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831-2021 木桩工程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T/CECS 831-2021 木桩工程技术规程"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土木工程分会发布的一份技术规程。这份规程主要针对木桩工程的设计、施工、检验和验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木桩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基或深基础的建设。
该规程涵盖了木桩的选材、加工、埋设方法、承载力计算、施工质量控制、验收标准等内容,旨在保证木桩工程的安全、经济、有效实施。它提供了木桩施工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木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耐久性,确保建筑物的基础稳定。
由于规程涉及到具体的工程标准和技术细节,我建议您直接查阅官方发布的完整版文档,以获取最准确、最详细的信息。同时,由于规程可能涉及到版权问题,网络上提供的清晰无水印版本可能存在限制,最好从权威渠道获取。
T/CECS 831-2021 木桩工程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5.3.2木桩复合地基宜在基础下设置褥垫层,并应符合卜
1褥垫层厚度宜为150mm~300mm,当桩径大或桩距大时 取高值; 2褥垫层材料宜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石或碎石等,粒径不宜 大于25mm; 3对于全部消除湿陷性的黄土、膨胀土地基,宜采用灰土垫 云,其厚度不宜小于300mm; 4砂石褥垫层夯填度不应小于0.93,灰土褥垫层压实系数 不应小于0.95。 5.3.3地基处理后的变形计算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 技术规范》JGJ79的有关规定执行。 5.3.4变形计算时,复合土层的分层应与天然地基相同,各复合 土层的压缩模量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Ep 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MPa); E. 木材的压缩模量(MPa);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中地基变形计算深 度的有关规定。
5.4.1未桩可用于提高土质边坡稳定性的临时支挡结构。 5.4.2木桩作为支挡结构时桩长应由稳定性和变形计算确定,并 不宜接桩。当需要接桩时,应对接头及连接件进行设计和计算GB∕T 18847-2002 聚氯乙烯覆膜金属板,并 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MR KR=i Ms
式中:Ms 潜在危险滑弧面上的滑动力矩(kN·m); KR——稳定性安全系数,其值不应小于 1. 25,
整体稳定和越顶稳定最不利滑动面 以上最不利滑动面;2一桩顶以上最不利滑
木桩支挡结构设计除应满足本规程第5.4.1条~第 条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 L120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有关规定。
5.4.4木桩支挡结构设计除应满足本规程第5.4.1条~第
5.5木桩基础接桩设计
5.5.1木桩连接宜采用螺栓或钉与钢夹板组成的双剪连接(图 5.5.1)抗拨桩不宜采用钉连接
图5.5.1木桩连接示意图
1一上节木桩:2一下节木桩:3一钢夹板:4一螺栓
5.5.2木桩接头顺纹受力时,每一抗剪受力面的局部抗压设计承 载力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N一4 每一剪面的承载力设计值(N); da螺栓或钉的直径(mm); k,一螺栓或钉连接设计承载力的计算系数,螺栓连接取 6.7,钉连接取11.1; f一 桩身木材顺纹抗压强度设计值(kPa),可根据试验结 果统计分析取值,未进行试验时可按本规程第 B. 1. 3 条选取。
5.5.3桩作为抗拔桩时,接头单侧所需螺栓或钉数量应
式中:na 接头单侧所设螺栓或钉数量; 木桩单桩竖向抗拨承载力设计值(kN); 每一剪面的承载力设计值(N)。
Qct一一木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设计值(kN); N一每一剪面的承载力设计值(N)。 5.5.4木桩采用螺栓连接时,螺栓直径应小于1/5桩径;采用钉 连接时,钉入有效深度应大于8倍钉直径。计算钉连接有效钉入 深度时,应扣去钉尖长度。
连接时,钉入有效深度应大于8倍钉直径。计算钉连接有效钉入 深度时,应扣去钉尖长度。
间距应符合表5.5.5的规定。
图5.5.5螺栓(钉)排列示意图
表5.5.5螺栓排列的最小间距
顺纹 横纹 钢夹板 构造特点 端距 中距 边距 中距 端距 边距 bo bt b2 b3 b b2 齐列 7db 3.5db 7dv 3d b 2d, 1. 5d b 错列 10d b 2. 5dp
注:表中d,为螺栓直径。
5.5.6钉排列可采用齐列、错列布置,其最小间距应符合表 5.5.6的规定;对于软质阔叶材,其顺纹中距和端距应按表中规定 增加25%。
GB/T50329的有关规定进行。
GB/T50329的有关规定进行
6.1.1木桩施工应具备下列文件和资料: 1 施工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桩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记录; 3经审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4施工区域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高空线路 市政道路等相关资料和翔实位置; 5所用木材的树种、规格和强度等级等的合格证和说明书; 6主要施工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7施工工艺的试验资料。 6.1.2木桩施工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调查施工区域及毗邻区域内可能受沉桩施工影响的地下 管线及建(构)筑物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2清理施工场区内影响沉桩的高空及地下障碍物,遇高空高 压线应做好安全防护; 3施工场地的地面应平整,排水通畅,地基承载力应满足沉 桩机械和木桩运输堆放的要求; 4在不受施工影响的位置设置控制点及轴线定位点; 5搭建施工的临时设施,且水、电、道路、排水等满足施工要 求; 6完成对施工人员做技术交底; 7对防汛有影响的工程,汛期施工时,应执行防汛工作的有 关规定。
