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森暖通统一技术措施.pdf

华森暖通统一技术措施.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 M
标准类别:城建标准
资源ID:6255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华森暖通统一技术措施.pdf简介:

华森暖通统一技术措施.pdf部分内容预览:

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的目的如下: 1.确定合适的蓄冷蓄热装置的容量; 2.采用设置热回收装置、利用室外新风做冷源等节能措施时,计算全年节能效果,进 行经济技术比较; 技术比教, ,确定优化方案

3.3.1空气调节风系统可按下列条件划分:

3.3.2空调风系统作用半径不宜过大DB37/T 4187-2020标准下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3.3.2空调风系统作用半径不宜过大,

3.3.3全空气单风道空调系统宜按下列原则选择

1 要求温湿度波动范围小。 2洁净度标准高(例如净化房间、医院手术室等)。 3消声标准高(例如播音室等)。 4空调房间较大或室内人员较多,能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例如商场、影剧院、展览 厅、餐厅、多功能厅、体育馆等);当各房间温湿度参数、洁净度要求、使用时间、负 荷变化等基本一致时,可合用空调系统。人员密集场所单台空气处理机组风量较大时, 风机宜采用变速控制。 5为充分利用过渡季节新风冷量,宜设置最小新风口与最大新风口,或按最大新风量 设置新风进风系统,并在新风管、回风管及排风管设调节装置,以分别适应冬、夏和过 渡季节新风量变化的需要。 6除温湿度波动范围要求严格的房间外,一般民用建筑不宜采用冷热量相互抵消的二 次加热方式, 7当空调区允许采用较大送风温差或室内散湿量较大时,应采用系统简单、易于控制 的一次回风的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 8散湿量较小、湿度控制要求不严格的房间,当送风量大于用负荷和允许送风温差计 算出的风量时,以及采用下送风方式的空调风系统,可以采用可避免再热损失的二次回 风系统

3.3.4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宜按下列原则选择设

1.空调房间较多,各个房间和居留人员密度不大,且各房间温、湿度要求独立调节时, 宜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例如酒店客房、办公室等。 2.厨房等空气中含有很多油烟的房间,不宜采用风机盘管。 3.风机盘管一般按高档转速下的制冷(热)量选取。 4.宜按下列原则分配风机盘管和新风系统所负担的室内冷负荷: 1)风机盘管一般承担室内负荷,新风系统则承担新风负荷。新风宜处理至与室内等烩

或等湿状态。 2)医院门诊、病房等卫生标准较高的空调区,在条件允许时新风宜负担新风冷负布 湿负荷,以及部分室内冷负荷和湿负荷。 5.新风负担部分室内冷负荷和湿负荷,可以减少风机盘管凝结水量,改善卫生条件 3.3.5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简称VAV系统)宜按下列原则选择设计: 1.当多个空调区合用一个空调风系统,客空调区负荷变化较大、低负荷运行时间较 长,且需要分别调节室内温度,例如高档写学楼和用途多变的其他建筑物等,无其是需 年送冷的内区空调房间,在经济、技术条件允许时,宜采用VAV空调系统。 需全年送冷的内区由于没有多变的建筑围护结构负荷,靠送风量的变化,以相对恒 的送风温度,基本可满足其负荷变化;而空调外区情况较复杂,如过渡季为满足内区各月 和区域的不同要求,常需统一送入较低温度的一次风,而需要供热的空调区靠末端装置自 热盘管加热,当送入的冷空气靠制冷机冷却时,再热盘管将形成冷热抵消,因此需全年 的内区更适宜使用VAV空调系统。外区可设置散热器、风机盘管等其他空调采暖形式, 式。 2.当房间允许温湿度波动范围小或噪声要求严格时,不宜采用全空气VAV空调系 统。 3.VAV空调系统,应设有由监控装置和自控软件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 4.应采取保证最小新风量要求的措施。 5.宜考虑过渡季节加大新风比运行方案; 6.冬夏季恒定各区域新风量,保证最小新风量的供应; 7.采用VAV系统的项目,空气处理机组内宜设置空气净化装置。 目前经常采用的保证最小新风量要求的措施如下: 1)加大人员新风量指标; 2)设置独立的新风系统; 3)送风机和回风机保持固定的差值; 4)自动检测新风口风量与自动调节风阀开度,改变风阀比例。 后两种方法控制设施较复杂,

或等湿状态。 2)医院门诊、病房等卫生标准较高的空调区,在条件允许时新风宜负担新风冷负荷和 湿负荷,以及部分室内冷负荷和湿负荷。 5.新风负担部分室内冷负荷和湿负荷,可以减少风机盘管凝结水量,改善卫生条件。

3.3.6低温送风系统应按下列原则选择设计:

3.3.7空调系统以新风回风与排风系统

1.卫生或工艺要求采用直流式(全新风)空调系统; 2.夏季空调系统的回风焙值高于室外空气烩值; 3.系统服务的各房间排风量大于按负荷计算出的送风量; 4.室内散发有害物质,及防火防爆等要求不允许空气循环使用: 5.各房间采用风机盘管或循环风空气处理机组,集中送新风的情况。 3.3.9空气调节房间室内应保持正压。当新风量较大或房间较严密时,应有排风措施,过渡 季节使用全新风时,宜内正压值不应超过50Pa。保持室内正压值所需风量,可按下表中的 换气次数估算

