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 T1810-2011 封闭场所作业安全技术规程.pdf简介:
"DB37/T1810-2011 封闭场所作业安全技术规程.pdf" 是一份具体的行业标准或技术规范。"DB37"通常是中国某省份(可能是山东省)的地方标准,"T1810-2011"是标准的编号,表示该标准发布于2011年。"封闭场所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则是该标准的主题,主要针对在封闭或有限空间内进行的工作活动,规定了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预防措施、安全检查和应急处理等内容。
这份规范可能涵盖了对封闭环境中工人健康与安全的严格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通风、防毒、防火、防爆、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作业程序的安全性以及事故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规定。它旨在确保封闭场所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能够遵循安全规定,降低事故风险,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
由于这只是一个文件名称,要获取更详细的内容,你需要查阅该标准的完整文本。如果你需要详细了解这份规程,建议你联系相关的标准发布机构或查阅该标准的官方版本。
DB37 T1810-2011 封闭场所作业安全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充矿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华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充煤菏泽赵楼综合利用电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增玉、潘清波、张兴顺、刘付俊、李文清、赖映军
DB37/T18102011
DB23/T 1496.11-2020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第11部分:纺织、针织、印染人员封闭场所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封闭场所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境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封闭场所作业。矿井采掘业、隧道和涵洞施工作业、航空 航天等行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11安全帽 GB2893安全色 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787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3805 特低电压(ELV)限值 GB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3883(所有部分)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所有部分) GB4053.1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 GB4053.2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 GB4053.3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T4200 高温作业分级 GB895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9448 焊接与切割安全 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11984氯气安全规程 GB/T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6912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GB15577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21146 个体防护装备职业鞋 GB/T22845 防静电手套 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直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T205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
DB37/T18102011
DB37/T18102011
,1:1具备法律行 4.1.2依法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 并教育、监督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4.2.1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确保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 4.2.2按规定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4.2.3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 4.2.4保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资金。
4.2.1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
4.2.1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确保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
负,项员团场所作业安全管理:他聘用或有
4.4.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1)封闭场所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辩识、标识、分级管理制度: 2)封闭场所作业审批制度: 3)封闭场所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制度: 4)封闭场所作业人员健康许可和健康检查制度; 5)封闭场所安全设施监管制度: 6)封闭场所定期检测制度。 .4.3按作业工种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 4.4.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 4.4.5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4.4.6封闭场所作业承发包管理制度: 4.4.7封闭场所租赁管理制度
4.5.1依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对培训考核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从业人员取得相 关工种作业的上岗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4.5.2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封闭场所的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 1)封闭场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封闭场所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DB37/T18102011
4)职业危害告知及其预防措施等教育: 5)封闭场所安全作业内容、作业分工、施工工艺方案、作业危险和安全预控措施、应急预案等; 6)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中毒室息和其他伤害的急救措施。
4.6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
4.6.1按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1.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除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外,并对4.1、4.2、4.3、4.4、 4.6规定的责任负责; 5.1.2生产经营单位分管负责人,根据职责分工,对4.4、4.5、4.6规定的责任负责。
5.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责任
5.2.1负责对封闭场所的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的跟踪监督。 5.2.2负责编制或审查封闭场所的作业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 5.2.3审核封闭场所危险作业审批评估表。 5.2.4监督封闭场所作业安全技术及应急救援措施的实施。
5.3气体检测人员责任
5.3.1熟悉检测仪器设备性能原理和检测方法。 5.3.2按照安全作业规程的有关规定进入封闭场所检测。 5.3.3能科学分析有毒有害介质的产生原因。 5.3.4对所检测的数据负责。
5.4.1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有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 5.4.2确认作业者、监护者的安全培训及上岗资格,负责复核清点出入作业场所的人数。 5.4.3定时与作业监护人保持联络,监督气体的定时检测。 54.4在作业期间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5.5.1具有熟悉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警觉并判断作业者异常行为的能力,接受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5.1具有熟悉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警觉并判断作业者 的能力,接受职业安全生培 5.2坚守岗位,在作业人员作业期间,作业监护人不能离岗,适时与作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 、撤离等信息交流,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 座应鱼新癌并报生作
5.5.2坚守岗位,在作业人员作业期间,作业监护人不能离岗,适时与作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报 警、撤离等信息交流,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 5.5.3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即令作业人员撤离封闭场所,情况紧急应呼叫应急救援并报告作业工作负 责人: 1)发现作业人员出现异常行为或身体出现异常症状; 2)封闭场所外出现威胁作业人员安全和健康的险情;
119.7平方米独栋别墅1)发现作业人员出现异常行为或身体出现异 2)封闭场所外出现威胁作业人员安全和健康的
DB37/T18102011
DB37/T 1810—2011
DB37/T1810—2011
报警装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点的确定、有毒气体报警值的设定、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的选用、管理利 维护、检定等应符合GBZ/T223的规定要求。 7.1.12作业人员应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和作业要求,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从事作业。 7.1.13现场作业监护人应坚守在与作业人员便于信息联络的封闭场所的通道口外。监护人员不得进) 封闭场所。 7.1.14封闭场所物理、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应符合GBZ2.1和GBZ2.2的有关规定。 7.1.15封闭场所内的温度在43℃以上时,不宜入内进行作业。若有必要进入43℃以上的环境进行短 时间的作业时,应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设专人监护,并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工作地点温度 在25℃~43℃时,应适当地轮换工作和休息;作业人员持续接触高温时间和休息时间应符合GB/T420 的要求。 7.1.16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场所作业,如地下室、船舱等,配制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将灭火器放置 牢固,禁止随便启动,防止二氧化碳意外泄出。在放置灭火器的位置应设立明显的标志。 7.1.17进入缺氧的封闭场所作业时,应依据GB8958的规定,应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使该环境 空气中氧含量在作业过程中始终符合7.1.7规定,方准作业人员入内作业。 7.1.18在地下封闭建(构)筑物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通 的空间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出,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场所。 7.1.19参照GBZ1有关职业卫生规定,落实封闭场所的防尘与防毒、防署与防寒、防噪声与振动、防 非电离辐射及电离辐射等防护措施,
密的应加装盲板,阀门应有人看守或在醒目处设置“禁止开启”等警告标识。 作业人员在封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应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 如果封闭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状态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在封闭设 备内使用氩、二氧化碳或氢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使氧含量始终保持在19.5 %以上。 7.2.3应尽量利用人孔、门、盖、手孔、料孔等进行自然通风,必要时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机械通风 可设置岗位局部排风,辅以全面排风。当操作岗位不固定时,则可采用移动式局部排风或全面排风。 7.2.4封闭场所的吸风口应设置在下部。当存在与空气密度相同或小于空气密度的有害物质时,还应 在顶部增设吸风口。 7.2.5封闭场所作业人员所需的适宜新风量应为30m/h~50m/h。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封闭 场所,应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换气次数不能少于3次/h~5次/h;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能少于7次/h。 通风换气应满足稀释有害物质的需要。 7.2.6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应设 计自动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设施,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事故排风装置的排出口,应避免对居 民和行人的影响。 727制气间压气高甜盒瓶
JT∕T 307.6-2000 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 国道交通量观测站代码DB37/T18102011
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气体检测仪器,并符合7.1.11要求。 气体监测人员应装备准确可靠的检测仪器,检测分析封闭场所内有害物质浓度,为编制封闭场 工艺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提供可靠的检测分析数据。 有关封闭场所的检测分析数据记录应有气体检测人员、审核人员的签字,并建档备查
7.4电气设备与照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