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划分.pdf简介:
井工煤矿地质类型是根据煤矿开采条件、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煤层的稳定性等因素进行划分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简单地质类型:地层稳定,煤层厚度均匀,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倾角一般小于8°,瓦斯地质条件较好,开采技术要求不高。
2. 中等地质类型:地层有一定复杂性,煤层厚度和倾角变化较大,可能存在断层、褶皱等构造,瓦斯地质条件一般,需要一定的开采技术。
3. 复杂地质类型:地层复杂,可能存在大断层、褶皱带、煤层厚度和倾角变化剧烈,煤层稳定性较差,瓦斯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较大。
4. 极复杂地质类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存在大型断层、强烈的褶皱和构造,煤层极不稳定,瓦斯、水、火等灾害隐患多,开采技术和管理要求极高。
井工煤矿的地质类型划分对矿井设计、开采方法选择、安全措施制定、灾害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煤矿需要采取不同的开采策略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安全和经济的开采。
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划分.pdf部分内容预览:
列文对于 车,文注主日期的版本道用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煤矿防治水细则 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办法
行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3.2.1技术资料:地质勘探(查)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补充勘探报告、建并地质报告、矿并突出危 验性鉴定报告、矿并生产地质报告、矿并水文地质类型报告、矿并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瓦斯参数测试报告 以及地质说明书和采后地质总结、钻孔成果台账、地质构造、防治水和瓦斯台账资料等。 3.2.2并工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应结合煤矿设计和建设依据的地质勘探(查)报告GB 7696-1987 农房用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檩条,系统总结采掘揭露的 也质现象,分析客地质因素的特征与规律,掌握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以地质构造复杂程 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指标为划分依据
地质类型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类型
表1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表1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续)
5.1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且规模不大,没有或很少受岩浆岩的影响,不影响 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主要包括: a)产状接近水平,很少有缓波状起伏; b) 缓倾斜至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 c)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皱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局部受岩浆岩的影响,对采区的合理划分和 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有一定影响。主要包括: a)产状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均发育宽缓褶皱,或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b)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模的褶曲及倒转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影响,影响采区的合理 只能划分出部分正规采区。主要包括: a)受几组断层严重破坏的断块构造; b)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发育:
)紧密褶皱,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MT/T11972020
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很难划分出正规采区。主要 包括: a 紧密褶皱、断层密集; b)形态复杂特殊的褶皱,断层发育; )断层发育,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
5.2.1煤层稳定性评定总则
煤层稳定性以煤层变化规律和可采性划分,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确定,两种方法评定结论不 致时,综合分析以定性方法为主
5.2.2煤层稳定性定性评定方法
5. 2. 2. 1 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煤类单一。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5.2.2.2较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有2个煤类。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可采范围内厚度及煤质变化不大
5.2.2.3不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有3个或3个以上煤类。主要包括: a)煤层厚度变化很大,有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b)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不规则; c)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进行层组对比的复煤层
5.2. 2. 4极不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很难找出规律,可采块段零星分布;无法进行煤 分层对比,且层组对比也有困难的复煤层
5.2.3煤层稳定性定量评定
5.2.3.1评定方案
采用煤层可采性指数K,和煤厚变异系数评定,评定方案见表2
表2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主,辅指标
表2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主、辅指标(续)
5.2.3.2煤层可采性指数计算
煤层可采性指数按式(1)进行计算: 式中: Km——煤层可采性指数,无量纲,0
5. 2.3.3煤厚变异系数计算
煤厚变异系数按式(2)进行计算:
式中: 煤厚变异系数,%; M; 每个见煤点的实测煤层厚度,m; M ——煤矿(或分区)的平均煤层厚度,m; 一参与评价的见煤点数,
5.2.3.4煤层厚度类型划分
媒层厚度类型按照表3进行划分
表3煤层厚度类型划分表
6.2.4煤层稳定程度评
根据各煤层稳定性评定结果和其资源/储量计算结果,按表1评定煤层稳定程度
稳定性评定结果和其资源/储量计算结果,按表
MT/T11972020
瓦斯地质类型依据直接法测定的开采煤层瓦斯含量最大值和矿井按《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办法》 结果进行划分。
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应包括绪论,地层、构造,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瓦斯地质,水文地 他开采地质条件,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结果,煤矿地质工作建议,附图和附表10个部分,编写纲要 A
A.1.1目的、任务和依据
陈述地质类型划分工作的目的、任务,以及依据的技术资料和标准规范等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纲票
陈述矿并及并由基本情况。概述煤矿开发情况,包括矿并投产年限、设计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能力、 实际产量,矿井开拓方式、生产水平及主要开采煤层。 陈述煤矿位置、范围、四邻关系、自然地理,区内和周边老窑、采空区及邻近矿井开采情况等
A.1.3以往地质工作
陈述以往地质勘查和煤矿建设及生产 时间、内容、采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程量和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等
A.2.1地层和含煤地层
按井田内及周边出露地层由老到新的顺序陈述,对煤矿安全生产有显著影响的地层,可再按“统 组”“段”陈述。陈述内容主要包括:深度、厚度、岩性、分布与埋藏条件。全面详细陈述含煤地层及可采 煤层分布特征等。
论述井由地质构造总体形态、地层产状及变化情况,具体陈述断层、褶皱、岩浆岩的发育程度及分布
A.2.3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
根据井田地质构造发育情况,评定地质构造复杂程
A.3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
A.3.1煤层赋存特征
陈述井田内煤层分布特征,叙述理深、厚度、煤层结构、煤体结构和煤层分叉、尖灭和缺失等,评价煤 层可采性
.3.2煤种及煤质变化
田内可采煤层的煤种及煤质的分布规律,阐述煤的
A.3.3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MT/T11972020
依据勘探报告、生产地质报告、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储量动态检测报告和煤矿开采情 算井田内可采煤层的煤炭资源/储量
A.3.4煤层稳定程度划分
A.4.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按煤层陈述瓦斯参数测试情况,主要包括测点的位置、测试参数、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等。叙述 3~5年的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A.4.2矿并瓦斯赋存规律
按煤层分析瓦斯赋存 分布、煤层厚度、水文地质条件等对 层瓦斯含量的变化趋势
A.4.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按区域陈述矿并瓦斯涌出量统计情况,进行矿并瓦斯涌出量计算,陈述矿并瓦斯涌出量预测情况 某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要陈述矿井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依据的指标、方法和区域预测 结果及区域验证结果,
Q/GDW 11586-2016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设施.pdfA.4.4矿井瓦斯类型划分
依据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和煤层瓦斯含量评定矿井瓦斯类型
A.5.1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对含水层逐一进行陈述,主要包括含水层分布、产状、厚度、岩性、钻孔单位涌水 量、渗透系数及其变化规律等;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对隔水层逐一进行陈述GB∕T 38097-2019 城镇供热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重点是构成煤层顶底板的隔 水层。内容主要包括岩性、分布、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物理力学指标和阻隔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含水层之 间水力联系的有关信息
A.5.2充水因素分析.煤矿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泌
A.5.3涌水量构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