湖水体水环境改善效果的模拟和比选
3在效果评估环节,因地制宜选择类型,定量评估系 统方案实施后,近远期可实现的目标包括城市内涝防治、河湖水 环境质量、合流制溢流频次、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重要指标的目 标可达性,从而提高系统方案的指导性。 3.4.2数据的准确与完整是构建的基础。开展构建需 要的数据较多,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图、现状和规划土地利用 图、现状和规划路网、现状排水管渠普查图、规划排水管渠分布 图和水力计算成果、现状和规划排水管渠附属设施水力参数、分 钟级降雨数据、长短历时降雨雨型、现状和规划水系水力参数、 现状水系水文水质监测数据等。数据缺失,短时间内难以补充 的,可以适当开展数据概化,一般主要为原始管网数据的概化, 包括适度删减出户管和毛细管、简化雨水篦子和检查井等。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对模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要求较 高,对于基于现状数据构建的,采用实测的流量、降雨、液 位、水质、水文、内涝积水记录等数据开展各项参数的率定 与验证工作。对于基于规划数据构建的,无法进行参数率 定,例如新建区域的内涝防治或水环境,重点对参数选 取的合理性进行论证。例如,可采用当地其他相似区域,经过验 证合理相似参数,使其满足系统方案的模拟需求。海绵城市 系统方案中模拟可实现的功能多样,基础数据、参数、 边界条件等内容较多,因此应编制模拟专题研究报告,方便 的验证和更新维护
4本底条件分析和现状问题评估
4.1.1本底条件是开展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的基础性工作和 先决条件。 4.1.2 编制范围所在的区位,即该区域在所属市域范围的具体 位置。
先决条件。 4.1.2编制范围所在的区位,即该区域在所属市域范围的具体 位置。 4.1.3降雨:分析不少于近30年的降雨数据,说明编制范围的 降雨总量(多年均值和年际变化)和降雨的年内分布,并给出多 年平均典型年降雨情况、长历时及短历时降雨雨量和雨型;明确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曲线图。 蒸发:分析不少于近30年的气象数据,说明编制范围的蒸 发总量(多年均值和年际变化)和蒸发量的时间分布。 河湖水系:分析水系资料,说明河湖水系现状和规划分布情 况,明确编制范围内河湖的流域位置、上下游关系、河道流量、 洪枯水位、消落带等。 地形地貌:分析地形资料,说明编制范围的地势走向、高程 坡度和天然径流路径,宜给出高程、坡度和天然径流路径分析图。 植被生态:分析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状况及其变 化趋势等,说明适宜生态修复的植被类型。 土壤地质:分析土壤资料,说明编制范围的土壤质地和土壤 的渗透性能。 地下水文:分析地下水文资料,说明编制范围内地下水理深 和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地下水超采或补水需求以及对雨水下渗的 影响,
多年平均径流深:分析径流资料,给出编制范围多年平均 充深的数值,若编制范围所属行政范围内有多年平均年径流深 值线图,也可采用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中的数值。
发展情况,可参考统计局发布的上一年的统计年鉴或国民经济 土会发展统计公报。
市用地分类参考最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分类标准,
4.1.5城市用地分类参考最新
偏制范围所属行政区划无国土空间规划的DB37 T1810-2011 封闭场所作业安全技术规程.pdf,可参考现行国家标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的有关规定
4.1.7排水体制:包括分流制和合流制,明确编制范围
.1.7排水体制:包括分流制和合流制,明确编制范围的现 和规划排水体制,应重点调查分流制区域中可能存在的混错 青况。
排水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包括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 雨水系统:包括雨水系统分区、雨水管网和泵站等,明确编 制范围的现状和规划雨水管网系统分布情况、规模和设计标准, 以及管网实际运行状况。 污水系统:包括污水系统分区、污水管网和泵站等,明确编 制范围的现状和规划污水管网系统分布情况和规模,以及管网实 际运行状况。 排水口:对排水口进行分类统计,包括但不限于排水口类 型、管径、管底标高、材质、水量、水质等SPM_平安金融中心项目_施工管理阶段_底板方案11-1起重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20110814.pdf,以明确编制范围内 的排水口分布和出流情况。 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统计分析,明确编制范 围的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范围和运行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实际处理 规模、污染负荷、进出厂水质、处理工艺等信息。 水利设施:对水利设施进行统计分析,明确编制范围的水利 设施建设、运维和调度管控现状。
见状下垫面按照屋面、一般路面、广场、林地、一般草地、裸
和水体等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各类别下垫面的面积和所占比例。 有条件的区域,建议把一般路面、广场进行进一步细化,例如混 凝土或沥青路面及广场大块石、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级配碎 石、干砌砖石或碎石和其他铺砌路面及广场。 降雨产汇流特征: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核查等,对编制范围 下垫面综合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进行调查。 河湖岸线: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核查等,调查护岸形式和占 比。护岸形式可分为生态护岸和硬质护岸。 生态流量: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运转的基本流量。可通过实 地调研、勘测、资料核查、科学计算等,调查区域河流生态 流量。 河湖生态和景观:可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核查等,调查河湖 水生动植物情况及河湖景观情况。 山体水土保持措施:可通过实地调研、勘测、资料核查等 调查山体植被覆盖、沟渠水文特征、自然灾害分布情况。 4.1.10地表水体水质:分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根据历 年水环境质量报告、监测数据、水环境功能区划、重点行政区交 接断面水质情况等对编制范围内地表水环境质量、水质达标情况 进行调查,并说明区域内是否存在黑臭水体。 水体流动性:可根据水网的连通、内外河衔接、引排水闸站 设置、潮差、水体日常及期调度等要素,对水体流动性进行 调查。 河道底泥淤积:根据河道底泥检测结果,对底泥厚度及污染 物进行调查。 4.1.11历史积水点分布及影响程度:分析历史积涝资料并结合 现场调研踏勘、数值模拟等,明确编制范围内的历史积水点分布 及影响程度,包括但不限于积水点分布、每个积水点位置、积水 时对应的降雨强度、积水原因、积水深度、积水时间、汇水范围 和灾害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