地质资料的正确性、检验沉桩机械选用的合理性,并确定沉桩控制 参数及施工停正沉桩的标准
地质资科的正拥性、检验沉 参数及施工停止沉桩的标准。 6.1.4 沉桩工艺试验完成后应提供下列信息资料: 1 沉桩全过程记录,包括不同入土深度时的贯入度等; 2 桩身经沉桩后完整性的检查、检测资料; 3沉桩机械整体运行情况记录; 4 桩接头形式及接头施工记录; 5基桩承载力检测资料。 6.1.5木桩施工所用的材料、构配件的等级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 定;需要进行等强、等效换算处理时,应经设计单位复核。 6.1.6沉桩施工时,每根桩应根据沉桩工艺由专职记录员实时做 好施工记录并由当班监理人员验证签名,施工记录应符合本规程 附录D~附录F的规定。 6.1.7局部施工困难或邻近建(构)筑物基础及管线对挤土效应 敏感时,可采用引孔辅助措施。引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引孔直径不宜大于桩径的2/3,深度不宜大于桩长的 2/3; 2 引孔垂直度充许偏差宜为0.5%; 3 引孔作业与沉桩作业应连续进行。 6.1.8 沉桩施工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沉桩顺序应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执行; 2对密集桩,宜由中间向两侧或四周对称施工; 3对靠近现有建(构)筑物的场地,宜从毗邻建筑物的一侧由 近至远施工; 4沉桩机运行线路应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6.1.9 沉桩完成后应对桩体进行保护。 6.1.10挖土和运输机械工作时不应对木桩进行挤推,堆放重物 及机械车辆的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荷载。
6.2. 1进人现场的材料、构配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1进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桩基工程的木桩几何尺寸和桩身力学性能应符合设 计要求; 2木桩的耐久性应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
6.2.2本桩的锯割应符合下列
1采用原木制作时,应将原木未节砍平,且成品沿长度呈平 缓锥体,每1m长度内直径改变不应大于9mm; 2采用方木制作时,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尺寸将原木进行锯 割,锯割时应按截面尺寸的5%预留干缩量; 3与设计文件的标注尺寸相比,方木桩边长充许偏差应为 3mm,原木桩的平均梢径充允许偏差应为5mm; 4方木桩的单向纵向弯曲不应大于单节桩长的1/500,原木 桩不应大于单节桩长的1/200; 5方木桩的截面翘曲度不应大于构件宽度的1.5%,其平面 的扭曲每1m长度内不应大于2mm。 6.2.3木桩桩尖应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采用机械削切制作 或选用。木桩桩尖可采用削棱锥型或圆锥形,其桩尖高度宜为桩 径的1倍~2倍。 6.2.4木桩的堆放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放置在避雨、遮阳且通风良好的场所内; 2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最下层与地面接触的垫木应有足够 的宽度和高度; 3堆放应稳固,并应采取防滚动、塌落等措施; 4应按不同树种、规格、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别堆放。 6.2.5木桩的防护处理应采用加压浸渍法施工,药物不易进入的
5.2.4木桩的堆放应满足下列
1应放置在避雨、遮阳且通风良好的场所内: 2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最下层与地面接触的垫木应有足够 的宽度和高度; 3堆放应稳固,并应采取防滚动、塌落等措施; 4应按不同树种、规格、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别堆放。 6.2.5木桩的防护处理应采用加压浸渍法施工,药物不易进入的 木材可采用刻痕处理。木材浸渍法防护处理应由有资质的专门企 业完成。
6.2.6木桩应在防护处理前完成制作。处理完后不得不做必要 的再加工时,切割面、孔眼及运输吊装过程中的表皮损伤等TB/T 2231.1-2017标准下载,可用 喷撒法或涂刷法修补防护层
6.2.6木桩应在防护处理前完成制作。处理完后不得不做必要
6.3.1锤击沉桩适用于黏性土、粉土、松散或稍密砂土和素填土。 当施工场地对噪声和振动等影响敏感时,应限制使用。 6.3.2锤击桩机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或根据试桩资 料等因素选择,并与桩锤相匹配。
6.3.3锤重和锤型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地质报告、试桩资料以
.3.3锤重和锤型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地质报告、试桩资料 及“重锤低击”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锤型,锤重不宜小于桩基承载 特征值的5%
GB 20904-2007 水平定向钻机 安全操作规程.pdf3.4桩帽及垫层的设置应符合
1桩帽应有符合要求的打性; 2桩帽套筒应与施打的木桩直径或边长相匹配,筒体深度宜 取350mm~400mm,内径或边长应大于木桩直径或边长20mm~ 30mm,严禁使用大桩帽打小桩: 3桩帽套筒底面与桩头之间应设置桩垫,桩垫可采用纸板 棕绳、胶合板等材料制作,厚度应均匀一致,压缩后厚度宜为 120mm~150mm,且应在打桩期间经常检查,以及时更换或补充; 4桩帽上直接与打桩锤接触的部位应设置锤垫,锤垫应用竖 纹硬木或钢丝绳制作,其厚度宜为150mm~200mm,打桩前应进 行检查,及时校正或更换。 6.3.5沉桩中场地应满足桩机接地承载力的要求,当不能满足或 水上沉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桩机的稳定,保证在施工中不会
3.7锤击沉桩施工应符合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