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pdf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9.6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6369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pdf简介: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全称为《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规范室外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确保排水系统安全、高效、环保而制定的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2021版的《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提升了排水设计的技术要求,考虑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排水需求和环境变化;二是强化了对雨水收集和利用、海绵城市排水设计的指导;三是加强了对污水系统的管理,包括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与运行;四是强调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降低排水系统的环境影响。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室外排水系统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推动排水设施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应对城市洪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将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城市宜居性提升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pdf部分内容预览:

.8压力输泥管的最小设计流速(m/s

2.9排水管道采用压力流时,压力管道的设计流速宜采用 7 m/ s~ 2. 0m/ s 2.10排水管道的最小管径和相应最小设计坡度,宜按 表5.2.10的规定取值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管理标准 CECS401:2015》表 5.2. 10 最小管径和相应最小设计坡度

2.11管道在坡度变陡处,其管径可根据水力计算确定,由大变 ,但不得超过2级,且不得小于相应条件下的最小管径

5.3.1不同直径的管道在检查内的连接应采用管顶平接或刀 面平接。 【

5.3.2管道转弯和交接处,其水流转角不应小于90。当管径小

于或等于300mm且跌水水头大于0.3m时,可不受此限制。

于或等于300mm且跌水水头大于0.3m时,可不受此限制。 5.3.3管道地基处理、基础形式和沟槽回填土压实度应根据管 道材质、管道接口和地质条件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 定。

道材质、管道接口和地质条件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

5.3.4管道接口应根据管道材质和地质条件确定,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032的有关规定。当管道穿过粉砂、细砂层并在最高地下水 位以下,或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设防区时,应采用柔性接 X 口。 5.3.5当矩形钢筋混凝土箱涵敷设在软土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 时,宜采用钢带橡胶止水圈结合上下企口式接口形式。 5.3.6排水管道设计时,应防止在压力流情况下使接户管发生倒 灌。 5.3.7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土壤冰冻 深度和土壤性质等条件,结合当地埋管经验确定:人行道下宜为 0.6m,车行道下宜为0.7m。管顶最大覆土深度超过相应管材承 受定估或是小露土深度小王规定值时应平用结构加强管材求

5.3.5当矩形钢筋混凝土箱涵敷设在软土地基或不均匀地基」 时,宜采用钢带橡胶止水圈结合上下企口式接口形式。 5.3.6排水管道设计时,应防止在压力流情况下使接户管发生侄 灌

5.3.7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土壤冰注

深度和土壤性质等条件,结合当地埋管经验确定:人行道下宜 0.6m,车行道下宜为0.7m。管顶最大覆土深度超过相应管材承 受规定值或最小覆土深度小于规定值时,应采用结构加强管材可 采用结构加强措施

条件相似地区有浅理经验或采取相应措施时,也可理设在冰冻线 以上,其浅理数值应根据该地区经验确定,但应保证排水管道安全 运行。

5.3.9道路红线宽度超过40m的城镇十道宜在道路两侧布置排 水管道。

5.3.10污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应根据需要设置通风设施,

1重力流管道系统可设排气装置,在倒虹管、长距离直线输 送后变化段宜设排气装置; 7 2压力管道应考虑水锤的影响,在管道的高点及每隔一定距 离处,应设排气装置; 3排气装置可采用排气井、排气阀等,排气井的建筑应与周 边环境相协调; 4在管道的低点及每隔一定距离处,应设排空装置。 5.3.12承插式压力管道应根据管径、流速、转弯角度、试压标准

和接口摩擦力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是否在垂直或水平方向车

5.3.13压力管道接入自流管渠时,应设置消能设施。

5.4.4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最大间距应根据疏通方法等的

情况确定,在不影响街坊接户管的前提下,宜按表5.4.4的规定取 直。无法实施机械养护的区域,检查井的间距不宜大于40m。

表5.4.4检查井在直线段的最大间距

5.4.5检查并各部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口、并筒和并室的尺寸应便于养护和检修,爬梯和脚 的尺寸、位置应便于检修和上下安全; 2检修室高度在管道埋深许可时宜为1.8m,污水检查井日 流槽顶起算,雨水(合流)检查井由管底起算

5.4.6检查并并底应设流槽。

5.4.7在管道转弯处,检查井内流

5.4.8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应采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良

5.4.9 设置在主开道上检查井的井盖基座和井体应避免不均匀 沉降。 5.4.10检查井应采用具有防盗功能的井盖。位于路面上的井 盖,宜与路面持平;位于绿化带内井盖,不应低于地面

