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371-2021 人工湿地处理分散点源污水工程技术规程.pdf

DB33T 2371-2021 人工湿地处理分散点源污水工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6243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3T 2371-2021 人工湿地处理分散点源污水工程技术规程.pdf简介:

DB33T 2371-2021 《人工湿地处理分散点源污水工程技术规程》是一部地方标准,由中国浙江省制定并发布,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人工湿地在处理分散的点源污水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工湿地是一种生态工程技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过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降解、植物的吸收和物理沉降等方式进行净化。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人工湿地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以及监测等方面的要求,包括湿地的规模、结构设计、植物种类选择、水质控制、运行管理、维护保养以及效果评价等。它强调了环保、经济、可行和可持续的原则,有助于保护环境,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同时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的来说,DB33T 2371-2021 是一项旨在推动和规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浙江等地应用的重要技术标准,对于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DB33T 2371-2021 人工湿地处理分散点源污水工程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T2371202

DB33/T2371202

GB∕T 35846-2018 发光二极管照明用玻璃管显地处理分散点源污水工程技术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湿地处理工程的一般要求、工艺流程、预处理、工艺选择、工艺设计、进出水系 统、填料选择与设置、植物选择与设置、防渗与结构、附属设施以及运行与维护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规模小于或等于10000m/d的人工湿地处理分散点源污水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注:分散点源污水指不具备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条件的农村生活污水(包括分散式和集中式农村污水)、农家乐污水 及小城镇污水(生活污水和具有类似性质的其他污水)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 模拟自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物理、化学、生物及其协同作用,人为建 造的用于污水处理的湿地。根据水流特征,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 湿地,以及由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组合而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等。

鼎地 freewater 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

DB33/T2371202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orizontalsubsurfaceconstruct 水面在填料表面以下,污水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 活动,填料阻截和吸附,植物吸收的共同作用去除污染物的 3. 4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 污水从湿地表面垂直流过填料从底部排出,或从湿地底 植物根系和填料表面的微生物活动,填料阻截和吸附,植物 3.5 复合人工湿地hybridconstructedwetland 由表面流、水平潜流或垂直潜流等不同类型处理单元串 3.6 污染物表面负荷pollutionarealoadingrate 人工湿地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接纳并将其去除到预 3.7 水力表面负荷hydraulicsurfaceloadingrate 人工湿地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接纳的污水量。 3.8 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retentiontime 污水在人工湿地内的停留时间。 3.9 孔隙率porosityfactor 人工湿地充填填料堆积体积中,填料间孔隙体积所占的 3.10 渗透系数permeabilitycoefficient 污水在人工湿地填料或防渗层内单位时间流过的距离

DB33/T2371202

4.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应符合相关规划要求,以及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自然生态保护、交 通、防洪、排水等方面的要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不适宜在人口稠密或土地资源紧张的地方应用。 4.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应设在建设区域主导风的下风向,城镇及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下游,应符合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要求及其他卫生、安全等各类防护距离要求。 4.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不应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运行时不应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应有控制蚊蝇生长和消除恶臭的措施,并应制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及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 4.4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景观建设,应在满足处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水体景观和沿岸建设,综 合确定处理设施形状和植物配置。 4.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系统,主要包括预处理工程、主体工程、附属设施等三大部分。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工程应按照工艺合理、布设紧凑、排水通畅、管理方便、景观协调、交通便利的原则进行总体 布置。 4.6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应按照充分利用地形地势、重力流排水为主、土方平衡合理、提水能耗较 低的原则进行高程设计。 4.7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系统中,宜建设能提高处理效率、延长运行周期、控制二次污染、便于日 常管理、增加运行稳定性的人工处理设施,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典型工艺组合如下:

6.1预处理工程主要用于降低污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油类、有机污染物及其他特征污染物并具有 水量调节能力。 6.2预处理设计水量应按所纳废水水量确定。无实测数据情况下,可参照《浙江省取(用)水定额》 中相关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也可参考相似工程经验;农家乐水量以最大接待能力核算。 6.3预处理系统污水排入标准按照DB33/T1196的要求确定。 6.4预处理系统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应根据后续处理工艺的类型按表1确定

后续处理工艺要求的预处理系统出水主要水质指

DB33/T23712021

7.1.1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应根据污水水质、处理水量、自然环境、生态特点、景观要求、处理标准、 建设投资、运行成本等条件确定。 7.1.2表面流人工湿地宜在土地面积充裕,污水中悬浮物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应用时应控制蚊蝇的 生和漂浮物的积存。 7.1.3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效率和效果优于表面流人工湿地,应用时尽可能降低污水中悬浮物量。 7.1.4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由单个表面流或潜流(水平、垂直)处理单元构成,也可由多个同类处理 单元并联、串联或不同类型人工湿地串联构成复合人工湿地

