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简介: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是中国交通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全称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它是为指导和规范我国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检测和养护工作而制定的。该规范于2017年发布,主要对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材料选用、施工技术、性能评价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以下是JTG D50-2017的一些关键内容概述:
1. 设计原则:强调了路面设计应以安全、舒适、耐久和经济为目标,同时考虑环境影响和维护成本。
2. 设计方法:包括了不同等级道路(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等)的路面结构设计,以及路基、排水、防护等配套设施的设计。
3. 材料选用:明确了各类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要求,如耐磨性、抗疲劳性、高温稳定性等,并推荐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宜材料。
4. 施工技术:规范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及验收标准,确保路面施工的规范化和质量。
5. 性能评价:制定了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如平整度、抗滑性能、温度稳定性等,以便对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进行监控。
总的来说,JTG D50-2017是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和建设的重要技术指南,对提升我国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
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果的均值。 料回弹模量
T/CECS 10108-2020标准下载表5.3.8粒料回弹模量取值范围(MPa)
:材料性能好、级配好或压实度大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5.4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
5.4.1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不宜 大于31.5mm;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底基层或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时,公称最 大粒径不宜大于37.5mm;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 于53.0mm。 5.4.2水泥稳定类材料水泥剂量宜为3.0%~6.0%。 5.4.3贫混凝土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水泥用量不得少于170kg/m
5.4.3贫混凝土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水泥用量不得少于170kg/n 8d弯拉强度标准值宜控制在2.0~2.5MPa范围内。
5.4.3贫混凝土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水泥用量不得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100g平衡锥测液限)。 "低限用于塑性指数小于7的黏土,高限用于塑性指数大于或等于7的黏土
5.4.5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应按本规范第5.1.4条规定,依 据相应的水平确定: 1水平一,按本规范附录E,采用中间段法单轴压缩试验测定。弯拉强度和弹性 模量的测定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中 T0851的有关规定。测试时水泥稳定类、水泥粉煤灰稳定类材料试件的龄期应为90d, 石灰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试件的龄期应为180d。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应取 用测试数据的平均值。
5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的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注:结合料用量高、材料性能好、级配好或压实度大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4.6结构验算时,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弹性模量应乘以结构层模量调整系数0.5。 4.7冻土地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类基层,应按现行《公路工 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中T0858的有关规定进行材料抗冻性能 ,其残留抗压强度比应符合表5.4.7的要求。
表5.4.7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抗冻性能技术要求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CD50—2017)
5.5沥青结合料类材料
表5.5.6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求
注:气候分区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CF40)的有关规定。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7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应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并应 表5.5.7的要求。二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7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次
注:1.气候分区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有关规定。 2.当其他月份的平均最高气温高于七月时,可使用该月平均最高气温。 3.在特殊情况下,对钢桥面铺装、重载车特别多或纵坡较大的长距离上坡路段、厂矿专用道路,可酌情提 高动稳定度要求。 4.对炎热地区或特重及以上交通荷载等级公路,可根据气候条件和交通状况适当提高试验温度或增加试验 荷载,
:1.气候分区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有关规定。 2.当其他月份的平均最高气温高于七月时,可使用该月平均最高气温。 3.在特殊情况下,对钢桥面铺装、重载车特别多或纵坡较大的长距离上坡路段、厂矿专用道路,可酌情提 高动稳定度要求。 4.对炎热地区或特重及以上交通荷载等级公路,可根据气候条件和交通状况适当提高试验温度或增加试验 荷载。