5.4.12在污水干管每隔适当距离的检查井内,可根据需要设置

时,支管数不宜超过3条

5.4.14检查井和管道接口处应采取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的有

和每一个街坊接户井内,宜设置沉泥槽并考虑沉积淤泥的处理处 优泥槽深度宜为0.5m~0.7m。设沉泥槽的检查并内可不做流槽

沉泥槽深度宜为0.5m~0.7m。设沉泥槽的检查并内可不做流槽,

槽排水检查井,并采取增强井筒抗冲击和冲刷能力的措施,井盖 宜采用排气井盖。

5.5.3污水和合流管道上的跌水井,宜设排气通风措施

跌水井和上下游各一个检查井的井室内部及这三个检查井之间 勺管道内壁采取防腐蚀措施

5.6.2水封深度不应小于0.25m,并上宜设通风设施,并底 沉泥槽。

5.6.3水封井及同一管道系统中的其他检查,均不应设在

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和道路形式确定。立算式雨水口的宽度和平算 式雨水口的开孔长度、开孔方向应根据设计流量、道路纵坡和横坡 等参数确定。合流制系统中的雨水口应采取防止臭气外逸的措 施。

5.7.2雨水口和雨水连接管流量应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计算

5.7.5当考虑道路排水的径流污染控制时,雨水口应设置在源头

减排设施中。其算面标高应根据雨水调蓄设计要求确定,且应高 K 于周围绿地平面标高。

日H 5.7.7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1m.并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遇特 殊情况需要浅埋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有冻胀影响地区的雨水口 深度,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5.8.1合流污水的截流可采用重力截流和水泵截流

位置、合流管道位置、调蓄池布局、溢流管下游水位高程和周围环 境等因素确定。 管炬直

程充许时,应选用槽式,当选用堰式或槽堰结合式时,堰高和堰长 应进行水力计算。

GB 51433-2020 公共建筑光纤宽带接入工程技术标准5.8.4截流并溢流水位应在设计洪水位或受纳管道设计水1

上,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闸门等防倒灌设施,并应保证上游 管渠在雨水设计流量下的排水安全

5.8.5截流并内宜设流量控制

5.10.1立体交叉道路排水应排除汇水区域的地面径流水和影响 道路功能的地下水,其形式应根据当地规划、现场水文地质条件、 立交形式等工程特点确定。

5.10.2立体交叉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立体交叉道路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重现期;高架 道路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不应小于地面道路雨水管渠设计重现 期。 2地面集水时间应根据道路坡长、坡度和路面粗糙度等计算 确定,宜为2min~10min。 3综合径流系数宜为0.91.0。 4下穿立交道路的地面径流,具备自流条件的,可采用自流 排除,不具备自流条件的,应设泵站排除。

5当采用泵站排除地面径流时,应校核泵站和配电设备的安 全高度,采取措施防止变配电设施受淹。 6立体交叉道路宜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且互不连通的系 统,并应采取措施,封闭汇水范围,避免客水汇人。 7下穿立交道路宜设置横截沟和边沟。横截沟设置应考虑 清淤和沉泥。横截沟盖和边沟盖的设置,应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 全。 8宜采取设置调蓄池等综合措施达到规定的设计重现期 5.10.3下穿立交道路排水应设置独立的排水系统,并防止倒灌 当没有条件设置独立排水系统时,受纳排水系统应能满足地区和 立交排水设计流量要求。 5.10.4高架道路雨水管道宜设置单独的收集管和出水口。 5.10.5立体交叉道路排水系统宜控制径流污染。 5.10.6高架道路雨水口的间距宜为20m~30m。每个雨水口应 单独用立管引至地面排水系统。雨水口的人口应设置格网。 5.10.7当下穿立交道路的最低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 排水或控制地下水的措施。 5.10.8不穿立交道路应设置地面积水深度标尺、标识线和提醒 标语等警示标识。 5.10.9下穿立交道路宜设置积水自动监测和报警装置。

5.11.1通过河道的倒虹管不宜少于两条;通过谷地、旱沟或小河 的倒虹管可采用一条。通过障碍物的倒虹管,尚应符合与该障碍 物相交的有关规定。 5.11.2倒虹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小管径宜为200mm。 2管内设计流速应大于0.9m/sYD/T 3411-2018标准下载,并应大于进水管内的流速 当管内设计流速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增加定期冲洗措施,冲洗

1最小管径宜为200mm。 2管内设计流速应大于0.9m/s,并应大于进水管内的流速 当管内设计流速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增加定期冲洗措施,冲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