2.1人工湿地工艺设计主要包括表面积、水力停留时间、深度、形状与构造等,还包括进出水 料布设、植物配置、防渗与结构等内容。

污染物表面负荷(NA)

式中:q一一水力表面负荷(m/m·d)。 C )水力停留时间(T)

式中:T一 一水力停留时间(d); 一人工湿地长度(m); 一一人工湿地宽度(m); 人工湿地深度(m); 一人工湿地填料孔隙率(%)。

DB33/T 23712021

7.2.3人工湿地的总深度应为水深或填料高度加超高。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水深宜为0.3m~0.5m,超 高应大于风浪爬高,且宜大于0.5m;潜流人工湿地水深宜为0.4m~1.6m,超高宜取0.3m。 7.2.4人工湿地建设场地的自然坡度宜平整,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力坡度宜小于0.5%,潜流人工湿地水 坡度宜为0.5%~1.0%。 注:水力坡度指污水在人工湿地内沿水流方向上的水位下降值与路程距离的百分比, 7.2.5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的长宽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面流人工湿地大于3:1; 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3:1~5:1; 一垂直流人工湿地1:1~3:1; 一对于不规则人工湿地,应设置避免短流、滞留的导流设施。 7.2.6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单元面积不宜大于3000m²,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单元面积不宜大于2000m² 当污水处理量超过100m/d时,人工湿地处理单元不宜少于2个。 7.2.7垂直流人工湿地采用底部排水时,应设有与底部排水管相连的通气管。通气管管径宜与排水管 相同,管顶部应设防杂物进入的保护罩。 7.2.8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宜通过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2、表3和表4中的参数 选用。复合人工湿地可将总的污染物负荷分配到各段分别进行设计。

表2表面流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

表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

10个鲁班奖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表4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

DB33/T2371202

表4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续)

7.3.1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的进出水系统设计,应保证配水和集水的均匀性和可调性。表面流人工湿地 应设置大水量冲击时的溢流或分流设施;潜流人工湿地应设置防止进水端雍水、发生表面流的溢流或分 流设施。

7.3.1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的进出水系统设计,应保证配水和集水的均匀性和可调性。表面流人工湿地 应设置大水量冲击时的溢流或分流设施;潜流人工湿地应设置防止进水端雍水、发生表面流的溢流或分 流设施。 7.3.2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进水、出水系统可采用一个或几个进出口的过水形式进行配水和集水。进水 口和出水口的水流平均速度应小于0.2m/s。 7.3.3潜流人工湿地宜采用可使进出水均匀的穿孔管、多管口并联、穿孔花墙、可调堰等形式。进水 区和出水区的位置,按水流可沿水平方向(水平潜流型)或垂直方向(垂直潜流型)均匀流过填料层来 确定,并应保持水位可调。 7.3.4人工湿地处理单元构筑物应设置放空阀或易于放空的设施。 7.3.5人工湿地进水、出水口应采取消能、防冲刷、加固等措施;人工湿地出水直接进入地表水体且 有地表水高水位倒灌的可能时,应设置防倒灌设施。 7.3.6人工湿地进出水管道宜采用PVC或PE管,所用管材的类型、加工要求、防腐做法等应符合GB/ 20221和GB/T13663.2的规定。

7.4.1人工湿地填料应能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应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较大的孔隙 率、比表面积和表面粗糙度,以及良好的生物和化学稳定性。 7.4.2填料可采用碎石、砾石、粗砂、火山岩、页岩、蛭石、沸石、矿渣、炉渣、陶粒等材料加工制 作,亦可采用经过加工和筛选的碎砖瓦、混凝土块等材料,宜就近取材。 7.4.3填料应按级配要求配置,填料申不应有泥主残渣及其他杂物,应保持良好的过滤性和透水性。 7.4.4潜流人工湿地的填料层可采用单一材质或几种材质组合,填料粒径可采用单一规格或多种规格 搭配。填料层上可铺设0.1m~0.2m厚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或沙石覆盖层。 7.4.5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填料铺设区域分为进水区、主体区和出水区。进水区长度宜为1.0m~1.5m, 出水区长度宜为0.8m~1.0m。进水区填料应沿着水流方向从大到小铺设,出水区填料应沿着水流方向 从小到大铺设。 7.4.6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按水流方向,填料依次为主体填料层、过渡层和排水层。由上部喷流布水时, 宜在布水范围内局部铺设厚0.5m,粒径8.0mm~15.0mm的砾石覆盖层。 7.4.7潜流人工湿地填料应采取防止填料堵塞的措施。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前提下,宜采用直径相对较 大的填料,进水端的设计形式应便于清淤 7.4.8人工湿地填料层的填料直径、深度和装填后的孔隙率,可按试验结果或按相似条件下实际工程 运行结果进行设计,也可按表5选用

DB33/T23712021

GBT36284-2018 轨道交通 站台门电气系统表5潜流人工湿地填料层主要设计参数

7.5植物选择与设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