h一沥青混合料层的厚度(mm); hb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层或水泥混凝土层的厚度(mm): E,—无机结合料稳定层或水泥混凝土层的模量(MPa)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R.i—第i层沥青混合料的贯人强度(MPa),根据本规范附录F所列方法 试验确定,普通沥青混合料一般为0.4~0.7MPa,改性沥青混合料 般为 0. 7 ~ 1. 2MPa; n 沥青混合料层的层数; T 沥青混合料层2层时,自上而下,W,可取0.48,W2可取0.52;沥青 混合料层为3层时,自上而下,wl、w²和w可分别取0.35、0.42 和0.23。
R = 2wgR.d
Wi—第i层沥青混合料的权重,为第i层厚度中点的剪应力与各层厚
第i层沥青混合料的权重,为第i层厚度中点的剪应力与各层厚度中点剪 T; 应力之和的比值Wig= 沥青混合料层为1层时,W,取1.0;沥青混
5.5.10沥青混合料应测试浸 验水稳定性。两项指标应符合表5.5.10的规定。水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可采取掺 肖石灰、水泥或抗剥落剂,或更换集料等措施。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表5.5.10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技术要求
5.5.11沥青混合料动态压缩模量应按本规范第5.1.4条规定,依据相应的水平 确定: 1水平一,沥青混合料动态压缩模量的测定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 合料试验规程》(JTGE20)T0738的有关规定,取平均值,试验温度选用20℃,面层 沥青混合料加载频率采用10Hz,基层沥青混合料加载频率采用5Hz。 2水平二,采用式(5.5.11)计算确定沥青混合料动态压缩模量,适用于采用道 路石油沥青和常规级配的沥青混合料
0. 003 1f : P, + 0. 002 4V
式中:E一沥青混合料动态压缩模量(MPa); f一试验频率(Hz); G*—60℃、10rad/s下沥青动态剪切复数模量(kPa); P一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 V一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 3水平三,参照表5.5.11确定沥青混合料动态压缩模量。
[5. 5. 11]
表5.5.11常用沥青混合料20℃条件下动态压缩模量取值范围(MPa)
2.沥青黏度大、级配好或空隙率小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CD50—2017
5.6.1各类材料的泊松比应按表5.6.1在
各类材料的泊松比应按表5.6.1确定。
表5.6.1泊松比取值
6.1.1路面结构力学指标计算应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 理论。 6.1.2路面结构组合应先初拟方案,并按本规范附录B进行路面结构验算,再结合 工程经验和经济分析选定路面结构方案。对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当交通荷载等级为 中等、轻水平时,可依据所在地区经验结构合理选择路面设计方案。
验算应根据路面结构组合,参照表6.2.1还
表6.2.1不同结构组合路面的设计指标
东土地区应增加沥青面层低温开裂验算和防冻厚度验算。
“在沥青混合料层与无机结合料稳定层间设置粒料层时,应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寿命。 “水泥混凝土基层应按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设计。
2路面结构验算时,各设计指标应选用表6.2.2规定的竖向位置处的力学响应,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CD502017
表6.2.2各设计指标对应的力学响应及其坚向位
6.3交通、材料和环境参数
图6.2.2力学响应计算点位置图示
6.3.1各设计指标对应的当量设计轴 累计作用次数JC∕T 332-2006 油浸棉、麻密封填料,应根据交通参数调查分机 果和设计使用年限,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计算确定。
6.3.2路面结构验算时结构层模量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沥青面层采用20℃、10Hz条件下的动态压缩模量,沥青类基层采用20℃、5Hz 条件下的动态压缩模量。 2无机结合料稳定层采用经调整系数修正后的弹性模量。 3粒料层采用经湿度调整的回弹模量,路基采用平衡湿度状态下并考虑干湿与冻 融循环作用后的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6.3.3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寿命、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和路基顶面 向压应变验算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气温条件、路面结构类型和结构层厚度,按本劫 附录G确定温度调整系数。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验算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 条件,按本规范附录G选用相应的等效温度。
6.4路面结构验算流程
6.4.1路面结构验算应按图6.4.1所示的流程进行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图6.4.1路面结构验算流程图
1按本规范附录A调查分析交通参数;根据本规范第3.0.4条的规定,确定交 荷载等级。 2根据路基土类、地下水位高度确定路基干湿类型和湿度状况,按本规范 .2.2条要求,并结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的有关规定确定路基 面回弹模量及必要的路基改善措施。
1按本规范附录A调查分析交通参数;根据本规范第3.0.4条的规定,确定交通 荷载等级。 2根据路基土类、地下水位高度确定路基干湿类型和湿度状况广东省农村公厕建设指引(最终版)(广东省住建厅2018年12月),按本规范第 5.2.2条要求,并结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的有关规定确定路基项 面回弹模量及必要的路基改善措施。
3根据设计要求,收集所在地区的常用路面结构组合和材料性质要求,分析影响 路面结构设计的其他因素,初拟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选取设计指标。 4按本规范第5章及第6.3.2条规定,确定各结构层模量等设计参数,并按本规 范第5章规定检验粒料的CBR值,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沥青低 温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的低温破环应变、动稳定度、贯人强度和水稳定性等。 5按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收集工程所在地区气温资料,确定各设计指标对应的 温度调整系数或等效温度。 6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程序计算各设计指标的力学响应量。 7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进行路面结构验算,验算结果应符合本规范第3.0.6条 的规定,不符合时,调整路面结构方案重新验算,直至符合为止。 8对通过结构验算的路面结构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定路面结构方案。 9按本规范附录B.7计算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