表3.3.1保持室内正压所需的换气次数(次/小日

3.3.10新风进口处宜装设可严密开关的风阀, 采用电动风阀。进风面积应满足新风量随季节变化时的最大风量需要。新风进口的位置应符 合下列要求: 1.应设在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并宜设在北外墙上。 2.应尽量设在排风口的上风侧(接进、排风口同时使用时主导风向的上风侧),且应低 于排风口,并尽量保持不小于10m的间距。 3.进风口底部距室外地面不宜少于2m,当进风口布置在绿化地带时,则不宜少于1m。

3.3.11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回风机: 1.冬、夏季采用的室外新风量不同,或全年采用的室外新风量不同,其他排风出路不 能适应新风量变化的要求时; 2.房间内需维持一定的正压,而门、窗严密,空气不易向外渗透,室内又无排气装置 时; 3.需保持空气调节系统有必须的回风量时; 4.回风管路系统阻力较大时。 3.3.12空气调节系统低速送风管内的风速需考虑其经济性、消声要求等因素。对于频率为 1000Hz的室内允许声压级为40~60dB时,风速一般按表3.3.2选用

表3.3.2低速风管内的风速

3.3.13为防止房间之间的串声,同一风管上的侧面送、排风口不应相对设置,否则,应采取 隔声措施。

空气调节系统的送风量应能消除室内最大余热,按夏季最大的室内冷负荷计算确定。 在满足舒适条件下,应尽量加大空气调节系统夏季送风温差,但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1.送风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不超过10℃:

3.4.1空气调节系统的送风量应能消除室内最大余热,按夏季最大的室内冷负荷计算确定

2.送风高度在5m以上时,不超过15℃; 3.送风高度在10rn以上时,按射流理论计算确定; 4.当采用顶部送风(非散流器)时,送风温差应按射流理论计算确定。 3.4.3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量不应小于总送风量的10%,且不应小于下列两项风量中的较大 值; 1.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所需的新风量(见3.3.13); 2.保证各房间每人每小时所需的新风量。 3.4.4送人室内的最小新风量,应根据各房间的使用性质,并符合以下规定: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h

2设置新风系统的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所需最小新风量宜按换气次 建筑换气次数宜符合表3.4.2规定,医院建筑换气次数宜符合表3.4.3规定

表3.4.2居住建筑设计量小换气次数(次/小时

筑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按人员密度确定,且应

3.4.4商密人群建筑每人所幅最小新凤量[m/

3.5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3.5.1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满足室内设计温温度及其精度、人员活动区的允许气流速度、室内噪声标准和 室内气质量等要求; 2.送风应有足够的射程,气流应均匀分布,避免产生短路和死角。 3.管路特性、送、回风口及新风口应进行计算。 4.与建筑装修有较好的结合。 5.2在进行气流组织设计时,要尽量缩小空气调节空间,通常以满足人们活动区的要求条 为原则。此外,应防止有害热源进入空气调节空间,以杜绝不必要的能耗。

3.5.3空气调节房间内人员活动区的气流速度不宜大于表3.5.1表3.5.2的规定。

表3.5.1室内活动区的允许气流速度

表3.5.2室内活动区的允许流速与温度的关系

3.5.4主要送风形式

1.层高较低、进深较大的房间,一般采用单侧或双侧送风,贴附射流。 2.层高较低、进深较大、有吊质或技术夹层可利用时,宜采用散流器平送或条缝送风 方式,宜形成贴附气流。 3.会堂、体育馆、影剧院等高大空间的舒适性空调场所,可采用喷口送风方式,有条 牛时,可采用座位下的送风方式,以减少能耗。 4.区域温差和工作区风速要求严格、单位面积风量比较大,室温允许波动范围较小的 空调房间,宜采用孔板送风方式。 5.少数工作区要求保持平行流和层高较高的空调房间,可采用散流器下送方式。 6.演播室等室内余热量大的高大空间,宜采用可伸缩的圆筒形风口向下送风方式。 7.高度≥10m且体积>10000m的高大建筑空间,如上部无温度要求,宜采用分层空调 其送回风口布置宜采用中部侧送、同侧下部回风的方式。公共建筑的中庭应能够利用自然通 风排除上部高温空气,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8.有大面积玻璃外墙的冬、夏使用的游泳馆GB 35181-2017标准下载,宜采用沿外墙地面或窗台向上送风的方

3.5.5采用贴附侧送的送风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2.送风口应设置使射流不致左右偏斜的导流片。 3.射流射程中不得有阻挡物。

3.5.6采用散流器贴附顶送的送风方式时,应符

1.应根据空气调节房间吊高度、充许的噪声要求值等确定散流器充许的最大喉部送 风速度,以及散流器的型式和数量。 2.吊顶上部应有安装管道和散流器风量调节阀的足够高度。 3.布置散流器的平面位置时,应有利于送风气流对周围空气的诱导,避免产生死角 射流射程中不得有阻挡物

1.孔板上部稳压层的高度应经计算确定DLGJ 102-1991 火力发电厂环境保护设计规定,且净高不应小于0.2m。 2.向稳压层内送风的速度宜采用3~5m/s。除送风射程较长者外,稳压层内可不设送风 分布支管。在进风口处宜装设防止送风气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导流片或挡板。 3.孔板布置应与室内局部热源的分布相适应。 4.利用吊顶做静压箱,在吊顶上直接设孔板或风口时,吊顶四周及顶部围护结构应保 温和密封,且不应大面积采用这种送风方式。

3.5.8采用喷口送风的送风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3.5.8采用喷口送风的送风方式时,应符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